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免費紙本宣傳品與網上資訊:談環保和各自優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東京地下鐵推出的定期刊物Tokyo Metro News,介紹車站附近景點與鐵路服務動態。

東京地下鐵推出的定期刊物Tokyo Metro News,介紹車站附近景點與鐵路服務動態。

在日本有很多紙本的傳單、刊物免費供人取閱。從入境開始,機場提供該城市的旅遊資訊單張或小冊子;在地鐵站,可取得該地鐵站地圖、附近商店資訊等,方便遊人一邊閱讀這些資訊並探索社區;特別展覽、電影、市集都有它們的免費宣傳品,不只是供人看、掛在牆壁的海報,而是可以帶走:小至明信片,大至A4的,有很精美的視覺設計和排版、有質感的紙張,讓人在有空時,才在其他地方如通勤、咖啡店、在家慢慢欣賞。

東京地下鐵車站的資訊取閱欄,其他鐵路公司也有類似設施。

東京地下鐵車站的資訊取閱欄,其他鐵路公司也有類似設施。

用紙的原因並非日本人抗拒使用資訊科技,相反他們也很常用電腦、平板和手機,也重視流動性,在地鐵裡也會立即打開手提電腦(即筆記本電腦)工作,更很常瀏覽Facebook、Instagram、Twitter這些社交網站。上述提供紙本資訊的機構,本身也有經營社交媒體傳遞最新消息。

你可能問,這不是很浪費地球資源嗎?我在日本旅行時的確很需要這些資訊,會帶回旅館慢慢細閱,若覺得有用的就把那個部分用手機拍下來,然後在雲端筆記存檔,待日後有需要時查閱。但坦言因為旅行隨時移動、家中位置不多的關係,我不能帶著它們走,最後還是會扔掉大部分的印刷品。


在日本有不少免費取閱的資訊。

在日本有不少免費取閱的資訊。

浪費與否是沒結論的爭論,使用過程和得著才最真實!

一般的看法都是:看到大量的垃圾,所以要避免。但謬誤是:看不到就會誤判為「不存在」。紙張形成的垃圾可以肉眼看到,但由電腦取代無紙化,發電方式(如煤、核)和耗電量通常沒辦法用視覺表達,最多只能靠大部分人認可的一套說法。究竟無紙化是否最不浪費地球資源,這是一個可以討論的題目,但我認為是沒有答案,用不著去判哪一方面最好或最不好。

倒不如不要太著眼浪費,而是問我可以如何善用?我希望和預期這方式能帶給我什麼?就如我最終把書、印刷品全扔掉,但不代表我完全不珍惜這些物質的內容,我珍惜的是印刷品裡面的內容甚至智慧、我在閱讀過程把它們轉化為行動和成長的一環,這些個人內在轉變過程,恐怕沒辦法用眼看見,只有自己最清楚。

紙本在視覺以外的功能

在當地取得紙本在地資訊,一般都由當地人製作,由他們的視角,提供對我來說更為合適的資訊。

紙是一種真確、真誠的認證,用紙張發佈消息是需要一定的金錢成本,但網絡可謂完全免費。因為金錢甚至時間成本,所以才需要一定程度的校對和編輯(雖然不一定保證全對,太多錢也可能視這些印刷成本,所以這說法只是相對網上發佈而言)。

紙的排版、設計,基本上限制不多,我指的不多,是指紙的尺寸、紙的材質、版面圖文佔比、字型和字體大小,基本上技術上可以自己決定。但在網上是很受裝置的限制,還有平台如Facebook,格式往往都是上文下圖,圖的編排格式又偶爾會改,即使網誌,都傾向一行一圖,要到最近的Wordpress 5.0 Gutenberg才有了點不同。再完全用排版、質感來傳遞文字和非文字訊息,紙本是有優勢,也較能由製作者所控制(若他願意,且有對印刷品、資訊傳遞等方面的觸覺)。


21_21設計博物館對於《民藝》展覽的宣傳。

21_21設計博物館對於《民藝》展覽的宣傳。

說到觸覺,印刷品用紙的軟硬程度、材質,都是傳遞的部分。其中若是細心選紙,傾向硬的厚的書紙,是會有一刻想讓人收藏的情緒,即使最終還是扔掉,也會讓人先拿回去再說吧,至少成功讓人取閱,才有機會進入詳細了解並行動(參與活動)的部分。

這個步驟很重要,平常在街上很忙,即使看到廣告燈箱,看完會忘記,那麼Take Free的傳單,讓人先取下,之後若要執拾整理物品,有機會再看到而被提醒吧!網上是有read later功能,但這個清單本來放在很深的地方,也不如紙佔空間有較顯著的提示,甚至「邀請」你再看的作用。


取自己所需才是環保

在這裡並非要否定電子化,而叫人走回紙本實體。電子和紙本不應被視為兩個對立的媒介,電子的出現也不應基本紙張對環境的破壞。網上傳遞訊息理應是多一個選項。

選擇使用電子方式,基本考慮人們接收資訊的情境,如不同國界的人也能知悉資訊,或在透過手機可以透過影片甚至虛擬實境來了解事物,這是紙不能提供的。


銀座的Sony Park除了讓人把藝術品資訊取走,待有空時慢慢消化,也容許人用手機的虛擬實境方式,另一媒介了解展品。

銀座的Sony Park除了讓人把藝術品資訊取走,待有空時慢慢消化,也容許人用手機的虛擬實境方式,另一媒介了解展品。

所以會有人既用紙也用網絡,因為是兩個方法,用的方法都不同。我有時會選擇紙,有時是平板。取向有時不同,基於情緒、基於我當下需要。

就如我傾向留意當地的旅遊景點資訊,因為認為比事前上網找更有效和舒服,但我也會順道把去不到的景點透過Evernote或Google Maps記下來,將來再訪那個城市,我就可以用手機搜尋查看。

當你愈來愈明瞭自己的需要,愈來愈懂找更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方式,這才是對環境的最大保護。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vin Cheng的沙龍
134會員
29內容數
Alvin Che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03
運動能帶來身心健康和自信,並不是因為身體好才能做更多體能活動。運動不是苦差,一開始可以很辛苦,甚至遇上勞傷,但持續下去會習慣,會覺得是休息,體適能會不斷強化。所以本來運動量不多、體弱多病、年紀大的人,其實也可以養成運動習慣改善身體不同方面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8/03
運動能帶來身心健康和自信,並不是因為身體好才能做更多體能活動。運動不是苦差,一開始可以很辛苦,甚至遇上勞傷,但持續下去會習慣,會覺得是休息,體適能會不斷強化。所以本來運動量不多、體弱多病、年紀大的人,其實也可以養成運動習慣改善身體不同方面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7/28
若遇上下雨天,你會跑步還是索性不跑步?又或這樣說,若今天有半小時不下雨,但你希望跑一小時(即10公里),你還會不會跑步?第二個情況是:如果整天24小時都下個不停,你又會怎樣做?
Thumbnail
2021/07/28
若遇上下雨天,你會跑步還是索性不跑步?又或這樣說,若今天有半小時不下雨,但你希望跑一小時(即10公里),你還會不會跑步?第二個情況是:如果整天24小時都下個不停,你又會怎樣做?
Thumbnail
2021/07/26
世界本來在變,而且變化愈來愈快,愈來愈不確定。看著未知的未來,充斥著無力、失望與不知如何走下去。這是因為我們試圖等候外來的安穩和希望,卻不知兩者早在我們身邊。
Thumbnail
2021/07/26
世界本來在變,而且變化愈來愈快,愈來愈不確定。看著未知的未來,充斥著無力、失望與不知如何走下去。這是因為我們試圖等候外來的安穩和希望,卻不知兩者早在我們身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網路時代,電子書正當道,是否紙本書會在人間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網際網路開始騰飛的時代,有人就斷言;傳統印刷業該準備走入歷史了。此外,文化用紙量應該也會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完全無紙化 (Paperless ),這在辦公室的領域或許會更快實現的。 實際情況如何,沒有足夠數據佐證。畢竟紙漿用量,或是紙
Thumbnail
網路時代,電子書正當道,是否紙本書會在人間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網際網路開始騰飛的時代,有人就斷言;傳統印刷業該準備走入歷史了。此外,文化用紙量應該也會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完全無紙化 (Paperless ),這在辦公室的領域或許會更快實現的。 實際情況如何,沒有足夠數據佐證。畢竟紙漿用量,或是紙
Thumbnail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閒聊東京的電車內風景。
Thumbnail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閒聊東京的電車內風景。
Thumbnail
對! 重點就在「紙」! 現在居住的地方鼓勵大家把廚餘包進紙裏每星期有回收車收取,把搬家時紙箱內的裝箱紙用完後,便開始買報紙來包廚餘。那天突然想到「買了實在應該先看看呀!」,便真的看起報「紙」來。 P.S. 重點放最後,我今周的運程是「大吉」呢! 哈哈!
Thumbnail
對! 重點就在「紙」! 現在居住的地方鼓勵大家把廚餘包進紙裏每星期有回收車收取,把搬家時紙箱內的裝箱紙用完後,便開始買報紙來包廚餘。那天突然想到「買了實在應該先看看呀!」,便真的看起報「紙」來。 P.S. 重點放最後,我今周的運程是「大吉」呢! 哈哈!
Thumbnail
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能增添知識學習、為自己放鬆娛樂的都是好書
Thumbnail
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能增添知識學習、為自己放鬆娛樂的都是好書
Thumbnail
企業求永續發展,個人求未來有較好生活?除用節省控制不必要浪費,也要懂善用現有資源、特色適當開源!
Thumbnail
企業求永續發展,個人求未來有較好生活?除用節省控制不必要浪費,也要懂善用現有資源、特色適當開源!
Thumbnail
魯迅的讀書方法其中有「泛覽」和「跳讀」。所以只要書名或封面有一點點吸引到我,就點進去看一看。看得下去就繼續,沒意思的部份就跳過;看不下去就棄坑。只要有一點點收獲就算賺到。
Thumbnail
魯迅的讀書方法其中有「泛覽」和「跳讀」。所以只要書名或封面有一點點吸引到我,就點進去看一看。看得下去就繼續,沒意思的部份就跳過;看不下去就棄坑。只要有一點點收獲就算賺到。
Thumbnail
筆者最近接連看了幾篇文章,都與「訂閱內容」有關,對於時下的閱讀風氣與生態,粗略地表達與下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筆者最近接連看了幾篇文章,都與「訂閱內容」有關,對於時下的閱讀風氣與生態,粗略地表達與下自己的看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