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X機器人X世界經濟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自動化X工人X工業4.0

人類關於機器人的想像從一戰後就出現,而在許多描述未來世界的影視作品中,機器人都是摩登社會的代表。但是直到1961年通用機械手投入生產線,機器人才脫離想像與玩具世界,走進工廠。但是這也為機器人開啟了未來之門。機械手臂為工業生產開啟了新的模式:自動化生產。工人不必再身處充滿粉塵或高溫的危險環境,卻能獲得更為精細的成品。自動化的生產線讓企業得以更有效率的生產,並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但是,這也代表有許多的藍領階級將被機器人取代。畢竟工資、保險的支出相較於機器的保養與維修,仍是一大筆支出。而且隨著經濟發展,成本會越來越高。而且機器人不須休假,沒有疲勞,更不會罷工。工廠內可以只留下中高階的員工管理生產線。對於一些因為不得不把工廠設在工資水準較高地區的工廠而言,自動化生產滿足了降低成本與提高產能的雙重需求,使商品經濟蓬勃發展。同時大量的失業勞工也成了地方政府的難題。有些勞工得以透過提升技術另覓新職,有些就真的被社會淘汰。
有些人認為自動化生產線的普及會讓世界上的製造業全數脫胎換骨,許多工作將被機器人搶走。但事實是生產線的更新也需要成本,往後的保養與折舊也會是企業的負擔。而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國民所得遠遠落後於這些成本。也就是說,人比機器人便宜很多。在這樣的環境中,使用人力會比使用機器人更符合效益。但是反過來說,一旦企業評估工資大於升級效益,就會採取機械化或是外移。這些國家的低階勞工很可能因為自動化生產線的存在,因而失去提高所得的機會,甚至失業。政府若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透過教育來提升人口素質,讓低階勞工自己「升級」,才能避免問題發生。
自動化生產線現在已經在世界各地出現,但如今,更為前瞻性的計畫已經被提出並付諸實行。「工業4.0」,又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在西門子的工廠裡實現。這個新興的製造概念講求互聯網、大數據、即時感測、雲端分享與自動化生產線的結合,顛覆以往的製造思維。以往的自動化生產線只是讓機器取代人工,所有監控與管理仍需由人處理。但是隨著感測裝置與人工智慧的發展,新型態的自動化生產線將擁有自我管理與溝通協調的能力,甚至能夠根據訂單來自動調整生產方式與產品品項。不再需要管理代表工廠的人力將極度精簡,不只衝擊高階藍領員工,連白領階層都有可能受到波及。
除此之外,傳統的生產線思維主張大量製造並販售單一商品,大規模的工廠能夠壓低成本,密集的市場調查與縝密的行銷構築了現今的市場樣態。但是工業4.0的生產模式讓單一生產線得以迅速於多種商品之間轉換,並靈活配合訂單調整生產過程,甚至能達成客製化。例如德國美妝品牌奧普蒂瑪的自動化工廠提供香水瓶客製化服務,能夠在58秒內做出一瓶符合顧客要求,有著獨特浮雕文字的香水瓶。這代表大量生產與銷售的經濟模式將會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客製化與多樣化的商品。這股趨勢在自動化中期就已經出現,但是工業4.0會加速這個過程。大型品牌若不能跟上趨勢,市場很有可能會被已經擁抱工業4.0的小型品牌蠶食鯨吞。規模經濟將被翻轉。就如同每一次的工業革命後,原先規模龐大的企業若不能轉型,往往會被市場淘汰。
同時,工業4.0使就業市場將再度面臨重整。隨著工廠人力更加精簡,越來越多的員工,甚至包含原本的管理階層將會失去工作。更為龐大的就業需求持續考驗著政府的應變能力。在這個情況之下,政府除了輔導他們進行更為高端的職業訓練,或許也會選擇鼓勵創業以消化大量失業人口。屆時,世界經濟將變得更為多樣。

機器人X居家X服務業

在自動化生產席捲整個工業世界的同時,機器人也開始顛覆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機器人很早就已經在生活中出現,像是HITAICHI的掃地機器人,圓滾滾的外型意外受到歡迎。但是結合雲端資料與人工智慧的革命性產品直到最近才紛紛發表。如軟體銀行的pepper,主打情緒抒發與陪伴的擬人機器人,以及募資完成,剛要投產的Pillo,以簡單的配藥功能投入高齡市場。這兩種機器人代表了走入居家的兩種不同類型。一種是訴求情感,利用人工智慧覺察表情與言語,進而做出宛如真人的回應;而另外一種則是專攻某一功能,並利用簡潔設計進入家中,成為家中擺設之一。兩種機器人目標相似,皆是瞄準高齡社會中的老年人口所缺乏的照顧與陪伴。對於有些上有父母、下有妻小的夾心族而言,這說不定會是紓解壓力的一帖良方。
走入居家之外,機器人也開始進入一些特定的服務業。例如律師或是記者。以往的律師身邊需要有許多的法律助理來協助分析判例與法條,協助律師分析攻防策略,但是結合了大數據與互聯網科技,機器人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完成這些事項。雖然帶著一個機器人出席法庭看來滑稽,但這也許是未來的常態。至於記者方面,雖然機器人無法像一些記者一樣創作獨特的專欄,但是對於金融或是體育的常態性報導而言,拜大數據之賜,機器人能藉由分析資料及之前的報導來「創作」一篇真實的報導,甚至做出預測。事實上,BBC以及赫芬頓郵報已經開始嘗試讓機器人負責這一類型的報導,進而讓其他領域獲得更多人力的挹注或甚至精實記者人力。
醫生也是便視作會被機器人取代的服務業之一。但是就筆者之前的採訪醫師的結論而言,醫生這份職業還包含對生命的責任與病患的信任。有了這一層情感關係後,縱使現在已經有讓機器人實際執行手術的案例,醫生這個職業對機器人而言仍有許多門檻等待克服。機器人短期內大概只能做到協助者的角色。要能披上白袍還需要一段時間。
除此之外,包含軍人、服務生等行業,只要是高重複性、高危險性的工作,有朝一日都會被機器人取代。這對許多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新鮮人來說不是好消息,但是這也代表知識經濟的價值會進一步提高,除了程式與機器人學將成為顯學,能否掌握人類與生俱來的思考與創意將決定往後學生的就業機會。

結論

自動化與機器人兩者有著密切的關係。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普及,原本只能遠觀不能近玩的他們開始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帶起一場革命。如同所有的革命,他們將給這個世界帶來衝擊,甚至顛覆原本的經濟體制。但是在這個變動的世界中,我們有了重新塑造世界的機會。在新興的世界中,跨領域的知識與程式能力將是基本學歷。比起上一個世代,我們要學習如何更加貼近科技,甚至與科技共生。
責任編輯:崔家瑋 核稿編輯:王嘉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9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