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劍氣與劍術的教養秘笈:「孩子原來你這麼棒」推薦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人類出生在地球上,面對生存競爭不斷地演化,幾十萬年來,孩子只要跟在父母親旁邊,就可以學會未來生存所需的一切技能。直到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社會愈變愈複雜,我們已經無法在生活中從父母身上自然學會謀生的知識與技能,學校因此而誕生。

自此幾千年來,學校的功能與角色沒有改變過,直到最近這十多年。以前學校是人類能夠獲得有系統知識與技能唯一的地方,但是現在因為網路以及行動上網的設備,只要我們願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幾乎可以獲得任何知識與技術,網路改變了學習的面貌,也改變了父母對孩子成長陪伴的教養重點。

以前父母只要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學校,那麼孩子起碼就能夠學得一技之長,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工作,存活下來應該是無虞的,但是現在因為網路,因為科技的一日千里,乃至於全球化的競爭,再加上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科技將取代掉無數的工作機會,這一代孩子所將面對未來的世界該具備何種技能?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具有這些技能?我相信是每一個家長內心焦慮與徬徨的來源。

的確,網路改變了世界,當然,善加利用網路的確可以擴展視野,是一種非常方便有效率的學習工具,可惜我們一連上網,絕大部分的時間不是在玩遊戲,就是在社群網站裡閒聊,長時間遊蕩在網路裡,虛擬世界和自己的人生似乎已合為一體。

有專家認為對網路的沉溺和依賴,會造成「虛擬人格」,因為社交都在網路上,在真實世界中實際與人接觸的機會不夠,使得這些人有較大的孤立感、寂寞感,缺乏處理衝突的韌性和耐性,挫折容忍力和適應力也會比較差,還有自我認同會因為和現實有差距而比較不完整。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善加利用網路而不是沉溺於虛擬世界?哪一些是面對未來競爭的必修課?

最重要的是,父母該怎麼做?

這本「孩子原來你這麼棒」提供了非常棒的建議,作者以心理學的專業與研究出發,詳細又生動的描述大腦的功能與發展,同時也鉅細靡遺地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提供了具體的方法,是一本非常棒的百科全書式的學習寶典,就像武俠小說中裡眾多俠客所追求的武功祕笈一樣,他不只提供了練內功的心法,也就是出招所需的劍氣,但是也告訴了我們該如何出招的劍術。

同時作者的文筆流暢有趣好看,是每個父母老師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面對未來世界競爭與挑戰的武功秘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驚艷了世人,也使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有了AI,到底老師、父母還能教給學生什麼?有什麼能力是AI不會取代的? 親子天下召集了14位產業科技、教育趨勢家,撰寫了這本《AI如何重塑教育:ChatGPT來了!讓孩子活出熱情,啟動真探究的內在學習》,「點出AI時代所需
Thumbnail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驚艷了世人,也使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有了AI,到底老師、父母還能教給學生什麼?有什麼能力是AI不會取代的? 親子天下召集了14位產業科技、教育趨勢家,撰寫了這本《AI如何重塑教育:ChatGPT來了!讓孩子活出熱情,啟動真探究的內在學習》,「點出AI時代所需
Thumbnail
一. 摘要: 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最近常常思考著若AI下一刻就到來,恐懼食衣住行及工作會跟不上時代的進遷;前陣子與媽媽經的友人們聚會,發現有趣議題"你會完全禁止小孩接觸科技產品嗎?"、"會多久才讓孩子開始電腦?",結果訝異的是:沒有父母會完全禁止、甚至會提前原本的計畫。 我們不知道孩子的下一個時
Thumbnail
一. 摘要: 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最近常常思考著若AI下一刻就到來,恐懼食衣住行及工作會跟不上時代的進遷;前陣子與媽媽經的友人們聚會,發現有趣議題"你會完全禁止小孩接觸科技產品嗎?"、"會多久才讓孩子開始電腦?",結果訝異的是:沒有父母會完全禁止、甚至會提前原本的計畫。 我們不知道孩子的下一個時
Thumbnail
從小到大的正規或義務教育,讓我們大多數人至少出社會前,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都經歷了至少近20年的學習歷程。然而,在出社會後,往往才是學習為什麼學見真章的開始。當AI已經可以學得比我們還快、更有架構,更能旁徵博引時,我們又該如何學呢?
Thumbnail
從小到大的正規或義務教育,讓我們大多數人至少出社會前,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都經歷了至少近20年的學習歷程。然而,在出社會後,往往才是學習為什麼學見真章的開始。當AI已經可以學得比我們還快、更有架構,更能旁徵博引時,我們又該如何學呢?
Thumbnail
現代社會出現了許多斜槓工作,這些職業常常被傳統觀念認為只是打零工的小職缺,甚至常被說沒有一個「正職」。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傳統的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現今的社會。
Thumbnail
現代社會出現了許多斜槓工作,這些職業常常被傳統觀念認為只是打零工的小職缺,甚至常被說沒有一個「正職」。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傳統的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現今的社會。
Thumbnail
這世界上沒有誰才是標準答案,任何人都可以製作自己的標準答案。
Thumbnail
這世界上沒有誰才是標準答案,任何人都可以製作自己的標準答案。
Thumbnail
沒有章法、不著痕跡 這是教育到最後的理想,所有的知識都內化,變成武俠小說中的無招勝有招。 扣除極極極少數天才,有哪個這種大師,從不讀書去累積知識,就能無師自通? 不要騙自己了,沒有這種事。經驗無比珍貴,人類的知識就是歷史的總承。 大多數的現象都有理由,只是你想不想去接受。
Thumbnail
沒有章法、不著痕跡 這是教育到最後的理想,所有的知識都內化,變成武俠小說中的無招勝有招。 扣除極極極少數天才,有哪個這種大師,從不讀書去累積知識,就能無師自通? 不要騙自己了,沒有這種事。經驗無比珍貴,人類的知識就是歷史的總承。 大多數的現象都有理由,只是你想不想去接受。
Thumbnail
新世代的孩子有在閱讀紙本書的真的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是知識取得太方便太立即了,想找資料把打開手機google一下就有,已經很少聽到“去圖書館找資料”這樣的活動了!甚至連學校圖書館員都說,全校借書率最高的恐怕是老師了!
Thumbnail
新世代的孩子有在閱讀紙本書的真的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是知識取得太方便太立即了,想找資料把打開手機google一下就有,已經很少聽到“去圖書館找資料”這樣的活動了!甚至連學校圖書館員都說,全校借書率最高的恐怕是老師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