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暄-avatar-img

隱暄

0 位追蹤者
隱|是藏匿與低調;暄|是溫暖而不刺眼的光,像是那些不張揚卻始終溫暖存在的靈魂片刻。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存在於兩個緩坡之間的空隙,那是一個既不屬於高處也不屬於低谷的靈魂棲息地;也是當下。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這世界總希望我們變得「圓滑」。 磨去性格裡的棱角,讓自己適應每個人的期待。 於是,我們學會了壓抑,學會了縮小自己,學會了「別讓自己太突兀」。 我們削去了自己的銳利,卻發現,每削掉一塊,自我也跟著少了一部分。 滿地的破碎,都是曾經的我們。 有衝動的我們、有勇敢的我們、有夢想的我們、有眼淚的我們。
Thumbnail
裸辭至今三個月了。 整理家務到整理自己,該斷捨離的人事物,大部分都處理好了。 但心裡,還有一塊始終沒有真正觸碰。 其實,我知道答案。只是,還找不到動力。 也許是因為新的生活方式還不夠扎根,也許是因為那些舊的習慣與思想,已經深深刻在我的生命裡,這麼多年的痕跡,怎麼可能在短短三個月內完全消失?
Thumbnail
愛,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體現,卻不容易。 愛一個人,可以靠感覺;但如果感覺沒了,就該分手嗎? 許多人認為,經營一段關係最重要的就是「共同興趣」,這樣才能有聊不完的話題、做不完的事情。 但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遠,你會發現——世界上許多感情長久穩定的伴侶,興趣截然不同,甚至價值觀相差甚遠。
Thumbnail
文章探討同理心的重要性,並批判亞洲文化中壓抑情緒的價值觀。透過兩個例子:與同事溝通上的失敗以及朋友面對喪親之痛的經歷,作者反思在面對他人痛苦時,急於給予建議或催促對方「好起來」的態度是不可取的。作者提出,真正的同理心在於允許悲傷存在、改變對堅強的定義、以及學會陪伴而非催促。
Thumbnail
我一直都很喜歡那個沒有情緒的自己。 看著眼前的一切,觀察著,研究著,等待最適當的時機再行動。 但這個社會,似乎不是這樣運轉的。 當有人在你面前哭泣,你必須同理他; 當有人在你面前發怒,你必須與他爭論; 當你選擇保持平靜,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冷酷無情。 平靜,真的錯了嗎?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08
謝謝您的分享❤️
「拜託不要聊到我,但這麼安靜好尷尬……」 轟—— 彷彿為了打破那尷尬的沉默,有人突然丟出一句話,話題又被強行拉回到那些已經被討論過千百次的內容。那聲音的頻率再次響起,像是一種逃避,讓我們免於直視那份靜默背後的不安。
Thumbnail
「我身體沒力氣了……」——這是阿嬤臨走前的最後一句話。 人生大概就是這樣吧? 即使靈魂想留下,這副有限的軀殼卻終究無法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