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怎麼辦?(上) 基礎篇 | 祁孝鈞醫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發燒是每個爸爸媽媽一定都會碰到的問題,特別是剛送去幼稚園或托嬰的孩子,發燒更像是家常便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體溫的變化,學習適切地觀察及處理孩子的不舒服,以及辨別哪些是正確的和錯誤的資訊。在育兒之路上,這是每個新手爸媽都該學習的第一課。

我的小朋友摸起來熱熱的,不知道是不是發燒?

  要了解發燒,必須先知道我們人的體溫並不是一個恆定值,通常在清晨時最低,在下午四點到六點左右最高,除此之外,體溫也會隨著穿的衣物的多寡、活動、與環境的溫度而變化,一般溫度會在37度上下,變動範圍1到1.5度之間, 一般也就是36.5-37.5之間。而最準確地測量方法就是用溫度計量體溫,用手摸或感覺的通常都不太準。

幾度算是發燒?

  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 ≥ 38C。但中心體溫介於37.5C至38C時,根據個人基礎體溫與環境溫度之變化而可為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臨床現象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要怎麼量體溫?

肛溫:肛溫的測量值比較接近人體真正的中心體溫,因此≥ 38C即是發燒。
口溫:5歲以上可以聽話配合的孩子可以此法測量體溫,平均測量值低於中心體溫約0.5C。≥ 37.5C即是發燒,但須注意測量前必須15分鐘以上沒喝冰水或熱水
耳溫: 三個月以下嬰兒盡量避免,因為耳溫與中心體溫的相關性較差,盡量選擇以肛溫為主。此外,過多耳垢也會干擾測量的溫度,因此兩耳測量之溫度不同時,以較高溫度為準。 而有合併中耳炎或其他中耳異常者量耳溫時也會不準,因此兩邊的耳朵若量起來溫度不一樣再加上耳朵不舒服的症狀,有可能代表孩子現在有中耳炎。
腋溫:腋溫平均測量值低於中心體溫約0.8C,≥ 37.2C即是發燒。不適於以肛溫與耳溫量體溫的新生兒,可考慮以此法測量體溫。
皮膚表面溫度:在額頭測量皮表溫度(包括額溫槍)或以紅外線測量皮表溫度,此種方法通常不太準確,有可能低估中心體溫。

發燒對身體有甚麼影響?

  一些免疫學的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相對的也有研究顯示退燒藥可能因為壓抑免疫反應,反而減緩呼吸道病毒被清除的速度、增加動物敗血症的死亡率,所以適度的發燒對身體有益。

不吃退燒藥也可以嗎?

  體溫並未超過39°C以上時,發燒不一定需要使用退燒藥,因為退燒藥並不是治療疾病,只是減緩當下的不舒服,如果小朋友精神活動力都還可以,也沒其他的不舒服,即使發燒也可以不吃退燒藥沒關係。
  但依照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有以下情形的發燒病患,體溫超過38°C以上時建議退燒:
  • 慢性肺病、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 有心臟衰竭之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
  • 慢性貧血
  • 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異常
  • 嚴重神經肌肉疾病,曾有熱痙攣 (febrile convulsion)或曾有癲癇發作的神經系統疾病
  • 孕婦
  • 其他因為發燒而有不適症狀者
關於發燒這件事,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聽過一些街談巷議的傳聞,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長牙會不會發燒? 燒得溫度變高是不是更嚴重? 打個點滴比較快退燒? 下一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對於發燒這件事,究竟哪些是正確的觀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歲半至三歲之間,孩子將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哭鬧或生氣在所難免,身為父母的我們當然不應當無止盡的滿足孩子的需求,但當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衝突時,我們可以學著陪孩子面對這樣的
  一歲半至三歲之間,孩子將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哭鬧或生氣在所難免,身為父母的我們當然不應當無止盡的滿足孩子的需求,但當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衝突時,我們可以學著陪孩子面對這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天氣超不穩定,婆婆總怕寶寶會冷,總是給他裹超多衣服。溝通無效的我只好每天緊張兮兮的監測寶寶的體溫會不會太高、需不需要物理降溫。最近剛好讀到一篇文章,覺得用在我家寶貝身上還蠻有用的,可以分享給更多需要的家長! 降溫方式 1:掌握寶寶穿衣原則  摸寶寶後脖頸和背部,摸起來溫溫的是正常的;摸起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最近Meru不明原因開始發燒,剛開始還頂多只有到39度,後面愈燒愈高,而且體溫反反覆覆,所以我們觀察狀況不對,還是趕緊去醫院檢查。   送急診後驗出的結果是泌尿道發炎,因為非常輕微,所以沒有留院,只有開了抗生素就讓我們帶回來自行照顧。   抗生素實在沒有很好吞,雖然是泡成藥水,但是我一聞也覺
Thumbnail
「還在發燒耶」「已經感冒一個月了」「咳了三週了都沒有好」「他上幼幼班才第三天就開始流鼻水」最近歐醫師的門診常常聽到爸爸媽媽有類似上述的聲音,甚至有爸爸媽媽問我該不該讓孩子繼續上學的。 其實全世界的孩子都會經過以上這些描述,只有極少數人擁有令人羨慕的那種『不容易感冒』的體質。幼兒園開始,孩子就會接觸到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被小孩傳染症狀越來越明顯,一早起床喉嚨癢頭昏昏,雖然沒發燒,但感覺是遲早的事。 身體不適加上實在太熱,隨便換個姿勢就滿頭大汗,加上晚上要去空瑜,完全沒動力化妝,隨便掃個蜜粉就出門了。
Thumbnail
時序已快要進入夏季,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只要是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紫外線指數常常都在過量級以上。這時候如果在戶外活動一段時間就可能造成皮膚曬紅、曬傷、曬黑的情形,此時,不僅大人要做好防曬,兒童族群更是要重視防曬議題。
Thumbnail
感染發炎引起的發燒,要使用「退燒藥」,而不是退熱貼 退熱貼屬於物理降溫法,真正用途是用於高熱中暑時,將其放置於腋窩、鼠蹊幫助體溫散熱,屬於物理性降溫產品,「無法」解決發燒的根本病因,只適合低燒37.5 – 38.5℃。要達到退燒效果還是要服用退燒藥才有效。
Thumbnail
Day_1 2020/1/29(三)初五 今天約好到兩家幼稚園參訪,其中一家要進行面試。 女兒半夜終於退燒,但是起床沒多久又燒起來。雖然沒帶溫度計(有人出國旅行會帶溫度計嗎?),但摸起來應該超過攝氏39度。不過嬰幼兒發燒觀察的重點是「活動力」而非「度數」,所以我們倒是沒有太擔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天氣超不穩定,婆婆總怕寶寶會冷,總是給他裹超多衣服。溝通無效的我只好每天緊張兮兮的監測寶寶的體溫會不會太高、需不需要物理降溫。最近剛好讀到一篇文章,覺得用在我家寶貝身上還蠻有用的,可以分享給更多需要的家長! 降溫方式 1:掌握寶寶穿衣原則  摸寶寶後脖頸和背部,摸起來溫溫的是正常的;摸起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最近Meru不明原因開始發燒,剛開始還頂多只有到39度,後面愈燒愈高,而且體溫反反覆覆,所以我們觀察狀況不對,還是趕緊去醫院檢查。   送急診後驗出的結果是泌尿道發炎,因為非常輕微,所以沒有留院,只有開了抗生素就讓我們帶回來自行照顧。   抗生素實在沒有很好吞,雖然是泡成藥水,但是我一聞也覺
Thumbnail
「還在發燒耶」「已經感冒一個月了」「咳了三週了都沒有好」「他上幼幼班才第三天就開始流鼻水」最近歐醫師的門診常常聽到爸爸媽媽有類似上述的聲音,甚至有爸爸媽媽問我該不該讓孩子繼續上學的。 其實全世界的孩子都會經過以上這些描述,只有極少數人擁有令人羨慕的那種『不容易感冒』的體質。幼兒園開始,孩子就會接觸到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被小孩傳染症狀越來越明顯,一早起床喉嚨癢頭昏昏,雖然沒發燒,但感覺是遲早的事。 身體不適加上實在太熱,隨便換個姿勢就滿頭大汗,加上晚上要去空瑜,完全沒動力化妝,隨便掃個蜜粉就出門了。
Thumbnail
時序已快要進入夏季,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只要是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紫外線指數常常都在過量級以上。這時候如果在戶外活動一段時間就可能造成皮膚曬紅、曬傷、曬黑的情形,此時,不僅大人要做好防曬,兒童族群更是要重視防曬議題。
Thumbnail
感染發炎引起的發燒,要使用「退燒藥」,而不是退熱貼 退熱貼屬於物理降溫法,真正用途是用於高熱中暑時,將其放置於腋窩、鼠蹊幫助體溫散熱,屬於物理性降溫產品,「無法」解決發燒的根本病因,只適合低燒37.5 – 38.5℃。要達到退燒效果還是要服用退燒藥才有效。
Thumbnail
Day_1 2020/1/29(三)初五 今天約好到兩家幼稚園參訪,其中一家要進行面試。 女兒半夜終於退燒,但是起床沒多久又燒起來。雖然沒帶溫度計(有人出國旅行會帶溫度計嗎?),但摸起來應該超過攝氏39度。不過嬰幼兒發燒觀察的重點是「活動力」而非「度數」,所以我們倒是沒有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