你的生活,就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
在武漢短短的這幾天,感受很多,刻意觀察當地人的生活。去嘗試很多不必要的困難,繞路走了遠路,經過意想不到的菜市場,端看別人的理所當然,思考中國倡導的文明與素養如何落實。
有很多發現跟觀察,理解與困惑,你在網上看了那麼多真的不如你去一趟。
江漢路上的夜市是一個新發現,我不知道這裡有夜市,看到熱鬧就進去了,你可以把他想成寧夏夜市但是都是賣衣服、飾品等用品而不是食物。
掃碼付款是最困難的日常
我知道中國的行動支付行之有年,非常盛行。 但你知道的盛行不是你想像中的盛行。 體驗過後,才深刻了解何謂「普及」。
移動支付無所不在
搭計程車的時候如果你付現金只能給剛好的金額,因為司機都是用移動支付,車上是沒有攜帶現金的,所以無法找零錢。爾後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都用會大鈔付錢,讓收營員找零錢給我好讓我在搭計程車的時候方便提供剛好的金額給司機。
買電影票的時候只能在網路上買,也只能用微信或是支付寶付錢。
買肯德基也是一陣茫然,一進到店裡迎面而來的就是幾台機器,最後櫃台後面有幾位服務人員,但櫃檯上面寫的「取餐區」,所以我連去櫃檯點餐的動作都沒有,直接乖乖地在點餐機前開始點餐。
路邊攤也是掃碼付款,但還是有部分攤販可以付現金。
地鐵卡如果要用機器儲值的話,只能用移動支付,現金支付僅能找櫃台人員幫忙儲值。
以上種種,導致我後續在消費之前,都會先詢問「請問可以付現金嗎?」真沒想到我這輩子會問這個問題,付現金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竟然還需要詢問。
為什麼中國移動支付如此盛行?
知乎上有人說明:「沒有國有銀行系統的配合,第三方平台支付是無法達成目前成就的。支付寶們能迅速超越國外同行,確確實實就是站在國家主導的銀行制度肩膀上的。」
電子商務時報指出:「中國行動支付的成功發展不單單依靠廣大的人口市場,主要原因有提款以及貨幣的問題。提款問題方面,中國提款機與銀行平均密度不高,並且部分銀行不能跨行取款,若可以跨行取款,普遍手續費也高,同一個城市內、不同銀行間就要收費2到4元人民幣(約新台幣9到18元)手續費,另一方面,提款機品質不佳,經常出現吃卡問題。貨幣問題方面則有流通假鈔過多,以及因貧富差距大,各城市的通貨膨脹比率不同,造成民眾面臨錢包裡究竟要多準備百元鈔,還是多放點零錢的難題,因此,此時使用手機行動支付就成為中國民眾最方便的選擇。」
在中國使用移動支付付錢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我的行動錢包或帳戶。也就是說,當我領到薪水,我會把微信當做一個帳戶,我們一般在理財時,會將薪水分到不同的帳戶,可能是儲蓄的帳戶、買房買車的帳戶、日常開銷的帳戶等等,而移動支付就會是我日常開銷的帳戶,可以動的那筆錢。
現在在中國消費是什麼體驗?就是手機在手,萬事不愁啊!
台灣行動支付你用了嗎?
電子商務時報指出:「根據
資策會 (MIC) 2018年1月發布的《台灣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顯示,台灣使用過行動支付的人,從過去2年的19%提升至39.7%。而2018年國人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第一名為LINE Pay (22.3%) ,Apple Pay (19.9%)、街口支付 (19.7%) 則緊追在後。然而依據金管會2016年的「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指出,台灣電子支付比率為26%,遠低於鄰近的南韓77%、香港65%、中國56%和新加坡53%。」
像我就很少在台灣使用行動支付,沒用過LINE Pay加上手機不是I phone所以也沒用過Apple Pay;曾經下載過街口支付,但付款的時候也不確定是否每間店都可以使用街口支付,就會變得使用率很低後來也就卸載了。
如果沒辦法像中國一樣幾乎所有店家都使用行動支付,在台灣我覺得一般消費者是比較難使用到行動支付的,使用的情況通常都是他常去的店或已經知道可以使用行動支付會有現金回饋之類的吧!而不是回到行動支付的本意:取代現金。
就像我前面提及的,在中國使用行動支付是一種錢包/帳戶的概念,但在台灣給我的感覺就是刷卡。因為台灣的行動支付大多綁定信用卡居多,也就是先享樂後付款,而中國是付了就是付了。在理財上的感覺差滿多的,我比較喜歡中國的移動支付。
只帶手機就出門真的很方便阿!下次去中國一定要用移動支付付遍大小金額!
武漢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