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美好的,大自然是美麗的,兒童是可愛的。每個孩子天生就愛美,而「藝術教育」目的就是讓孩子更有能力自然而然地認識美和表達美。
孩子們非常喜歡體驗各種各樣的顏色與形狀,大自然為孩子繪畫提供豐富素材。
孩子是好奇的,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
孩子雖然愛看,但他們的觀察與記憶都是無意識的,保留的時間短,即使有記憶也是零碎的,片斷的,或有所偏差。
這時,就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與記憶能力。
例如:在觀察過程中,可以問孩子:「這東西叫什麼?是什麼顏色的?那是什麼形狀呢?… … 」 親子一起共創色彩繽紛的孩子成長回憶錄 : ArtiMate 藝萌正在研發的「藝文遊記 Art Journal」正正可以供親子「共 ‧ 玩 ‧ 藝」
當一個孩子還不會握筆的時候,就已經喜歡拿著筆到處塗鴉。家長往往並不意識到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而定性為 「無謂的搞破壞」。
事實上,孩子這時正是無意識地進行著一些手部肌肉鍛煉,為往後控制繪畫線條能力的發展而鋪路。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張紙 / 速寫本,一支筆 / 一盒顏色蠟筆等。如果家中許可下,提供一幅可塗鴉的牆就更好了,好讓孩子隨意的自由塗畫。
此活動持續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作品是否精彩並不重要,適隨孩子的意願就好了,大人不需要過多的干涉。
孩子思維和語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分不開的。
一般 3 歲半到 4 歲半之間的孩子,他們在畫畫的時候都沒有預定目的,只有當別人問起他們時,才會一邊思索一邊繪畫。
因此,我們建議可在孩子繪畫之前與孩子共同討論自己將要畫什麼,幫助他們整理繪畫思路。這樣,孩子的作品就會有較強的想像力、更清楚的主題目標。不然,你就可能會錯過一幅精彩的作品了。
ArtiMate 藝萌 認為,孩子都是愛美的,他們感受美、表達美的能力也非常強。而培養孩子的藝術興趣,亦需符合他們各自身的發展規律,自然而然地進行,不必強求。
在藝術教育中,需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同時藉自由積極的互動藝術遊戲活動來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及對藝術創作的興趣。
筆者:Rosie T. 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