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一期的破題是兩岸開戰,美軍會不會來救台灣。這一期我們要換個角度了,來看老共那邊。 所以我要討論的是,兩岸開戰時,老俄會不會去救老共嗎? 當然不是。我要討論的是兩岸開戰「之前」的可能狀況。這期本來要談別的建軍議題,但最近台灣有衛生紙之亂,就順這個時事來談,大家應該會比較有感。 有些評論者認為衛生紙之亂是國安危機,我則持相反的看法。衛生紙雖是民生必需品,但不是戰備物資,沒有啥國安問題。而百姓去搶,搶過頭了,家裡囤了一大堆用不到的衛生紙,他們就會學到不該這樣搶物資,這種腦內試錯經驗會比政府幫忙囤衛生紙要來得有意義。 雖然囤衛生紙沒啥意義,但戰爭時的確也會有囤物資恐慌。台灣如果發生戰爭,那百姓一定會大囤民生物資,不過這也不是只有台灣人會這樣,全世界各國百姓都會這樣,所以政府在戰時動員與物資管制上,就需要花上一些準備功夫。 就現實格局來看,台灣就是個島,囤來囤去,也都還是在島上,問題「還好」,麻煩比較大的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這篇就來好好探討一下,在中共開戰之前的三個月,會發生什麼樣的情形,還有,老共有沒有辦法進行戰時動員與物資管制。 決定出手 在老共決定發動戰爭,或台灣決定挑釁引起戰爭的狀況下(雖然前一篇我提過這可能性很低,但公堂之外,也是可以假設一下),到真正進入全面開火狀態,我粗估大概要三個月的時間。 這三個月是用老共的情境推出來的。從中南海高層決定動手,到軍方聯合參謀部敲定實際作戰計劃,各部隊進行高裝檢,裝檢完要開始維修(要打仗了,總不能用保麗龍了吧,該面對現實了),修完了要去測考,練一下準度,接下來是彈藥運去戰術位置,最後面才是士官兵開始管休,然後各旅團級單位進入戰術位置,進行營級的命令下達,展開作戰。 有處理過類似業務任何一個環節的人,就會知道這全部加總至少要三個月跑不掉,而且如果要控管資訊,不讓外界或基層士官兵得知開戰意圖的話,可能還要拖更久。 雖然有快速反應部隊,但憑這些兵力是吃不掉台灣的,而且爆衝之後,其他的部隊跟不上,那快反部隊就根本是去送死的,因為美軍一定跟得上,而台軍呢,因為台灣就是個島,軍力都在上面,沒有跟不上的問題。 所以準備期長達三個月。這會造成什麼問題呢?就是一定會洩密。知道即將開戰的領導階層,會開始資產避險的動作,接下來是他們的親信,還有親信的親信,還有……傳個六層,差不多全中國人都知道了。 那知道以後呢? 當中國變富足 中國人現在過得的確比較富足了,都市人更是過著高科技的生活,但這樣的生活形式,也讓中國人失去了面對總體戰的能力。 過往可以「小米加步槍」,是因為他們除了小米和步槍,就他媽的什麼都沒有了,但現在中國人不太吃小米,也沒步槍,卻有支付寶。而這東西在戰時,甚至是準備作戰的階段,就會鬧出人命的。怎麼說呢? 請想像老共決定開戰的消息在他們自己境內外洩了。外洩之後呢?能跑的,當然就刷張機票閃人了。不能跑的呢?就會像囤衛生紙一樣,開始囤東西。鄉下人還好,身邊都是生存物資,都市人呢? 就一定要買,才有辦法囤。怎麼買?當然用支付寶囉! 不過你想,這時支付寶還能用嗎?當出現異常大量購物的狀況,中共會給你用支付寶嗎?趕快去銀行領現金?出現爭相提領的情形,你以為中共會給你領嗎?支付寶這種東西,就是把自己的現金與現金所代表的權力交出去了,戰時一定會被控管,甚至戰前時期也會被控管。 都市居民因為生活空間小,平常不會囤太多東西,真碰到狀況了,錢又被掐住,買不到東西,那會怎樣呢?雖然中共一定會宣傳保證有配給,但相信的就是傻子了,而中國人最易鼓動的就是自私的情緒。手邊沒有現金也沒有物資的人,會選擇跑,回到有資源的鄉村去。可是怎麼回去? 你那時會發現沒有票,也沒有油。不是沒錢買,就是有錢買不到。要走要留都不能,都市機能很快就會崩潰。中共看到場面大亂,若開放提領現金,讓支付寶能用呢?物價馬上飆高,大家能囤就囤,能跑就跑,先做先贏,狀況會更瘋狂。前面說到中共開戰準備要三個月,但上面的滑坡狀況只需要一週,就可以在中國主要都市全面引爆。那最後會怎樣呢?中共能不能撐到開戰,就是個大問題了。 所以中共該怎麼辦?當開戰消息傳出後,一律否認,全面封鎖網路消息,甚至直接斷網,抓造謠者,抓囤貨者,然後大開倉維持物價穩定嗎?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抓物資和人流,和平常抓言論的狀況不一樣。 差在哪呢? 言論不講也沒差,但飯不吃,水不喝,是不行的。一旦消息傳得夠廣,中共自己的國安體系也將無法承受,因為任何組織都有處理能量的上限。當異議份子只有人口的5%,你用5%的軍警保安系統去控制,基本上是可以控制住。不過如果要搶東西的是50%,你就算軍警緊急擴編到10%,也控制不住了。 更大的問題是,言論自由是百姓沒有,軍警也沒有,所以大家拉平,但如果搶物資的時期,被百姓發現軍警有物資,有錢花,百姓的支付寶不能用,銀行也不能提款,那這衝突就會快速升高。那不給軍警物資和錢呢?那誰要幫你管秩序呀!他自己就拿槍去大賣場綁物資了。而且軍人接下來還要打仗耶,怎麼能不給錢糧? 所以簡單來講,中共在開戰之前,就會因為爽日子過久的都市居民躁動而陷入混亂。你可以不相信我的分析,但你不得不相信中國人的自私。 那台灣呢? 親共的人馬上會吐槽說:「台灣人不也自私?你看衛生紙……」 妙就妙在,台灣是經歷過戰前時期的,什麼時候呢?最近一次,就是1996台海飛彈危機,當時各地國軍多已進入槍彈合一,非常高階的戰備階段了。那有沒有人囤東西呢?有,但不明顯。那有沒有人跑路呢?也有,當時跑美加的很多,我記得還有去貝里斯的。 其實在這之前,或說是從1970年代的斷交潮開始吧,台灣就一直處在開戰危機之下,也一直有人跑路,但或許是因為危機持續太久了,物資實在沒辦法囤太久。也就慢慢失去的這種儲備的欲求。那「會跑路的人」呢?40歲以上,大概會跑的,都跑得差不多了。 你要說兩岸緩和已經二十年,所以台灣人也忘記了這些經驗,真要打起來,還是會有人跑,還是會有人囤,這我也不反對。但台灣人這二十年都過著差不多的鳥日子,基層薪資都停二十年了,也沒更奢華享受到哪去,理論上對於生活困境的耐受性不會差太多。硬要說有什麼差,大概就是網路一斷,可能會讓很多人跳腳。或許政府在戰時提供穩定網路,會比提供水和米來得重要。 但這20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不是過著同樣的日子。他們GDP在這些年成長了十幾倍。台灣呢?帳面上成長兩倍。如果說拿1996年的台灣來看2018的台灣有不對當之處,那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現在這一咖,更有著巨大的差別。 當台灣進入戰爭狀態,都市機能應該也是會先亂掉,但因為是個小島,要逃去有物資的鄉下,再塞、再遠,也是一天車程,所以也沒必要先跑。如果鄉村的生活物資仍能保持一定存量和再生能力,那麼這種資源也很容易反饋回都市,造成的恐慌就沒那麼嚴重。 因此就算知道中國打算開戰了,或是預期台灣政客將發動挑釁中國的大規模事件,台灣這邊的社會波動和老共那邊相比,理論上不會那麼嚴重,因此軍方或後勤機制要考量的重點就不大相同。 前面提到老共有國安體系的運作能量問題,台灣就算是有物資配給的人力需求,動員一些後備部隊來協助,應該就能充份因應。問題比較大的,還是在於其他戰爭資源的動員部分。 什麼意思呢? 國軍現在人力不夠,戰時要動員很多後備來幫忙,但這些動員兵力呢,只能操作一些最基本的武器和設備,有些「進階」的東西是HOLD不住的。像是開車進入戰術位置,或是把「東西」弄上拖車或火車鐵皮,然後送到目的地。 國軍要偶爾做一下「移動秀」、「X操秀」,當然沒問題,但戰時,甚至戰前就會一口氣多出十幾個旅的人,指揮系統有沒有辦法協調做這麼大規模的「秀」,可是個超級大問題。也許光是搞定住和吃,就會花上很久的時間。 我舉個例。後備都知道,打仗時自己要去海邊可能的登陸點堆沙包,構築工事。台灣就是個海島,後備兵全副武裝從各駐地走過去海邊,頂多也就是一天時間。但到點之後,你要用步兵土工來堆沙包嗎?沙包的袋子在哪呢?要弄小山貓來嗎?怎麼操作小山貓?挖哪邊的沙?挖好的堆哪?怎麼堆?要堆成什麼堡?大亨堡? 五百人的營,集中去協助一百人的連演出一場反登陸構工秀,問題不大。但五百人要在沒有外援的狀況下自立自強演完整場秀,就傷腦筋了。 而且這麼大規模的操作,絕對不是軍方自己玩就好,一定會用到許多非後備兵力的民力,也要協調戰術位置的居民配合,而且不只配合一天,是配合很久。誰去做這種喬來喬去的事?怎麼做? 這不是開戰時才搞,開戰前就要搞。台灣情報單位截聽到中共開戰電訊,就會叫後備動起來了,然後一次叫了太多人,大家就在那發呆。現在的國軍不就常幹這種事嗎?人先叫來再說,要幹什麼,除了指揮官外沒人清楚。現在人少都還在幹這種事,更別說是人多的時候。 在本系列前面幾篇,我曾經提過改造後備體制的議題,但這邊並不是要談同樣的解決方案,而是更高層的戰略面。 有動員大戰略嗎? 台灣的動員兵都不知道自己戰時要幹嘛,只知道要去哪。為什麼?為了保密。 但我認為以台灣現在的態勢而言,對於後備的戰時責任,也不用特別保密,因為你不想讓後備知道自己動員後要幹嘛,那他們到時就會在那發呆:因為相關的命令不是下達不順,就是做完受命後動作了,也沒人知道應該怎麼操作。太神秘,大家就是一片空白。 你就讓後備知道自己戰時「實際上要幹嘛」,我開車到哪邊,你負責交管,他會在台北港堆沙包,小山貓在哪裡,卡車在哪裡,都讓他們先弄清楚。那這些資訊被共軍掌握怎麼辦? 就掌握啊。有本事你打嘛,這後備旅耶,你打啊。你會整合資訊,那算你厲害,但你最後發現整個台灣海邊滿滿都是後備旅堆的大亨堡,你是要打哪個?台灣最大動員能量可以到一百五十萬以上的兵力哦! 真正實兵單位,那種全志願役的野戰,或是充員到各現存單位的後備動員兵,當然可以也應該保密,但就大格局來看,就讓純後備旅的知道自己戰時「明確要幹嘛」,這樣他們平常在家,就會幻想真打起來該怎麼做,也可以出去自由嘴砲,傳出去的消息是真是假,幾成真幾成假,那就交給老共來傷腦筋。 但要能「讓後備兵知道這種事」,也「讓志願役實兵單位清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講」,需要高層級的統合機制。現有的戰時指參機制是不夠的,看教召後備官士兵的問號臉就知道了,所以這不能只有參謀本部或國防部自己玩,而是涉及跨各部會、跨中央地方的整合,看來也只有國安會(但現在人力絕對不夠)或直接由總統府來協調,甚至指揮。 這個最高層級的單位必須要有整體戰意識,是以「建構一場戰爭」的角度來思考各種資源、資訊的調遣制度,而且除了自己的戰前準備,老共的戰前準備也是要納入考量的。 戰爭是在開火之前就已經在打的。像台灣有很多人擔心開戰時會有「第五縱隊」擾亂台灣秩序,相對來說,我們為何不能也協助煽動老共那邊的囤貨、跑路風潮?台灣的衛生紙之亂,不也有人說是老共在煽動嗎?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幫你暴動。 相對於老共的國家(暴)力量已經運用到很緊繃、很燒錢的程度,台灣在這方面還是有彈性和餘裕的。如果自己的發條一時上不緊,那就把對手的發條轉到更緊,也會有相對的效果啊。 反正近代戰爭這種事,不是打到全滅,而是比誰先垮。老共那邊總覺得自己能吃苦,是苦過來的,但他們也已經爽了好一段日子;而且戰爭真正的苦嘛,大家都沒吃過,誰知道哪邊撐得久呢? 至少,台灣這邊有上百萬人,在這二十年曾經穿綠衣、戴綠帽,吃爛菜爛飯,端槍面對那充滿恨意的無底黑暗。 所以誰會先垮呢? 好問題。 延伸閱讀: 國軍有救嗎?(一):弟兄演很大 國軍有救嗎?(二):絕地作戰 國軍有救嗎?(三):征戰主力 國軍有救嗎?(四):軍官還好嗎? 國軍有救嗎?(五):將軍的腦漿 國軍有救嗎?(六):美軍來不來? 封面圖片:莒光園地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