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han-avatar-img

Yihan

51 位追蹤者

Yihan

51 位追蹤者
某張名片上的工作職稱是想像力具現化系.情感轉譯師,後來名片用不到了,但還是想繼續轉譯情感,把所思所想具現化成文字。
avatar-img
Yihan的沙龍
50會員
118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聽拍謝少年的爽感,除了他們在視覺和聽覺上呈現的魔幻時刻外,更重要的是同溫層,能輕鬆地在一群價值觀相同的人群裡大聲唱〈上溫柔的所在〉、〈時代看顧正義的人〉,無法克制的雞皮疙瘩瞬間油然而生,感覺渾身都溫暖而安全,尤其心口。
Thumbnail
感覺和語言,再到文字或影像或歌曲或舞蹈或繪畫或任何形式的具現,身為人類,不得不的只能把這些都分開來,層層轉譯下,可能不小心就留下許多無以名狀的「剩下」,不同於科學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那些無聊的、微小的、過盛的偏差都成就了藝術,或者簡單說是人之所以可貴且可愛的地方吧?
Thumbnail
5/5《長椅小情歌》
蜂聲-avatar-img
2025/08/05
謝謝分享~聽你這篇的分享,讓我想到有些紀錄片也是,明明無聊,但因為處處透漏著人間煙火氣而引人共鳴覺得好看
Yih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5
蜂聲 人間煙火氣,這個註解真好!
雖然來臺巡演的40週年紀念版是音樂會,沒有完整布景與場景轉換,但燈光設計、簡易舞台調度,仍讓整體充滿戲劇張力。更何況現場演出的音樂就在演員後方,聽音樂劇(會)的當下一度覺得目不暇給,既得看舞台肢體動作、又要分神留意字幕,時不時還想欣賞一下樂團及指揮家的動靜。
Thumbnail
4/5音樂劇《悲慘世界》40周年紀念版音樂會
蜂聲-avatar-img
2025/07/21
我能懂你!覺得體驗過的事情忘記了怎麼辦?!我後來的解法是將它寫下來! 這樣,看著就算無法完全的了解當時的心情,但總是能留下一點點的回憶。 跟你分享~
Yih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21
蜂聲 是啊!我現在就是這樣,一直在當下好好感受,並記錄下來。
某種程度上,終於算是體解末日的意義,大概是於此之前珍惜且衝動,而與此之後重生且領悟。像當年的第一個末日瞭解了自己和想保護的對象,而其後領悟我們只是盡可能在他的現世,告訴他閃耀的樣子有多美;而這次的末日,再次珍惜自己仍能不負責任地厭世,卻仍被現世的人們深深愛著,其後為此重生,把走不出來的事走過去。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7/09
每一天都是末日。出門被撞就沒了。所以心態要建立。才不會有遺憾。
Yih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9
普普文創 同感!每一天都要珍惜、都要勇敢。
可能就是因為滅火器做音樂的9,125天,正巧和我的人生軌跡是如此重合,所以有那麼強烈的共鳴,從憎世嫉俗恨社會的憤慨,到身為臺灣人的驕傲和盼望,然後回到個人情感層面的愛人家人...他們花了1/4世紀寫下的故事,在我聽來無非就是要好好感受愛。
Thumbnail
5/5滅火器二十五週年《Quarter Century 》Live House Tour
蜂聲-avatar-img
2025/06/12
難免都有心情不好或是過不去的坎,感恩有音樂接住了你,給你力量!
Yih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2
蜂聲 真的!人生中還能有喜歡的事情真好!
最後演員們謝幕後,全體退一步,讓螢幕上的殉職名單列表跑過眼前,很喜歡這個小小的設計,無論是那些年份、名字、年紀以及殉職原因,都是如此具體且真實;或是全體演員退居,而先輩們在前接受致敬與嘆息的巧思,都很喜歡也很催淚。
Thumbnail
5/5《火神的眼淚》音樂劇
蜂聲-avatar-img
2025/05/28
沒有看過這作品,但感覺好棒喔
Yih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8
蜂聲 大推!應該還有一些場次~
憑著感覺,胡亂決定睡在只有監視器,沒有螢幕的那個房間,失去意識地睡了不確定多久,我突然想起明明可以移開鏡頭的啊!所以才終於瞇著眼起身,隨手把鏡頭撥往牆壁,稍微確認了一下自己不管睡在床的哪個角落,都不可能進入監視範圍,我才正式睡下了。
Thumbnail
Sylvia-avatar-img
2025/07/02
當下感覺會很不舒服呀!拍拍~
Yih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3
Sylvia 幸好是夢......
他腦海中換過一個個停止紛爭的解決之道,也許該嚴格劃清兩國界線互不隸屬、互不侵擾?以國與國的姿態進行貨物經濟交流,達成互助友好?總之必須使上位者勢勿再奠基更多仇恨與對立,讓人們理解在歷史中彼此血統雖已混同,可在中原教育的偏頗分立下,兩者又長成了截然獨立的個體,毋須利用戰爭互相殘殺。
Thumbnail
不令作品變得滿佈說教意味,而是單純的取材於本土歷史、認同於本土意識,用文化藝術或者娛樂的角度作為切點,讓更多人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的新手門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Thumbnail
3/5台北大空襲
所以還是討厭這句話,只是諷刺的對象轉換。但也想趁記憶猶新的時候珍惜這樣的自己,至少我還看得見,看得見沒換過腦袋的、那樣的曾經,那樣永遠深信再矮的牆也是牆,再微小的權力都有可能成為利刃。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