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選書 │ 《誰的.巴布狄倫》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誰的.巴布狄倫》電子書下載連結 http://bit.ly/2Jr0UnQ
 


序/鍾永豐


1968 年,歐美民權運動、抗議示威活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從美國、法國、英國、西德、捷克、日本一路延燒,法國坎城影展因「五月風暴」中斷,捷克爆發「布拉格之春」,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遇刺身亡,引發全美超過一百個城市暴動。當時的媒體、抗爭的年輕人無不高呼巴布狄倫應該與他們站在一起,而此時的狄倫卻選擇遠離這股風潮。
誰的‧巴布狄倫?
儘管巴布狄倫也許會否定自己是屬於任何人的,對於「抗議的祭司」名號不屑一顧,但作為半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歌手,狄倫對世界的貢獻確實已遠遠超越音樂的領域。回顧六○年代初,美國大眾娛樂依舊一片歌舞昇平,中產階級價值觀根深蒂固地維持著粉飾太平的和樂,凱魯亞克《在路上》問世之初毀譽參半、「垮掉的一代」仍屬於次文化裡的一小群、貓王被帶有敵意地當作帶壞青少年的性感偶像看待,萌芽中的黑人平權運動、阿爾及利亞戰爭、非洲殖民地獨立運動、岌岌可危的越南局勢 ……,無論或遠或近都彷彿與你我無關。
當巴布狄倫彈著吉他、吹著口琴,以他獨特的嗓音唱著〈Blowin' in the Wind〉、〈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訴說對和平的渴望、對戰爭的痛恨、對權威的不滿以及對自由的嚮往,唱著屬於自己、屬於年輕世代的歌曲,啟蒙了一整代青年的理想主義,啟發音樂批判社會的力量,在那個美國尚未深陷越戰泥沼的年代,先見之明地預示終將改變歷史的反戰、反文化浪潮。然而,當狄倫被年輕世代視為反叛精神的導師時,卻反過來質疑、批判作為反叛英雄的自己。正如他從民謠走向搖滾,在六八年的抗爭浪潮中選擇遠離,他拒絕成為任何人的巴布狄倫,拒絕被輕易地定義。
2016 年,巴布狄倫在眾人的驚嘆聲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位影響力無遠弗屆的歌手、作家、詩人,從1961 年出道至今,始終就是難以歸類、甚至一再我自否定、不斷蛻變的創作者。他出身自民謠音樂,卻深刻變革搖滾樂,他既是一名偶像樂手,同時也是民權運動的旗手,他的歌曲既是音樂也是詩作,他代表一整代青年反戰與反叛的精神,卻又回頭否定了這個形象。
如同陶德海恩斯在《搖滾啟示錄》中,找來凱特布蘭琪、克里斯汀貝爾、希斯萊傑等六位不同性別、族裔的演員飾演不同時期、身分、狀態的巴布狄倫,呈現一個在公眾面前、私生活與大眾的想像之間不停變異、形象飄邈的狄倫。誰的巴布狄倫?誰是巴布狄倫?
或許每個人心中的理想主義都能夠找到留給巴布狄倫的一席之地,又或許答案只在風中。
 


關於巴布狄倫


巴 布 狄 倫 ( Bob Dylan ) , 1941 年 生 於 明 尼 蘇 達 州 杜 魯 斯 市 , 當 代 最 重 要 的 民 謠 歌 手 、 藝 術 家 、 詩 人 。
從 1961 年 發 布 首 張 專 輯 至 今 , 狄 倫 在 流 行 音 樂 界 和 文 化 界 引 起 的 影 響 已 超 過 五 十 年 。 這 位 被 視 為 二 十 世 紀 最 有 影 響 力 的 歌 手 , 作 品 不 僅 跨 越 多 個 世 代 以 及 不 同 社 會 階 層 , 六 ○ 年 代 美 國 躁 動 不 安 的 嬗 變 , 也 成 為 巴 布 狄 倫 的 創 作 養 分 , 他 最 膾 炙 人 口 的 作 品 , 多 是 來 自 這 個 時 期 。 〈 Blowin' in the Wind 〉 和 〈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 等 歌 曲 , 精 準 地 掌 握 了 那 個 時 代 的 叛 亂 、 異 議 和 獨 立 精 神 , 幾 乎 成 了 反 戰 和 民 權 運 動 的 頌 歌 。
巴 布 狄 倫 勇 於 替 民 權 發 聲 , 對 政 府 抗 議 、 關 懷 社 會 諸 多 議 題 , 包 覆 哲 學 的 詩 歌 , 廣 為 吸 納 美 國 傳 統 民 謠 、 搖 滾 、 鄉 村 和 藍 調 音 樂 , 甚 至 包 括 爵 士 和 搖 擺 樂 元 素 , 他 不 隨 波 逐 流 的 創 作 風 格 , 以 及 大 膽 加 入 電 子 元 素 , 在 當 時 的 樂 壇 可 謂 「 離 經 叛 道 」 。 而 事 實 證 明 , 他 的 叛 逆 已 經 深 遠 影 響 全 球 樂 壇 , 更 被 《 時 代 》 雜 誌 選 入 二 十 世 紀 最 有 影 響 力 的 百 人 名 單 。 列 名 「 搖 滾 名 人 堂 」 、 納 許 維 爾 創 作 名 人 堂 、 創 作 名 人 殿 堂 的 終 身 會 員 , 巴 布 狄 倫 至 今 獲 得 包 括 終 身 成 就 獎 在 內 共 十 二 座 葛 萊 美 獎 、 奧 斯 卡 和 金 球 獎 各 一 座 , 以 及 普 立 茲 特 別 榮 耀 肯 定 。
除 了 音 樂 創 作 , 巴 布 狄 倫 也 跨 足 各 種 各 樣 的 媒 體 , 包 括 導 演 的 電 影 《 Eat the Document 》 、 《 Renaldoand Clara 》 , 演 出 《 Hearts of Fire 》 , 2OO5 年 並 與 馬 丁 史 柯 西 斯 ( Martin Scorsese ) 合 作 紀 錄 片 《 巴 布 狄 倫 : 迷 途 之 家 》 ( No Direction Home ) ; 2OO6 年 擔 任 電 台 節 目 《 Theme Time Radio Hour 》 的 主 持 人 , 並 舉 辦 畫 作 展 覽 。 在 此 同 時 , 上 百 本 關 於 他 的 書 籍 論 述 也 不 斷 問 世 。 更 有 2OO7 年 陶 德 海 恩 斯 ( Todd Haynes ) 執 導 的 致 敬 傳 記 電 影 《 搖 滾 啟 示 錄 》 ( I'm Not There ) , 巴 布 狄 倫 無 遠 弗 屆 的 影 響 真 的 無 處 不 在 。
「 我 的 歌 是 文 學 嗎 ? 」 2O16 年 諾 貝 爾 文 學 獎 破 天 荒 頒 給 了 巴 布 狄 倫 , 並 將 他 的 創 作 與 希 臘 史 詩 作 者 荷 馬 相 提 並 論 , 巴 布 狄 倫 以 歌 手 之 姿 , 拿 下 多 少 文 學 作 家 一 生 企 盼 的 桂 冠 。 但 在 發 表 獲 獎 感 言 時 , 狄 倫 表 示 , 自 己 從 來 沒 有 時 間 問 自 己 的 歌 是 不 是 文 學 。 就 像 莎 士 比 亞 的 劇 本 , 必 須 在 舞 台 上 被 演 出 、 被 唸 白 , 才 更 能 展 現 戲 劇 的 真 諦 。 歌 是 用 來 唱 的 , 必 須 被 演 唱 、 被 聽 眾 聽 見 , 才 能 走 進 不 同 的 生 命 和 文 化 中 , 感 知 心 靈 的 真 知 。


 

❶ 憑 6 張【2018 臺北文學.閱影展】票根至光點台北櫃臺,
 即可免費兌換專書乙本。(每張票券限兌換一次)

❷ 持【文學.閱影展 ─ 焦點人物:巴布狄倫】3 部電影
 《別回頭》&《搖滾啟示錄》&《最後的華爾滋》各 1 張票根,
 即可免費兌換專書乙本。(每張票券限兌換一次)

❸ 自由選購:《誰的.巴布狄倫》專書每本佛心價 100 元
 (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換售期間:6/1(五)~6/30(六)止|光點台北服務櫃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選擇是自由意志的產物,是自我形象能夠成立的前提,選擇定義人們看自己的方式。老大哥給予選擇,讓人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人們否定自由意志,擁抱老大哥。《一九八四》揭示的可能性,是人類遠比自己想像的更為脆弱,更容易出賣自己的情感、信仰與道德觀。某年某月,選擇會降臨,在那天,我們都比自己想像中離老大哥更近
遺忘之所以恐怖,是因為遺忘痛苦之時,也必須遺忘愛。而每一次新的相遇都是「第一次」的迴光返照,它燃起又熄滅,一次比一次微弱,卻未必能夠達到真正的遺忘。電影最後,女人尖叫著:「我會忘記你,我已經在忘記你了!」真切地表達了這樣的恐懼。遺忘看似是從回憶中解脫的方法,卻同時是對愛的失去,而他們是活在過去的人。
用單純二元對立的角度觀察事情,是簡單很多,卻常常碰不到問題的核心。人性是複雜的,靈與肉不需要對立,自由與承諾不用是單選題,「命定」不一定較有意義,「隨機發生」的相遇與巧合也不會只是無謂,道德更沒有絕對的對錯——翻開歷史,道德是流動的,是相對的標準,不同時期、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
悲傷的時候會耳鳴,像是耳朵被摀住,外面的聲音聽起來矇矇的,可是獨處時一點細微的聲音卻變得格外巨大。我後來想想這大概就是失去的聲音,空間裡有東西不見了,於是聲波也等比放大了。當我養了十年的貓離開那晚,我在屋內聽到任何聲音都是轟轟作響。這經驗我很少跟別人提,不過在觀看《尋愛偵探阿洛伊斯》時居然產生了共鳴
教堂中的婚姻誓言,太過夢幻也太虛假,並非婚姻的寫實寫照。若想成為夫妻,必須一開始就明白,孕育生命即使看似奇蹟美麗,卻是種真切的犧牲與奉獻。沒準備好,還是別輕易加入戰局,傻傻地以愛之名,矇進這場極冒險又極無聊的實境遊戲。
和真實拍攝的電影比起來,動畫是一種完全無中生有的藝術,但是它的想像完全沒有邊界。早期迪士尼的經典手繪風,到如今皮克斯的 3D 電腦繪圖,再到停格動畫、動態捕捉模擬、真實與虛幻的混合等,乃至於長期在動畫類型中耕耘嚴肅戰爭/科幻等議題的日本動畫大師們,這些技術與人才,攜手譜成了一片屬於動畫的巨大宇宙。
選擇是自由意志的產物,是自我形象能夠成立的前提,選擇定義人們看自己的方式。老大哥給予選擇,讓人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人們否定自由意志,擁抱老大哥。《一九八四》揭示的可能性,是人類遠比自己想像的更為脆弱,更容易出賣自己的情感、信仰與道德觀。某年某月,選擇會降臨,在那天,我們都比自己想像中離老大哥更近
遺忘之所以恐怖,是因為遺忘痛苦之時,也必須遺忘愛。而每一次新的相遇都是「第一次」的迴光返照,它燃起又熄滅,一次比一次微弱,卻未必能夠達到真正的遺忘。電影最後,女人尖叫著:「我會忘記你,我已經在忘記你了!」真切地表達了這樣的恐懼。遺忘看似是從回憶中解脫的方法,卻同時是對愛的失去,而他們是活在過去的人。
用單純二元對立的角度觀察事情,是簡單很多,卻常常碰不到問題的核心。人性是複雜的,靈與肉不需要對立,自由與承諾不用是單選題,「命定」不一定較有意義,「隨機發生」的相遇與巧合也不會只是無謂,道德更沒有絕對的對錯——翻開歷史,道德是流動的,是相對的標準,不同時期、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
悲傷的時候會耳鳴,像是耳朵被摀住,外面的聲音聽起來矇矇的,可是獨處時一點細微的聲音卻變得格外巨大。我後來想想這大概就是失去的聲音,空間裡有東西不見了,於是聲波也等比放大了。當我養了十年的貓離開那晚,我在屋內聽到任何聲音都是轟轟作響。這經驗我很少跟別人提,不過在觀看《尋愛偵探阿洛伊斯》時居然產生了共鳴
教堂中的婚姻誓言,太過夢幻也太虛假,並非婚姻的寫實寫照。若想成為夫妻,必須一開始就明白,孕育生命即使看似奇蹟美麗,卻是種真切的犧牲與奉獻。沒準備好,還是別輕易加入戰局,傻傻地以愛之名,矇進這場極冒險又極無聊的實境遊戲。
和真實拍攝的電影比起來,動畫是一種完全無中生有的藝術,但是它的想像完全沒有邊界。早期迪士尼的經典手繪風,到如今皮克斯的 3D 電腦繪圖,再到停格動畫、動態捕捉模擬、真實與虛幻的混合等,乃至於長期在動畫類型中耕耘嚴肅戰爭/科幻等議題的日本動畫大師們,這些技術與人才,攜手譜成了一片屬於動畫的巨大宇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政府、學校和機構提供各種出國的計畫,選擇合適的國家和城市至關重要。瞭解不同城市的文化、經濟情況,並透過社交媒體認識當地人是重要的。另外,新北文化大使計畫近年選拔實習學員到美國實習,並有線上說明會提供報名資訊。
Thumbnail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半夢半醒的世界》保留了小野田故事的梗概,卻是用荷索喜愛的「夢路徑(dreaming-tracks)」方式去逼近、還原那些日子。「夢路徑」是荷索喜歡的 Bruce Chatwin 寫澳洲原住民時講的,那裡的人在歌曲裡透露了真正的移動與橫越,由此寫下屬於人的地圖,而夢亦標示著這些軌跡。
Thumbnail
紀念安倍離世一周年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回顧美國日本專家Michael Green 在2022年所出好書《安倍大戰略》一書第六章中所描述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體制如何在歷任首相的努力下一步步脫離保守官僚體系的掣肘,最後終於在安倍第二次回任首相初期便盡全功,成為一個日本政治體系中的重要機構並協助日本應對外來挑戰
Thumbnail
「小說」或許已經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文學體裁,不論奇幻、推理、武俠甚至是BL,每種類型都擁有自己的一群愛好者。然而,到底什麼是小說?它和一般故事到底有什麼不同?又是在什麼契機下,讓「小說」這樣的文體誕生?針對這些問題,著名小說家米蘭・昆德拉以自己的見解,在《簾幕》中提供了解答。
Thumbnail
安藤忠雄是日本當代最傑出的建築師,多年前他曾經到臺灣演講,以日文講專業的題目,聽講的人不是建築師就是藝術工作者等高度專業人士。猜得出他在什麼場地演講嗎? 答案是——小巨蛋體育場。幾萬人擠著聽他的演講,好像熱門搖滾巨星開演唱會一般,可見得他在國際上是如何的受人尊敬。 安藤忠雄這輩子的最高學歷,恐怕也會
Thumbnail
在好萊塢電影業擔任劇本顧問與故事分析師、同時也是 UCLA 作家進修課程講師的比利・默尼特,二十年前寫了《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透過詳盡剖析,讓讀者抓住寫好浪漫喜劇劇本的關鍵所在,成為浪漫喜劇權威寫作指南。如今推出 20 周年增訂紀念版,將 21 世紀的許多變化加進書中
Thumbnail
儘管已經從韓劇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進化到迫降、槍傷、統一不了,但《愛的迫降》說故事的方式、劇情進展都是可預期的,然而因為邀到了化學效應好的知名演員CP組合,有趣的故事支線和各種催淚橋段來加持的戲劇性效果也絕佳,使它穩穩地成了一部集韓劇多年來大成、狗血也灑得高級、示範韓國人所有可愛性格的代表作品。
Thumbnail
無論獻聲或演出,我們身為看著湯姆・漢克斯電影長大的一代,一部部作品見證他的人生軌跡,年輕時有些愣頭愣腦又大智若愚,有些溫吞憨厚又不慍不火,近期詮釋的角色則無處不散發沉穩睿智、深謀遠慮的洗鍊之感。然而,從未想過有一天可以讀到出自他親手的小說,那些由虛構故事撐開的真實生命容器,成就一個似夢似真的宇宙⋯⋯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政府、學校和機構提供各種出國的計畫,選擇合適的國家和城市至關重要。瞭解不同城市的文化、經濟情況,並透過社交媒體認識當地人是重要的。另外,新北文化大使計畫近年選拔實習學員到美國實習,並有線上說明會提供報名資訊。
Thumbnail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半夢半醒的世界》保留了小野田故事的梗概,卻是用荷索喜愛的「夢路徑(dreaming-tracks)」方式去逼近、還原那些日子。「夢路徑」是荷索喜歡的 Bruce Chatwin 寫澳洲原住民時講的,那裡的人在歌曲裡透露了真正的移動與橫越,由此寫下屬於人的地圖,而夢亦標示著這些軌跡。
Thumbnail
紀念安倍離世一周年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回顧美國日本專家Michael Green 在2022年所出好書《安倍大戰略》一書第六章中所描述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體制如何在歷任首相的努力下一步步脫離保守官僚體系的掣肘,最後終於在安倍第二次回任首相初期便盡全功,成為一個日本政治體系中的重要機構並協助日本應對外來挑戰
Thumbnail
「小說」或許已經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文學體裁,不論奇幻、推理、武俠甚至是BL,每種類型都擁有自己的一群愛好者。然而,到底什麼是小說?它和一般故事到底有什麼不同?又是在什麼契機下,讓「小說」這樣的文體誕生?針對這些問題,著名小說家米蘭・昆德拉以自己的見解,在《簾幕》中提供了解答。
Thumbnail
安藤忠雄是日本當代最傑出的建築師,多年前他曾經到臺灣演講,以日文講專業的題目,聽講的人不是建築師就是藝術工作者等高度專業人士。猜得出他在什麼場地演講嗎? 答案是——小巨蛋體育場。幾萬人擠著聽他的演講,好像熱門搖滾巨星開演唱會一般,可見得他在國際上是如何的受人尊敬。 安藤忠雄這輩子的最高學歷,恐怕也會
Thumbnail
在好萊塢電影業擔任劇本顧問與故事分析師、同時也是 UCLA 作家進修課程講師的比利・默尼特,二十年前寫了《浪漫喜劇寫作大師班》,透過詳盡剖析,讓讀者抓住寫好浪漫喜劇劇本的關鍵所在,成為浪漫喜劇權威寫作指南。如今推出 20 周年增訂紀念版,將 21 世紀的許多變化加進書中
Thumbnail
儘管已經從韓劇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進化到迫降、槍傷、統一不了,但《愛的迫降》說故事的方式、劇情進展都是可預期的,然而因為邀到了化學效應好的知名演員CP組合,有趣的故事支線和各種催淚橋段來加持的戲劇性效果也絕佳,使它穩穩地成了一部集韓劇多年來大成、狗血也灑得高級、示範韓國人所有可愛性格的代表作品。
Thumbnail
無論獻聲或演出,我們身為看著湯姆・漢克斯電影長大的一代,一部部作品見證他的人生軌跡,年輕時有些愣頭愣腦又大智若愚,有些溫吞憨厚又不慍不火,近期詮釋的角色則無處不散發沉穩睿智、深謀遠慮的洗鍊之感。然而,從未想過有一天可以讀到出自他親手的小說,那些由虛構故事撐開的真實生命容器,成就一個似夢似真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