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許多流言在經過多手轉傳之後,會被加油添醋,扭曲變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圖轉載自Yahoo奇摩新聞

本圖轉載自Yahoo奇摩新聞

唯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你才能在工作職場悠遊自如



在職場上,流言總是不斷。

不論你在哪家公司,在哪個部門工作,你總是會不斷地聽到耳語。這些耳語,有些是真的。有些,在經過多手轉傳,加油添醋之後,跟事實,相差得非常離譜。

有些事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但是多數的人,會直接接受傳送流言者的角度。我們很少會有足夠的辨識能力,在聽到流言的時候,還會去想到,有其他看待流言的角度。尤其,當大家都抱持集體意識,或者共同成見的時候。

人性,又有一個奇妙的地方。你越是叫人不能告訴別人的事,這件不能告訴別人的事,就會越快被其他的”別人”知道。尤其在一個管理混亂,人心惶惶或者不滿的組織裡,大家或許出於惡意,或許內心不安,就越愛打八卦仗。

公司裡 總是有各種流言

本圖轉載自欣傳媒

本圖轉載自欣傳媒

我在日商工作的時候,全台灣有12個分公司,我在北部的台北總公司上班。有一次,我的主管跟副主管,發生了很嚴重的爭執,被總經理叫去辦公室訓斥。事發不到半個小時,我在兩百多公里外,台灣最南端屏東分公司的同事,就打電話來問我,我的主管跟副主管,爭執的始末。

搭飛機專送,也沒這麼快吧?」,我當時接到電話時,吃驚的這麼想。

那一次的經驗,給了我很深刻的教訓。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在我們人數眾多的公司裡,流言傳送的速度,有多快。我在驚訝之餘,也從此才知道,自己將來在公司,該如何自處。

我曾經外派海外。我在外派管理分公司的績效,相較於我外派之前,海外分公司的管理跟業績,都表現突出。每半年一次的稽核,稽核主管跟同仁,都對我讚譽有佳。

謠言真真假假 令人難辨

本圖轉載自沒什麼!這就是生活

本圖轉載自沒什麼!這就是生活

無奈,我的上級主管,跟我們在台灣,善於爭功卸責的上級副總不合。

在台灣的副總,私底下把我們在海外,辛苦工作的表現,說的很糟,到處宣揚。我在海外時,就知道他在國內散布謠言,打擊我的上級主管。而告訴我這件事的,就是稽核部的同仁。他在電話裡,對我這麼說:

……,你們分公司的表現,我們這裡都有數字,老闆也都知道。你們副總,怎麼可以這樣跟人家說?這跟事實,完全不合嘛……。

一般同仁,不會看到稽核報告。我們的上級副總這麼說,心知肚明的其他主管,也沒人敢為我們辯白。這些謠言,更不會有人傳給老闆。於是,我們離家在海外辛苦征戰,明明表現傑出,卻被我們自己的上司抹黑,啞巴吃黃蓮。

高階造的謠 多數人都信

本圖轉載自GQ Taiwan

本圖轉載自GQ Taiwan

我出社會工作不久後,就知道有些耳語,不能盡信。理工男個性的我,記性還算不錯。我每每在聽到流言時,都會自動分類存檔,記在腦裡。但是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發現,上次聽到的XX事,跟我後來看到的事實,完全不符。這時候,我就又會將記憶,自動update。

如同我一開始所說,許多流言在經過多手轉傳之後,會被加油添醋,扭曲變形。比如說,一個攻擊特定人的耳語,會轉傳的,多是討厭主角的人。這些討厭主角的人,在說得慷慨激昂,咬牙切齒的時候,你很難期待他,如實轉述。

這些還是本來就有緣由,只是被扭曲的流言。像我前面所舉,我們在海外被抹黑的例子,根本就是無中生有。正印證了那句俗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這種無中生有的例子,在職場上經常可見。它多半牽涉到派系,或者高層之間的權力鬥爭。就跟競選時的政治鬥爭一樣。無中生有的流言,常常會在人事升遷之前出現。通常都是由互相競爭的一方,有計畫地散播。

人性對流言感興趣

本圖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本圖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他們會先讓知情的同夥,私下放送。再讓不知情的人信以為真,廣為流傳。形成一個眾人皆知的事實,用來打擊競爭對手。這樣的流言,常常令人防不勝防。

國與國之間作戰,都要想方設法,取得敵國正確的情報,才能想出克敵制勝的辦法。企業與企業競爭,也要盡力蒐集對手情報,才能在市場上贏得商戰。做為一個職場工作者,我們不一定要到處樹敵,天天忙著跟人鬥爭。

但是,在我們身處職場工作時,很難凡事都置身事外。我們越能清楚周遭的環境,越能清楚自己在公司的處境。那麼,先不說我們可以工作得游刃有餘。至少,在消極的方面,我們比較不會踩雷,也比較不會遭人利用,甚至犧牲。

是不是?

關於如何面對流言這件事,法蘭克建議所有在職場的朋友:

1. 多聽少說: 如同我前面所說,我們在一開始,聽到流言耳語的時候,我們很難立刻判斷真偽。如果你不經查證就被利用,當作八卦轉傳,萬一這是錯誤的訊息,人家事後追究起來,都指說源頭是你,你會很難脫身。

確認流言真假 以免誤判形勢

本圖轉載自壹蘋新聞網

本圖轉載自壹蘋新聞網

2. 適時求證: 如果你聽到的流言事關重大,你最好把它記下。如果你記性不好,你最好私底下筆記建檔。然後,你再留意跟流言有關的相關跡象,直到確定它是真的,或者它是錯的。再來決定,要存檔或者刪除。

3. 不要附和: 當你在聽過流言之後,在集會中,發現又有許多同事在討論。如果你這時,還沒確定流言的真偽,你應該假裝沒聽過,聽聽人家怎麼說就好。除非你有特殊目的,否則的話,你不要隨意附和,以免無端被打成反動分子,或者被人家打成敵對派系。

如果你能夠保持客觀,作到以上三點,一則你可以明哲保身,二則,你可能會成為同事心目中,不會大嘴巴牢靠的人。你可能因此,接收到更多或真或假的流言,成為一個消息靈通人士。這樣,你就可以掌握到更多,對你有利的情報。

萬一,流言對你自己,或者你跟盟友不利,即使流言是虛構的,你也不要立刻動氣,大聲反擊,這樣可能會讓你,更加不利。你應該靠自己或者跟盟友:

4. 備妥證據: 你要準備好強有力的反證,一樣透過耳語的流言,有計畫的把證據散發出去,在台面下,把這些浮不出台面的謠言,消滅於無形。

至於事後要不要報復?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流言就像兩面刃,有利有弊。最重要的是,它會不斷出現。過濾不實的流言,掌握正確的情報,才可以讓你在職場上,安心得利。


***進階研習專欄「管理成功心法」:


延伸閱讀:

1. 有一種冷是對同事心灰意冷,被職場流言攻擊,教你三招應對---經理人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9764

2. 處理辦公室流言,也是管理的一部份---Cheers快樂工作人

https://www.cheers.com.tw/talent/article.action?id=5101387


Frank tzeng

曾經擔任日商、德商及本土企業主管。縱橫職場跌跌撞撞三十年,有收穫,有成就,有失落,也有感傷。

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對職場的朋友有所幫助,因而知道在工作上,應該避免的謬思,和值得努力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白舟-avatar-img
2023/07/05
感謝您的教導 :)這篇職場心得文寫下很多無奈,卻很有生命力。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05
白舟 白舟客氣了。我相信你在職場上,也應該經歷過,很多這樣不實的流言。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3/07/05
過去職場三十多年,我篤信十字訣:「說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都不會給我良好的印象。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05
熟齡文青 文青果然有智慧,我在職場混了很久以後,才發現這樣的關聯性。
築夢人-avatar-img
2023/07/05
流言不可信的居多,心中要有一把尺去衡量才行啊。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05
築夢人 對啊!更不要在閒聊時當成話題,以免不小心中招。
智受懷深禪師: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流星雨-avatar-img
2023/07/06
左耳進 右耳出。因為你無法查證
avatar-img
職場專家法蘭克
213會員
345內容數
走過職場三十年,法蘭克想在這裡跟你分享,如何讓自己在職場上丹田充沛,思慮清明的內功心法。
職場專家法蘭克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2025/04/25
2025/03/27
如果達文西不知道自己對藝術科學有興趣,他不可能花一輩子搞這些事。如果愛迪生不知道自己對發明有興趣,他不可能會持之以恆。
Thumbnail
2025/03/27
如果達文西不知道自己對藝術科學有興趣,他不可能花一輩子搞這些事。如果愛迪生不知道自己對發明有興趣,他不可能會持之以恆。
Thumbnail
2025/03/14
走過職場三十年,相信我的經驗和感想,應該會有值得你參考的地方。為方便朋友選讀,謹將本專欄連結整理如下,希望你能夠找到,對你有幫助的文章。
2025/03/14
走過職場三十年,相信我的經驗和感想,應該會有值得你參考的地方。為方便朋友選讀,謹將本專欄連結整理如下,希望你能夠找到,對你有幫助的文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信奉「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的職場金句?對我而言,縱使工作環境有再多的妖魔鬼怪,我始終落實「工作即修行,職場是道場」的哲學,儘可能聽從媽媽的話:與人為善,不輕易交惡的明哲保身之道,畢竟地球是圓的,未來一定「相堵ㄟ丟」。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信奉「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的職場金句?對我而言,縱使工作環境有再多的妖魔鬼怪,我始終落實「工作即修行,職場是道場」的哲學,儘可能聽從媽媽的話:與人為善,不輕易交惡的明哲保身之道,畢竟地球是圓的,未來一定「相堵ㄟ丟」。
Thumbnail
出社會工作深知不可能讓每個人喜歡你,同樣的你也不會喜歡每個人,面對爭議除了溝通、同理、協調、理解,背後如果有部門主管或是頂頭上司的意見,事情的進展會有所不同(先不討論空降主管與資深員工的角力);事緩則圓有一定的道理,但順著毛摸更為重要。
Thumbnail
出社會工作深知不可能讓每個人喜歡你,同樣的你也不會喜歡每個人,面對爭議除了溝通、同理、協調、理解,背後如果有部門主管或是頂頭上司的意見,事情的進展會有所不同(先不討論空降主管與資深員工的角力);事緩則圓有一定的道理,但順著毛摸更為重要。
Thumbnail
職場打拼跟婚姻生活的關係很像,一樣有進入門檻與保鮮期限。「一昧的想我要什麼,你應該怎麼做」,這樣的心態不易經營長久。有問題並不可怕,好的 Solution 是攤開來放在桌上,一起面對想辦法解決。如果兩方無法往前進步,那麼自然會有一方先拉下車鈴響。
Thumbnail
職場打拼跟婚姻生活的關係很像,一樣有進入門檻與保鮮期限。「一昧的想我要什麼,你應該怎麼做」,這樣的心態不易經營長久。有問題並不可怕,好的 Solution 是攤開來放在桌上,一起面對想辦法解決。如果兩方無法往前進步,那麼自然會有一方先拉下車鈴響。
Thumbnail
〔團體聚會〕、〔團隊開會〕說太多、話很多、意見多是討拍還是覺得會被認可,或是為了刷存在感而說。 開會時聽到很多抱怨,當成抒發情緒,不對!越來越偏。 l 也不說明要甚麼?到底要如何做? OS:從年初就一直跟你說要如何執行,你聽了嗎。 l 已做很久的計畫為什麼要改? OS:成效不好當然邊做邊修正阿。
Thumbnail
〔團體聚會〕、〔團隊開會〕說太多、話很多、意見多是討拍還是覺得會被認可,或是為了刷存在感而說。 開會時聽到很多抱怨,當成抒發情緒,不對!越來越偏。 l 也不說明要甚麼?到底要如何做? OS:從年初就一直跟你說要如何執行,你聽了嗎。 l 已做很久的計畫為什麼要改? OS:成效不好當然邊做邊修正阿。
Thumbnail
(十六)好好說話 要員工說真話,先要有個想聽真話的老闆,而當上老闆的人經略四方,多少有些霸氣,就連唐太宗也不是每次都受得了魏徵的。要員工冒著被大罵或開除的風險說話,多數人會選擇優先保護自己吧。要是揣摩上意的人又比較容易升官加薪,那是要多自虐的人才會選擇不猜測老闆想法,嚴守本心?
Thumbnail
(十六)好好說話 要員工說真話,先要有個想聽真話的老闆,而當上老闆的人經略四方,多少有些霸氣,就連唐太宗也不是每次都受得了魏徵的。要員工冒著被大罵或開除的風險說話,多數人會選擇優先保護自己吧。要是揣摩上意的人又比較容易升官加薪,那是要多自虐的人才會選擇不猜測老闆想法,嚴守本心?
Thumbnail
這是來自我朋友的投稿!但我自己也很有感觸,職場上再怎麼樣交情好的同事主管,特別是<主管>,絕對絕對,不要把大實話給說出來!!!!! 1. 談事情一定要文字紀錄 2. 做事情一定要壓時限 3. 講事情一定要同步消息 最後一樣祝褔各位早日脫離惡同事魔掌,獲得財富自由( >д<) 圖片來源:網路
Thumbnail
這是來自我朋友的投稿!但我自己也很有感觸,職場上再怎麼樣交情好的同事主管,特別是<主管>,絕對絕對,不要把大實話給說出來!!!!! 1. 談事情一定要文字紀錄 2. 做事情一定要壓時限 3. 講事情一定要同步消息 最後一樣祝褔各位早日脫離惡同事魔掌,獲得財富自由( >д<) 圖片來源:網路
Thumbnail
以前的公司,員工雖然大多是女性(包含主管),但是互動除了午餐時間以外,其實很少很少私下的互動,午餐時間就是大家吐苦水的時間,各自抱怨主管的無厘頭或莫名怒火,通常都是單方面的,除非我們有在現場看到實況演出,唯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只有出差期間.....
Thumbnail
以前的公司,員工雖然大多是女性(包含主管),但是互動除了午餐時間以外,其實很少很少私下的互動,午餐時間就是大家吐苦水的時間,各自抱怨主管的無厘頭或莫名怒火,通常都是單方面的,除非我們有在現場看到實況演出,唯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只有出差期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