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與感想!7原則,為青少年選「對」的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培養國中生閱讀胃口,給適合的書是關鍵,但選書標準並非從成人的角度去看。掌握七大原則,才能挑選出真正「對」的書。
1 選擇適合程度可自在閱讀的讀物
2 提供有挑戰,但不至於帶來太大挫敗的素材
3 呈現多元觀點
4 能夠引起共鳴
5 文本類型要多元
6 提供討論與思辨素材
7 從國中學習領域來挑選
感想
這七點都很重要。但是,問題是在大環境--考試領導教學。
在兒童閱讀風氣還算熱絡,國小學童從小已經培養了閱讀習慣,怎麼變成青少年之後,就不愛閱讀了?
現在台灣的升學體制下,看書=考試,所謂考試領導教學。升學體制下,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一樣,普遍存在著考試與補習的壓力,國、高中生大部分時間得拿來應付考試,「看書」與「考試」劃上等號。
一般來說,青少年「想要閱讀」的意願不是很高。以國小的孩子來說,閱讀意願算是三個年齡層最高的。因為國小是比較沒有課業壓力的一群,他們閱讀課外書的機會比較多,也比較願意來書店,參與閱讀活動,或者買書。
國中生,我可以這麼說:「閱讀的斷層就是從國中生開始!!」因為課業壓力大,除了在學校的時間拉長之外(一般來說是7:30-17:00),下課之後還要到補習班報到,上到晚上七、八點是正常的狀況。課內的課業都很難搞定了,哪有時間拾起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來閱讀呢!除非,他本身真的喜歡閱讀,或者已經養成閱讀習慣。
希望目前正在形成風氣的「素養閱讀」可以導正學習的基本觀念。大量閱讀廣泛閱讀,不要讓學習只侷限在課本上,學校的學習上,學習是沒有範圍的。但是,也希望不要有「素養閱讀的補習班」,這樣子素養閱讀又變成了另一種「考試密技訓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8會員
899內容數
藍天白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天白雲 的其他內容
文摘---https://bit.ly/392ortL 1、身為老么的Vocal共有五個姊姊,四姊就是許多家長都有追蹤並熟知的神老師&神媽咪。 3、家長們所面臨的現實是:我們已很難去隔絕孩子們與網路及遊戲的接觸,與其禁止,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多負面的循環。 感想
20201120 理應兩人天衣無縫的 翩翩起舞 今早 只剩一人的獨舞 是個人的練習 亦或 對舞伴的懷念 #獨舞 #個人 #舞伴 #圖文詩
文摘---https://bit.ly/392ortL 1、身為老么的Vocal共有五個姊姊,四姊就是許多家長都有追蹤並熟知的神老師&神媽咪。 3、家長們所面臨的現實是:我們已很難去隔絕孩子們與網路及遊戲的接觸,與其禁止,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多負面的循環。 感想
20201120 理應兩人天衣無縫的 翩翩起舞 今早 只剩一人的獨舞 是個人的練習 亦或 對舞伴的懷念 #獨舞 #個人 #舞伴 #圖文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過去的閱讀重結果,未來的閱讀重思考;重結果的測驗,以選擇題呈現,重思考的測驗,期待學生以文字表述觀點。教師在鼓勵學生閱讀之餘,亦應考核學生的文字產出能力,方能真正落實108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達成「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之目標。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我一直都不太能專心讀完一本課本, 總是喜歡收集各種在講同一個主題的書, 然後去分析這些書之間哪邊一致,哪邊不一致。 教科書作為老師上課時候的主要引用來源, 我想只要那本中文教科書的品質夠好,那麼用中文教科書也很適合。 然而,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理工科的中文教科書,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台灣中學英語教育由於長期考試導向,學習者往往將過多時間投注在教科書的內容學習,過度側重單純的單字記憶、過度依賴單一教材。理想的語言學習情境應該是大量的泛讀 (extensive reading )輸入,再搭配精讀(intensive reading )反饋。但教學現場的現實面是中學學生面對龐大升學壓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過去的閱讀重結果,未來的閱讀重思考;重結果的測驗,以選擇題呈現,重思考的測驗,期待學生以文字表述觀點。教師在鼓勵學生閱讀之餘,亦應考核學生的文字產出能力,方能真正落實108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達成「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之目標。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我一直都不太能專心讀完一本課本, 總是喜歡收集各種在講同一個主題的書, 然後去分析這些書之間哪邊一致,哪邊不一致。 教科書作為老師上課時候的主要引用來源, 我想只要那本中文教科書的品質夠好,那麼用中文教科書也很適合。 然而,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理工科的中文教科書,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台灣中學英語教育由於長期考試導向,學習者往往將過多時間投注在教科書的內容學習,過度側重單純的單字記憶、過度依賴單一教材。理想的語言學習情境應該是大量的泛讀 (extensive reading )輸入,再搭配精讀(intensive reading )反饋。但教學現場的現實面是中學學生面對龐大升學壓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