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進閱讀的理解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才知道台灣現在的中小學生,每學期開學時,都要拿行李箱去裝教科書與參考書(或者美其名是補充教材)。令人訝異的是,數量最多的居然是國文科,每個學生每學期大概就有十一、二本左右,嚇了一跳的原因是我以為國文科除了課本,最多就一到二本的參考書,哪要十多本?而且還是從學校老師手中拿的補充教材,還不算自己到書店買的參考書與測驗卷呢!真是太誇張了。


究竟所謂「大量閱讀」有沒有辦法增加閱讀理解力?其實效果也是存疑的。

究竟所謂「大量閱讀」有沒有辦法增加閱讀理解力?其實效果也是存疑的。


這跟我十多年前知道台北市至少超過一半的中學生到補習班補國文一樣令人驚嚇。

其實我知道現在的中小學生國文課本編印得比我們五十年前還要精美多了(這是廢話,時代在進步嘛),但是內容編選的方式沒有多大的改變,比如仍舊是依一定比例分配的古文或現代散文,新詩或古詩。

會知道的原因是因為我有四篇文章被選進中小學的國文課本(目前還有二篇預計選入,在教育部審查中),所以手上有幾本課本。另外這些年來至少還有二、三十篇文章陸續有出教科書的出版社跟我聯絡,希望授權收入補充教材或習作中,因為我手邊沒有保留(出版社大多也沒有寄贈),所以究竟收入了多少篇?在那些書裡?其實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不過有那麼多的補充教材,以前倒是沒有注意。

為什麼要增加學生那麼多負擔?每學期十來本的習作,對閱讀理解能力有沒有幫助?

我猜想是因為國文科的大考考試方式改變的關係,因為大考強調素養、閱讀理解力,不再只是把學校課本鉅細靡遺背誦下來就可以得分,而是必須能夠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在學校學習的知識,講白話就是考題不會按照課本內容出,所以老師只好要求學生大量閱讀來增加應付考試的能力,這些補充教材就因應而生。

可是當學生囫圇吞棗地寫完一本又一本的習作與一本又一本的補充文選,有用嗎?

我覺得有沒有用是存疑的,但首先閱讀的樂趣就在這些類似教科書的文章選集中破壞殆盡,所謂類似教科書的意思是那些習作也是各類題材的大雜燴,而且基本上都是沒有系統或主題的短文(通常是去頭去尾,只取其中數百字),這種方式用來當作考試出題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若要藉此培養閱讀興趣就是緣木求魚了!

至於更重要的問題是,究竟所謂「大量閱讀」有沒有辦法增加閱讀理解力?其實效果也是存疑的。

當然,大量閱讀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認識是沒問題的,但是對閱讀理解力不見得能同步增進。就像近年網路流行的說法—「劃錯重點」,有好的理解力的人,不會劃錯重點,也就是不會誤解別人的意思,也知道這段話,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什麼。

我們都有經驗,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不是每個字讀過就知道,就像我們第一次看從未接觸過的學科時,會有「每個字都懂,但合起來是什麼意思?」的迷惑。

換句話說,真正的理解能力,要有「思考」的過程,而思考的訓練,是須由老師設計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去抓到文章重點,然後跟已有的經驗或已經理解的事物去比對,尋找共同或差異點 (這就是所謂思考的歷程)。

更仔細地講,藉由文章(或考題、或社會議題…)引導孩子思考,首先老師要先思考這個文本,找到重點,然後就像玩比手劃腳的猜謎遊戲,透過一些暗示(設計問題就是提供暗示),讓他們一步一步找到正確解答。

假如「思考力」可以被訓練,就是老師一次又一次地引導著孩子,然後他們就會模仿老師的思考歷程,最後他們也就能夠自己思考了。

結論是,如果老師只提供學生最終的標準答案,沒有經過中間一步一步推理,一次又一次尋找答案、設想不同的可能性的過程,是沒有辦法提升真正的思考力。


真正的理解能力,要有「思考」的過程

真正的理解能力,要有「思考」的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買筆記可以考好嗎,我大概會回答「有點難」,主要在於:那通常不是最適合你體質的理解產物。
Thumbnail
買筆記可以考好嗎,我大概會回答「有點難」,主要在於:那通常不是最適合你體質的理解產物。
Thumbnail
當新課綱的浪潮來襲,面對更趨複雜的閱讀題組和素養導向題型,若觀念還停留在古早時代的「背多分」,難免事倍功半,而在屢屢受挫的情況底下消磨學習意願,最後消極的用一句「我國文就是不好」來自我否定。事實上,絕大多數同學在學習國文的領域,會有幾項根本性的思維誤區,長久下來無異捨近求遠,甚至會因此受傷受挫。
Thumbnail
當新課綱的浪潮來襲,面對更趨複雜的閱讀題組和素養導向題型,若觀念還停留在古早時代的「背多分」,難免事倍功半,而在屢屢受挫的情況底下消磨學習意願,最後消極的用一句「我國文就是不好」來自我否定。事實上,絕大多數同學在學習國文的領域,會有幾項根本性的思維誤區,長久下來無異捨近求遠,甚至會因此受傷受挫。
Thumbnail
https://bit.ly/3ClgVW6 文摘 1)台灣的閱讀教育有「重中間輕兩頭」的現象,閱讀推廣多半著重於國中小,缺乏學齡前和高中階段;他也認為,台灣閱讀教育在「拔尖」已有顯著成果,但扶弱和全面提升似乎仍有加強空間。 . 2)為什麼孩子會閱讀,還是看不懂課本、不會答題?自然、歷史等學科領域教
Thumbnail
https://bit.ly/3ClgVW6 文摘 1)台灣的閱讀教育有「重中間輕兩頭」的現象,閱讀推廣多半著重於國中小,缺乏學齡前和高中階段;他也認為,台灣閱讀教育在「拔尖」已有顯著成果,但扶弱和全面提升似乎仍有加強空間。 . 2)為什麼孩子會閱讀,還是看不懂課本、不會答題?自然、歷史等學科領域教
Thumbnail
文摘https://bit.ly/3rP9y4J 培養國中生閱讀胃口,給適合的書是關鍵,但選書標準並非從成人的角度去看。掌握七大原則,才能挑選出真正「對」的書。 1 選擇適合程度可自在閱讀的讀物 2 提供有挑戰,但不至於帶來太大挫敗的素材 3 呈現多元觀點 4 能夠引起共鳴 5 文本類型要多元
Thumbnail
文摘https://bit.ly/3rP9y4J 培養國中生閱讀胃口,給適合的書是關鍵,但選書標準並非從成人的角度去看。掌握七大原則,才能挑選出真正「對」的書。 1 選擇適合程度可自在閱讀的讀物 2 提供有挑戰,但不至於帶來太大挫敗的素材 3 呈現多元觀點 4 能夠引起共鳴 5 文本類型要多元
Thumbnail
文摘 「閱讀理解能力」跟「大量閱讀」,這兩件事情其實不太一樣。那怎麼樣去訓練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呢?如果你要真的正確理解文本的話,其實必須經過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叫做「思考」。孩子要去思考過文章中的重點,才能真正理解文意。 . 感想 完全贊成以上「文摘」論點!! . . .
Thumbnail
文摘 「閱讀理解能力」跟「大量閱讀」,這兩件事情其實不太一樣。那怎麼樣去訓練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呢?如果你要真的正確理解文本的話,其實必須經過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叫做「思考」。孩子要去思考過文章中的重點,才能真正理解文意。 . 感想 完全贊成以上「文摘」論點!! . . .
Thumbnail
你認為的閱讀是什麼?閱讀只是讀字那麼容易嗎?這篇文章來聊聊深入的閱讀應該是什麼。
Thumbnail
你認為的閱讀是什麼?閱讀只是讀字那麼容易嗎?這篇文章來聊聊深入的閱讀應該是什麼。
Thumbnail
「寫作」如何有綿延不絕的素材,往往與「閱讀」拖不了關係,今天就來談談「如何閱讀」吧! 在大學工作七年至今,我在學校裡的圖書館,總共借了375本書,真是驚人啊!換算下來,一年我借了53本書,平均一周看一本書啊!(鼓掌) 什麼是「略讀」? 從「略讀」到「細讀」 延伸閱讀
Thumbnail
「寫作」如何有綿延不絕的素材,往往與「閱讀」拖不了關係,今天就來談談「如何閱讀」吧! 在大學工作七年至今,我在學校裡的圖書館,總共借了375本書,真是驚人啊!換算下來,一年我借了53本書,平均一周看一本書啊!(鼓掌) 什麼是「略讀」? 從「略讀」到「細讀」 延伸閱讀
Thumbnail
現在的國文課對學生或對老師而言,最大的挑戰可能是教學「思維」的轉變。 如果從最現實面的學測角度來看,這對老師及學生而言,最困擾而焦慮的應該會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課本裡的知識基本功、重要選文必須要確實掌握,第二,會覺得混合題組到底是什麼東西,有點可怕,第三,國寫的分數占一半,又有知性跟情意,這個也很
Thumbnail
現在的國文課對學生或對老師而言,最大的挑戰可能是教學「思維」的轉變。 如果從最現實面的學測角度來看,這對老師及學生而言,最困擾而焦慮的應該會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課本裡的知識基本功、重要選文必須要確實掌握,第二,會覺得混合題組到底是什麼東西,有點可怕,第三,國寫的分數占一半,又有知性跟情意,這個也很
Thumbnail
作者:李家同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5/1 一、為什麼需要大量閱讀 1.看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卻搞不清楚這本書或這篇文章再說什麼,就是不能閱讀(cannot read)。 2.生活中普遍可見的常識不可能全部依靠課本而獲得,因為教科書的內容是屬於最精華和基礎的知識,學校的教材無法編寫
Thumbnail
作者:李家同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5/1 一、為什麼需要大量閱讀 1.看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卻搞不清楚這本書或這篇文章再說什麼,就是不能閱讀(cannot read)。 2.生活中普遍可見的常識不可能全部依靠課本而獲得,因為教科書的內容是屬於最精華和基礎的知識,學校的教材無法編寫
Thumbnail
最近才知道台灣現在的中小學生,每學期開學時,都要拿行李箱去裝教科書與參考書(或者美其名是補充教材)。令人訝異的是,數量最多的居然是國文科,每個學生每學期大概就有十一、二本左右,嚇了一跳的原因是我以為國文科除了課本,最多就一到二本的參考書,哪要十多本?而且還是從學校老師手中拿的補充教材,還不算自己到書
Thumbnail
最近才知道台灣現在的中小學生,每學期開學時,都要拿行李箱去裝教科書與參考書(或者美其名是補充教材)。令人訝異的是,數量最多的居然是國文科,每個學生每學期大概就有十一、二本左右,嚇了一跳的原因是我以為國文科除了課本,最多就一到二本的參考書,哪要十多本?而且還是從學校老師手中拿的補充教材,還不算自己到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