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復舜

張復舜

15 位追蹤者
精神科醫師、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志工、開放式對話團隊志工、科技與社會(STS)領域的學徒。 我好奇「人」作為個體本身以及社會中的行動者的各個面向,並學習精神醫學、社會學、人類學、STS等等領域。與偉翔合譯有《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此書的研究方法和探討的主題正是我的核心關懷之一。
13會員
6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翻譯英國知名社會學家 Nikolas Rose 最近一篇探討「血清素爭議」的文章。
Thumbnail
是翻譯的關係嗎,我怎麼覺得好難懂。
自1960年代以來,交織性的概念已經運用在公共生活的許多領域上。作者提供了三段關於交織性的簡要介紹,說明該理論在法律領域的起源,以及在其他領域的廣泛使用。作者在文章中,透過社會認同理論,將邊境理論應用於交織性,我們因此更能說明從屬地位和特權存在矛盾交匯時的狀況,並帶來部分污名身份的解放。
Thumbnail
二、「差異」的挑戰:重新定義女性主義立足點 三、真理與方法:邁向新典範
Thumbnail
◉寫在最前面: 之所以會想要翻譯這篇文章,是這禮拜張君玫老師的社會學理論課程就是上這一篇文章,而每堂課老師都有要求寫一篇課前memo。在寫memo的過程中,因為文章很好看,忍不住就把這篇文一起翻譯出來了。 ◉原文連結:https://www.jstor.org/stable/3175275
Thumbnail
受苦者不意味著一定具有比較好的能力,但是若受苦者從歷程中長出對苦痛的認識,並發展出一套相應的策略和處世哲學,那麼這名受苦者身上或許存在著其他治療師所沒有的獨特療癒能力。在這樣的觀點下,我們若只憑著精神疾病標籤就論斷一個人是否適合當心理健康工作者,將會是相當盲目與偏頗的態度。
作者是一個社工師和心理治療師,她把自己曾經自殺過的事情隱藏長達二十年,最後她決定透過講述自己這段心路歷程,去告訴心理健康工作者,自殺過的人也可能可以當個好的助人工作者,以及傳達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反身地檢視自己的專業信念。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