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免費紙本宣傳品與網上資訊:談環保和各自優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東京地下鐵推出的定期刊物Tokyo Metro News,介紹車站附近景點與鐵路服務動態。
在日本有很多紙本的傳單、刊物免費供人取閱。從入境開始,機場提供該城市的旅遊資訊單張或小冊子;在地鐵站,可取得該地鐵站地圖、附近商店資訊等,方便遊人一邊閱讀這些資訊並探索社區;特別展覽、電影、市集都有它們的免費宣傳品,不只是供人看、掛在牆壁的海報,而是可以帶走:小至明信片,大至A4的,有很精美的視覺設計和排版、有質感的紙張,讓人在有空時,才在其他地方如通勤、咖啡店、在家慢慢欣賞。
東京地下鐵車站的資訊取閱欄,其他鐵路公司也有類似設施。
用紙的原因並非日本人抗拒使用資訊科技,相反他們也很常用電腦、平板和手機,也重視流動性,在地鐵裡也會立即打開手提電腦(即筆記本電腦)工作,更很常瀏覽Facebook、Instagram、Twitter這些社交網站。上述提供紙本資訊的機構,本身也有經營社交媒體傳遞最新消息。
你可能問,這不是很浪費地球資源嗎?我在日本旅行時的確很需要這些資訊,會帶回旅館慢慢細閱,若覺得有用的就把那個部分用手機拍下來,然後在雲端筆記存檔,待日後有需要時查閱。但坦言因為旅行隨時移動、家中位置不多的關係,我不能帶著它們走,最後還是會扔掉大部分的印刷品。
在日本有不少免費取閱的資訊。

浪費與否是沒結論的爭論,使用過程和得著才最真實!

一般的看法都是:看到大量的垃圾,所以要避免。但謬誤是:看不到就會誤判為「不存在」。紙張形成的垃圾可以肉眼看到,但由電腦取代無紙化,發電方式(如煤、核)和耗電量通常沒辦法用視覺表達,最多只能靠大部分人認可的一套說法。究竟無紙化是否最不浪費地球資源,這是一個可以討論的題目,但我認為是沒有答案,用不著去判哪一方面最好或最不好。
倒不如不要太著眼浪費,而是問我可以如何善用?我希望和預期這方式能帶給我什麼?就如我最終把書、印刷品全扔掉,但不代表我完全不珍惜這些物質的內容,我珍惜的是印刷品裡面的內容甚至智慧、我在閱讀過程把它們轉化為行動和成長的一環,這些個人內在轉變過程,恐怕沒辦法用眼看見,只有自己最清楚。

紙本在視覺以外的功能

在當地取得紙本在地資訊,一般都由當地人製作,由他們的視角,提供對我來說更為合適的資訊。
紙是一種真確、真誠的認證,用紙張發佈消息是需要一定的金錢成本,但網絡可謂完全免費。因為金錢甚至時間成本,所以才需要一定程度的校對和編輯(雖然不一定保證全對,太多錢也可能視這些印刷成本,所以這說法只是相對網上發佈而言)。
紙的排版、設計,基本上限制不多,我指的不多,是指紙的尺寸、紙的材質、版面圖文佔比、字型和字體大小,基本上技術上可以自己決定。但在網上是很受裝置的限制,還有平台如Facebook,格式往往都是上文下圖,圖的編排格式又偶爾會改,即使網誌,都傾向一行一圖,要到最近的Wordpress 5.0 Gutenberg才有了點不同。再完全用排版、質感來傳遞文字和非文字訊息,紙本是有優勢,也較能由製作者所控制(若他願意,且有對印刷品、資訊傳遞等方面的觸覺)。
21_21設計博物館對於《民藝》展覽的宣傳。
說到觸覺,印刷品用紙的軟硬程度、材質,都是傳遞的部分。其中若是細心選紙,傾向硬的厚的書紙,是會有一刻想讓人收藏的情緒,即使最終還是扔掉,也會讓人先拿回去再說吧,至少成功讓人取閱,才有機會進入詳細了解並行動(參與活動)的部分。
這個步驟很重要,平常在街上很忙,即使看到廣告燈箱,看完會忘記,那麼Take Free的傳單,讓人先取下,之後若要執拾整理物品,有機會再看到而被提醒吧!網上是有read later功能,但這個清單本來放在很深的地方,也不如紙佔空間有較顯著的提示,甚至「邀請」你再看的作用。

取自己所需才是環保

在這裡並非要否定電子化,而叫人走回紙本實體。電子和紙本不應被視為兩個對立的媒介,電子的出現也不應基本紙張對環境的破壞。網上傳遞訊息理應是多一個選項。
選擇使用電子方式,基本考慮人們接收資訊的情境,如不同國界的人也能知悉資訊,或在透過手機可以透過影片甚至虛擬實境來了解事物,這是紙不能提供的。
銀座的Sony Park除了讓人把藝術品資訊取走,待有空時慢慢消化,也容許人用手機的虛擬實境方式,另一媒介了解展品。
所以會有人既用紙也用網絡,因為是兩個方法,用的方法都不同。我有時會選擇紙,有時是平板。取向有時不同,基於情緒、基於我當下需要。
就如我傾向留意當地的旅遊景點資訊,因為認為比事前上網找更有效和舒服,但我也會順道把去不到的景點透過Evernote或Google Maps記下來,將來再訪那個城市,我就可以用手機搜尋查看。
當你愈來愈明瞭自己的需要,愈來愈懂找更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方式,這才是對環境的最大保護。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vin Ch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當離開旅館,甚至旅程結束,第一件事往往想到的總是「回到現實」,但是有些旅館的住宿、設計理念,是否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可以營造?旅行過後,究竟我想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想有怎樣的住宿?是不是因為「生活太難」就只有埋怨和等運到?能不能先從小事做起?
沒懷著太大期望,只是想一試。我覺得Nine Hours還是能做到他們在網站所說的概念:對於十分短暫的停留,這類旅館十分重要!不只是下塌的住所,還有為翌日的行程做好精神上的準備。
為這次應對超級颱風的經歷做筆記,當下次有同類事件再發生,我可以藉回顧那次經驗,作出更好的抉擇和行動。不做筆記的話,就很容易淡忘甚至記錯那時的經歷,並輕視其嚴重性。
終於把最近京都旅程的繪本完成了!在旅途中完成了43頁,回來後再完成20頁和上圖的封面,但因為在香港有很多事情要辦,所以要在旅程後三個月才能弄好這本。
我大學沒有修讀跟畫畫或電腦相關的科目,工作也不算碰上這方面的經歷。但對紙和電子裝置有興趣,是因為它們與生活、與自我需求很有關連,是個人管理、成長的重要伙伴,所以會偶爾試不同的文具和apps,也會試不同的方法。
看到時間有限,所以急起來,把一直以來的做法加快,因為覺得是危機。但是它可以是機會,讓你去取最需要的、捨不用的,甚至用別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情。畫畫如是,生活也如是。
每當離開旅館,甚至旅程結束,第一件事往往想到的總是「回到現實」,但是有些旅館的住宿、設計理念,是否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可以營造?旅行過後,究竟我想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想有怎樣的住宿?是不是因為「生活太難」就只有埋怨和等運到?能不能先從小事做起?
沒懷著太大期望,只是想一試。我覺得Nine Hours還是能做到他們在網站所說的概念:對於十分短暫的停留,這類旅館十分重要!不只是下塌的住所,還有為翌日的行程做好精神上的準備。
為這次應對超級颱風的經歷做筆記,當下次有同類事件再發生,我可以藉回顧那次經驗,作出更好的抉擇和行動。不做筆記的話,就很容易淡忘甚至記錯那時的經歷,並輕視其嚴重性。
終於把最近京都旅程的繪本完成了!在旅途中完成了43頁,回來後再完成20頁和上圖的封面,但因為在香港有很多事情要辦,所以要在旅程後三個月才能弄好這本。
我大學沒有修讀跟畫畫或電腦相關的科目,工作也不算碰上這方面的經歷。但對紙和電子裝置有興趣,是因為它們與生活、與自我需求很有關連,是個人管理、成長的重要伙伴,所以會偶爾試不同的文具和apps,也會試不同的方法。
看到時間有限,所以急起來,把一直以來的做法加快,因為覺得是危機。但是它可以是機會,讓你去取最需要的、捨不用的,甚至用別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情。畫畫如是,生活也如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書中提到零廢棄者會連衛生紙都沒有只用喔! 超級棒的想法~~ 但是,我又做不到了! 所以...... 話說,那一陣子我看了些厲害的典範人物說零廢棄 不論是台灣的還是外國的,他們都好厲害,可以幾年或幾個月,只有一點點小垃圾,通常會放在一個小小容器中。 看了,真的很令我羨慕喔! 我也
Thumbnail
台北萬華是台灣活版印刷的故鄉~「鉛字印刷」對於現今是帶的孩子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日常中接觸到各式各樣印刷品的機會非常高,孩子若有機會認識到印刷術的歷史是將生活經驗作連結,也是一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為了想讓懿跟五月份參觀臺灣印刷探索館導覽經驗結合,帶他臺中→台北萬華快閃時報本鋪,.....
去年(2023),我讀到《大量廢棄社會:服裝業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祕密》(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簡體中文版書訊時,立刻向書店訂購了一本。在我看來,這本書所訴求的主題及對象簡明扼要,每個主題之刀都指向造成大量廢棄(衣物)的日本社會,全書主旨帶有強烈反思和保護環境的精神感召。   說到丟棄衣物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在猶豫要不要使用電子書,這篇文章會分享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優缺點。電子書的優點是隨時都可閱讀、不佔空間、購買後不用等待等。紙本書的優點是可以賣二手書、有書本擁有權、可以在書店試閱整本書等。
無論是企業宣傳品需要、個人留作紀念使用,還是作為文創小物販售,攜帶方便、製作容易的貼紙常常成為優先選擇。而數位印刷原理主要是藉由電腦軟體與主機硬體之間的相輔相成,把線上的數位圖像檔案傳送到不同類型的數位印刷機台,並經處理及轉譯成為點陣圖之後直接輸出影像。
Thumbnail
對於經常前往日本旅遊的朋友來說,我們通常對於日本的觀光景點印象深刻,因為儘管在這些地方沒有設置垃圾桶,卻能保持環境的整潔。 特別是在像京都這樣的觀光勝地,街道依舊保持著井然有序的潔淨面貌。然而,隨著海外旅客的激增,外帶飲食的包裝廢棄物逐漸成為觀光公害的新問題。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書中提到零廢棄者會連衛生紙都沒有只用喔! 超級棒的想法~~ 但是,我又做不到了! 所以...... 話說,那一陣子我看了些厲害的典範人物說零廢棄 不論是台灣的還是外國的,他們都好厲害,可以幾年或幾個月,只有一點點小垃圾,通常會放在一個小小容器中。 看了,真的很令我羨慕喔! 我也
Thumbnail
台北萬華是台灣活版印刷的故鄉~「鉛字印刷」對於現今是帶的孩子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日常中接觸到各式各樣印刷品的機會非常高,孩子若有機會認識到印刷術的歷史是將生活經驗作連結,也是一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為了想讓懿跟五月份參觀臺灣印刷探索館導覽經驗結合,帶他臺中→台北萬華快閃時報本鋪,.....
去年(2023),我讀到《大量廢棄社會:服裝業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祕密》(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簡體中文版書訊時,立刻向書店訂購了一本。在我看來,這本書所訴求的主題及對象簡明扼要,每個主題之刀都指向造成大量廢棄(衣物)的日本社會,全書主旨帶有強烈反思和保護環境的精神感召。   說到丟棄衣物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在猶豫要不要使用電子書,這篇文章會分享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優缺點。電子書的優點是隨時都可閱讀、不佔空間、購買後不用等待等。紙本書的優點是可以賣二手書、有書本擁有權、可以在書店試閱整本書等。
無論是企業宣傳品需要、個人留作紀念使用,還是作為文創小物販售,攜帶方便、製作容易的貼紙常常成為優先選擇。而數位印刷原理主要是藉由電腦軟體與主機硬體之間的相輔相成,把線上的數位圖像檔案傳送到不同類型的數位印刷機台,並經處理及轉譯成為點陣圖之後直接輸出影像。
Thumbnail
對於經常前往日本旅遊的朋友來說,我們通常對於日本的觀光景點印象深刻,因為儘管在這些地方沒有設置垃圾桶,卻能保持環境的整潔。 特別是在像京都這樣的觀光勝地,街道依舊保持著井然有序的潔淨面貌。然而,隨著海外旅客的激增,外帶飲食的包裝廢棄物逐漸成為觀光公害的新問題。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