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畫畫課,也是大人久違的當代藝術課

2018/12/0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老師,當小朋友他們在畫畫的時候啊⋯⋯
我們是不是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弄,不要插手比較好?
一位媽媽看著她2歲的女兒,
開心的拿著水彩筆把所有的顏色都沾一下再攪和攪和,
把大便色的顏料塗到剛剛好不容易才一起用剪刀剪下,在紙上拼貼好的聖誕樹上。
難掩想叫女兒停止的衝動,還是努力忍下來並蹲到我旁邊,
疑惑的、慢慢的問了我這句話。
嗯... 媽媽,是可以放他們自己去畫看看,
但他們這個階段其實不會畫出什麼特別具體的東西,
他們就是在享受那個過程,在他們還沒滿足之前,
可能一直都會處於這樣的狀態。
👀眼睛盯著前方2公尺拿到顏料後很興奮的六個2歲小小孩,
👩🏻‍🎨還有陪著他們來上課,辛勞的大人一來一往的一舉一動。
🕺身體感覺著誰可能需要我過去幫忙、可以怎麼引導、
🧠腦筋想著我又超時還沒下課,外面下一班的學生在等著我收好教室上課、
💔心想到底這堂課有哪裡待改進😫的同時...

我轉過頭吞吞吐吐的跟這位媽媽說了上方這樣的一段話。

到底... 幼兒塗鴉課的時候大人要幹嘛呢...

其實我很常被問到類似的問題,但我總是很難在課堂中用超過10秒的時間完整回答,而且不同的人問,我回應的可能會不一樣,因為這類的問題在我的腦中需要閃過以下分析:
  1. 現在是什麼狀況/情境?
  2. 這位家長對於藝術的理解與期待是什麼?
  3. 這位家長對於孩子的期待是什麼?
  4. 這位家長對於幼兒的認知發展理解如何?
  5. 這對親子/照顧者與孩子相處的習慣與模式如何?
  6. 這位家長的心情如何?孩子的心情如何?
  7. 孩子的操作能力如何?與平均有何差異?
  8. 家長對我的信任有多少?孩子對我的信任有多少?
以上的問題差不多要在問題問完的10秒內想完,然後再用覺得對方可以理解的話去回答,大概也只能15秒,不然教室下個瞬間可能就有人把水打翻了,要衝去幫忙、擦地、安撫、緩和、告知要小心,以免有人緊張或滑倒大哭。
當然,在分析特定對象的這些問題之前,自己對於兒童認知的了解有多少、「藝術是什麼」、「藝術教育是什麼」、「藝術課程可以是什麼」等問題都要有琢磨過的定見,才能很快的回答出來,這真是現場力的考驗啊!

有孩子在的現場,
就是觀察並重新打破自我界線的時刻。

我其實很感動,大人願意提出這樣的問題!
現在資訊快速竄流的時代,有太多太多的說法與標準充斥在生活中了,
讓我們都忘記觀察自己在什麼狀態、什麼階段。
小孩一出生,大家都想跟上最新潮流的教養風氣,
但這些風氣是依據什麼來的?這些依據是出自於什麼樣的論述?
我們以前恐怕都不是用這樣的方式被養大的,都沒有被這樣子對待過,
因此我們大人,其實是進入了一個需要充滿同理心的想像世界,心好累啊。
養一個小孩,陪著他上課,就是重新調整自我認知的時刻,
大人需要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無知,接受眼前的未知,
需要有勇氣去審視自己的標準,比較界線的差異。
打破不知道花了幾十年時間養成的理所當然,重新理解未曾好好了解的各種領域。
當然不只是養小孩啦,人與人的相處就一直是這樣流動的狀態的,
只是有小孩的現場,面對實實在在未被灌輸的人,這些需求與問題會更顯著!

2歲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

呃... 可能距離大家很久遠了,但請用力想像一下,
一個2歲的幼兒,剛滿2歲喔,也就是距離學會走路大約快一年,
快要長完20顆乳牙可能還剩兩顆沒長,視力大約只有0.3到0.4左右的狀態,
他可以做到什麼事情呢?
他可能還在包尿布、他可能還不會自己穿衣服但會脫衣服,
他可以自己吃飯、有人可能還會自己做東西吃、還會自己收拾餐具,
他會看故事書、會捏黏土、甚至會吹泡泡(不要以為吹泡泡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要學會把嘴噘起來,同時還要吹送出平穩的氣!)
在三歲以前,需要練習好多事情來長肌肉,當肌肉掌握動作之後就會進步很快。
如果他能成功獨立完成,會很有成就感,這幫助他們建立自我認同的小宇宙,
在2-4歲,他們最關注的大概就是「這是我的!」、關於「安全的成為我自己」。
但他們需要很多時間,也會時常遇到挫敗需要鼓勵。
在小孩情緒穩定的狀態下,不必心急幫忙做好做滿,
慢慢引導他獨力完成為上策,當然也不是每次都能有耐心,
只能說現在能提供的耐心就是以後能獲得的舒心啊~(翹腳

不可不知的幼兒塗鴉期

也不是不可不知,但奇妙的是,人類的初始階段是相近的。
有一個叫 Piaget 皮亞傑 的人對人類知識上的成長發展提出了認知發展論
而在繪畫表現上,有個叫做 Lowenfeld 菲爾德 的人,將兒童繪畫發展階段區分為:
塗鴉期(2-4歲)、前圖示期(4-7歲)、圖示期(7-9歲)、
寫實萌芽期(9-11歲)、擬似寫實期(11-13歲)、決定期(13-17歲)
而且在2-4歲的塗鴉期呢,還可以再區分為「隨意塗鴉」「控制塗鴉」「命名塗鴉」 不同的階段,這裡有個各階段發展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點去參考一下。
但以上太複雜的看看就好,這裡不討論這些理論到底在說什麼,
我想請大家做的是:

想像。請想像你的手剛學會拿長長的棍狀物。

那你會怎麼拿筆呢?應該是會用拳頭整隻握住喔。

好的,那現在請想像(或真的)用拳頭握筆的方式畫畫
最輕鬆可以畫出的東西是什麼呢?

點。還有飄移的橫線、不規則不閉合的圈、一團東西。
由上而下的線,畫起來會比由下而上來的容易對吧?
與手平行的地面桌面,和與手垂直的牆面,肌肉的運作也不同。
這就是塗鴉期啊各位~

塗鴉期就是關於一個手部肌肉跟關節肌肉都很不會控制的人,
發現自己可以控制跟運用身體肌肉,做到各種線條!
非常愉悅、非常興奮,可能眼睛都不看就一直塗一直塗,還對著你笑,
但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嘛的階段。
直到他很熟悉了,冷靜下來,進而可能發現做什麼動作會有什麼線條的階段,
開始練習有意識地控制、嘗試,有意識的反覆練習。重複重複再重複。

但如果你一直幫他控制他的手,會怎麼樣呢?

嗯... 他會感覺不到自己是怎麼用力、怎麼做到的、要怎麼才能做到。
他可以眼睛都不看,肢體不協調的做事但都會完成耶好神奇!
他想嘗試,或想放棄,但他沒機會選啊因為他手被牽著轉,
然後當下次突然放手要他自己畫啊要畫什麼畫什麼,他會呆在那邊說:我不會。
然後大人就爆炸了,小孩也崩潰了,大家都爆炸了。
他沒有在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探索的魔力與自信,我們也沒有引導成功成就感。
唉,活著真難是吧?

小孩是完全依照生存本能,吃什麼就長什麼的生物。

正所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他需要的,他想要的不會是你期待的。
啊~人世間不就是如此!
不過我們可以試著努力去感受對方的狀態、自己的狀態,覺察自己的極限,
溝通、提問、幫助孩子或是他人梳理在情緒湧上之時無法言喻的心情,
如果找到讓兩者都舒服的平衡點,那就世界和平。
但這真的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時間和大量的練習啊!
一開始我們可能會想要同化差異,這是最快的方式,
經過了感覺、調適,彼此就能找出彈性的平衡點,關係將不斷的良性循環。

當代藝術的精神齁,
重視的是找到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對話與關係性。
觀察、轉化、呈現。

孩子的畫畫課,也是大人久違的當代藝術課。
上的人不只是孩子,還有教學者本身,跟陪伴在一旁的大人。
我想,我們真正要學會的是...

先當一個觀察者,再來才是一個引導者。

然後慢慢你會知,及早放手是一種為了讓精神不崩潰的心靈治療配方!
最後送給大家2歲幼兒們的Masterpiece!叮叮噹叮叮噹~ 準備聖誕節去xD
彤彤的藝術力分散教學筆記
彤彤的藝術力分散教學筆記
彤彤,是個注意力分散,特別適應幼兒藝術教學的人。喜歡編織、喜歡手作,喜歡跟著孩子一起認識生活、平行宇宙。學了很久的藝術,還是無法快速回答家長藝術是什麼、有什麼重要的,只能說人需要這種認知與思考的實踐方式吧!繼續探索,從藝術教育出發,記錄教學現場的所想,我只知道,若是想創作出個什麼,就得先好好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