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約好到兩家幼稚園參訪,其中一家要進行面試。
女兒半夜終於退燒,但是起床沒多久又燒起來。雖然沒帶溫度計(有人出國旅行會帶溫度計嗎?),但摸起來應該超過攝氏39度。不過嬰幼兒發燒觀察的重點是「活動力」而非「度數」,所以我們倒是沒有太擔心。
沿著飯店前的國道330號直走,兩家幼稚園距離都不到1公里。
原本打算抱持著熟悉環境的閒情逸致,一路緩緩散步前往。但現在女兒發燒,沒辦法像平時那樣邊哄邊走,搭計程車又太近,只好一路輪流(由我)抱著、(由老婆)揹著。
好不容易抵達國際學校「OIS」(OKINAWA INTERNATIONAL SCHOOL),結果在門口一量體溫39度無法入內(雖然沖繩還未出現病例,但這家學校已經開始體溫管控門禁)。
只好改約明天,先直接前往第二家「Family English School International」(ファミリー英会話スクール)。
雖然兩家幼稚園規模都不大,但前者至少還有幾層樓空間、外加屋頂的小型運動場,後者就只有2樓的幾間小教室(不過後來才知道,每年沖繩地區的英語演講比賽中,這家英語補習班兼幼稚園的學生總是「霸榜」前幾名)。
至於好處,則是這家幼稚園只有十幾名學生,環境相對單純,氣氛看起來也蠻輕鬆愉快的,當然更沒有所謂的「面試」。
至少先確定了這個「備案」,壓力減輕不少,因此我們還有心思在附近走走。
旅館對面就是大型連鎖超市「Town Plaza Kanehide Tsubogawa」 (タウンプラザかねひで壺川店),因為女兒發燒根本沒胃口,所以基本上這幾天的三餐都靠它解決。
超市隔壁有家「蔦屋書店」,雖然是規模較小的分店,但兒童讀物、雜誌很齊全,再加上五花八門、精巧細緻的各式文具用品,還是讓我們逛得很開心。
離開前,一位停車場管理員(老先生)向我們攀談,問我們是不是台灣人(聽到我們談話的口音)?
他說自己小時候和父母一起移居到沖繩,退休後在這裡兼職賺些生活費。由於已經很多年沒回故鄉了,所以遇到台灣人都會很開心的上前聊幾句。
我不禁想著:如果移居沖繩在此長住,女兒長大以後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對她又到底好不好?
原本約好和登川夫婦一起吃晚餐,介紹老婆、女兒和他們認識(因為移居後我會來回沖繩台灣之間,可能有不少機會需要請他們幫忙)。但是因為女兒反覆高燒,所以只能由我自行前往。
不過在晚餐前,還得先完成兩件要事:買藥、買口罩。
台灣觀光客到日本旅行,最喜歡採購的除了食品以外,前幾名還包括電器、廚具、藥品等。
其中,日本的「成藥」廣受國人喜愛這件事,早在幾十年前爺爺、奶奶到日本旅行時,我就已經見識到了。
雖然過去我們從未在日本買過成藥,但這次女兒反覆高燒,又沒有帶藥出國,只好在第10次沖繩之旅開這個先例。
早上前往幼稚園途中,就留意到一家大型連鎖藥妝店「Drug Eleven」(ドラッグイレブン壺川店)離旅館很近。
雖然日文不行,但是為了移居沖繩,和老婆、女兒一起學了好些單字,再搭配醫學知識由藥物成份判斷是否適合,採購過程倒是沒什麼困難。
其實就算日文不行也還好,因為兒童專用的藥物包裝都很特別,就像這次買的就是女兒最喜歡的卡通人物「麵包超人」(アンパンマン)。至於適應症狀部份,因為幾乎都是綜合藥效的成藥,所以差別也不大,甚至有不少還附上圖示(咳嗽、流鼻水、發燒)。
買藥不難,但買口罩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本以為沖繩還未出現確診案例,口罩應該還買得到。結果藥妝店直接貼出一張大大的「欠品」(缺貨)公告,而且還特別聲明是「全國性」缺貨,不確定何時才會到貨。應該是因為有太多顧客詢問,已經回答到煩了。
後來看了新聞才得知,在幾個觀光大城,絕大部分口罩其實是被中國觀光客大量掃貨帶回國。
走著走著,看到一家店名、販售商品都很奇怪的賣場「株式会社みつわ産業 壺川店」:食品容器、包裝資材、廚房器具、業務食材。
好奇的走進去一看,才發現別有洞天,居家用品與自營商店所需物品一應俱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店裡找不到的。
繞了一圈,果然發現還有一些簡易口罩,雖然看起來是園藝用,但正好是兒童尺寸(較難買到),聊勝於無還是買了一盒。
與登川夫婦約在飯店附近的「Shakey's Tsubogawa Branch(シェーキーズ 壺川店),一家自助式披薩吃到飽專賣店。
除了現烤披薩以外,當然也提供薯條、沙拉、麵包、濃湯、飲料等配料。和台灣最大的不同則是沒有「水果」。
其實這並非單純因為沖繩當地水果種類不多(鳳梨、香蕉、甘蔗、柑橘,後兩者主要是做為黑糖與果汁的原料),而是日本人把水果視為「甜點」,而非每日必須品。
吃飯時登川先生就告訴我,他一個星期吃不到一次水果。這對習慣三餐都吃水果的我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
若是移居到這裡,就得適應少吃水果的日子,若是想維持在台灣的習慣,就得花費更多金錢成本(購買進口水果)。而這還只是其中一個小問題。
除此之外,我們也討論了一些後續可能的合作模式。
畢竟,之所以移居沖繩是為了在此「生活」而非「賺錢」,所以對我們而言只求「不虧錢」,因此合作的彈性當然就增加許多。
話說這輩子從來沒有真的做過「生意」的我,第一次要考慮、討論這些事務,還真感到有些不適應。就當做是踏出舒適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