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 三種豬的生命故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好,我是菜編。前年 Sky in the wall共演化研究隊共同舉辦了三場線上講座,由Sky 張羅科學家,共演化研究隊邀請藝術家,透過這個活動,試圖將兩個不相關的領域兜上線,講座成效極佳,不只觀眾迴響熱烈,科學家與藝術家們也在線上對談後,真的要「合作」產出作品。作為觀察者,我只有參與到作品「三隻小豬」的討論,這部影音創作由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王建鎧與藝術家羅伃君共同創作,研究專長為動物生理與內分泌學的科學家,提供關於養殖跟動物福祉等相關知識補充,而藝術家則有以神豬為主題的創作經驗,雙方從各自的專業出發,構想出一部神豬、寵物豬與肉豬「同為豬但豬生大不同」的生命故事。

三隻小豬網路宣傳圖

三隻小豬網路宣傳圖

一樣是豬,三種身分的差別

神豬競賽是宗教活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有些人會以競重為目標,請專業代養以非人道方式飼養,由於體重超重的神豬會有許多身體疾病,緩慢宰殺的過程也會造成動物痛苦,因此近幾年與動保團體的衝突不斷。然而,對部分飼養者來說,神豬有極高的神聖地位,藝術家分享合作的神豬飼養戶,將神豬照顧得無微不至,圈養位置連風水什麼都要看得很仔細。命運與神豬相似的肉豬(無法老死),則是我們日常很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豬肉生產的過程思考起來,雖然毛骨悚然,但蠻像工廠的,也因此王建鎧副教授提到,肉豬或是三者中最被物化的身分。至於寵物豬,則被當成掌上明珠一樣,需要很多時間陪伴與關心,藝術家提到寵物豬飼養者會幫自己的豬小孩蓋被子,陪牠們睡覺,照顧起來比其他寵物還需要更多心思。

大家有跟豬相處過嗎?

藝術呈現的科學,科學蘊含的藝術

由於豬的三種身分對飼養者來說有不同的意義,有不同的生長環境與生命週期,討論過程中,藝術家提議以影片方式呈現三種豬的生活,讓他們在分割為三的影片中互相對話,以談論內容體現因生活條件不同所造成的價值觀差異,科學家提醒因為肉豬跟神豬壽命會短於寵物豬許多,因此在播放時讓肉豬、神豬依序淡出,能更完整體現三者生命週期上的差別。除了展品外,還有三場講座由科學家、藝術家跟飼養者們對話,希望在過程中讓觀眾對三隻小豬的生活有更詳細的瞭解。

大家對豬的印象是什麼呢?

科學與藝術的討論過程,還需要更多磨合

雖然科學與藝術看似互不相關,討論起來可能是兩條平行線,激不起什麼火花,但我參與的這場對話,聽起來卻是十分順暢。最初的一、兩場會議方向即很明確,主題很快就決定好了,根據會議內容,有時由科學家主導話題走向,聽起來像上了一堂課,有時由藝術家帶動創新發想,腦力激盪的過程聽起來很有趣,不過在帶話題方向的過程中,兩方難以找到適當的平衡,往藝術的方向靠近一些,或往科學的方向靠近一些,都會影響到觀眾的體驗,想要兼顧藝術性與科學性勢必還需要更多的討論

總之,期待科學與藝術相關的合作能更多,有更多有趣的作品產出!


參考資料

  1. 競賽神豬增重上千斤,強迫灌食囚禁,動保團體控折磨,客委會:尊重祭祀文化
  2. 羅妤君藝術家個人網站


追蹤我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追蹤Sky in the wall→https://www.facebook.com/skyinthewall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抖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

(想看以前的文章可以去付費訂閱~)

2.6K會員
180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政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好,我是菜編。Sky 讀書會再度登場,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傳播的過程」,作為一個相對新的學門,科學傳播融合各式傳播學理論,不同理論有不同的傳播模型,發展這些模型的目的在於:釐清科學傳播的過程。
這個7月被特別照顧的可不只AI,其實還有「神經科技」。為防患於未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聚集了神經科學家、倫理學者跟政府部員,打算共同討論未來如何管理相關技術。
Sky讀書會再度登場,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的定義」。國中課本上寫道科學研究有七步驟,順序由觀察開始,接著產生問題、文獻探討、形成假說、實驗、結果分析,最後提出結論,雖然教科書上這樣寫,但照著這個順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科學」嗎?除此之外,大家或許都覺得科學既客觀又中立,但這是科學的真實樣貌嗎?
科學為何需要被普及?不是只有科學家需要懂科學嗎?Sky in the wall自詡為一個科學傳播平臺,科學傳播跟科普一樣嗎?Sky成員間的首次讀書會,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針對科學傳播的由來及事例進行討論!
我之前提到自己去中研院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實習的過程,暑假過後,我以大專實習生的身分,繼續新竹臺北兩頭跑待了一年,後來我直接由實習生成為正職,當上「學士級研究助理」,成為中研院的學術社畜。究竟這一年做了些什麼?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大家好,我是菜編。Sky 讀書會再度登場,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傳播的過程」,作為一個相對新的學門,科學傳播融合各式傳播學理論,不同理論有不同的傳播模型,發展這些模型的目的在於:釐清科學傳播的過程。
這個7月被特別照顧的可不只AI,其實還有「神經科技」。為防患於未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聚集了神經科學家、倫理學者跟政府部員,打算共同討論未來如何管理相關技術。
Sky讀書會再度登場,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科學的定義」。國中課本上寫道科學研究有七步驟,順序由觀察開始,接著產生問題、文獻探討、形成假說、實驗、結果分析,最後提出結論,雖然教科書上這樣寫,但照著這個順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科學」嗎?除此之外,大家或許都覺得科學既客觀又中立,但這是科學的真實樣貌嗎?
科學為何需要被普及?不是只有科學家需要懂科學嗎?Sky in the wall自詡為一個科學傳播平臺,科學傳播跟科普一樣嗎?Sky成員間的首次讀書會,以《Science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為參考書籍,針對科學傳播的由來及事例進行討論!
我之前提到自己去中研院黃國華老師實驗室實習的過程,暑假過後,我以大專實習生的身分,繼續新竹臺北兩頭跑待了一年,後來我直接由實習生成為正職,當上「學士級研究助理」,成為中研院的學術社畜。究竟這一年做了些什麼?
大家好,我是菜編。許多動物會成群結隊,包含你我這些人類,為了在多人移動時保持順暢,我們會跟著「周遭」人的動作改變自己的行動,但人潮洶湧,哪些人影響我們最多?不久前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依照你能看得多清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迷宮飯 | 評價 8.4/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564899 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你是一個冒險者,探索一個充滿危險與神秘的地下城,你會吃什麼?你會帶著足夠的糧食,還是冒險嘗試地下城中的魔物?如果你選擇後者,你會怎麼
Thumbnail
前陣子聽到《尹相志 — 算法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DATA)》的講座,數據科學家在意什麼?如何運用數據?如何成為好的數據科學家?這篇隨筆記錄一下講座的數據思維和模型思維。
Thumbnail
導言:我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剖析 作為一位專注於高中物理與地球科學的教師,我早已瞭解到我扮演的角色,遠超過一個單純的知識傳遞者。在我看來,我是學生探索世界的導遊,是他們認識現實的橋樑,是他們構建理解世界的框架的合作者。我是他們的艙長,引導他們航行在知識的海洋,以充實他們的心智。 學生的生活中充滿了學習
Thumbnail
解剖學長久以來,大多被認為是一門無法擺脫恐怖的科學...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於本(7)月2日推出最新大展「#Anatomy: A Matter of Death and Life」!
★關於轉化式對話中視角的力量。通過運用這些新的調整,學會與你的超意識思維進行連結,並將其視為深層次的朋友。你可以幫助自己和他人清楚地分辨出更深層次的認識的本質。 ●提問: -如果五年後,你的家人、朋友會因為你而改變,那麼是因為你做了些什麼? -很多年後,這個世界會因為你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用數據藝術說故事,解構資訊時代的暗黑力量 我數據你;你數據我。他們數據我們;我們數據他們。 ~~我們全都數據在一起~~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關於占星術的論文。我們也不打算向懷疑、嘲笑的人和僅僅是好奇的人「證明」占星術的真理。已經有很多書籍和文章,在這方面做得比我們更好;我們將在文中提到並評論其中幾本書。
Thumbnail
2月26日,No. 57,放棄的藝術 先老實說,今天這句話沒有做考證是不是麥克阿瑟說的。畢竟後來發現花太多時間考證,有點失去創作本身的趣味。這句話誤解的可能性較低,大致上也符合麥克阿瑟的人設:堅毅不放棄的將軍,如同另一句更經典的:「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Thumbnail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政道說:「科學與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連結它們的是創造性。」科學與藝術,就像理性與感性,左腦與右腦,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截然不同、涇渭分明,但卻都是人類創造力的具體表現,它們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兩大支柱。
Thumbnail
如果昆蟲和植物邀請我們進入它的世界,那會是怎樣的體驗呢?蒙特利爾融合了四個自然科學館- 生態館、昆蟲館、植物園和天文館,打造了一個生命空間(Espace pour la vie),讓人類和自然相遇。來看看他們如何透過設計思考方法,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科學博物館體驗!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迷宮飯 | 評價 8.4/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564899 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你是一個冒險者,探索一個充滿危險與神秘的地下城,你會吃什麼?你會帶著足夠的糧食,還是冒險嘗試地下城中的魔物?如果你選擇後者,你會怎麼
Thumbnail
前陣子聽到《尹相志 — 算法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DATA)》的講座,數據科學家在意什麼?如何運用數據?如何成為好的數據科學家?這篇隨筆記錄一下講座的數據思維和模型思維。
Thumbnail
導言:我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剖析 作為一位專注於高中物理與地球科學的教師,我早已瞭解到我扮演的角色,遠超過一個單純的知識傳遞者。在我看來,我是學生探索世界的導遊,是他們認識現實的橋樑,是他們構建理解世界的框架的合作者。我是他們的艙長,引導他們航行在知識的海洋,以充實他們的心智。 學生的生活中充滿了學習
Thumbnail
解剖學長久以來,大多被認為是一門無法擺脫恐怖的科學...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於本(7)月2日推出最新大展「#Anatomy: A Matter of Death and Life」!
★關於轉化式對話中視角的力量。通過運用這些新的調整,學會與你的超意識思維進行連結,並將其視為深層次的朋友。你可以幫助自己和他人清楚地分辨出更深層次的認識的本質。 ●提問: -如果五年後,你的家人、朋友會因為你而改變,那麼是因為你做了些什麼? -很多年後,這個世界會因為你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用數據藝術說故事,解構資訊時代的暗黑力量 我數據你;你數據我。他們數據我們;我們數據他們。 ~~我們全都數據在一起~~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關於占星術的論文。我們也不打算向懷疑、嘲笑的人和僅僅是好奇的人「證明」占星術的真理。已經有很多書籍和文章,在這方面做得比我們更好;我們將在文中提到並評論其中幾本書。
Thumbnail
2月26日,No. 57,放棄的藝術 先老實說,今天這句話沒有做考證是不是麥克阿瑟說的。畢竟後來發現花太多時間考證,有點失去創作本身的趣味。這句話誤解的可能性較低,大致上也符合麥克阿瑟的人設:堅毅不放棄的將軍,如同另一句更經典的:「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Thumbnail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政道說:「科學與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連結它們的是創造性。」科學與藝術,就像理性與感性,左腦與右腦,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截然不同、涇渭分明,但卻都是人類創造力的具體表現,它們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兩大支柱。
Thumbnail
如果昆蟲和植物邀請我們進入它的世界,那會是怎樣的體驗呢?蒙特利爾融合了四個自然科學館- 生態館、昆蟲館、植物園和天文館,打造了一個生命空間(Espace pour la vie),讓人類和自然相遇。來看看他們如何透過設計思考方法,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科學博物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