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假新聞奪去外交官的生命 NHK 報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辦公室、生活周邊有至少 3 人以上在談論某事,你會信以為真嗎?你會認為該事件為真,然後持續往外擴散嗎?

說「不會」的人一定很多,但實際發生時,「趕快到處宣傳」的人肯定不少。

早上收到一則「NHK專題報導,探討假新聞造成大阪處長蘇啟誠之死」。 2018 年九月颱風重創日本關西空港,災情引發的「假新聞事件」,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如今半年過去,假新聞的存在依舊在那裡,除了政府的情報中心日以繼夜的發布即時新聞澄清之外...

你跟我,真的知道問題點嗎?

當時看到關西空港成為孤島新聞時,不管在日本還是待在台灣,我生活的周遭對大使館一片謾罵,不管是臉書、電視新聞、PTT 或是 Line 上的轉貼新聞,延燒的速度超乎想像。加上勾起敏感的兩岸議題,這把火如加了油一樣,燒得更旺。

假新聞是否直接造成前駐日本大阪辦事處長死亡,如同蘇處長的家屬聲明「我們沒有能力調查」,但是「假新聞的流竄」這件事不只是新聞媒體,一般民眾如我們責無旁貸。

「你轉發的連結怎麼失效了?」

「我不知道,我就轉發了!」(好像跟自己毫無關係一樣)

「這新聞不是今年的吧?都幾年了,真的還有這件事嗎?」

「我不知道,就轉貼給大家看啊!」(一句不知道,就沒事了嗎?)

「這是假新聞,證明消息是假的誒。」

「是喔~」(一句就結束話題,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網路的推波助瀾下,人人能成為自媒體的時代來臨,分享轉發只要 1 秒不到就能完成,但是轉發後肩負的責任,我意識到了嗎?

「資訊那麼多,我哪知道是真是假,媒體要負責啊!」朋友這樣說。

責任交給媒體,是讀者的無知所致。當然媒體需要善盡社會責任,我們是媒體的接收方,過濾眼前的新聞的真假,我們有責任在。

如何分辨你眼前的新聞是真?是假?

反過來利用「網路」過濾資訊的真偽吧!

的確資訊量多到以前難以想像,每天有一堆東西要 follow 、有一卡車的新聞可以看。甚至懷念起沒有網路、沒有手機、甚至沒有BB扣的小時候,對世界的認知只有電視、書報雜誌。每天只要開心的出門玩耍就好。承認當時的我認為「家裡就是全世界」「家人說的一定是對的」無可厚非。

現在免費的網路工具(的確,辦網路也要錢啦)能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認知。相反的,我也能透過網路對資訊來源「旁敲側擊」。不要畏懼網路,既然已經出現在眼前,給予善加利用而不是囫圇吞棗,自己噎死就算了,別人噎死誰樂見呢?

回到關西機場風災事件,我當時的反應依舊深刻印在腦海,「事情能早日平息就好了,願死者安息,願生者替自己言論負起責任,包括轉發的新聞也是如此」。從自己做起,過濾眼前的新聞來源,減少悲劇發生的機率。

附上新聞連結,看看,想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快樂村長-avatar-img
2019/03/26
「趕快到處宣傳」的人肯定不少 - 這句更同意不過 XDDD
avatar-img
老蝦的沙龍
12會員
19內容數
老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2/12
老蝦撰寫的西班牙旅遊書「巴塞隆納自助超簡單」終於在眾人的努力之下上市了!不論是自助與跟團、第一次去西班牙或是好奇西班牙的一切、半夜看西班牙美食掉口水的人通通適合。2019年02月14日的情人節開放線上訂購~
Thumbnail
2019/02/12
老蝦撰寫的西班牙旅遊書「巴塞隆納自助超簡單」終於在眾人的努力之下上市了!不論是自助與跟團、第一次去西班牙或是好奇西班牙的一切、半夜看西班牙美食掉口水的人通通適合。2019年02月14日的情人節開放線上訂購~
Thumbnail
2019/01/25
「如果沒有大家幫忙,根本寫不成這本書。」 「為什麼?」 「看了你就知道了」 會有這個念頭,是在大概半年前收到的一封信,當時提前已經交稿給編輯,進入納涼時間,結果...看完這封信的時候,不只是冒冷汗....
Thumbnail
2019/01/25
「如果沒有大家幫忙,根本寫不成這本書。」 「為什麼?」 「看了你就知道了」 會有這個念頭,是在大概半年前收到的一封信,當時提前已經交稿給編輯,進入納涼時間,結果...看完這封信的時候,不只是冒冷汗....
Thumbnail
2019/01/24
「你的書出了沒?」 「還在印」 「怎麼這麼慢,該出了吧」 這樣的對話至少出現在生活中不下 N 百次,最早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外表笑笑兩句胡謅一下就過去,內心的我是拿起大砲瞄準對方的頭上轟。
Thumbnail
2019/01/24
「你的書出了沒?」 「還在印」 「怎麼這麼慢,該出了吧」 這樣的對話至少出現在生活中不下 N 百次,最早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外表笑笑兩句胡謅一下就過去,內心的我是拿起大砲瞄準對方的頭上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過濾不實的流言,掌握正確的情報,才可以讓你在職場上,安心得利。
Thumbnail
過濾不實的流言,掌握正確的情報,才可以讓你在職場上,安心得利。
Thumbnail
在大學畢業的幾年後,和朋友的一次聚餐聊起收看新聞時,朋友覺得看新聞是一件不重要的事情。 由於出社會後工作時間忙碌,下班後的休閒時間寧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沒有時間看報紙與新聞,但是,他發現即使沒有看新聞,好像也不會有跟不上時代之類的困擾。 如果是真的很重要、關乎民生、財經、政策之類的新聞大事
Thumbnail
在大學畢業的幾年後,和朋友的一次聚餐聊起收看新聞時,朋友覺得看新聞是一件不重要的事情。 由於出社會後工作時間忙碌,下班後的休閒時間寧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沒有時間看報紙與新聞,但是,他發現即使沒有看新聞,好像也不會有跟不上時代之類的困擾。 如果是真的很重要、關乎民生、財經、政策之類的新聞大事
Thumbnail
適逢假期,這兩天花了一點時間看了兩部日劇《勿說是推理》與《新聞記者》,新聞記者是一次上架完成,所有追了六集,勿說是推理則是現正熱映中,所以期待每週一的跟播的推出。結果,一集的日劇,就推翻那朗朗上口二十年的一句話。其實會對這特別有感覺,是因為勾起了心中許多的回憶。事情會過去,過不去的是情緒
Thumbnail
適逢假期,這兩天花了一點時間看了兩部日劇《勿說是推理》與《新聞記者》,新聞記者是一次上架完成,所有追了六集,勿說是推理則是現正熱映中,所以期待每週一的跟播的推出。結果,一集的日劇,就推翻那朗朗上口二十年的一句話。其實會對這特別有感覺,是因為勾起了心中許多的回憶。事情會過去,過不去的是情緒
Thumbnail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討論疫情期間假消息氾濫,而散佈不實消息會有哪些法律問題呢? 【生活話題】專家說的,我就相信啊!我怎麼知道是假的? 本集重點 1.分享疫情期間看到line群組散佈的幾個不實訊息。 2.到底什麼樣的內容才算是不實言論、假新聞?
Thumbnail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討論疫情期間假消息氾濫,而散佈不實消息會有哪些法律問題呢? 【生活話題】專家說的,我就相信啊!我怎麼知道是假的? 本集重點 1.分享疫情期間看到line群組散佈的幾個不實訊息。 2.到底什麼樣的內容才算是不實言論、假新聞?
Thumbnail
在受到疫情影響停留在台灣五個月左右,也算是重新讓自己沉浸在這個完整的環境中重新體悟一下感受。在一系列走過留下的文章中,寫了不少面向,唯一就是政治話題一直不想要也沒能力去碰觸。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離開的久,所見到的很多現象並無法深思其背後可能應該要具備的歷史與背景因素,所以如果只單就發生的事件發出感想,多
Thumbnail
在受到疫情影響停留在台灣五個月左右,也算是重新讓自己沉浸在這個完整的環境中重新體悟一下感受。在一系列走過留下的文章中,寫了不少面向,唯一就是政治話題一直不想要也沒能力去碰觸。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離開的久,所見到的很多現象並無法深思其背後可能應該要具備的歷史與背景因素,所以如果只單就發生的事件發出感想,多
Thumbnail
近日聽了一場線上行銷課程,講師介紹社群媒體的經營,並以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為例,說明為什麼記者只要上網把大眾爆料內容整理改寫就好,都不必跑新聞了;因為爆料公社的社員有兩百多萬,消息來源非常豐富云云。 雖然本人已經離開媒體業多年,但聽到這樣的話還是難免覺得不平,想跳出來說說幾句話。
Thumbnail
近日聽了一場線上行銷課程,講師介紹社群媒體的經營,並以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為例,說明為什麼記者只要上網把大眾爆料內容整理改寫就好,都不必跑新聞了;因為爆料公社的社員有兩百多萬,消息來源非常豐富云云。 雖然本人已經離開媒體業多年,但聽到這樣的話還是難免覺得不平,想跳出來說說幾句話。
Thumbnail
今天是大晴天⋯⋯ 本日台灣繼續維持漂亮戰績,在疫情指揮中心成立第一百天,累計確診維持429,新增案例0,累計死亡維持6,解除隔離人數307(多放出來17人),分大家吃龜苓膏慶祝。因為沒有新增案例,部長講完例行報告內容以後,捲捲袖子開始對記者們上課⋯⋯事後還把課程ppt檔放到衛福部臉書上wwwwww
Thumbnail
今天是大晴天⋯⋯ 本日台灣繼續維持漂亮戰績,在疫情指揮中心成立第一百天,累計確診維持429,新增案例0,累計死亡維持6,解除隔離人數307(多放出來17人),分大家吃龜苓膏慶祝。因為沒有新增案例,部長講完例行報告內容以後,捲捲袖子開始對記者們上課⋯⋯事後還把課程ppt檔放到衛福部臉書上wwwwww
Thumbnail
不知道是哪個媒體先開始的,大概是發現這樣的標題可以引起大眾的興趣,能夠賺取大量新聞點擊數,然後許多媒體也跟著用類似的新聞標題。 說不定只是我無知,現在其實已經有「新聞標題產生器」這種工具?可是大家都用相同的形式時,難道不會覺得刻意、無聊或沒創意嗎?
Thumbnail
不知道是哪個媒體先開始的,大概是發現這樣的標題可以引起大眾的興趣,能夠賺取大量新聞點擊數,然後許多媒體也跟著用類似的新聞標題。 說不定只是我無知,現在其實已經有「新聞標題產生器」這種工具?可是大家都用相同的形式時,難道不會覺得刻意、無聊或沒創意嗎?
Thumbnail
當辦公室、生活周邊有至少 3 人以上在談論某事,你會信以為真嗎?你會認為該事件為真,然後持續往外擴散嗎?說「不會」的人一定很多,但實際發生時,「趕快到處宣傳」的人肯定不少。早上收到一則「NHK專題...
Thumbnail
當辦公室、生活周邊有至少 3 人以上在談論某事,你會信以為真嗎?你會認為該事件為真,然後持續往外擴散嗎?說「不會」的人一定很多,但實際發生時,「趕快到處宣傳」的人肯定不少。早上收到一則「NHK專題...
Thumbnail
這個世界有這麼多不好的事,不是壞人太多,而是好人出聲太少,媒體可以是這個傳聲筒。希望民眾的目光少被帶到八卦新聞,而有更多的讚是按在值得大家共同關心的人事物,不論它發生在地球的何處。希望媒體的智能可以再進化,第四權的功能可以更發揮,記者的工作得到尊重與期待,社會也能有更多的真實訊息與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這個世界有這麼多不好的事,不是壞人太多,而是好人出聲太少,媒體可以是這個傳聲筒。希望民眾的目光少被帶到八卦新聞,而有更多的讚是按在值得大家共同關心的人事物,不論它發生在地球的何處。希望媒體的智能可以再進化,第四權的功能可以更發揮,記者的工作得到尊重與期待,社會也能有更多的真實訊息與進步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