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者的潛在療癒力——論精神疾病當事人作為心理健康臨床工作者的可能性

更新於 2024/11/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心得】
受苦者的潛在療癒力——論精神疾病當事人作為心理健康臨床工作者的可能性

文/張復舜
  我覺得這篇文章〈當治療師跟自殺搏鬥——從汙名和羞恥中釋放自己〉對於心理健康工作者——不論是心理師、社工師,還是精神科醫師——來說十分重要。當「反身性」地檢視心理健康工作者如何看待學生、新人與同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個圈子裡的專業工作者的作為常跟其專業信念背道而馳。
  如同文章中所提到的,在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訓練中,這些觀念是最基本的:精神疾病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失敗;要用同理而不是評斷來回應個案;汙名是有害的,我們必須消解它。然而,究竟是不是每位心理健康工作者都「真的」相信這件事呢?要檢視是否「真的」懷著這種基本信念的方式,也許可以看這些心理健康工作者是否以同樣的標準對待自身。比如說,我們同不同意一名精神科醫師也可以同時是躁鬱症患者?我們同不同意讓精神科病人有機會成為我們的同事?有過自殺紀錄的個案是否能夠當一個稱職的心理師?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也許會發現自己對於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的道德責任的看法並不相同。這些差別包括了「第一軸診斷」和「第二軸診斷」之間的差別,還有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和重鬱症之間的差別,或是所謂精神病(psychosis)和精神官能症(neurosis)之間的差別。
  關於「第一軸診斷」和「第二軸診斷」之間的差別,魯爾曼在《兩種心靈》這本精神醫療民族誌中就生動地紀錄了某位精神科住院醫師的說法:「我更尊重第一軸診斷的病人」、「 第二軸診斷幾乎像是個侮辱。某種程度上你更會將錯誤歸咎於它,即使這可能不是真的」「這不是他們的錯。但是不知為何,你對他們的感覺就是比第一軸來得差。」這裡的第二軸診斷多半就是指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它在醫院裡面通常是「棘手」、「麻煩」、「難搞」的代名詞。而很不幸的,「自殺」往往就會讓心理健康工作人員聯想到「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即便有相當多的自殺者不屬於這類患者。
  至於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和重鬱症之間的差別:思覺失調症被認為是病程慢性、逐漸惡化的長期疾病,而躁鬱或重鬱則通常被認為是陣發性(episodic)的疾病。因此,比起前者,後兩者可能被認為預後較佳,也通常會被認為病情較有機會得到控制,污名的效應又會再低一些。
  誠然,作者沒有去區分這些精神疾病標籤及它們遭受污名化的程度,但是作者提出了一個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視的觀點——受苦者可能帶有更多的希望、力量和智慧讓他自己走出危機。就我個人的觀點,受苦者不意味著一定具有比較好的能力,但是若受苦者從歷程中長出對苦痛的認識,並發展出一套相應的策略和處世哲學,那麼這名受苦者身上或許存在著其他治療師所沒有的獨特療癒能力。在這樣的觀點下,我們若只憑著精神疾病標籤就論斷一個人是否適合當心理健康工作者,將會是相當盲目與偏頗的態度。
  曾經,有幾位還沒畢業的醫學系學弟妹問我:「如果曾經被診斷出有精神疾病,或甚至需要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那這樣我還適合走精神科嗎?」
  我當時只是個小小的住院醫師。我想了一下,跟學弟妹這麼說:「我個人覺得沒有不行,只要對自己的疾病和狀態有足夠的了解和覺察,並且因此做出調整而能不傷害到病人,那就沒有問題了。而且說不定會有某一類的病人會更喜歡你。」某學弟說,他還問過其他學長姐,但是得到的答案是相反的,即不建議有精神疾病的醫學生走向精神科。那位精神科醫師的理由是:我們若要下正確的診斷,需要仰賴精神科醫師對於正常(normality)範圍的精準掌握;但是如果精神科醫師自己都有疾病,那很可能在理解和掌握「正常」這件事上就有所偏誤。
  對於這樣的想法,我覺得不僅證據不足,而且理由也不充分。原因有幾個:(1) 並沒有研究顯示帶有精神疾病的精神科醫師,他在下診斷的準確度上比較差;(2) 基於其罹病經驗,也許會較他人更為警覺地將有類似症狀的病人診斷為該類疾病,但這不見得會傷害病人,也許反而能及早發現問題,或是反而更能幫助到某一類型的病人;(3) 精神科醫師通常都會因為其個性、特質、經驗和專長的不同,吸引到不同類型的病人族群,因此他對於罹病經驗的深刻理解,可能會使他更能夠吸引特定病人並且幫助到他們,因此就算診斷上出現微小的偏誤,可能完全是瑕不掩瑜。
  退萬步言,對我來說,個人身上的精神疾病標籤不該是稱職與否的標準,而應該用同樣的客觀標準去檢視每一位心理健康工作者,而非針對特定的族群投以質疑的眼光。例如說,是否能夠成為合格的諮商心理師,就應該是以能否通過實習與證照考試為標準。至於精神科醫師的部分,我認為只要能夠通過精神專科醫師考試,那就應該要是合格的精神科醫師。假使有人認為這種考試無法針對重要的能力面向做出好的判斷,那我們就應該要慎重檢討專科醫師的考照制度。事實上,美國的精神專科醫師考試就經過多次的檢討,好比2008年美國就把我們認為最重要的診斷性會談口試,從一次定生死的專科考試中挪到每年一次的住院醫師檢核考試裡了。
  不過最重要的仍然是:心理健康工作者們應該要反身性地把專業信念落實在自己身上。就我所知,精神科醫師群體中也有不少人患有精神疾病,但因為普遍的污名而會刻意不讓同儕們知道。如果有一天,就連心理健康工作人員都不需要躲藏,能夠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過去精神受苦的經驗,那才是真正地靠近我們對於去除精神疾病污名的理想。
avatar-img
13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復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是一個社工師和心理治療師,她把自己曾經自殺過的事情隱藏長達二十年,最後她決定透過講述自己這段心路歷程,去告訴心理健康工作者,自殺過的人也可能可以當個好的助人工作者,以及傳達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反身地檢視自己的專業信念。
作者是一個社工師和心理治療師,她把自己曾經自殺過的事情隱藏長達二十年,最後她決定透過講述自己這段心路歷程,去告訴心理健康工作者,自殺過的人也可能可以當個好的助人工作者,以及傳達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反身地檢視自己的專業信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近來,我的朋友想到他經歷的那些傷痛,就心情糟到躺在床上流淚,身為朋友的我們知道後心疼不已,記得有一年,聽弟妹轉述,他們除夕前一天回去準備過年時,發現家裡很亂,媽媽都沒備年菜,他們嚇到了,以往我媽想到兒女要回鄉過年,一定大忙特忙,大買特買,那一年我們病況險峻仍在醫院搏鬥,無法回家過年,媽媽擔心到無能力
Thumbnail
Edward Witten,是一位美國猶太裔數學物理學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名譽教授。他本科畢業於布蘭代斯大學,主修歷史,有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博士學位。他是弦理論和量子場論的頂尖專家,創建了M理論。在1990年,他成為第一位被國際數學聯盟授予菲爾茲獎的物理學者。
Thumbnail
有些苦,孤獨的時候很難吞嚥,負面的情緒不時湧上,沒有未來也沒有希望。那些苦,如果有人理解,有人陪伴,多少就能消化一點,消化之後有所頓悟,於是就有未來有希望。 有一個女人,據她說,出生的時候,爸爸剛好賺大錢,可是福無雙至,雖然爸爸賺了不少錢,卻將所有的錢用來治療她的小兒麻痺,最後是一毛不剩、一貧
我每天時時刻刻都在幻想,我和鳥兒一起走了,該是多麼美好的事ㄚ....但,還沒有發生!!!還需要在這裡受苦!!!!繼續努力受苦加油💪
Thumbnail
前幾天,聽到一個長輩抱怨自己的先生,先生脾氣差、大男人主義、小孩沒人要理他、有暴力傾向……,「那你就跟他離婚啊!」另一位長輩如此建議;「不行啦!親戚朋友會怎麼看…小孩會被人家笑」,所以呢?是錯嫁,毀了自己的人生;還是自己毀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星期六早晨9點,天空灰濛濛的,氣溫又創了入冬的新低,母女三人開車前往比漾廣場的喜樂影城,趕著看早場十點鐘的「富都青年」。 故事的發生地在馬來西亞,無真正血緣關係的兩兄弟,住在破舊狹窄龍蛇雜處的租屋內,既聾又啞的哥哥阿邦在市場打零工,賺著微薄的薪資;弟弟阿迪幫著人蛇集團偷渡移工,遊走法律灰色地帶,賺
Thumbnail
你走出一條出離痛苦的路, 是為他人走出一條出離痛苦的路; 你讓自己走出受苦, 你將能幫他人走出受苦。
Thumbnail
「計算」這個詞常令人感到精明、世故甚或狡詐。陳健民式的計算法則是清明透徹,是漢娜‧鄂蘭的「責任與判斷」,是在苦難面前測量己身的邊界與極限,秤一秤天秤是否等重、勇氣與怯懦的斤兩。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近來,我的朋友想到他經歷的那些傷痛,就心情糟到躺在床上流淚,身為朋友的我們知道後心疼不已,記得有一年,聽弟妹轉述,他們除夕前一天回去準備過年時,發現家裡很亂,媽媽都沒備年菜,他們嚇到了,以往我媽想到兒女要回鄉過年,一定大忙特忙,大買特買,那一年我們病況險峻仍在醫院搏鬥,無法回家過年,媽媽擔心到無能力
Thumbnail
Edward Witten,是一位美國猶太裔數學物理學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名譽教授。他本科畢業於布蘭代斯大學,主修歷史,有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博士學位。他是弦理論和量子場論的頂尖專家,創建了M理論。在1990年,他成為第一位被國際數學聯盟授予菲爾茲獎的物理學者。
Thumbnail
有些苦,孤獨的時候很難吞嚥,負面的情緒不時湧上,沒有未來也沒有希望。那些苦,如果有人理解,有人陪伴,多少就能消化一點,消化之後有所頓悟,於是就有未來有希望。 有一個女人,據她說,出生的時候,爸爸剛好賺大錢,可是福無雙至,雖然爸爸賺了不少錢,卻將所有的錢用來治療她的小兒麻痺,最後是一毛不剩、一貧
我每天時時刻刻都在幻想,我和鳥兒一起走了,該是多麼美好的事ㄚ....但,還沒有發生!!!還需要在這裡受苦!!!!繼續努力受苦加油💪
Thumbnail
前幾天,聽到一個長輩抱怨自己的先生,先生脾氣差、大男人主義、小孩沒人要理他、有暴力傾向……,「那你就跟他離婚啊!」另一位長輩如此建議;「不行啦!親戚朋友會怎麼看…小孩會被人家笑」,所以呢?是錯嫁,毀了自己的人生;還是自己毀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星期六早晨9點,天空灰濛濛的,氣溫又創了入冬的新低,母女三人開車前往比漾廣場的喜樂影城,趕著看早場十點鐘的「富都青年」。 故事的發生地在馬來西亞,無真正血緣關係的兩兄弟,住在破舊狹窄龍蛇雜處的租屋內,既聾又啞的哥哥阿邦在市場打零工,賺著微薄的薪資;弟弟阿迪幫著人蛇集團偷渡移工,遊走法律灰色地帶,賺
Thumbnail
你走出一條出離痛苦的路, 是為他人走出一條出離痛苦的路; 你讓自己走出受苦, 你將能幫他人走出受苦。
Thumbnail
「計算」這個詞常令人感到精明、世故甚或狡詐。陳健民式的計算法則是清明透徹,是漢娜‧鄂蘭的「責任與判斷」,是在苦難面前測量己身的邊界與極限,秤一秤天秤是否等重、勇氣與怯懦的斤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