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換個方向思考街道空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週的工作是以人跟空間為出發點,思考人如何以穿戴裝置跟空間互動。

到街道上觀察人們的互動真的很有趣,大家好像都是出門來練瑜珈的,尤其是被一堆藝術裝置塞滿的海安路,一堆人走一走就停下來回個訊息或拍個照,但更多的是站在原地不動或是坐在T-bike上抓寶的人,好像地上貼了一層很黏的雙面膠一樣,一站就是3~5分鐘。(我猜如果Deckard開著他的Spinner 過來要退休複製人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吧 XD)

我曾經聽學長姊在聊天的時候提到寶可夢 ( AR技術 ) 成功誘發了人們與街道空間互動。說實在的我對抓寶沒甚麼共鳴,所以那句“感覺”非常有啟發的言論,當時我是有聽沒有懂 ( 不就一堆人在那裡丟神奇寶貝球?! ) 但是當 Google maps 下定決心要拯救像我這樣路痴人種時,我才意識到AR技術“已經”隱約擾動著街道空間了。

雖然智慧型眼鏡尚未普及,但一隻手上同時出現智慧型手機跟手錶已經是大家見怪不怪的事了,我們漸漸地習慣透過螢幕去感知這個世界,我想這個世界大概已經無法阻止我們查看「即時」訊息了! 我們要做的已經不再是讓空間充滿著警示又同時斥責人們不要划著手機過馬路,而是保護或是重新定義使用穿戴裝置時的實體環境。( 說起來容易,但是怎麼做? )

「是街道空間促使我們如此,還是我們〝需要〞如此改變街道?」

所以我試著模擬用智慧型眼鏡 ( 手機、VR ) 行走在海安路上眼前會出現的畫面,並注意我做的所有動作。其實憑空想像真的很難!!!雖然之前看了很多電影,但畢竟我不是來自未來的人,所以做模擬的時候很彆扭...............( 那位不小心被我打到的路人.....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

「為甚麼我站著?我站著幹嘛?甚麼東西擋著我,使我必須站著?我為甚麼站在這裡? 」「把人、車換成速度的語彙呢?」 街道難道只能給車或人「過」嗎? 哪裡又該讓我們「停」下來呢? 腳踏車只能並排停嗎? 這麼模擬最後的結果還是一直停留在「人行道」、「車道」,但我打死都不想接受街道只能如此。

但我後來想到了個方法!!!!! ( 因為畫到後來真的畫不下去 ) 突然想說把它當作展場設計來想,會不會比較有趣?!! 因為它要做的事本意其實跟展場要展現的事很像,對吧?! 在某個特定的位置觸發某個特定的動作,並透過空間傳達特定的訊息。 ( 我這樣想應該是沒錯的吧?! )

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思考 ( 想設計的方式,不是真的要把街道做成展場),就是將整條街道空間當作一個展場,而AR / VR(裝置)就是展場 (街道) 跟人們溝通、傳達、互動的媒介,它作為傳達及回收訊息的媒介。把它當作類似智慧住宅樣品屋的概念想會不會更有畫面呢?

把自己丟到展場裡感受一下,一個實體的空間,高密度衝擊感知的做法快速地將我們帶到另一個陌生、重新定義尺度的環境,這會不會就是戴上VR走在街道裡頭那種被四面八方資訊所淹沒的感覺? ( 腦中一直浮現單位展、文博的畫面 )

畢竟眼鏡就是主機,整個視線範圍就是我的螢幕,任何一個角度都有可能跟空間互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4/09/22
閱讀、登山、野營、旅遊、音樂、跑團、鋼普拉、編織、動漫、電競、攝影、改車、小說,想得到的都可以。 只要是金大建築的學生所寫的都是系刊,以及系上的大家,想讀的內容。
2024/09/22
閱讀、登山、野營、旅遊、音樂、跑團、鋼普拉、編織、動漫、電競、攝影、改車、小說,想得到的都可以。 只要是金大建築的學生所寫的都是系刊,以及系上的大家,想讀的內容。
2024/09/04
終於把不小心成行的海外研討會收尾了,趁這個機會想要透過遊記來好好感謝會後我跑去馬來西亞跟新加坡時,熱情接待我的朋友,一個讓我吃到撐死,一個讓我逛到累死,身心靈皆獲得超出原先計畫的大滿足,真的很感謝他們。
Thumbnail
2024/09/04
終於把不小心成行的海外研討會收尾了,趁這個機會想要透過遊記來好好感謝會後我跑去馬來西亞跟新加坡時,熱情接待我的朋友,一個讓我吃到撐死,一個讓我逛到累死,身心靈皆獲得超出原先計畫的大滿足,真的很感謝他們。
Thumbnail
2021/05/05
如果說有甚麼可以代表我們系上的舒壓方式,我想,歌跟酒是絕對少不了的吧。
2021/05/05
如果說有甚麼可以代表我們系上的舒壓方式,我想,歌跟酒是絕對少不了的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場千人的AR智慧眼鏡技術體驗活動,糊里糊塗地設計並回收了民眾體驗完的回饋資料,結果事後面臨不知道該如何分析的窘境。筆者受託協助給予專業分析建議,恰好趁此機會,把過程中分析思考脈絡與可能用到的統計分析方法整理記錄下來,可供有需要的人參考,也避免重蹈覆轍。
Thumbnail
一場千人的AR智慧眼鏡技術體驗活動,糊里糊塗地設計並回收了民眾體驗完的回饋資料,結果事後面臨不知道該如何分析的窘境。筆者受託協助給予專業分析建議,恰好趁此機會,把過程中分析思考脈絡與可能用到的統計分析方法整理記錄下來,可供有需要的人參考,也避免重蹈覆轍。
Thumbnail
「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對於一個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
Thumbnail
「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對於一個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
Thumbnail
🇯🇵 【「XR」技術】仮想と現実を融合 健康・旅行の分野にも 🇹🇼 【「XR」技術】虛擬與現實的融合 也適用於健康與旅行領域
Thumbnail
🇯🇵 【「XR」技術】仮想と現実を融合 健康・旅行の分野にも 🇹🇼 【「XR」技術】虛擬與現實的融合 也適用於健康與旅行領域
Thumbnail
蘋果剛發布新一代MR頭盔(Vision Pro),現在各種「XR」把你搞得霧傻傻?AR、VR、MR....等等概念上有何不同,SK用最簡單易懂的文字和生活比喻,幫你快速釐清各種R的本質邏輯,讓我們先從VR開始吧!
Thumbnail
蘋果剛發布新一代MR頭盔(Vision Pro),現在各種「XR」把你搞得霧傻傻?AR、VR、MR....等等概念上有何不同,SK用最簡單易懂的文字和生活比喻,幫你快速釐清各種R的本質邏輯,讓我們先從VR開始吧!
Thumbnail
最近去了新店碧潭走走,也在虛擬世界中的對馬島旅行。在虛實的切換之中,更加深刻體會,近年來遊戲中開放世界的魅力。當世界是本太大的書,且在閱讀成本倍增的疫情亂世裡,肉身早已是個太沉重的負荷,限縮著我們在真實世界裡的自由。虛擬的開放世界,成了滿足人類探索慾的一塊浮木。
Thumbnail
最近去了新店碧潭走走,也在虛擬世界中的對馬島旅行。在虛實的切換之中,更加深刻體會,近年來遊戲中開放世界的魅力。當世界是本太大的書,且在閱讀成本倍增的疫情亂世裡,肉身早已是個太沉重的負荷,限縮著我們在真實世界裡的自由。虛擬的開放世界,成了滿足人類探索慾的一塊浮木。
Thumbnail
未來或許遙不可及,但想想還是不錯的。
Thumbnail
未來或許遙不可及,但想想還是不錯的。
Thumbnail
自言自語、東張西望、隔空取物...,過去用來判定「異常舉止」的根據都失了準。因為,對方可能只是在AirPods通話、玩VR/AR、用Google手勢操作。上周每天平均拿起手機超過70次,但是我有因此更幸福、更自由嗎?在陶亞倫超沈浸的VR作品中,我重新思考自己和科技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自言自語、東張西望、隔空取物...,過去用來判定「異常舉止」的根據都失了準。因為,對方可能只是在AirPods通話、玩VR/AR、用Google手勢操作。上周每天平均拿起手機超過70次,但是我有因此更幸福、更自由嗎?在陶亞倫超沈浸的VR作品中,我重新思考自己和科技的複雜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