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陰謀三部曲之三:Peter Thiel 如何被曝光?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更新 發佈閱讀 35 分鐘

前兩週,我們聊完了 Peter Thiel 如何花費五年時間策劃、五年時間執行這場針對 Gawker 的陰謀。

從 2007 年被 Gawker 公開性取向,到 2012 年找到完美的案件,再到 2016 年 3 月,所有的準備、所有的等待,都將在佛羅里達州的法庭上迎來最終的攤牌。

這期是三部曲的最終章,我們要來看看:

  • 法庭上的十天:那場改變一切的審判究竟發生了什麼
  • 勝利的代價:秘密如何在勝利後開始瓦解
  • 所有人都輸了:從 Gawker 的終結到看不見的受害者 🔒​
  • 言論自由的爭議:這真的是正義還是復仇?🔒
  • 不舒服的道德拷問:你會自己動手嗎?🔒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法庭上的十天審判:這場改變一切的判決

2016 年 3 月 7 日,早上 9 點,佛羅里達州坪尼拉斯縣第六巡迴法院。

Charles Harder 走進法庭,這位來自洛杉磯的律師已經為這一刻準備了將近四年。他背後的 Hulk Hogan 依然戴著標誌性的墨鏡,全身黑衣。

對面,Gawker 的律師團隊就位。創辦人 Nick Denton 坐在旁聽席的第一排木製長椅上,表情平靜,甚至有點漠不關心。

陪審團成員魚貫進入,這是經過 Thiel 團隊精心挑選的六個人,包含體重過重的女性、年長的保守派、珍視隱私的中產階級,每一個人都是根據兩次模擬審判的數據精確篩選出來的。

法官敲下法槌:「現在開庭。」沒有人知道,這將是一場徹底改變媒體產業、重新定義隱私與言論自由界線的審判。

開場陳述:爭奪敘事權的戰爭

在法庭上,事實很重要,但故事更重要。

陪審團是普通人,他們會記住的是一個讓他們產生情感共鳴的故事。正如 Thiel 在背後反覆強調的:「你辯論法律是為了展示你對法律的了解,但這並不是你在陪審團面前打贏官司的關鍵。」

Harder 的策略非常清晰:把這變成一個關於「隱私 vs. 流量」的故事。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考量在地性和情感連結,Hogan 的開場陳述是交由當地律師 Shane Vogt 執行,Charles Harder 則是在背後策劃整場法庭攻防戰的推手。

Vogt 在開場陳述中這樣說:「這是關於一個男人最私密的時刻,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秘密錄製,然後被 Gawker 當成商品,販售給全世界。」

「在這六個月裡,超過兩百五十萬人觀看了這段影片……在 203 天裡,他赤裸裸地站在那裡,讓全世界都看到。這些人蜂擁而至造訪這個網站,是因為 AJ Daulerio 邀請他們去參觀」

「Terry Bollea(Hogan 的本名)從未同意這段影片的任何部分。他反覆要求 Gawker 撤下影片,但 Gawker 拒絕。」

Harder 在法庭上展示了 Gawker 內部的對話,其中編輯們討論著私密影片能帶來多少點擊率,能賺多少錢。

這是一個關於貪婪的故事,一個媒體公司為了賺錢,不惜侵犯他人最基本的隱私。

Gawker 的策略則完全相反:把這變成一個關於「第一修正案」的防禦戰。他們的律師利用這一點,並試圖提到 Nick Denton 的父母「親眼目睹言論被壓制」來獲得陪審團的青睞。

兩種敘事,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Harder 在講述一個受害者的故事,一個被背叛、被侵犯、被羞辱的男人;Gawker 在講述一個捍衛者的故事,一個為新聞自由而戰的媒體。

誰的故事更有說服力?這將決定一切。

raw-image

證人出場:災難性的證詞

如果 Gawker 在開場陳述還能維持一點尊嚴,那麼當證人開始作證時,一切就崩塌了。

最致命的一擊來自 A.J. Daulerio 的證詞錄影。

這段錄影是在審判前的證據開示階段錄製的。當時 Daulerio 可能以為這只是例行公事,只是律師之間的技術性流程。他沒有意識到,他的每一句話都會在法庭上被播放,都會被陪審團聽到。

影片在法庭的大螢幕上播放,Daulerio 出現在畫面中,表情輕鬆,甚至有點漫不經心。

Hogan 的律師問:「在什麼情況下,名人的性愛影片不具新聞價值?」

但 Daulerio 的回答是:「有小孩的話。」

律師追問:「所以幾歲以下?」

Daulerio 回答:「四歲。」

法庭一片寂靜。

陪審團的表情從困惑變成厭惡。有幾個陪審員低頭搖頭,有人甚至用手摀住了嘴。

Daulerio 後來試圖澄清這是諷刺性的回答,說他的語境被扭曲了。但傷害已經造成,在陪審團眼中,這個發布性愛錄影帶的編輯,竟然可以如此輕佻地談論兒童色情。

「對 Gawker 來說,審判關乎「如何」,這早已註定的事件現在必須變成現實。而審判本身則關乎「什麼」,如同一把利刃刺入胸腔,刺穿跳動的心臟。」Holiday 在《Conspiracy》中寫道。

幾天的作證之後,AJ 的證詞摘錄所引發的本能憤怒似乎逐漸累積成法庭上對 Gawker 的真實厭惡。

Nick Denton 的證詞稍微克制一些,但同樣充滿了致命的傲慢。他相信第一修正案會保護 Gawker,就像過去一樣。

但他輕敵了,更關鍵的是,Hogan 律師團隊在交叉詢問時抓住了一個致命弱點:康泰納仕 CFO 事件。他們反覆質問:「你們說發布 Hogan 的私密影片有新聞價值,但你們自己都承認康泰納仕 CFO 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後來在輿論壓力下,最終下架文章)。你們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Denton 答不上來。他試圖解釋兩者的差異,但越解釋越糟糕。在陪審團眼中,這證明了一件事:Gawker 根本沒有什麼編輯原則,他們只是想要流量和關注。

Hogan 的證詞:贏得人心

與 Gawker 的證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Hulk Hogan 的證詞充滿了真實的情感。

他坐在證人席上,摘下了墨鏡。這是陪審團第一次看到他的眼睛。他看起來疲憊、脆弱,完全不像那個在摔角場上呼風喚雨的超級明星。

他談到當他第一次看到那段影片在網路上流傳時的感受:「我感到被背叛。這是我的朋友 Bubba,我信任他。我從未想過他會偷錄我。」

「當我看到 Gawker 發布那段影片時,我感到羞愧。我有孩子,我有家人。我不想讓他們看到這些。」

「我試圖聯繫 Gawker,請求他們撤下影片。但他們拒絕了。」

律師問:「你為什麼不接受和解?」

Hogan 停頓了很久,然後說:「因為這不只是關於錢。這是關於尊嚴。這是關於讓他們知道,你不能這樣對待人。」

人心已經贏得,至少,那些重要的人心。問題不再是誰會贏,而是贏面有多大。

馬基維利會說,政變或陰謀只有在民意站在自己這邊時才能成功。「如果你能讓陪審團相信這科技的未來,不應該是這樣子,」Thiel 說,「他們就能讓歷史停止。」

結案陳詞:最後的情感攻擊

審判進入尾聲,雙方律師要做最後的結案陳詞。

負責 Hogan 結案陳詞的是律師 Kenneth Turkel(不是 Harder,這是 Thiel 團隊的策略,為了降低 Harder 在審判中的角色,避免過度曝光)。

Turkel 站在陪審團面前,語氣平靜但堅定:「我們不想要同情。我們只是希望法律得到遵守,因為法律就是我們待在這裡的原因。」

但當然,同情正是他想要的。他的整個策略都取決於獲得同情,以及在過程中激發人們傳遞訊息的慾望。

他引導陪審團回顧整個案件:

  • Gawker 明知錄影帶是偷錄的
  • Hogan 反覆要求撤下,但被拒絕
  • Gawker 的編輯在內部郵件中討論這能帶來多少流量
  • Daulerio 的「四歲」證詞
  • Denton 的雙重標準

Turkel 說,「這不是新聞自由,這是侵犯隱私。這不是公眾利益,這是商業利益。」他向陪審團講述這一切有多糟糕,以及為什麼這些來自紐約市的人應該受到懲罰。」

Thiel 團隊本能地理解了一件事:在陪審團面前打贏官司的關鍵是事實。事實是頑固的東西,任何法律手段都無法完全削弱它們,至少在法庭上是如此。

贏得陪審團青睞的人,是講述最引人入勝故事的人。誰最有人情味、最有親和力,誰就贏了。

3 月 18 日:判決日

審判持續將近兩週。3 月 18 日,陪審團開始審議。

整個過程充滿戲劇性的張力。Hogan 坐在走廊上等待,焦慮不安。Harder 和他的團隊在一個小房間裡來回踱步。

Denton 看起來依然平靜,但那種平靜下面隱藏著什麼,沒有人知道。

幾個小時後,陪審團回到法庭。

法官問:「陪審團達成裁決了嗎?」

陪審團主席站起來:「在 Terry Bollea 訴 Gawker Media 一案中,關於侵犯隱私的指控,我們裁定被告有責任。」

「關於賠償金額,我們裁定:經濟損失賠償:5500 萬美元。精神損害賠償:6000 萬美元。懲罰性賠償:2500 萬美元。」

「總計:1.4 億美元。」

Thiel 團隊在這場歷時十年策劃、執行的法庭攻防戰拿下勝利,而 Denton 團隊付不出上訴保證金、無法上訴。勝利是短暫的,接下來的「餘波」,將比任何人想像的都更複雜、更危險、充滿更多道德爭議。

因為當秘密開始瓦解,隱藏在背後的神秘億萬富翁也浮出檯面。

raw-image

勝利的代價:終究敵不過人性、秘密開始瓦解

馬基維利在《論李維》中有一段著名的警告:「即使你執行成功,」他寫道,「危險也還沒結束。你可能會被倖存的盟友背叛,或者被擁戴前任君主的人民反撲。」

但還有一種危險,馬基維利沒有明說,但 Thiel 即將親身體會:當過度自信佔據人心時,它會讓他們超越目標...失去擁有某種美好事物的機會,而希望獲得一種不確定的、更好的事物。

勝利後的鬆懈,才是最致命的。

人性的弱點:秘密終究敵不過喜悅

判決下來後的幾週,Thiel 團隊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他們真的做到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一個所有律師都說「你贏不了」的案件,他們贏了。而且贏得如此徹底,1.4 億美元的判決,足以讓 Gawker 破產。

在這種時刻,保守秘密變得異常困難。

Thiel 也是人,等待了將近十年,投入了超過一千萬美元,承受無數次的懷疑和挫折。現在他終於勝利了,他怎麼可能不想與人分享這份喜悅?

《Conspiracy》書中描述,Thiel 開始向他信任的朋友透露這個秘密。起初只是一兩個人,接著是幾個,然後是更多。

每次分享都帶著一種驕傲和滿足:「你知道 Hogan 案背後是我在資助嗎?」這些朋友當然會保守秘密...直到他們也忍不住告訴他們信任的朋友。

秘密就像水,總會找到縫隙流出去。這件事不僅發生在 Thiel 身上,也讓 Harder 開始變得過度自信。

Hogan 案的勝利讓他成為媒體法領域的明星律師。他開始接更多針對 Gawker 和其他媒體的案件,策略也從原本的「精準打擊」,開始變成了「廣泛戰爭」。

這種擴張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有人開始問:為什麼這個洛杉磯的律師如此積極地攻擊 Gawker?為什麼他能夠資助這麼多昂貴的訴訟?錢從哪裡來?

Harder 的過度延伸,為接下來的曝光埋下了伏筆。

raw-image

Forbes 的調查:真相大白

2016 年 5 月,就在判決後兩個月,《Forbes》雜誌記者 Ryan Mac 和 Matt Drange 開始進行一項調查。

他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模式:多起針對 Gawker 的訴訟,都有 Charles Harder 參與。這些案件的原告,從 Hulk Hogan 到其他名人,似乎都有無限的法律資源。

記者開始深入挖掘,他們訪問了律師、知情人士、甚至 Gawker 的內部人員,一個個線索被串連起來:

  • Harder 是矽谷科技圈的律師
  • 他曾代表多位科技菁英處理與 Gawker 的糾紛
  • Peter Thiel 曾被 Gawker 公開出櫃
  • Thiel 公開表達過對 Gawker 的憤怒

所有的線索都指向同一個人。

實際上 Denton 也懷疑過。就在法院判決後不到一個月,Denton 開始向記者拋出一個想法:山達基教?他曾親自爆料許多關於這個以復仇心切、保護欲強著稱的宗教負面新聞。「財力雄厚的山達基教會是幕後黑手嗎?或許。」

但 Denton 私下對朋友們透露一個名字:Peter Thiel。

5 月 24 日,《Forbes》發布了那篇改變一切的報導:「這位矽谷億萬富翁一直在秘密資助 Hulk Hogan 對 Gawker 的訴訟」(This Silicon Valley Billionaire Has Been Secretly Funding Hulk Hogan’s Lawsuits Against Gawker)。

文章詳細描述 Thiel 如何在 2011 年開始這個計畫,如何聘請 Harder,如何尋找完美的案件,以及如何在背後默默資助整個訴訟。

敘事在一夜之間改變了。

判決後的最初幾週,媒體報導的是「過氣摔角手憑藉法律找回正義」的故事。這是一個受害者對抗媒體霸凌的勵志故事。

但現在,這變成了「億萬富翁為了復仇打壓新聞自由」的故事。

Thiel 不再是缺席的幽靈,現在他浮上檯面變成整個案件的主角。而這個故事,比之前任何版本都更複雜、更有爭議。

Thiel 的回應:不後悔的坦承

面對《Forbes》的報導,Thiel 有兩個選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605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K科技閱讀時間
35.1K會員
109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VK科技閱讀時間的其他內容
2025/11/03
上週聊完了陰謀第一部曲:策劃階段,現在要進入執行階段。先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倒 2012 年 10 月 15 日。 Peter Thiel 團隊律師 Charles Harder 穿著黑色西裝、銀色領帶,走上佛羅里達州法院的台階。這是 Harder 人生中第一場記者會。沒有人知道這位來自加州的律師是誰
Thumbnail
2025/11/03
上週聊完了陰謀第一部曲:策劃階段,現在要進入執行階段。先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倒 2012 年 10 月 15 日。 Peter Thiel 團隊律師 Charles Harder 穿著黑色西裝、銀色領帶,走上佛羅里達州法院的台階。這是 Harder 人生中第一場記者會。沒有人知道這位來自加州的律師是誰
Thumbnail
2025/10/06
上期在寫《科技共和國》時,寫到一半有點掙扎要不要再多寫更多 Palantir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Alex Karp 的故事。後來決定把內容拆成兩篇,寫下去會變得跟論文一樣。(雖然可能很常是這樣) 如果說上期聚焦在《科技共和國》和 Palantir 獨特哲學的起源;那今天這期會更聚焦在 Palant
Thumbnail
2025/10/06
上期在寫《科技共和國》時,寫到一半有點掙扎要不要再多寫更多 Palantir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Alex Karp 的故事。後來決定把內容拆成兩篇,寫下去會變得跟論文一樣。(雖然可能很常是這樣) 如果說上期聚焦在《科技共和國》和 Palantir 獨特哲學的起源;那今天這期會更聚焦在 Palant
Thumbnail
2025/09/01
Hi 我是 VK~ 如果你是早期訂戶,可能會有印象中應該會記得兩年前我們有寫過一次泰勒絲,當時主要在聊因為母帶爭議而出現 Taylor's Version 的重錄歌曲。 那時候因為《The Eras Tour》巡迴演出片段往回聽她的歌,發現 MV 中都有 Taylor’s Version,再加上
Thumbnail
2025/09/01
Hi 我是 VK~ 如果你是早期訂戶,可能會有印象中應該會記得兩年前我們有寫過一次泰勒絲,當時主要在聊因為母帶爭議而出現 Taylor's Version 的重錄歌曲。 那時候因為《The Eras Tour》巡迴演出片段往回聽她的歌,發現 MV 中都有 Taylor’s Version,再加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我們生活中為什麼會相信未知的陰謀論 因為人性在自己的人生不能控制時,在情緒壓力跟周遭氛圍影響下,陰謀論的可信度就會上升 美國911恐怖攻擊時 生活跟金融市場產生陰謀論 台灣319槍擊案時 生活跟金融市場產生陰謀論 兩者只是規模跟劇本不同,但造成的結果論還有過程相同 能控制陰謀論真相的那
Thumbnail
我們生活中為什麼會相信未知的陰謀論 因為人性在自己的人生不能控制時,在情緒壓力跟周遭氛圍影響下,陰謀論的可信度就會上升 美國911恐怖攻擊時 生活跟金融市場產生陰謀論 台灣319槍擊案時 生活跟金融市場產生陰謀論 兩者只是規模跟劇本不同,但造成的結果論還有過程相同 能控制陰謀論真相的那
Thumbnail
飽餐一頓後,艾雷使用旅店提供的衣物完成盥洗,正從吧檯後方走了出來。 「不過為甚麼不直接回教會報到就好了啊...」艾雷心想。 「你真的確定要這麼做...老大有同意你了嗎?」店主正竊竊私語著。 「那還用說,畢竟情報還是要驗證才能算數阿...」 「呦!雷昂哥,你還沒回去啊?」艾雷上前搭話。
Thumbnail
飽餐一頓後,艾雷使用旅店提供的衣物完成盥洗,正從吧檯後方走了出來。 「不過為甚麼不直接回教會報到就好了啊...」艾雷心想。 「你真的確定要這麼做...老大有同意你了嗎?」店主正竊竊私語著。 「那還用說,畢竟情報還是要驗證才能算數阿...」 「呦!雷昂哥,你還沒回去啊?」艾雷上前搭話。
Thumbnail
the blowup on Unsplash 當美國人說出「沒錯,這是陰謀時」,我就不假思索想到:「這還真的是個陰謀。」怎麼說?人前人後的那種關係,讓我覺得人心難懂,前後不一的說詞,政治的攻防戰,你我的唇槍舌劍,到處的謠言與抹黑,還有惡意的人身攻擊等等,人心真的很毒辣,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不只是針對
Thumbnail
the blowup on Unsplash 當美國人說出「沒錯,這是陰謀時」,我就不假思索想到:「這還真的是個陰謀。」怎麼說?人前人後的那種關係,讓我覺得人心難懂,前後不一的說詞,政治的攻防戰,你我的唇槍舌劍,到處的謠言與抹黑,還有惡意的人身攻擊等等,人心真的很毒辣,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不只是針對
Thumbnail
汽車只加水不加油就能跑,我們終於可以省下汽油錢了嗎?
Thumbnail
汽車只加水不加油就能跑,我們終於可以省下汽油錢了嗎?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質疑全球暖化,引起全國嘩然。懷疑論者什麼會質疑全球暖化?他們的理由又是什麼?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質疑全球暖化,引起全國嘩然。懷疑論者什麼會質疑全球暖化?他們的理由又是什麼?
Thumbnail
癌症是一種生物疾病,還是一場醫藥公司的賺錢騙局?
Thumbnail
癌症是一種生物疾病,還是一場醫藥公司的賺錢騙局?
Thumbnail
陰謀論說,財閥秘密的進行人口控制計畫,究竟真相是什麼?
Thumbnail
陰謀論說,財閥秘密的進行人口控制計畫,究竟真相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