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好時光】讓孩子們享受藝術創作與表達的過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畫筆塗鴉、身體舞動、樂器演奏等都是幼兒教育的熱門課程。當初進入表達性藝術治療的領域,也常有機會使用這類媒材,感覺就像是回到童年無憂慮的時光,甚至是彌補了一些童年被補習班與參考書填滿的缺憾。美術、舞蹈、音樂等各種媒材之間的運用與轉換,都可以是自我表達與探索的過程,同時透過表達、觀察、反思等過程,一再整理與覺察,讓自己從內而外變得越來越完整與清晰。
從表達的能力來說,每個寶寶身上可說是與身俱來,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拿了鼓棒就到處敲打(管他有沒有鼓😎)、有了蠟筆水彩,世界就是我的畫布(包含自己身體跟家裡牆壁😅)。而成人多了觀察與反思的能力,可以更深一層地從這類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中受惠,讓內在孩童重新被滋養。
和孩子(或你的內在孩童)一起享受藝術的療癒時光
但這同時我不禁思考,為何許多人在長大之後,需要特別營造這樣的時空與機會,才能與內心接觸?而多了爸媽角色之後,又如何能提供合適的環境,讓孩子持續自由探索,整合內心感受與想法?
儘管傳統主流教育裡,小學中學也都提供了音樂、美術等課程(這幾年也開始有表演藝術課程),經常在過去分數導向的學習經驗裡,我們在意的是成果表現得好與壞、是否符合老師的要求。然而,在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範疇裡,並不在追求成果的卓越,而是從創作過程去表達想法和感受,沒有標準答案。也因此,帶領者(這裡就不說是老師,因為目的不在教導知識或技能)所營造的安全環境十分重要,這可以讓我們恣意的運用藝術媒材去“說”自己內心沒機會說出口的話。
從父母的角度,固然不需要特意從“治療“角度切入,但我們可以去營造一個安全而支持的心理環境,讓孩子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自在的用藝術媒材與非語言的方式表達。以下就孩子進行塗鴉或分享創作時,分享幾個爸媽們可以回應的方式:

具體客觀的描述與反映

「你畫了一條好長的線呢!」「這個角落有好多圓圈圈。」
很多時候爸媽迫不及待想要看懂孩子在畫什麼,或者立刻跳入“解畫”的角色。對年幼孩子而言,這類美勞活動是練習大小肌肉的機會,並非為了臨摹、或者描述腦中抽象想法。而爸媽具體客觀的語言回饋,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什麼(或畫了什麼),也間接增加了語言的表達能力。

以好奇取代讚美

「這有點像我耶,你在畫我嗎?」「你畫的是什麼呀?要不要跟爸拔說說看?」
如果孩子的畫風隨著發展越來越具象,爸媽們也可以嘗試先不說出自己的直觀想法,而讓孩子從自己的作品去述說。孩子創作的目的並不是要讓爸媽評價好壞,也不需要給予過多讚美,避免孩子未來傾向於“為了得到讚賞“而畫。很多時候只要當個陪伴者或見證者,讓孩子知道:「爸媽看到了,你正在畫畫呢。」延伸的回應與對話,就讓好奇心帶領你,觀察與訪問一下這位小小創作者正在用畫表達什麼。

當個好聽眾

當孩子分享畫作時,放下手邊工作,給予眼神與表情上的支持。這樣一來,即使我們什麼都沒說,孩子感受的愛與關懷,可能比我們回應的長篇大論更有效果,也讓孩子每到有表達或分享需求的時候,都會被滿滿的安全感包覆,而能自在的讓內心情緒流通。
最後呢,想提出一個爸媽們可以問問自己的部分。究竟讓孩子進行畫畫(或音樂、舞蹈等)活動,是為了什麼呢?是小時候沒有資源可以學習,現在希望讓孩子擁有一切?還是讓孩子多元探索興趣,將來可以考慮是否持續培養相關能力?無論哪一種答案,釐清爸媽自己的期待與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成長需求,比較能在適合的發展階段提供適當材料和課程,也不會不小心壞了孩子的學習胃口,與讓情緒自由流動的天生自癒力。
avatar-img
7會員
20內容數
在關係中找平衡——分享親子關係經營心法,讓孩子好、自己也好。 爸媽角色是種甜蜜的負荷,也是重新滋養內在小孩的契機, 擁抱每個純真的當下,跟著孩子的童年步伐,一起快樂長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iC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母親熟捻的掌中技法心生嚮往,當初挑戰了很久,才把一整套的玩沙包技法練起來,沒想到有一日,可以教給自己年幼的孩子,一起進行這個活動。
睡前,三歲半的小甜心問我: 「媽媽,你以後長大想要成為什麼?」 「嗯~好問題耶,讓我想想。」
以前我會提出所有假設,一一跟他確認,引導他為情緒命名,也覺得找到原因好“對症下藥“。但孩子逐漸大了,我希望從衝突的過程裡,他能慢慢覺察到自己情緒的變化,從中學習去溝通,找到更適當的應對與解決方法。 因此這個過程裡,可以逐漸幫助孩子去了解:
別人拿書來讀,舞蹈治療師骨子裡的愛動愛舞性格,常會患上讀書偏食症,“不小心”多挑上幾本可以親子一起動一動的主題,即使書裡沒有明顯的動作提示,也都會自己加料(聲音、動作、韻律等),讓親子共讀時光更加多元與生動,這裡分享幾種可以用身體延伸的閱讀材料。
對母親熟捻的掌中技法心生嚮往,當初挑戰了很久,才把一整套的玩沙包技法練起來,沒想到有一日,可以教給自己年幼的孩子,一起進行這個活動。
睡前,三歲半的小甜心問我: 「媽媽,你以後長大想要成為什麼?」 「嗯~好問題耶,讓我想想。」
以前我會提出所有假設,一一跟他確認,引導他為情緒命名,也覺得找到原因好“對症下藥“。但孩子逐漸大了,我希望從衝突的過程裡,他能慢慢覺察到自己情緒的變化,從中學習去溝通,找到更適當的應對與解決方法。 因此這個過程裡,可以逐漸幫助孩子去了解:
別人拿書來讀,舞蹈治療師骨子裡的愛動愛舞性格,常會患上讀書偏食症,“不小心”多挑上幾本可以親子一起動一動的主題,即使書裡沒有明顯的動作提示,也都會自己加料(聲音、動作、韻律等),讓親子共讀時光更加多元與生動,這裡分享幾種可以用身體延伸的閱讀材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兒童繪畫是一種純粹、無拘無束的創作形式,展現了孩子們對世界的直觀感受與豐富想像。與成年人相比,孩子們的繪畫往往沒有既定的規則或技法限制,他們不受藝術史、風格或社會期望的束縛,因此作品中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和情感表達。這種原始的創作力量使兒童繪畫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他們內心的純真、好奇與對周圍世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重新學習畫畫的過程,有對不同媒材的使用和練習,以及學習畫畫的喜悅和療癒效果。文章充滿了對藝術的熱愛和對創作的堅持。
Thumbnail
兒童音樂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充滿了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旋律與節奏。無論是輕快的兒歌、動感的舞曲,還是溫柔的搖籃曲,兒童音樂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本文將介紹兒童音樂的類型、益處及如何選擇最適合孩子的音樂,讓我們一起探索兒童音樂的奇妙世界。
Thumbnail
每一幅兒童畫作都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反映了他們深藏的情感和經歷。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的意義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呼籲支持和尊重每個孩子的心靈,並分享了作者的社群資訊。
Thumbnail
父母默默的和孩子在同一空間忙自己的事,孩子是無法感受到這份寧靜的愛。期待照顧者能與孩子互動,一起創造美好的童年時光。孩子每個時期的遊戲方式、自我探索,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新年到的應景創作,孩子大人都喜歡 發出去的紅包如果是自己創作的,那感覺會皆連接的更好。 把自己當成一個創作者,最能激發後續的動力。 大人給自己一個時間與空間,好好創作,油畫、版畫、粉彩、色鉛筆、 後現在代藝術、素描、靜物、描繪、寫生、風景、各種多元的創作, 都在每一次創作的課堂上,逐一
Thumbnail
一個聲音的方案,怎麼變成藝術創作了?其實真的就是這樣, 在一個方案中,我們從預期計畫開始的想法,就真只是一開始這麼想。 之後的發展,什麼都有可能。各種聲音,其實是從 一開學就此起彼落的出現了。 孩子的哭聲、笑聲、日光草原的聲音、風聲雨聲、玩樂的聲音...這些都會進入耳朵。 對孩子來說,聽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兒童繪畫是一種純粹、無拘無束的創作形式,展現了孩子們對世界的直觀感受與豐富想像。與成年人相比,孩子們的繪畫往往沒有既定的規則或技法限制,他們不受藝術史、風格或社會期望的束縛,因此作品中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和情感表達。這種原始的創作力量使兒童繪畫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他們內心的純真、好奇與對周圍世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重新學習畫畫的過程,有對不同媒材的使用和練習,以及學習畫畫的喜悅和療癒效果。文章充滿了對藝術的熱愛和對創作的堅持。
Thumbnail
兒童音樂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充滿了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旋律與節奏。無論是輕快的兒歌、動感的舞曲,還是溫柔的搖籃曲,兒童音樂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本文將介紹兒童音樂的類型、益處及如何選擇最適合孩子的音樂,讓我們一起探索兒童音樂的奇妙世界。
Thumbnail
每一幅兒童畫作都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反映了他們深藏的情感和經歷。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的意義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呼籲支持和尊重每個孩子的心靈,並分享了作者的社群資訊。
Thumbnail
父母默默的和孩子在同一空間忙自己的事,孩子是無法感受到這份寧靜的愛。期待照顧者能與孩子互動,一起創造美好的童年時光。孩子每個時期的遊戲方式、自我探索,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新年到的應景創作,孩子大人都喜歡 發出去的紅包如果是自己創作的,那感覺會皆連接的更好。 把自己當成一個創作者,最能激發後續的動力。 大人給自己一個時間與空間,好好創作,油畫、版畫、粉彩、色鉛筆、 後現在代藝術、素描、靜物、描繪、寫生、風景、各種多元的創作, 都在每一次創作的課堂上,逐一
Thumbnail
一個聲音的方案,怎麼變成藝術創作了?其實真的就是這樣, 在一個方案中,我們從預期計畫開始的想法,就真只是一開始這麼想。 之後的發展,什麼都有可能。各種聲音,其實是從 一開學就此起彼落的出現了。 孩子的哭聲、笑聲、日光草原的聲音、風聲雨聲、玩樂的聲音...這些都會進入耳朵。 對孩子來說,聽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