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壞你的歷史教科書:學習歷史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歷史學裡只有史料,沒有「史實」——所以歷史學的本質跟警察或偵探查案是一樣的,就是從留傳下來的證據,使用各種排除,消去,推論的手段,去判斷或推理,當時到底發生甚麼事。但那自然不一定百分百正確,就像查案一樣,很容易被誤導。

史料其實就是「證據」,他包括了人證,也就是所有史官或者口述歷史下給的描述,也包括物證,例如考古學留下的線索。但是證人說的話不一定是事實,他可能有理由要說謊,竄改,偽證,或者被誤導,或者對事情有誤解,或者無法有效把事實表達出來。

把史料都想成像這樣的東西,也許比較好理解。

把史料都想成像這樣的東西,也許比較好理解。

但只要明白他只是證人,聲稱的東西,僅是聲稱就是,另外,若不同證人的證詞有矛盾,或跟物證有矛盾,或統計及物理學上不可能,都可以證明哪些史料是有問題或者偽證,甚至偽造的。

因此歷史學最能抓到的真相,就是證偽,在於「甚麼事情是假的」。卻很難找到甚麼事情是真的,比方說史書上一個皇帝的事跡,很可能整個都是創作出來的說不定:在留下的史料很少時更可能如此。

所以歷史學家不會輕言「史實」或「事實」,因為只有很小心的去面對證據,才勉強能夠判斷,況且,就像金田一有「完美犯罪」一樣,歷史的事情過去已久,大部份證據散失,更有可能出現「完美偽證」。舉個例子說,如果我今天寫了篇文章講國軍有戰鬥機械人,連同圖片,一萬年後只剩下我這個證據流傳下來,其他證據都消滅,未來的歷史學家也無法知道我是在說謊,而未來的普羅大眾很可能會因為這個唯一的孤證,而以為一萬年前的國軍真的有機械人。

與其說是追尋史實,不如說歷史學本身更講究「每項證據是如何產生」的,而它產生的方式,跟事實可能更有關係。舉個例子說,我們看到史官留下一篇文章讚美該君主,裡面卻是罵某君主的藏頭詩,那我們可以想像,那些讚美的詞週是被迫出來的,那君主不受該史官愛戴。

面對史料,態度理應完全抽離就是如此,不要把任何一個史料自動當成史實,我們最多只能說,誰說過這樣的話,或者「根據甚麼書籍,上面寫甚麼」,在歷史學的修為上,越能夠抽離,客觀,和能去推理比較其中的矛盾,就越有可能接近真相,至少能夠對所有事情有足夠的懷疑,不會被輕易迷惑。

因此歷史學並不在於你背下多少的史料,知道多少的史實,而是在於你對於這些資料的態度是否嚴謹敏銳。你總是不可能有完全的資料,他總有一些是喪失了的,永遠保持對事情的懷疑態度,是健康的。

但當然,對於大部份人來說,他們會覺得歷史學就是背誦就是了。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引用大量經典,就是有料,但他們其實沒抓到重心在哪裡。



編按:【教壞你的歷史教科書】系列至此告一段落,但專欄之後仍會有其他關於歷史的文章。

【這些都只是常識】

raw-image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沙龍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鄭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20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Thumbnail
2021/06/20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1/23
以公民抗命的角度看,被國安法控告,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巨大光環,如果你想當甘地、曼德拉、翁山蘇姬這類型的政客,你需要的不是絕食而是國安法。他們的賣點,本來就是勇敢面對不義的法律,正面跟政權的理念衝突,這是和理非或非暴力抗爭的核心精神:以自身的受害,去把政權與法律的不義與矛盾浮成一個巨大爭議......
Thumbnail
2020/11/23
以公民抗命的角度看,被國安法控告,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巨大光環,如果你想當甘地、曼德拉、翁山蘇姬這類型的政客,你需要的不是絕食而是國安法。他們的賣點,本來就是勇敢面對不義的法律,正面跟政權的理念衝突,這是和理非或非暴力抗爭的核心精神:以自身的受害,去把政權與法律的不義與矛盾浮成一個巨大爭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研究歷史能了解過去嗎?歷史比過去多還是少?歷史是真相嗎?
Thumbnail
研究歷史能了解過去嗎?歷史比過去多還是少?歷史是真相嗎?
Thumbnail
今天我想來討論一個問題——學文史有什麼用? 由於在國高中的學習階段,我就是一個文史傾向特別明顯的學生(文史容易拿高分,數理永遠不及格),所以當時就感到特別困擾——雖然我很喜歡文史,也比較擅長文史,但到底讀文史有什麼用呢? 也許我們身邊都充斥著這個說法:讀文史將來賺不了錢,會餓死。因此,我看到很多學生
Thumbnail
今天我想來討論一個問題——學文史有什麼用? 由於在國高中的學習階段,我就是一個文史傾向特別明顯的學生(文史容易拿高分,數理永遠不及格),所以當時就感到特別困擾——雖然我很喜歡文史,也比較擅長文史,但到底讀文史有什麼用呢? 也許我們身邊都充斥著這個說法:讀文史將來賺不了錢,會餓死。因此,我看到很多學生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四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四節
Thumbnail
台大國發所抄襲案透露人文社會研究成果不能過度類似,與自然科學研究期待結果雷同相反。本文就此討論“人文事實”與“物理事實”的差別。文中亦介紹今日的“後真相時代”,時代精神本身沒錯,卻為政治騙子提供了靈感與理論根據。
Thumbnail
台大國發所抄襲案透露人文社會研究成果不能過度類似,與自然科學研究期待結果雷同相反。本文就此討論“人文事實”與“物理事實”的差別。文中亦介紹今日的“後真相時代”,時代精神本身沒錯,卻為政治騙子提供了靈感與理論根據。
Thumbnail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Thumbnail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Thumbnail
歷史學家不僅僅只是「記錄過去」,而是為了「豐富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想像」而記錄過去。
Thumbnail
歷史學家不僅僅只是「記錄過去」,而是為了「豐富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想像」而記錄過去。
Thumbnail
現實是許多可能性中的一朵雲,雖然歷史能讓我們瞭解這世界的形成,但每個時代,皆有其特殊性。但是如果我們再教導學生時,僅讓孩子認為面對許多事情,如同選擇題,凡事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或是僅剩一個行動可行,實際上便是危險觀念的種植。
Thumbnail
現實是許多可能性中的一朵雲,雖然歷史能讓我們瞭解這世界的形成,但每個時代,皆有其特殊性。但是如果我們再教導學生時,僅讓孩子認為面對許多事情,如同選擇題,凡事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或是僅剩一個行動可行,實際上便是危險觀念的種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