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雜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晚上又一件虐童
等著公司記者出稿後,快速的看了一下內文,決定選擇社會局角度的報導當主文,其他篇則當延伸閱讀。
因為這個事件跟影片其實是上個月發生的,警方跟社會局都已經處理完了,但昨天突然被上傳,現在也還在釐清誰傳的影片,以及上傳影片的用意。
即使已經用了相對平和的方式去處理這則新聞,網友仍然在留言區謾罵。
大半夜的,你們為何不去睡覺?
今天一早,繼續追蹤相關新聞,原來是因為夫妻兩個正在談離婚,影片曝光可能也牽涉到撫養權的問題,警方也還在調查中
後續再出了一篇新聞跟影音。
影音是媽媽大力的抓著兒子的頭,或是賞巴掌、罵髒話。
貼文我下的相對保守,結果被主管點出了


「考慮到是不是不要再激化情緒會比較好這樣?」
「直接下直覺反應,不用考慮到撫養的問題。」
在我從後台修改貼文的時候,
群組傳來媽媽自殺的新聞。
之後救護人員有救回來,媽媽解釋說只是吃安眠藥助眠。
警方也還在調查。
不管怎樣,在那個當下,
我在想,或許我原本就不該放那支影片
但我也沒有什麼理由不放
過於暴力?這理由更不成立
更暴力的都放過了
媽媽有問題、爸爸也不是什麼好人
所有人就一面倒的指責施虐的媽媽
她打人的確是她的錯
但是是誰把她逼成那樣的?
我不知道我到底在難過什麼
這個社會?
我對我這份工作的直覺反應?                        或是
久了我就會對這類事情感到淡然,像我的同事一樣?
這樣是正常的嗎?很奇怪吧?!
邊想著邊忙到下班了
回到家
一則國道連環車禍
一則女子隨機殺人
又一則虐童處理中
群裡有個長官說
生意興隆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深夜,一名幼兒園生目睹母親持刀威脅父親,翌日母親狀態回歸溫柔,帶著孩子消失。
Thumbnail
我要公開一件事:我被家暴長達九個月。 這段期間, 因為擔心對方的同住家人會對小孩不利, 因此我一直隱忍。 直到昨天, 我終於決定報警, 以下分享通報過程, 希望可以為一樣在家暴中的人, 或是有親朋好友正在面臨家暴的人, 提供一些參考和鼓勵。 首先,蒐集好所有證據。
撰文者/100談 奕廷 先說,撰文者本人目前就讀東海大學社工系,其中專業學習以社工背景為主,若有些微偏頗的地方,敬請見諒   這一次,我想先從不同的角度評論虐童案,在去年十二月事件發生之後,保母隨即被檢察官收押,到了今年三月此事件登上新聞頭條,隨即社工被收押。大家所關注的議題包括檢討社會安全網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台北市一名劉姓保母遭爆出涉嫌與其妹凌虐男童致死引發各界譁然。其中,社工也遭上銬解送北檢。 心血來潮做了幾個小小的觀察,筆者收集 ETtoday、三立新聞網、TVBS 三家媒體 3/12~3/13所有報導。 雖然知道網媒會快速產出大量的新聞,但看到這個數字還是嚇到瞠目結舌...真的很誇張。
Thumbnail
虐嬰案件引起社工圈的震驚,許多人感到焦慮和害怕,本文提供了五項自我照顧的建議,包括優先照顧自己身心,遠離負面新聞和社群貼文,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保持敏感度,辨別真假新聞,以及追蹤專業律師的相關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平安度過這個艱難時期。
Thumbnail
看著新聞,我受傷了,我想看到的人,都集體受傷了。我很想問為什麼,傷害一個才一歲的孩子,會從中得到什麼呢?我感覺到眼淚就這樣一一滴滴下來,我好傷心。 我曾經因為聽到鄰居家暴而打了很多通電話,里長、警局都告訴我要確定是哪一戶,那種淒厲的哭聲,只要是一個人都是不忍聽的。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深夜,一名幼兒園生目睹母親持刀威脅父親,翌日母親狀態回歸溫柔,帶著孩子消失。
Thumbnail
我要公開一件事:我被家暴長達九個月。 這段期間, 因為擔心對方的同住家人會對小孩不利, 因此我一直隱忍。 直到昨天, 我終於決定報警, 以下分享通報過程, 希望可以為一樣在家暴中的人, 或是有親朋好友正在面臨家暴的人, 提供一些參考和鼓勵。 首先,蒐集好所有證據。
撰文者/100談 奕廷 先說,撰文者本人目前就讀東海大學社工系,其中專業學習以社工背景為主,若有些微偏頗的地方,敬請見諒   這一次,我想先從不同的角度評論虐童案,在去年十二月事件發生之後,保母隨即被檢察官收押,到了今年三月此事件登上新聞頭條,隨即社工被收押。大家所關注的議題包括檢討社會安全網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台北市一名劉姓保母遭爆出涉嫌與其妹凌虐男童致死引發各界譁然。其中,社工也遭上銬解送北檢。 心血來潮做了幾個小小的觀察,筆者收集 ETtoday、三立新聞網、TVBS 三家媒體 3/12~3/13所有報導。 雖然知道網媒會快速產出大量的新聞,但看到這個數字還是嚇到瞠目結舌...真的很誇張。
Thumbnail
虐嬰案件引起社工圈的震驚,許多人感到焦慮和害怕,本文提供了五項自我照顧的建議,包括優先照顧自己身心,遠離負面新聞和社群貼文,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保持敏感度,辨別真假新聞,以及追蹤專業律師的相關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平安度過這個艱難時期。
Thumbnail
看著新聞,我受傷了,我想看到的人,都集體受傷了。我很想問為什麼,傷害一個才一歲的孩子,會從中得到什麼呢?我感覺到眼淚就這樣一一滴滴下來,我好傷心。 我曾經因為聽到鄰居家暴而打了很多通電話,里長、警局都告訴我要確定是哪一戶,那種淒厲的哭聲,只要是一個人都是不忍聽的。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