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遷 一個追求純粹的少年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詹修蘋 (新經典文化編輯)
照片由FIRST IFF提供
他讓我知道了,這世上真的有這麼純的人。反觀我自己,我只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俗人。」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的主角章宇,在首映現場談起導演胡遷,背身而泣。
胡遷的電影中一片灰滅,流露對社會的諷刺與絕望,然而,問起他相好的朋友,「善良、幽默、溫和愛笑」卻是最常聽到關於他的形容詞。白淨清秀,身高一八九,笑起來一排牙齒整整齊齊,胡遷不似同輩人注重打扮,一頭過肩黑髮不是用橡皮筋紮起,就是戴一頂棒球帽遮著;身上穿的,總是黑白灰三色。
在電影學院就學時,一年冬天他帶回一隻奄奄一息的刺蝟,養在宿舍。臭氣熏天,室友抗議要他棄養,他不肯,照顧了整個冬季才放生;也流傳,出生山東的他曾在寒涼的秋末,奔波二千公里到大興安嶺,只為看一眼枯葉上的霜降。
步入社會後,胡遷堅守本心,不隨意接案,每天關在房裡寫劇本寫小說。為了省房租,他在聚集電影人、畫師與創作家的藝術區旁租了一間房。朋友擔憂他生計困頓,前去拜訪,他卻親自下廚紅燒一條魚分享,磨豆煮咖啡,生活簡樸講究。
照片由FIRST IFF提供
二○一七年,胡遷人生的最後一個夏天,在西寧見到偶像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那天他特別打理,穿著正式。塔爾答應出任他下一部電影監製,胡遷非常興奮,在隨後出版的長篇小說《牛蛙》後記中寫道:「在西寧發生了奇蹟,我心懷忐忑與幸福。與偶像相處這八天,於我如同幽暗森林中的奇遇,如本書序言中所說:『一種深沉的感動攫取了所有人。他們從黑暗中生還。』」
從黑暗中生還,胡遷接著回到北京參與《牛蛙》出版,這是從一個要嫁給牛蛙的女人開始,引發一連串顛覆人性框架的大膽之作。過程中他天馬行空說笑建議,拍一支宣傳短片,讓牛蛙從高樓一躍而下;工作到深夜,他與編輯蹲在街邊隨想,說要把書從中間剪開,讓每一本都是限量。帶著期待與興奮推動小說出版,看似重新燃起希望的胡遷,數天後,毫無預警地關上了自己世界的門,用一根繩子結束二十九年短暫的人生。
一扇門關上,他卻早已開啟更多。在多數的門裡,他壓抑無法展翅的痛苦,嘆問世間的破敗與墮落;然而,他也在生前奮力投入的小說《牛蛙》裡,延續西寧的奇遇,用幽默明快的文字在一世界黑暗中,不放棄地試圖捕捉裂縫之光,「那時我滿懷希望。」胡遷回憶起寫《牛蛙》的半年日子,留下最後的話。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胡遷二十九年的人生,用文字用影像,追求純粹與全然的自由,成為光。正如他離世前一個月接受訪談時,獻給讀者的話:「存在於世界的夾縫中的,不是悲觀,是真正可貴的事物。如果能認知到這一點,一定會對生命的秩序感到由衷的感動。

胡遷,一個用故事粉碎平靜世界的人

長篇小說《牛蛙》+唯一詩集《坍塌》,4月10日正式上市!

新書活動點這邊:https://bit.ly/2UrjbqJ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勒利•索可洛夫(Lale Sokolov,1916~2006)人生中有超過50年都懷著一個秘密,這段不能說出口的往事發生於二戰時的歐洲,那時,納粹德國人對猶太人做出不可思議的恐怖事跡。80歲以前,勒利完全無法向人說出這段過去,即使他的生活離那個恐怖地方有千里遠。 勒利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刺青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其實不斷有人問我:你怎麼會想要爬到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去讀書會?言下之意,不免懷疑這趟出版史上最高海拔讀書是噱頭。 慶幸的是,詹偉雄大哥從來沒有質疑過我這個想法。我猜想因為這本書呼應著他這四年多來從事登山時不斷提到的:閱讀的身體性。
雞肉番茄醬炒飯是關於遊戲設計師赤井先生的故事。家住赤坂的白井先生綽號叫赤井先生,是遊戲設計師,作品大賣,在業界很有名氣。他把紅色當幸運色,總是穿得渾身紅,總是點一盤紅通通的雞肉番茄醬炒飯。偶然在節目中透露身世,竟讓三個媽媽、八個親戚找上門來。親戚就不管了,但自稱媽媽的,他都想見一下。後來呢?
文:阮光民(漫畫家) 如果我要轉個行業,我還真的不知道我能幹些什麼。但是每當遇到經濟拮据不穩定的時候仍是會冒出「還是當個上班族吧」的念頭,那種念頭自己也知道是空想,跟畫漫畫編故事沒兩樣。
我畫劉十三的回家,也朝著我回家的方向。我讀《雲邊有個小賣部》,在火車上跟著劉十三走一趟回家的路,闔上最後一頁,抹去不小心爆噴出來的眼淚鼻涕。車到台中,夕陽裡,我繼續往家的方向前進。
有一些時光,是再也回不去的。無論那裡是悲傷還是希望。這五年的時間裡,我曾經去到高山見過大海,嚮往過,精彩過,也失落過。從全世界到小賣部,回頭再看,發現我的改變其實是一條回家的路。
小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拿著鉛筆,在練習簿上一橫一畫反覆謄寫文字。有時這裡少一劃、偶爾那邊多一橫,只記得千萬不能寫錯字,卻不知道那一筆一劃背後的故事。如今,在作家張大春的引領之下,「學字」這回事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想像。
其實不斷有人問我:你怎麼會想要爬到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去讀書會?言下之意,不免懷疑這趟出版史上最高海拔讀書是噱頭。 慶幸的是,詹偉雄大哥從來沒有質疑過我這個想法。我猜想因為這本書呼應著他這四年多來從事登山時不斷提到的:閱讀的身體性。
雞肉番茄醬炒飯是關於遊戲設計師赤井先生的故事。家住赤坂的白井先生綽號叫赤井先生,是遊戲設計師,作品大賣,在業界很有名氣。他把紅色當幸運色,總是穿得渾身紅,總是點一盤紅通通的雞肉番茄醬炒飯。偶然在節目中透露身世,竟讓三個媽媽、八個親戚找上門來。親戚就不管了,但自稱媽媽的,他都想見一下。後來呢?
文:阮光民(漫畫家) 如果我要轉個行業,我還真的不知道我能幹些什麼。但是每當遇到經濟拮据不穩定的時候仍是會冒出「還是當個上班族吧」的念頭,那種念頭自己也知道是空想,跟畫漫畫編故事沒兩樣。
我畫劉十三的回家,也朝著我回家的方向。我讀《雲邊有個小賣部》,在火車上跟著劉十三走一趟回家的路,闔上最後一頁,抹去不小心爆噴出來的眼淚鼻涕。車到台中,夕陽裡,我繼續往家的方向前進。
有一些時光,是再也回不去的。無論那裡是悲傷還是希望。這五年的時間裡,我曾經去到高山見過大海,嚮往過,精彩過,也失落過。從全世界到小賣部,回頭再看,發現我的改變其實是一條回家的路。
小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拿著鉛筆,在練習簿上一橫一畫反覆謄寫文字。有時這裡少一劃、偶爾那邊多一橫,只記得千萬不能寫錯字,卻不知道那一筆一劃背後的故事。如今,在作家張大春的引領之下,「學字」這回事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想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當故事中角色成長的內在動機不足,唯一能解釋的只剩下編導的筆鏡時,幕後的現身將會讓觀者產生與作品的距離。當作品與觀者的距離越遠,其中發生的情節就會越無關緊要,那麼不要說是共感的投射,就連要把作品用作虛構以提煉出意義都不太可能。也不太有必要了。
電影簡單直接,呈現兩種價值觀讓觀眾思考,而且美感十足,最終也沒有把故事弄得艱澀難懂⋯⋯
Thumbnail
《海鷗》是一部很不「主流」敍事的電影,主角「演員」何一唱和「作家」周迅生更像從小說中走出來講故事,不過電影抽走了小說中讓我們可以理解角色心路歷程的第一身敍述。而換言之,在整個觀影過程中,作為「第三者」、扮演觀眾的我們可以變成「演員」也可以變成「作家」,思考角色的動機。
Thumbnail
前提:這是一篇普通高中生的閱讀心得。(這本書叫大烈) 一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胡遷是一名導演兼小說家,在2017年使用繩子自殺,享年29歲,他曾說寫作是直面生活最有利的方法,以抵擋世界的灰暗。這本書的筆法如砸碎玻璃般,直接且暴力,直接的帶入問題,暴力的讓人正視問題。故事使用第一人稱的對話來呈
Thumbnail
『上帝經常會讓你一無所有,再給你一點甜頭。這點甜頭就是在閉上眼睛的一瞬間,讓你錯覺擁有了很多東西。』 — 胡遷 _ 第一次知道胡遷,是因爲2018的金馬獎。那年他的導演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最佳劇情片。再後來得知前一年他已自縊的事,開始對這部作品產生極大好奇,那年他29歲。 《大裂》收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想像裡的世界不會改變——即使,即使我們終究要離場。」 我通常以為變化才是寫散文的核心,坦裸可能只是基礎姿態。說變化,也只是個便宜行事、無所不包的詞。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當故事中角色成長的內在動機不足,唯一能解釋的只剩下編導的筆鏡時,幕後的現身將會讓觀者產生與作品的距離。當作品與觀者的距離越遠,其中發生的情節就會越無關緊要,那麼不要說是共感的投射,就連要把作品用作虛構以提煉出意義都不太可能。也不太有必要了。
電影簡單直接,呈現兩種價值觀讓觀眾思考,而且美感十足,最終也沒有把故事弄得艱澀難懂⋯⋯
Thumbnail
《海鷗》是一部很不「主流」敍事的電影,主角「演員」何一唱和「作家」周迅生更像從小說中走出來講故事,不過電影抽走了小說中讓我們可以理解角色心路歷程的第一身敍述。而換言之,在整個觀影過程中,作為「第三者」、扮演觀眾的我們可以變成「演員」也可以變成「作家」,思考角色的動機。
Thumbnail
前提:這是一篇普通高中生的閱讀心得。(這本書叫大烈) 一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胡遷是一名導演兼小說家,在2017年使用繩子自殺,享年29歲,他曾說寫作是直面生活最有利的方法,以抵擋世界的灰暗。這本書的筆法如砸碎玻璃般,直接且暴力,直接的帶入問題,暴力的讓人正視問題。故事使用第一人稱的對話來呈
Thumbnail
『上帝經常會讓你一無所有,再給你一點甜頭。這點甜頭就是在閉上眼睛的一瞬間,讓你錯覺擁有了很多東西。』 — 胡遷 _ 第一次知道胡遷,是因爲2018的金馬獎。那年他的導演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最佳劇情片。再後來得知前一年他已自縊的事,開始對這部作品產生極大好奇,那年他29歲。 《大裂》收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想像裡的世界不會改變——即使,即使我們終究要離場。」 我通常以為變化才是寫散文的核心,坦裸可能只是基礎姿態。說變化,也只是個便宜行事、無所不包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