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問題十分複雜與難以處理的,就是國際社會與巴勒斯坦政府認定「東耶路撤冷」是「西岸」一部份,而以色列卻認定「東耶路撒冷」是他們領土。將東耶路撒冷同等於西岸,就無法瞭解真正的現實。(閱讀:誰的應許之地?西岸與東耶路撒冷的領土問題)
真正的事實是,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居民比西岸的阿拉伯居民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大的矛盾與認同衝突。
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政府向東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居民提供以色列公民申請。只要是願意承認以色列國家生存權,願意放棄其他國籍的東耶路撒冷居民,都可以簡單申請得到以色列國籍。這個政策自然只在東耶路撒冷實施過,對未提供給其他西岸地區的居民。
而當時東耶路撒冷的居民,在一夕之間被換了統治者,國際局勢不明,民族情感強烈。當時大部份的居民對於以色列滅亡以及約旦等阿拉伯國家仍有深厚期待,也不願意成為民族叛徒,因而只有少數居民申請了以色列國籍。
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隨著中東與國際局勢的轉變,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後逐漸確立了在中東的生存地位;另外,也隨著國內(右派保守勢力)以及國際(特別是左派勢力)壓力的大增,千方百計阻撓以色列政府對於東耶路撒冷阿拉伯居民的同化政策。以色列政府也漸漸的緊縮東耶路撒冷居民的以色列國籍申請政策。
到2013年,約有30%左右的東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居民擁有以色列國籍,93%的阿拉伯居民擁有永久居留權。
而這些東耶路撒冷居民中,有不少人擁有約旦國籍,也有不少人在2007年的巴勒斯坦選舉上擁有投票權。大部份東耶路撒冷的居民沒有前往西岸投票,而根據巴勒斯坦官方的統計,當時去投票的東耶路撒冷居民,90%以上把票投給了主張消滅以色列的哈馬斯政權,而不是同意與以色列和平相處,爭取獨立建國的法塔政權。
我們一行人坐在巴士裡,參觀了東耶路撒冷的一個阿拉伯人社區。社區內公共設施破舊,馬路上滿是大大小小的坑洞,到處都可以看到哈馬斯的旗幟,甚至是伊斯蘭國的旗幟。高高掛在一樓店面的外牆上,或是公寓的陽台上。
「東耶路撒冷從來沒有真正平靜過,每隔一陣時間就有大大小小的暴動。一般猶太人根本不會來到這裡,看到東耶路撒冷中竟然還有這樣不被市政府看在眼裡的小社區。」年輕的導遊解釋道:「雖然耶路撒冷有37%的阿拉伯人口,但他們投票率極低。加上東耶路撒冷在和平談判中一直被視為是得交出去或交換土地的一部份,大部份政治人物對於這個地方的地方服務都很沒有興趣。導致耶路撒冷的阿拉伯社區預算,好幾年來都只佔耶路撒冷市政總預算的10%。」
由於東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公民投票率極低,政治人物對服務這些選民更沒有興趣,導致社區拿到的資源一直都很少。Photo source:pixabay
東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對於以色列的國族認同比其他地區的阿拉伯人低很多,行動上對於巴勒斯坦的同情與支持則是高很多。但就算是如此,談到要從以色列切割出去成為巴勒斯坦的一部份時,這些人又不是太願意。
2006年,猶太政黨「以色列家園黨」黨魁利得邁(Avigdor Lieberman)提出「土地與公民交換」計劃。提議在「巴勒斯坦」真正成立國家後,將部份以色列阿拉伯公民居住的土地,連人帶土地一起交給巴勒斯坦政府管理,並且取消這些地區人民的以色列國籍,讓這些為了爭取巴勒斯坦獨立而長年抗爭、暴動的公民「如願以償」。
沒想到的是,這個方案提出之後,並沒有受到阿拉伯公民太多的稱讚。在某次針對靠西岸的阿拉伯小鎮Umm Al-Fahm的訪調中,超過80%的阿拉伯受訪者不願意移民西岸或加薩。
「我的心與靈魂和巴勒斯坦人民同在,但我的人住在以色列!」這是許多住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的認同矛盾與痛苦所在。
而對於大部份的以色列國民而言,談起巴勒斯坦建國,超過85%的人同意要將西岸整個交給巴勒斯坦政府,甚至有很多的比例同意西岸中的猶太屯墾區居民要自己決定放棄以色列國籍繼續住在巴勒斯坦,或是放棄土地搬回以色列境內。
然而有54%的國民不願意把東耶路撒冷整個交給巴勒斯坦政府,而是同意以土地交換的方式,保留東耶路撒冷大部份地區的管轄權。
對於以色列人而言,西岸是「境外」,東耶路撒冷是「境內」。他們期待政府和平處理與西岸的國際關係,但要給境內的東耶路撒冷人——無論有沒有國籍——以色列公民的基本生活對待。很多人抱怨政府沒有給東耶路薩冷的阿拉伯地區足夠的預算,足夠的市政建設,足夠的基本教育,沒有好好對待阿拉伯人,甚至使用「次等公民」這樣的名詞。但這代表他們視這些阿拉伯人為自己的「同胞」,而不是代表他們同意東耶路撒冷的土地該屬於巴勒斯坦。
而東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就算是受到民族情感挑動,一天到晚暴動,但這也不代表他願意成為巴勒斯坦人!
這些都很不「政治正確」,卻是最真實的政治情勢!
認同巴勒斯坦,卻住在以色列不願離開。這是東耶路撒冷阿拉伯裔公民長久以來的糾結。Photo source:pixabay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對西岸問題提出他的解決方案。他完全不顧1993年「奧斯陸協議」內容,直接要求以色列要遵守1967年前的領土劃分決議,也就是要把整個東耶路撒冷的土地都交給巴勒斯坦政府。
他可以很政治正確,但他的這番言論一出,整個以色列馬上明白他是個矇上眼睛不肯看清事實的人。這也註定了無論他如何向以色列政府施壓,他在位期間不可能出現比「奧斯陸協議」更高明的和平協議。也因為這樣的國際壓力,迫使以色列右派更加積極的開發東耶路撒冷,讓更多的猶太人在短時間內移居東耶路撒冷!
那天,我在東耶路撒冷的馬路上,看著左邊的舊阿拉伯社區,以及右邊的新猶太社區。他們如此的接近,又如此的遙遠,他們不想跟對方在一起,卻又因為各自的問題而無法跟對方分開⋯⋯。
長路漫漫,問題重重,什麼時候才有可能理出頭緒,找到解決方案的鑰匙呢?而在那之前,這些人又是得如何的掙扎度日,找到自己的未來?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