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社會有病】我們支持的是一種社會運作的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人說本來挺同志,但他們一直取笑不同意見的人,現在我決定反對。也有人說本來不關我事,但他們反對的理由太扯,我決定站出來支持。看起來好像雙方陣營都有人改變立場,但我想大部份的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站在哪一邊,就看你稱誰是「他們」。說一開始挺同志運動,後來覺得他們太過份的人,大多一開始就稱呼支持同婚者為他們。同樣的,本來沒打算支持的人,也是一開始就認為反同者是他們。那麼,誰是「我們」呢?

很顯然支持婚姻平權的「我們」不只是同志。有人說反對宗教干政,但持反對立場的人也不見得都是因為宗教信仰。有人說這是世代對立,還有人說是城鄉差異或是教育程度高低之分。但是雙方都有各種年齡層、教育程度,也來自不同縣市。那麼到底是誰跟誰在對抗呢?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根本就是一般人和無知者的分別,但事情可能不是那麼單純。我懷疑光靠無知能夠吸引到這麼多支持者嗎?荒唐誇張的言論,或許是因為媒體太愛報導,網友也忍不住一再轉發的結果。一昧把對方當做無知,就算法案通過也改變不了歧視。我寧可相信真正凝聚他們的不是這些鬼扯,而是某種核心價值。

我也認真思考「我們」到底是誰?很多從來也不曾和他們聊到性別議題或社會正義的朋友,最近發現都抱持同樣的立場。我想這裡的我們和他們,其實早就在很久以前就分好了。早在我們完全沒想到要談這件事之前,我們在自己的生活圈當中,就選好了自己屬於哪一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到底在什麼時候給自己做了這種選擇?而且生活圈裡幾乎所有人都做了同樣的選擇,最後讓我們都站到了同一邊。

我得到的結論是,其實我們就像是美國的民主黨。那麼也不難想像,對方就像美國的共和黨。

我們都傾向於認同一種社會運作方式,個人的自由意志、發展、尊嚴和價值,如果和社會規範或制度不同時,社會或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加以檢討修正。一般來說我們會被歸類為政治立場自由開放的一邊。相對的,我們口中的他們,就傾向於當個人差異性和社會規範或制度有所不同時,個人應該多少要做些讓步或調整。他們就是一般所謂政治立場保守的一邊。

如果你覺得對方都是一些相信民法修改過就不能叫爸媽的人,你當然會認為這種事只要解釋清楚,他們就不會再相信了。但這不是他們價值的核心。他們的價值觀可能更接近「你不能要求環境來配合你,你只能要求自己改變」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勸告。我們必須知道他們價值中的善在哪裡,才能和他們對話。

假如雙方能夠重新想清楚自己是誰、對方是誰,那麼我們或許有機會走向一個真正探討社會該怎麼運作的政黨政治。當今的藍綠陣營雙方在爭的從來不是該如何管理國家,而是誰來管。假如雙方都能夠撇開現在網路瘋傳的各種文宣,重新從自己認為該堅持的價值出發,或許雙方應該各組政黨,取代現在的國民黨和民進黨,那麼台灣可能有機會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0860979265689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uble12 Art LAB 大波藝研所
31會員
75內容數
<p>在台灣,大家打開電視看新聞,都只想看別人幫自己罵那些已經知道的事,或是大家都熟悉的小確幸。真正的新聞沒有觀眾。而這裡是沒有小確幸的。我不說那些順著大家意的話,我只寫給不願看電視的觀眾。因為總要有人寫才行。</p>
2017/02/25
<p>最新的一個傳說是,午夜十二點以後用耳機聽公司內部廣播,會聽到自己在這家公司未來的前途,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聽得到,聽得到的都是將有大起大落之人,要是沒什麼變化,就只會聽到普通的音樂廣播而已。</p>
Thumbnail
2017/02/25
<p>最新的一個傳說是,午夜十二點以後用耳機聽公司內部廣播,會聽到自己在這家公司未來的前途,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聽得到,聽得到的都是將有大起大落之人,要是沒什麼變化,就只會聽到普通的音樂廣播而已。</p>
Thumbnail
2017/01/18
<p>「這棟大樓裡面有成千上萬的感應器可以辨認你身上的磁卡,保全系統知道每一個人的位置,知道每個人一天去上幾次廁所抽幾次煙,有幾分鐘待在你的位置上,而且只要有門都需要磁卡才能開,所以我們也不能不隨身攜帶磁卡。」</p>
Thumbnail
2017/01/18
<p>「這棟大樓裡面有成千上萬的感應器可以辨認你身上的磁卡,保全系統知道每一個人的位置,知道每個人一天去上幾次廁所抽幾次煙,有幾分鐘待在你的位置上,而且只要有門都需要磁卡才能開,所以我們也不能不隨身攜帶磁卡。」</p>
Thumbnail
2017/01/17
<p>當然我也聽說過負面的風評,網路上流傳說這是一家對員工極度壓搾的公司,對此我倒一點也不意外,加班總好過沒有班可以上,尤其是經過長達兩年的失業之後,就算公司要吸我的血也沒關係,也許有一天我會換個更富有理想色彩的工作,但是在這之前,不論在這大樓裡上班要拜鈔票還是吸血鬼都沒關係,我只想要在工作上先安定下來。</p>
Thumbnail
2017/01/17
<p>當然我也聽說過負面的風評,網路上流傳說這是一家對員工極度壓搾的公司,對此我倒一點也不意外,加班總好過沒有班可以上,尤其是經過長達兩年的失業之後,就算公司要吸我的血也沒關係,也許有一天我會換個更富有理想色彩的工作,但是在這之前,不論在這大樓裡上班要拜鈔票還是吸血鬼都沒關係,我只想要在工作上先安定下來。</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釋字748號中,大法官肯認婚姻平權應受保障。但隨著專法通過,台灣社會仍對婚姻平權存有各種意見;究竟兩方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社群媒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且讓我們一同走進公民對話的場域當中。
Thumbnail
釋字748號中,大法官肯認婚姻平權應受保障。但隨著專法通過,台灣社會仍對婚姻平權存有各種意見;究竟兩方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社群媒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且讓我們一同走進公民對話的場域當中。
Thumbnail
  當性別碰上了政治會發生什麼事?或者當政治碰觸到性別這議題時,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爭議事項,這是接下來要談的主題。   好了!現代人蠻愛談政治的,所以,我會由政治去切入性別,然後再加上點「泛意義」去調味,你覺得這盤料理,究竟嚐出來是辣的,還是酸溜溜的?還是夠鹹,配得下飯呢?因此,政治一直是很好的
Thumbnail
  當性別碰上了政治會發生什麼事?或者當政治碰觸到性別這議題時,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爭議事項,這是接下來要談的主題。   好了!現代人蠻愛談政治的,所以,我會由政治去切入性別,然後再加上點「泛意義」去調味,你覺得這盤料理,究竟嚐出來是辣的,還是酸溜溜的?還是夠鹹,配得下飯呢?因此,政治一直是很好的
Thumbnail
複雜難解的人生,當然不是一條法案通過後就能花好月圓 本篇文章獻給正在遭受痛苦的你/妳,真的有一群人默默的在努力守護你/妳的自尊,讓不同性別的人得到真正的平等與解放。 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無法參與國際組織,台灣的平權運動和整個社會形勢都得到了難得的發展,由此可見,實屬難
Thumbnail
複雜難解的人生,當然不是一條法案通過後就能花好月圓 本篇文章獻給正在遭受痛苦的你/妳,真的有一群人默默的在努力守護你/妳的自尊,讓不同性別的人得到真正的平等與解放。 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無法參與國際組織,台灣的平權運動和整個社會形勢都得到了難得的發展,由此可見,實屬難
Thumbnail
自私自利是帶來不了什麼進步的,但怎樣判斷這是不是自私自利?畢竟少數人的權益也要獲得保障,不能以多數暴力之名輾壓過去,這才是民主的真諦,不然只是多數暴政罷了。但不少人對「多數暴政」的理解,跟民主需要保障少數自由的思維,並不通徹。
Thumbnail
自私自利是帶來不了什麼進步的,但怎樣判斷這是不是自私自利?畢竟少數人的權益也要獲得保障,不能以多數暴力之名輾壓過去,這才是民主的真諦,不然只是多數暴政罷了。但不少人對「多數暴政」的理解,跟民主需要保障少數自由的思維,並不通徹。
Thumbnail
在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在此文當中,我想借助異質連結的觀點,來思考後同婚時代下,遊行的意義。
Thumbnail
在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在此文當中,我想借助異質連結的觀點,來思考後同婚時代下,遊行的意義。
Thumbnail
5月24日釋憲結果出爐,如果釋憲可以解決紛爭,未嚐不是一件好事。但往正向發展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台灣民眾看待這事件不是透過思考,所以無法明辨。情緒、風向、自我滿足感決定了一切。
Thumbnail
5月24日釋憲結果出爐,如果釋憲可以解決紛爭,未嚐不是一件好事。但往正向發展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台灣民眾看待這事件不是透過思考,所以無法明辨。情緒、風向、自我滿足感決定了一切。
Thumbnail
最近代理孕母法案一讀同過,引起很多自由派的支持,特別是引起一些不孕異性戀夫婦;男同志伴侶;跨性別伴侣的歡迎,因此代理孕母法案一讀通過,可以說是引起很多自由派以及同志運動的狂歡,然而當我們提到性少數以及不孕症異性戀夫婦的權利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關於人權最基本的問題。
Thumbnail
最近代理孕母法案一讀同過,引起很多自由派的支持,特別是引起一些不孕異性戀夫婦;男同志伴侶;跨性別伴侣的歡迎,因此代理孕母法案一讀通過,可以說是引起很多自由派以及同志運動的狂歡,然而當我們提到性少數以及不孕症異性戀夫婦的權利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關於人權最基本的問題。
Thumbnail
以長遠的歷史視角來看,台灣社會現階段還未成熟到前衛進步價值的水平。當代我們稀鬆平常、理所當然可以自由追尋的不少事物,在100多年前大多數世人並不接受及認同的,甚至會採取壓迫的行為,而如今這些人安在哉?
Thumbnail
以長遠的歷史視角來看,台灣社會現階段還未成熟到前衛進步價值的水平。當代我們稀鬆平常、理所當然可以自由追尋的不少事物,在100多年前大多數世人並不接受及認同的,甚至會採取壓迫的行為,而如今這些人安在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