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行旅〉台北萬華_ 艋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起了大早,準備踏上一趟「艋舺古今漫步之旅」,萬華舊稱「艋舺」,我還記得小時候總會牽著阿嬤的手到龍山寺拜拜,被她騙著喝蛇肉湯(口感真的很像雞肉),但卻從未好好地細看這個鄉鎮、了解它的興衰。


「艋舺」的名稱為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之發音漢譯,因清朝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農產品與漢人交易而來。我經過地下的捷運站商場,有群聚算命攤位、按摩店以及遊民與老人們簽六合彩的聚集所。

「這個地區有迷人的地方,雖然它已經沒落了,但是卻是老人、遊民的聚集地,也因此萬華有很多社福機構,弱勢補助等等資訊。在當地只要向社福志工登記就可以領睡袋,每年過年也會有『街友辦桌大會』很有人情味。」在當地長大的社工朋友與我娓娓道來。


沿著著名的艋岬夜市,不同的建築風貌都被保存在這個特別的市鎮。朋友停下腳步:「雖然現在掛滿了很多招牌,但是像這樣的舊建築仍然保持的很好,富含1920年日治大正時期的建築特色:統一的建築立面,有西方的特色,保留亭仔腳(騎樓),還有連續壁、長的街屋,可以延伸一長條過去。」


經過小巷弄與廢棄的舊廠房,艋舺分區塊有不同的發展,早期為台灣最早水陸交界工業區,有肥皂、玻璃、加工工業,商業部分有服飾、鐘錶,都是曾經風靡一時的新興產業。

「鐵路地下化之後,沿線的市鎮都發達起來,卻漏掉了萬華,這個地方後來政府整頓,把服飾商圈趕到松山,因此五分埔成為另一個聚集地。」現在的萬華成為了台北到新北市的聯外橋梁,較少人會留心駐足,但街頭巷弄之間有歷史文化的遺跡,當地居民耆老也是最珍貴的引路人呢。


「愛愛院」,是當時台北地區最大的老人安養院(另外有名的就是「樂生」安養院),來自各地的捐獻,1970年代日本殖民政府對於台灣的慈善機構如此完善十分吃驚,還在日本內地大幅報導「愛愛院」的消息。

再往裡走,萬華地區有保存最古老且未重建過的四合院老宅,日據時期這一區共有四十四條街,位居當時大稻埕之外第二大聚落,在台北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區當初大宅林立,現今留下來完整的古蹟所剩無幾,「小時候在這裡跑來跑去都覺得像迷宮一樣好大,沒想到被拆光之後,這塊地就像路邊的荒地一樣普通,站在路口就可以把一切看光光了……。」


最後我們到了市定古蹟「林宅」,座落於西園路一段與艋舺大道交叉口,在日據昭和七年(1932年),很少見高於四樓的建築,也是唯一唯二依據當時都市計畫而建。林氏為當地望族,且擔任「保正」,在其他現代建築未建立時,四樓頂樓可以直接看到萬華火車站。



經過有著「茶店」與「親親小紅桃」的招牌叢林,萬華總有舊市鎮的風情萬種,看著朋友跟黑市老闆討價還價的模樣,莞爾,這塊土地的人也用著自己的方式回饋與治癒著原鄉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特の隨筆雜想
7會員
14內容數
劇場 設計 書 奶茶 歡迎來閒聊
安特の隨筆雜想的其他內容
2018/03/17
燈光一亮,像孤島一樣隆起的白色舞台,就像南極最後僅剩的一塊尚未溶化的陸地,岌岌可危的,有些什麼正蠢蠢欲動即將發生;也彷彿是遺世獨立的小視窗,那是小女孩小秀(李劭婕飾)的內心小世界,沒有人了解她,那麼大的社會也沒有一個能容下她的地方。
Thumbnail
2018/03/17
燈光一亮,像孤島一樣隆起的白色舞台,就像南極最後僅剩的一塊尚未溶化的陸地,岌岌可危的,有些什麼正蠢蠢欲動即將發生;也彷彿是遺世獨立的小視窗,那是小女孩小秀(李劭婕飾)的內心小世界,沒有人了解她,那麼大的社會也沒有一個能容下她的地方。
Thumbnail
2018/03/17
因為風遲一首名為《故事》的詩,使得林海音請辭了聯合報的副刊主編,但她的貢獻卻從未停止…我很喜歡這部影片的名字《兩地》,它意味著北京與台灣的顛沛流亡;童年的英子與長大後千變莫化的世界;林海音先生的「雙鄉」身分還有生與死之間的距離。
Thumbnail
2018/03/17
因為風遲一首名為《故事》的詩,使得林海音請辭了聯合報的副刊主編,但她的貢獻卻從未停止…我很喜歡這部影片的名字《兩地》,它意味著北京與台灣的顛沛流亡;童年的英子與長大後千變莫化的世界;林海音先生的「雙鄉」身分還有生與死之間的距離。
Thumbnail
2018/03/17
  描述鄭愁予的詩,瘂弦說:「愁予的詩很特別,但你又說不出來是哪裡美,看完他的詩之後會覺得他好像寫到一些你心裡一直想要追尋的東西,但又說不上是什麼。」
Thumbnail
2018/03/17
  描述鄭愁予的詩,瘂弦說:「愁予的詩很特別,但你又說不出來是哪裡美,看完他的詩之後會覺得他好像寫到一些你心裡一直想要追尋的東西,但又說不上是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臺北市最古老的街市與年輕熱鬧的西門町,同時存在於這個北臺灣第一個開發的城市。遊走在街道上,可以細細品味時空交錯的氛圍,還有許多街道像弄的的故事,等著你我一起發掘。
Thumbnail
臺北市最古老的街市與年輕熱鬧的西門町,同時存在於這個北臺灣第一個開發的城市。遊走在街道上,可以細細品味時空交錯的氛圍,還有許多街道像弄的的故事,等著你我一起發掘。
Thumbnail
見到旅店大廳牆面「艋舺在地輕旅遊地圖」上的介紹,Tang才發現這兒有著廣州街夜市、華西街夜市、艋舺夜市及梧州街夜市等美食商圈。我們依著旅店周邊街道從廣州街出發,開始搜尋美食小吃。
Thumbnail
見到旅店大廳牆面「艋舺在地輕旅遊地圖」上的介紹,Tang才發現這兒有著廣州街夜市、華西街夜市、艋舺夜市及梧州街夜市等美食商圈。我們依著旅店周邊街道從廣州街出發,開始搜尋美食小吃。
Thumbnail
2023年6月6日,我搭乘台北捷運完成了一趟”捷運一日遊的行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詳盡的介紹「台北市萬華區龍山寺周邊」的8個歷史文化景點,在這趟徒步旅行中我發現了一家只要百元台幣就可以享用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美食。這8個拍美拍的景點包括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青山宮、新富町文化市場、學海書院、剝皮寮歷史
Thumbnail
2023年6月6日,我搭乘台北捷運完成了一趟”捷運一日遊的行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詳盡的介紹「台北市萬華區龍山寺周邊」的8個歷史文化景點,在這趟徒步旅行中我發現了一家只要百元台幣就可以享用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美食。這8個拍美拍的景點包括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青山宮、新富町文化市場、學海書院、剝皮寮歷史
Thumbnail
老街、古廟、傳統文化,鹿港這曾經百貨充盈的通商口岸,在經過歲月的洗鍊以後,雖然一度沒落,但它現在依然是台灣一處重要的文化小鎮。 這次從台中到鹿港,同樣是搭著區間車慢搖慢晃到彰化火車站再轉搭客運,才抵達目的地。到達鹿港後,便一路靠著雙腿慢慢走慢慢逛,感受鹿港特有的小鎮風情。
Thumbnail
老街、古廟、傳統文化,鹿港這曾經百貨充盈的通商口岸,在經過歲月的洗鍊以後,雖然一度沒落,但它現在依然是台灣一處重要的文化小鎮。 這次從台中到鹿港,同樣是搭著區間車慢搖慢晃到彰化火車站再轉搭客運,才抵達目的地。到達鹿港後,便一路靠著雙腿慢慢走慢慢逛,感受鹿港特有的小鎮風情。
Thumbnail
「市集」作為認識城市的場域,逛市集不只是休閒的一種方式,藉由地方產業與人文產業呈現,是走入街區生活的一種途徑,從中窺見巷弄職人工藝,體驗在地節氣與節慶的可能。 參與市集也可能是一趟旅途的捷徑,透過這趟旅途認識各地文化、風俗及巷弄思維;市集也是一個了解這座城市底蘊的平台,在這平台上,
Thumbnail
「市集」作為認識城市的場域,逛市集不只是休閒的一種方式,藉由地方產業與人文產業呈現,是走入街區生活的一種途徑,從中窺見巷弄職人工藝,體驗在地節氣與節慶的可能。 參與市集也可能是一趟旅途的捷徑,透過這趟旅途認識各地文化、風俗及巷弄思維;市集也是一個了解這座城市底蘊的平台,在這平台上,
Thumbnail
首先看是哪一國人。 日本人來台灣多找懷舊,首要廟宇,所以像是這幾年很熱鬧的艋舺,可以邊解釋青山王宮特殊的夜巡遶境和鹹光餅,然後走到旁邊華西街也許郭家炒一盤牛肉,喝碗濃純牛雜湯,或吃個源芳割包,再喝碗熬煮到綿密軟爛的阿猜嬤花生湯;當然也可以早起,先在龍山寺前面來碗無名鱸魚湯,再沿著啟天宮說著當年從福建
Thumbnail
首先看是哪一國人。 日本人來台灣多找懷舊,首要廟宇,所以像是這幾年很熱鬧的艋舺,可以邊解釋青山王宮特殊的夜巡遶境和鹹光餅,然後走到旁邊華西街也許郭家炒一盤牛肉,喝碗濃純牛雜湯,或吃個源芳割包,再喝碗熬煮到綿密軟爛的阿猜嬤花生湯;當然也可以早起,先在龍山寺前面來碗無名鱸魚湯,再沿著啟天宮說著當年從福建
Thumbnail
飯店教父嚴長壽認為:台灣不該只發展「觀光」,而是應該推廣「旅遊文明」;如果不能看到生活文化,充其量只是一個住宿和觀光旅遊的提供者而已!然後加蓋越來越多的收費停車場、增闢蒐羅各地美食的休息站,也或許增加些熱氣球、馬拉松、泛舟…的活動商機!再然後呢? 介紹半日深度踩步路線----後車巷藝文風光
Thumbnail
飯店教父嚴長壽認為:台灣不該只發展「觀光」,而是應該推廣「旅遊文明」;如果不能看到生活文化,充其量只是一個住宿和觀光旅遊的提供者而已!然後加蓋越來越多的收費停車場、增闢蒐羅各地美食的休息站,也或許增加些熱氣球、馬拉松、泛舟…的活動商機!再然後呢? 介紹半日深度踩步路線----後車巷藝文風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