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港式屋邨:超懷念街坊茶樓風味

2017/11/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天爸把這些照片放上臉書,大家都驚呼天爸是不是回香港了!但事實是,這個地方是台南的一處國宅,而這國宅之中,卻有香港人最愛的街坊茶樓,有香港人最喜歡的點心!

 

 

 

先說這個很像香港公屋的地方,這些白色一小格一小格的紙皮石(馬賽克磁磚)外牆!

 

 

這些黑色的金屬坑渠蓋(水溝蓋)!

 

 

這些家家戶戶像視窗一樣的窗戶風景!

 

 

以上這些,都與香港某一時期的公屋一模一樣,但卻出現在台南。台灣好像不常見到這些建築風格,所以讓我們有時空錯亂的感覺。幸好在這國宅公共空間曬的是台式香腸,而不是港式臘腸,才讓我們回到現實中的台南!

 

 

這國宅與香港的公屋一樣,在其中某幾棟的大樓下面(一般就是面向馬路的),滿滿是食肆與商店。就像香港的公屋,一整排的食肆商店,為居民提供一個購物好去處!

 

 

而我們來到這國宅,為的是一家港式茶樓!這家港式的茶樓很有香港街坊茶樓的感覺,最重要是那熟悉撲鼻的香味,是鳯爪、豉汁排骨、叉燒包等等混和在一起的香氣。

 

 

 

這些路邊的街坊茶樓,香港是愈來愈罕見了,要到老區舊區才偶爾遇到一間,食客大多是上年紀的老人、中年的勞苦大眾,也有開的士的司機大哥。這些街坊茶樓一般是佔了一兩個店舖,在路邊放了點心蒸爐,上面放滿一籠一籠疊成高樓的竹籠,整齊地蒸着⋯

 

 

街坊茶樓不收服務費,很多事情都由茶客自理,例如開茶,就是自己到熱水器旁取出水壺,按需要的份量放入茶葉,然後熱水一沖,一壺茶香就會迎面傳來,茶葉不是甚麼高檔好貨,但也是樸實無華地讓人為之神往!茶是自己沖的,點心也是自己去拿的。茶客拿着點心紙到點心蒸爐指手劃腳說要哪幾籠,點心師傅就會一一取出,放在盛盤之上,再按食物種類及數量在點心紙上蓋上印章,以此計費。而因為來街坊茶樓的多只求吃飽,所以價廉物美的盅頭飯就成為熱門的選擇!

 

 

天爸小時候經常上冬菇亭大排檔的街坊茶樓,路邊放滿一張張的摺桌摺椅,一張圓桌各不認識的茶客各佔一角,有的悠然看報紙,有的聊天打牙骹,小孩或看漫畫老夫子、牛仔、龍虎門、中華英雄⋯更多的是在桌旁遊戲追逐,因為地面必然濕滑,桌底下的痰罐又極為噁心,這時候父母就會大聲責罵,伴隨叫賣聲、汽車經過的引擎聲、茶客此起彼落的暢談時政的討論聲,成為每個小孩不能忘記的有聲畫面。

 

冬菇亭的內部是廚房重地,但負責蒸腸粉的師傅必是站在最外圍,跟他說要叉燒腸、牛肉腸、蝦仁腸⋯他就會馬上現蒸,不消幾分鐘就會放捲起腸粉,切兩刀,放在或藍或橙或綠的膠碟之上,淋上甜豉油,小孩捧着熱呼呼的腸粉回到座位,拿起筷子就一家人共享⋯那是非常傳統香港的美妙回憶!現在的冬菇亭都改裝得很漂亮,而外面擺放桌椅的地方只剩下一點點,沒有以前霸佔整個路面的壯觀風景!

 

 

回到眼前台南國宅的港式茶樓,茶壺也是自助式的,要自己去裝茶水,但是沒有茶葉選擇,只有一大壺已經煮好的溫麥茶,但總比喝台南最常見的冷茶來得好!

 

 

 

天爸也來了一壺暖麥茶,後面的男生吃着燒賣看手機,這個世代不會再有人看報紙了吧!

 

 

 

點心一籠一籠上桌,香氣十足,味道也是相若,就是那種粗糙不精美的純樸。

 

 

 

雖然沒有說哪一款會讓我們印象深刻,因為我們吃的是回憶,也不是味道!香港的茶樓愈來愈高檔,平民茶樓不少都辛苦經營,大型公屋的茶樓不是倒了就是不斷頂讓,或把店面縮小再縮小。連有冷氣的屋邨茶樓都只是勉強維持,而香港愈來愈熱,沒有冷氣的街坊茶樓又怎能招徠客人?當老人都一去不回,當勞苦大眾因為口袋變淺而愈吃愈少,曾經盛行香港的街坊茶樓,也許就只能來到台南,過過那些年的癮⋯

237會員
273內容數
當粵菜的味蕾遇上台式的料理,每一頓飯都是一場文化差異的衝擊!我們是來自港澳的天爸天媽,將在此與你分享台港澳的飲食大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