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踐行者王中砥-avatar-img

跨域踐行者王中砥

5 位追蹤者
一位從事表演藝術與心理療癒的專業演說與策展者,30多年來的「跨域」職涯中,也開始從事社會觀察、趨勢探索與跨文化研究做為生活中的日常。並重返校園研讀跨域表演藝術,期待為表演藝術療癒與社會創新,走入未見的身心靈跨域踐行者。寫點想的、想點寫的。期待在格子裡與您共振、共鳴與共創。也期待您對我每篇創作的贊助。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當一個求職者再尚未被企業看見前,首先被看見的就是一些文字所敍述的你。假設你是一個待價而沽的「商品」,你該如何讓此「商品」被認識?在此,先把個人對於履歷、自傳、面試的功能、意義的獨特觀點做一些闡釋。
Thumbnail
20年前同主題的一篇文章,訴求的對象是年紀較長的企業『主管們』,如何面對網路世代的年輕員工,在不同世代不同價值觀與職業觀念的差異中如何溝通與互動。20年後類似的文章再度執筆,對象卻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當年的『員工』而今可能已經成為了『主管們』或老闆; 當年的『主管』,如今可能已經轉換成了『員工們』
Thumbnail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活著。用更熟悉概念性的文字來形容就是「生涯」--每個生命階段的「角色扮演」。演的是自己,看的是別人;活的是己身,評的是眾生。如果把這段存在的過程用一個天秤來平衡,就是「意義」二字,兩端的砝碼就是時間與情緒。不容諱言,這「時間」與「情緒」,只與活著的人有關,也關乎人怎樣的活著!
Thumbnail
「一直到底」的工作、「一職到底」的職場,如今已成為了一種夢想、一種難以遭遇的現實。隨著高齡化、產業轉型、傳統工作的式微與消失、新興產業與經營模式的改變,這已然成為現代職場的一種「日常」。工作好像不再有「一輩子」的規劃可能,有的只剩「一陣子」與「一下子」的存在模式。
Thumbnail
有沒有另外的可能性?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發生」都有不同,如果用「發生」來看待「一生」,那路徑、腳本的發展就不會那麼相似了!近年來,「退休」的議題發燒,幾乎成了當代顯學。原因不外乎高齡化,職場早退潮所導致退休人數的倍增,在在顯現出社會人口呈現出年齡失衡的問題。
Thumbnail
「老師,為什麼工作這麼難找,被拒絕了很多次,都找不到我要的?」「要去哪裡找到我要的工作?」「老師,找工作有什麼方法才不會被拒絕?」在臉書上回應了這樣的一句話:「如果你要出門會有兩種可能:一是你知道要去哪裡只需要選擇抵達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一是你不知道要去何方,要先走出去,尋找一個你想停留下來的地方!」
Thumbnail
我們經常說「以人為本」其實就是以人本心理學的主張,強調人的主體性、人的獨特性、以及人的重要性以及發展性。這對於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社會而言,是一個需要值得關注的議題—亦即面對勞動人口趨向老化,也必然老化的高齢勞動人才,如何「妥」與「善」的人才配置與人力管理,都是一門顯學以及「新興」之學。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