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七一遊行為何格外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參加七一遊行,有很多的理由,但是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2003年的五十萬人當中,會把這看成一種義務或者使命的人,也就是之後十幾年都會參與的人,不可能多過30%。

大部分參加七一遊行的人,都是因為相信遊行能夠滿足他們面臨的短期需要才參加的。也就是說,他們參與七一遊行是因為能有一些可見的進展。例如在2003年,大家參與遊行,是因為認為七一遊行能夠阻止廿三條,以及令董建華下臺,而這也成為了事實。這令大家感到十分的滿意。

而那些靠義務感和使命感持續參加的人,也不是一種無限的資源,不論是他們的心力,或者是他們的捐款。雖然很多人都未必察覺,但事實上都還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也就是說很可能會在某天消耗殆盡而枯竭。

也就是說,雖然他們沒有像2003年大部分人一樣都只是為了立即的效果,但是他們大多數還是追求中長期的效果,可能是相信五年、十年有效,大不了二十年有效。如果你說七一遊行最終只是道德感召,沒有效也沒關係,或者那個效果要一百年之後才會出來,很多人就會覺得不值得這樣花自己的假期、心力和體力參與下去,而從這個遊行中退出。

畢竟七一遊行並不是聖地朝聖,這終究不是為了一些無法證明的人間外世界的事情或者神的恩寵,本質上是有現實的政治目的。七一遊行的真正意義,在於對於執政者構成壓力、威脅或羞辱,以使其讓步。不論是反對廿三條,或者是令董建華下臺,或者是爭取2012普選、2017普選,都是建基於遊行能夠構成壓力,以達成這些為前題。

但是,去到今天,普選的希望基本上已經幻滅。2017年的特首選舉已顯示,北京基本上已無視了香港的民意,遊行並不能動搖他半分,那麼,七一遊行也就越來越顯示參與遊行這件事,其實並不會構成任何壓力。

今年梁振英下臺了,換上了林鄭,所以之後五年我們的主題就是要林鄭下臺,然後再換上第三個本質相似的人,然後接著的五年再要他下臺?

梁振英下臺這個概念與口號,已被林鄭上臺證明是不可再用的。你把他複製在林鄭身上,大家只會問,這是否只意味著會這樣循環下去。事情不會有任何改善。

而今年的七一遊行,正好是1997年的二十週年,習近平也到訪。政府的態度是明確的,他不予維園出發地,他會重重的佈防。講到最後,就是說習近平的來訪,以及七一慶「回歸」這事,將會完全壓倒七一遊行,而七一遊行就只是一個不重要、弱化中的插曲與雜音。

政府是在示威,真正的「示威」,顯示自己有著能夠完全無視民意的力量,他們想透過完全鎮壓(當然也包括媒體上鋪天蓋地的偏頗),宣示一切都是在自己掌握當中,他的整個訊息就是:「七一遊行對現在的政府根本毫無威脅」。

如果今年只能夠看到一個被打壓的遊行以及籌款活動,而看到七一根本對政府沒有威脅,既不可能給他們壓力,也無法對他們構成任何羞辱,而媒體上都只報導習近平來訪的消息,一片歌舞聲平粉飾太平時,那就是對七一遊行最大的打擊。

因為七一對於民眾的形象,將會變成對政府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壓力與威脅,只是和公益金百萬行無異的籌款活動。而這樣的話,七一遊行在未來,將會更失去力量而無以為繼。

泛民主派如果看長遠一點,這一年的七一,是需要特別重視和應變的,民眾對七一的期望一旦被如此重擊,他是無法重建的。

原文於2017七一遊行前刊載於明報,經SOSreader重新編輯。封面圖片:Cher V @flickr  CC by SA 2.0。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4.8K會員
256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叔觀點-歷史上的今天818 自由的可貴,時至今日用AI搜尋還可找到反送中遊行得資料,畢竟文字獄古今中外皆然,消滅不喜愛的真實,是當權者眼前的的正義,就像聖經經歷多次改版,中國的各朝代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所撰寫,不知道身為台灣的一份子,在未來的10年後到底要用什麼眼光看香港呢?
Thumbnail
大叔觀點-歷史上的今天818 自由的可貴,時至今日用AI搜尋還可找到反送中遊行得資料,畢竟文字獄古今中外皆然,消滅不喜愛的真實,是當權者眼前的的正義,就像聖經經歷多次改版,中國的各朝代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所撰寫,不知道身為台灣的一份子,在未來的10年後到底要用什麼眼光看香港呢?
Thumbnail
從示威者聚集、行動升級的爭辯、衝撞立法會、佔領立法會、撤守離開的過程的畫面,全數被保留在《佔領立法會》這部紀錄片,這部片沒有導演、剪接、製片等,僅掛名「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短短一個小時,完整記下了2019年7月1日這一天的珍貴影像,是香港歷史的重要書寫,也是對於「民主」相當深刻的思辨。
Thumbnail
從示威者聚集、行動升級的爭辯、衝撞立法會、佔領立法會、撤守離開的過程的畫面,全數被保留在《佔領立法會》這部紀錄片,這部片沒有導演、剪接、製片等,僅掛名「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短短一個小時,完整記下了2019年7月1日這一天的珍貴影像,是香港歷史的重要書寫,也是對於「民主」相當深刻的思辨。
Thumbnail
​文:廖斌洲 20190905 9月4日,在香港反送中抗爭進行了將近三個月,港府與抗爭者衝突日益加劇之際,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正式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我們可以如何觀察這項重大政治動作,及其後續可能產生的效應?以下,我們提出幾點觀察。 ​ 一、 林鄭月娥為何在此時做此重大決定?
Thumbnail
​文:廖斌洲 20190905 9月4日,在香港反送中抗爭進行了將近三個月,港府與抗爭者衝突日益加劇之際,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正式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我們可以如何觀察這項重大政治動作,及其後續可能產生的效應?以下,我們提出幾點觀察。 ​ 一、 林鄭月娥為何在此時做此重大決定?
Thumbnail
8.5 大罷工後大家又陷入分歧:勇武定和理非,口號係「五大訴求」定「光復香港」,包圍定遊擊等等。其實呢D問題無答案,亦唔需要有答案。 若你都想香港好,但不同意革命獨立,不妨暫時將「光復香港」當成一個極限施壓籌碼,睇下香港可以爭取到幾多,反正大家都已無退路,只有放手一搏。係呢個
Thumbnail
8.5 大罷工後大家又陷入分歧:勇武定和理非,口號係「五大訴求」定「光復香港」,包圍定遊擊等等。其實呢D問題無答案,亦唔需要有答案。 若你都想香港好,但不同意革命獨立,不妨暫時將「光復香港」當成一個極限施壓籌碼,睇下香港可以爭取到幾多,反正大家都已無退路,只有放手一搏。係呢個
Thumbnail
守護香港集會,大會說有三十餘萬人參與,警方說有十萬。六九大遊行一百零三萬,六一六大遊行二百萬,相比之下,哪個才是主流民意,不是太清楚嗎? 上台發言的,盛智文、霍啟剛......都是既得利益者。最可笑是主持肥媽,她究竟還記不記得三十年前參加過「民主歌聲獻中華」?夜訪過新華社撐絕食學生?破口大罵過李鵬沒
Thumbnail
守護香港集會,大會說有三十餘萬人參與,警方說有十萬。六九大遊行一百零三萬,六一六大遊行二百萬,相比之下,哪個才是主流民意,不是太清楚嗎? 上台發言的,盛智文、霍啟剛......都是既得利益者。最可笑是主持肥媽,她究竟還記不記得三十年前參加過「民主歌聲獻中華」?夜訪過新華社撐絕食學生?破口大罵過李鵬沒
Thumbnail
主權移交廿二周年,港共基於安全考慮,決定七一當日不會安排學生及制服團體出席早上升旗禮。民建聯劉國勳說:「我也不希望一旦包圍時,可能制服團體可能都是青年人時,大家面對這個情況,可能會有驚慌,甚至大家有衝突,這不是社會希望見到的情況。」如果這是港共所相信,此一政府跟驚弓之鳥有何分別?還可以如何管治下去?
Thumbnail
主權移交廿二周年,港共基於安全考慮,決定七一當日不會安排學生及制服團體出席早上升旗禮。民建聯劉國勳說:「我也不希望一旦包圍時,可能制服團體可能都是青年人時,大家面對這個情況,可能會有驚慌,甚至大家有衝突,這不是社會希望見到的情況。」如果這是港共所相信,此一政府跟驚弓之鳥有何分別?還可以如何管治下去?
Thumbnail
林鄭道歉了,葉劉、陳智思說暫緩等於撤回,林正財認為政府並無把六一二金鐘衝突定性為暴動,部份人竟以為真的取得階段性勝利,收貨了。 其實,一天未正式採用「撤回」字眼,港共仍可重新諮詢,重新修例。怎可相信一些放風人士的片面之詞? 至於林正財的講法,潘熙也說:「由特首政治上定性的『暴動』在法律上無任何意義,
Thumbnail
林鄭道歉了,葉劉、陳智思說暫緩等於撤回,林正財認為政府並無把六一二金鐘衝突定性為暴動,部份人竟以為真的取得階段性勝利,收貨了。 其實,一天未正式採用「撤回」字眼,港共仍可重新諮詢,重新修例。怎可相信一些放風人士的片面之詞? 至於林正財的講法,潘熙也說:「由特首政治上定性的『暴動』在法律上無任何意義,
Thumbnail
面對一百零三萬民意,港共在遊行當晚就回應維持原判,繼續二讀。《環球時報》更荒謬,拿一張百萬大遊行的照片,配上「七十萬人上街支持修訂送中條例」。一個政權要無恥到何種地步,才會做出這種事?簡直垃圾不如!還未計外交部耿爽「所謂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多就代表民意,並無說服力」一類語言暴力,這就是愛國人士常常掛
Thumbnail
面對一百零三萬民意,港共在遊行當晚就回應維持原判,繼續二讀。《環球時報》更荒謬,拿一張百萬大遊行的照片,配上「七十萬人上街支持修訂送中條例」。一個政權要無恥到何種地步,才會做出這種事?簡直垃圾不如!還未計外交部耿爽「所謂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多就代表民意,並無說服力」一類語言暴力,這就是愛國人士常常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