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突進!然後我們更自由了嗎?「無處不在的幽靈:陶亞倫個展」(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走心指數 ❤❤❤   冷汗指數 ❤❤❤❤❤  啟示指數 ❤❤❤❤❤

自言自語、東張西望、隔空取物、無聲群舞...,這些我們過去用來判定「異常舉止」的根據,如今都失了準頭。因為對方可能只是,在AirPods通話、玩VR/AR、去Silent Disco跳舞、用Google手勢操作...。一切都是:科技日常。根據手機紀錄,上個星期我平均每天拿起手機超過70次、總共花費2.5小時,使用最久的竟然是臉書不是網頁瀏覽器。如果再加上筆電或電視,每天我盯著螢幕將近10個小時。
其實,對於最新科技,我通常有點冷感、總要慢上好多拍。十多年前,當別人都在用iPod,我還在用CD Player;現在的手機,還是借來的iPhone 6;也沒被成功勸敗AirPods或電子書閱讀器。不過為了好好生活在這科技島國,再反骨也難以擺脫Google、臉書、Line,何況雲端、AI與大數據的便利和效能,的確是直擊人性痛點。
但我不免懷疑:
到底多少科技才夠?界限在哪?而我們的生命,真的更自由、更幸福了嗎?

在陶亞倫的想法裡,科技倒是滿好的「藝術武器」。他覺得,面對現實這「終極幻象」,不如用虛幻打擊虛幻,用「虛擬實境(VR)」、來戳破真實世界的虛假吧!

夢中之夢:旁觀者忍俊不住的荒謬場景

只要瞄一眼《無處不在的幽靈》二樓現場,大概任誰都會大喊:這是科幻片吧!超不真實的!偌大展間,只有五個並排的體驗機橫躺著,戴著臃腫VR眼鏡的觀眾們,就站在平台上,依序被推送向前...,這畫面實在有點詭異和超現實。
根據陶亞倫的說法,他刻意把我們推上行進中的機台、讓人無處可去,就是為了讓影片運鏡伴隨往前移動的身體感知,進而強化VR的沈浸感。而我不得不說,當眾人都像是在逃避現實、身在心卻不在時(思緒都跑到虛擬世界去了),那陶亞倫還真是成功達陣了!那一刻,我才能稍稍理解,入口牆面上那句:「潛在的來臨,懸置了一切的在場」。
二樓《徘徊的幽靈》No.6~No.10
更白話一點的說,這就是一個「夢中之夢」,人生如夢、我們又用「 VR」做另一個夢。難怪造夢者陶亞倫說他希望:
引大家到這個大幻象裡來看,最終再告訴大家一切都不是真的。

湧上回憶:青少年時期的電玩攻防戰

Time OUT! 這論點確實深具啟發性,但太多哲學思辨的正常反應是:像在無限延伸的鏡子迷宮裡繞啊繞,頭都暈了。對我當時來說,腦袋的暈眩感,還伴隨著一股寒毛直豎的恐懼。那深沉的恐懼,與其說是害怕被機器人統治,倒不如說是,害怕被科技霸佔。雖然比較被動接受尖端科技,但我也曾差點「科技成癮」。
印象中是國小五六年級吧?那時爸媽買下當時最先進、如今看來卻笨重如獸的386還是486電腦(無法想像的年輕朋友請點這裏),又讓我和弟弟選購電玩遊戲軟體。兩老大概沒料到,那真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一開始,爸媽當然有限制使用時間,還一度把電腦從公用的客廳搬到兩老房間,就怕我們沈迷其中。很有智慧,但很可惜,生命真的會自己找出路呢。
說起來,搞不好我和雙胞胎弟弟的心電感應,就只有這次發生作用吧?當時,我們默契十足的擬定作戰計劃:第一,趁爸媽出門就偷玩;第二、清晨五點趁爸媽睡覺爬起來偷玩。就這樣,我玩你抓,雙方一路攻防到大學,我主動決定放棄電玩、享用瑰麗精彩的人生為止。這件事告訴我們,不要小看孩子的創意...,咦,不好意思樓歪了,應該說,當時要不是愛讀書,恐怕我離成癮只有一步之遙。但這也是為什麼,我對於科技總懷抱一點敬而遠之的態度。

社群媒體:最尖端的「腦內殖民」?

即使在電影和戲劇裡,科技的未來也常常被挑戰。從《銀翼殺手》、《駭客任務》、《黑鏡》...,科技一直被懷疑會變成未來極權統治的幫兇。最近Netflix上熱映的《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更是確定了我對社群媒體的恐懼。在企業無限擴張的邏輯底下,科技鬼才千方百計操弄我們的心理,就為了讓我們在上面多花時間、多點擊廣告、多下單網購。
看完影片,我憤而在手機設定了使用限制,限制晚上十點半後APP停用。但你問我,這幾週有乖乖遵守嗎?不,有時我還是手癢解除鎖定,滑滑滑。常常因此排擠掉,原本安排的睡前瑜珈和閱讀時間。這讓我突然覺悟到:
當科技巨擘操弄著我們的心理,來博取更多關注、佔用更多時間,犧牲的會不會是「夢想」?

上機體驗!身體卻被視覺徹底欺騙

恰好,輪到我上機體驗了。雖然在二樓《徘徊的幽靈》十件新作中,我先體驗了《徘徊的幽靈No.1》,不過編號第四、第十號作品特別讓我有感。
喵一眼下面No.4的圖,你可能也猜到,它就是猶太人傳說裡象徵人類傲慢、妄想通向天堂的「巴別塔(Tower of Babel)」。體驗過程從一個地表的黑洞開始,鏡頭往上移動、感覺乘坐電梯穿過洞口,接著就看到巨大的高塔,然後穿過底層的其中一個小門,最後橫越塔底穿過對面的門、再從另一個洞口往下回到展間。
《徘徊的幽靈 No.4》片段翻拍
概念延伸自2012年,信義計畫區「種子計畫:虛幻山水」發表的作品《留白》,陶亞倫設計出純白無邊無界的空間,產生無限延伸的錯覺,刻意阻絕他口中「現代巴別塔:101大樓」所象徵的「物質慾望」,而回歸沒有階級、沒有煩惱的純真狀態。那時我也有幸看過這件作品,的確很舒壓、很動人、很純粹。
第十號作品則是一座巨大的遊樂園,但沒有啟動、沒有歡笑、像是無人的廢墟。這讓我再度覺得毛骨悚然,想起過去殖民者曾在台灣留下許多工業遺構,像是水湳洞十三層、基隆阿根那造船廠遺址。
《徘徊的幽靈 No.10》片段翻拍
更詭異的是,這兩件作品都讓我覺得...輕飄飄的。當然不是像幽靈一樣飄升,而是身體感受竟然被影像牽著走,悖於現實。例如,第四號巴別塔作品的頭尾,影像都是從洞口往上往下,我的身體竟然也感覺上下移動,但機器不過是原地震動而已!甚至在第十號遊樂園中,影像朝右偏、繞過中央立柱時,我也真的以為是往右斜前方而不是前方移動。身體,原來這麼容易受騙。那,究竟什麼才是真實?

平衡一下,讓科技真的回歸人性

我沒有標準答案,但習慣面對和處理幻覺的人,或許可以指引一盞明燈吧。如果你看過電影《美麗境界》,大概也曾為這一幕感到鼻酸。故事裡,John Nash沮喪地呆坐床緣,因為惡化的思覺失調症,讓他幾乎分不清真假。老婆Alicia平靜地走進房間,輕聲問他:「You wanna know what is real?」說著就蹲下來,撫摸他的臉頰、接著牽起他的手觸碰自己的臉和心口,一邊輕聲地說:「THIS,... THIS,... and THIS, is real。」
能趕走幻覺的,或許是最難掌握、最虛幻的「情感」

陶亞倫點醒了我,這是科技無限延展、虛假到極點的現實世界。而我能做的,大概剩下兩件事。
  1. 抱一下貓咪:只有示愛、才能證明自己真的還活著。畢竟,一直滑著貓咪們的逗趣影片、卻忽視主子在耳邊「喵喵喵」的聲聲呼喚,那有點太諷刺了。
  2. 善用臉書:俗話說的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待會兒,就用臉書分享陶亞倫「反科技的科技藝術」吧!

以上是〈無處不在的幽靈〉展覽在科技上的反思。但你可能會想:老闆當我是隨摳隨到的7-11,哪能停用line這種通訊軟體?坦白說,這可能就是「誰說話比較大聲」的問題了,也是陶亞倫想討論的另一個大哉問:無所不在的權威遺毒。所以下一篇,我會更深入挖出自己的內心世界,分享我和「權威」相處的故事。請耐心等待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或者,這個專題也讓你跟著走心了嗎?不如順手「留言」「分享」「追蹤」吧!
avatar-img
45會員
75內容數
身為非藝術背景、卻三天兩頭跑展覽的「美術館路人」,除了仰賴直覺定錨眼前作品,更愛問問自己是感覺激動、寧靜、或泫然?還要自虐地,連結當下的人生處境連結,才甘願返回紛擾的現世。於是決心用書寫,實踐艾倫狄波頓《藝術的慰藉》的唯心觀點,捨棄高冷論述、直探藝術所誘發的感觸。請準備好,跟著藝術一起「走心」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北飄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冠疫情還要半年、一年、還是更久?當早已習慣的自由還遙遙無期,我們該怎麼辦呢?一下子空下來的機場、街景(除了台灣)、辦公室、還有計畫與時間,讓人不知所措。排山倒海而來的「空」,突然比任何物件都還有存在感。大卷伸嗣的作品,能夠排解這種焦慮嗎?對待業中惶惶不安的我,又能得到什麼啟發?
新冠疫情還要半年、一年、還是更久?當早已習慣的自由還遙遙無期,我們該怎麼辦呢?一下子空下來的機場、街景(除了台灣)、辦公室、還有計畫與時間,讓人不知所措。排山倒海而來的「空」,突然比任何物件都還有存在感。大卷伸嗣的作品,能夠排解這種焦慮嗎?對待業中惶惶不安的我,又能得到什麼啟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電子產品無處不在,如何健康地使用它們成為重要課題。主要的危害包括電磁波輻射、藍光和高分貝聲音對視力和聽力的影響。建議保持30公分距離,使用20-20-20法則護眼和60-60-60法則保護聽力,並避免長時間久坐和低頭,以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副作用。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在科技發達的現在 曾幾何時 你還會盯著牆壁上廁所 你上次失眠 又是如何度過的? 是數綿羊、在床上輾轉反側、還是滑手機 看YouTube、看Netflix? 是的 科技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方便 但我們上次擁有原創性的想法又是什麼時候? 既我多巴胺Detox(減毒)之後 我發現對著牆
Thumbnail
十年前的行動支付在臺灣尚未普及,但如今行動支付已經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電子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科技將帶來更多便利,讓我們努力學習和接受各式各樣的新科技,享受美好的生活。
眼球隨光影轉動 呼吸依舊 只緣此景 無緣置身 解歲月之無奈 如精靈遊蕩 雲遊虛擬 應許   數個世紀之後 永遠相伴 轉場又轉場    身在何處 脫下裝置    空間已然鎖不住 跌宕在控制下遊歷 PS時代進步,已不須外出便有人提供畫面能在顯示器上看遍世界,悠遊五湖四海,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遺憾嗎? 一眨眼,又過了一年,有些人離開,有些人永遠離世,有些人相見需要跋涉,有些人相見只存在於夢境中。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我們被迫深刻思考著取代和生死。儘管科技進步讓機器能夠執行越來越多的任務,但人類的價值和獨特性依然難以完全被取代。 老去、生病、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科技或許能夠為
Thumbnail
創作動機 現在有太多人生活在手機的世界中,整天滑的手機都不離手,這樣的生活是否正常呢?當然不正常。所以我們也要離開手機,過自己的生活。正視自己週邊的事物,而不光是沉迷在手機世界之中。別讓錯失恐懼症綁架你。 編曲 由於收集的片段比較多,在編曲上也顯得比較複雜。特別是FOMO這段,要如何處理才能讓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電子產品無處不在,如何健康地使用它們成為重要課題。主要的危害包括電磁波輻射、藍光和高分貝聲音對視力和聽力的影響。建議保持30公分距離,使用20-20-20法則護眼和60-60-60法則保護聽力,並避免長時間久坐和低頭,以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副作用。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在科技發達的現在 曾幾何時 你還會盯著牆壁上廁所 你上次失眠 又是如何度過的? 是數綿羊、在床上輾轉反側、還是滑手機 看YouTube、看Netflix? 是的 科技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方便 但我們上次擁有原創性的想法又是什麼時候? 既我多巴胺Detox(減毒)之後 我發現對著牆
Thumbnail
十年前的行動支付在臺灣尚未普及,但如今行動支付已經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電子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科技將帶來更多便利,讓我們努力學習和接受各式各樣的新科技,享受美好的生活。
眼球隨光影轉動 呼吸依舊 只緣此景 無緣置身 解歲月之無奈 如精靈遊蕩 雲遊虛擬 應許   數個世紀之後 永遠相伴 轉場又轉場    身在何處 脫下裝置    空間已然鎖不住 跌宕在控制下遊歷 PS時代進步,已不須外出便有人提供畫面能在顯示器上看遍世界,悠遊五湖四海,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遺憾嗎? 一眨眼,又過了一年,有些人離開,有些人永遠離世,有些人相見需要跋涉,有些人相見只存在於夢境中。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我們被迫深刻思考著取代和生死。儘管科技進步讓機器能夠執行越來越多的任務,但人類的價值和獨特性依然難以完全被取代。 老去、生病、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科技或許能夠為
Thumbnail
創作動機 現在有太多人生活在手機的世界中,整天滑的手機都不離手,這樣的生活是否正常呢?當然不正常。所以我們也要離開手機,過自己的生活。正視自己週邊的事物,而不光是沉迷在手機世界之中。別讓錯失恐懼症綁架你。 編曲 由於收集的片段比較多,在編曲上也顯得比較複雜。特別是FOMO這段,要如何處理才能讓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