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商業行為與公益目標的互利共生│談社會企業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在籌備身障者行動餐車募資計劃,許多朋友提供各種想法,想要參與這個行動,對此感到感激,特別也有一些體會觀察,在非營利組織思考如何以商業行為自籌財源,商業行為與公益目標的平衡。在自己擔任公益計劃推動者滿一週年的分享。

有位本身是在商業組織做領導人的朋友,來提案的主張是:這個計劃,要以社會企業形式執行。一直跟我談分潤配比與行銷活動,媒體公關如何進行,如何連結到各地方政府,記者訪問時還要讓身障者出來受訪,讓身障者來致感謝辭,這樣感謝捐贈者的效果最好,在談到未來的各種商業藍圖時,更是腦洞大開的各種地方勢力與商業組織結合,一時間我感覺己經聽到收銀機打開的叮咚叮咚聲。就在這時我開口問:「那能夠提供多少身障者就業機會?」「能夠提供多少回饋到非營利組織?」這位朋友當下有點愣住,他答不出來。
我想他回答不出的原因是:以商業而言,追求利潤極大化及精實創業,這是殘酷的創業擂台要存活下來的必要條件,但是在台灣混沌不明的社會企業生態,還要考慮到設定非營利組織的回饋機制,各種考驗像是矇眼摸著石頭過河的步步驚心,如果要包含波動很大的經營成本,對企業存活的可能性會雪上加霜。

企業要獲利才能存活,有存活可能才能談有機會擴大規模,而社會企業,除了與一般創業一樣要想盡辦法存活以外。就我看過的社會企業簡略可分成三類:

1.因為某種理想使命或想讓某種問題改善而成立
2.為非營利組織自籌財源而成立
3.強調每個企業都有社會企業責任,認為自己符合廣義的社會企業者
目前台灣的社會企業生態還是在發展中的情況,百家爭嗚各展所長。這裡只談就我個人而言,我認同以2為設立目標的社會企業:能為非營利組織帶來資源的,符合社會企業的精神。

非營利組織顧名思義,資源是要拿去照顧弱勢或是己經規劃使用方式,組織功能是妥善運用善款資源,營利本來就不是組織的功能,但現在非營利組織面對的,政府資源的縮限。縮限幅度大約2/3左右。比如原來申請可以拿到八萬經費,減少到三萬。這使得只會做事的非營利組織財源相當拮据,政府應該做的事,現在外包給非營利組織做,還要自措財源來支付人事費用,對非營利組織來說是很大的壓力。

有社會企業的主張是:消費就是做公益,若這樣主張,我認為應該要揭露公益性在哪裡:像是哪個單位執行了什麼服務,這個消費選擇真正受惠的族群有哪些單位,如果只是認為自己採購的產地符合公平貿易的標準,商業採購的行為其實也可以換供應商,這並不是很稀奇的事。

我認為非營利組織要搭配一個由內部裂變的社會企業,來擔任商業行為的窗口。如此才能達成「扶助弱勢目標一致,運用資源方式不同」的互助共生模式。現在的非營利組織有些與社會企業合作的不愉快經驗會讓組織很擔心,比如在進行商業手法時,沒有考慮到被扶助者的真實需要,加上網路的傳播效力快,有些人認為非營利組織形象好,商業操作容易,想找非營利組織合作。但是並沒有回饋或回饋很少給組織,造成組織在資源己經不足的情況,還要承擔形象不好的後果。讓很多非營利組織在自籌款部分很吃力又沒有辦法尋找新的資源。
公益目標跟商業行為,要如何搭配出互利共生的模式?如何在商業裡的選擇消費,利潤真正落實到公益目標的執行?這些疑問己經許多人在嘗試找出解答,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夠有完整產業鏈模式,讓社會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共生共榮,扶助更多弱勢朋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57內容數
    討論影集故事書籍電影的思考記錄,照見人生與自我探索,佐以心理學與哲學的視域,記錄作者思考的軌跡,與你的心靈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菁式記錄 的其他內容
    充滿競爭的職場,你是否常常為了把工作做好而焦頭爛額?現在公司是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牲用,不想當社畜要如何有效率的完成工作,還能兼顧生活品質與下班時間?現在主管交辦事項,除了用紙本還可以用mail、LINE交辦事項,根本沒有上下班分別,該如何讓自己成為職業級的工作者?
    第四堂的哲學思維,主題是團隊績效,這中間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第一堂課談「溝通」,經過了海嘯般的自我衝擊後;第二堂的「情緒管理」有稍微冷靜一下,但還是驚嚇於理性思考竟然也可以應用在夫妻關係上?第三堂的「問題解決」更不可思議,竟然萬事皆能問?
    一個星期內連著三天上褚士瑩老師的燒腦課,上完課出校門都感覺頭頂有不完全燃燒的一陣煙!雖然老師授課完畢還安慰我們說:「如果太燒腦的話,去外面吹吹風就好。」但是我想老師沒說出來的是:大腦訊息過載時,就會呈現兩眼發直,進入超級餓狀態。這可不是吹風就可以解決的事。
    「覺得很餓、很累、很苦;很好!原來我還活著。」 最近的興趣之一是研究各種小說名家描寫人在貧窮處境求生存方式。雖然有種說法是小說無用論,認為小說是用來消遣的,但我的看法是,經典小說值得花時間去研究。會成為經典,本身在表達或情節上就有值得拆解的細節。
    最近遇到認識的一位剛當完兵的年輕朋友,剛開始要準備進入職場。我問他說有沒有想好要做什麼?他這次沒有回答我個人統計的,大學生回答就業問題反饋第一名的「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這個答案,他很認真的回答我說:「想各種方面都接觸看看。」 雖然聽起來很棒。不過這中間似乎有點怪怪的~到底怪在哪裡呢?
    其實一開始我也不知道這堂課主要能學到什麼,最近一直在找深入思考的方法,我猜想如果溝通與思惟有關,上這堂課可能對我有幫助。 後來發現這真是一個有趣的主題,你知道衝突最容易發生在哪裡嗎?最容易發生在溝通不良的時候。
    充滿競爭的職場,你是否常常為了把工作做好而焦頭爛額?現在公司是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牲用,不想當社畜要如何有效率的完成工作,還能兼顧生活品質與下班時間?現在主管交辦事項,除了用紙本還可以用mail、LINE交辦事項,根本沒有上下班分別,該如何讓自己成為職業級的工作者?
    第四堂的哲學思維,主題是團隊績效,這中間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第一堂課談「溝通」,經過了海嘯般的自我衝擊後;第二堂的「情緒管理」有稍微冷靜一下,但還是驚嚇於理性思考竟然也可以應用在夫妻關係上?第三堂的「問題解決」更不可思議,竟然萬事皆能問?
    一個星期內連著三天上褚士瑩老師的燒腦課,上完課出校門都感覺頭頂有不完全燃燒的一陣煙!雖然老師授課完畢還安慰我們說:「如果太燒腦的話,去外面吹吹風就好。」但是我想老師沒說出來的是:大腦訊息過載時,就會呈現兩眼發直,進入超級餓狀態。這可不是吹風就可以解決的事。
    「覺得很餓、很累、很苦;很好!原來我還活著。」 最近的興趣之一是研究各種小說名家描寫人在貧窮處境求生存方式。雖然有種說法是小說無用論,認為小說是用來消遣的,但我的看法是,經典小說值得花時間去研究。會成為經典,本身在表達或情節上就有值得拆解的細節。
    最近遇到認識的一位剛當完兵的年輕朋友,剛開始要準備進入職場。我問他說有沒有想好要做什麼?他這次沒有回答我個人統計的,大學生回答就業問題反饋第一名的「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這個答案,他很認真的回答我說:「想各種方面都接觸看看。」 雖然聽起來很棒。不過這中間似乎有點怪怪的~到底怪在哪裡呢?
    其實一開始我也不知道這堂課主要能學到什麼,最近一直在找深入思考的方法,我猜想如果溝通與思惟有關,上這堂課可能對我有幫助。 後來發現這真是一個有趣的主題,你知道衝突最容易發生在哪裡嗎?最容易發生在溝通不良的時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社會企業與基金會: 1.社會企業: 解決社會問題,可以販售商品營利,不能募款. 2.基金會: 基金會---等必須自己籌募金錢;不能營利,如果籌募金錢能力不足,可以改成社會企業. 3.補助金: 沒有任何單位嫌棄補助金過多,只有嫌太少.
    P3,社團/財團法人 (一)可以把它們想像成「簡單版的公司」,ex,社團法人=各種協會、財團法人=各種基金會。(股份有限公司等法人還有另外公司法或其他特別法的規定。) (二)社團法人可以做公益或營利,財團法人只能做公益;但兩者牽涉到公益都需要「主管機關之許可」(民46、59)。 (三)法人如果
    Thumbnail
    臺灣基金會在稅務方面有著相關的規範,如符合特定標準的公益團體可免納所得稅。然而,成立基金會是否僅為了節稅或避稅而設立,存在一定限制與潛在負面影響。本文將從現行稅務規範切入,探討基金會的本質與功能。
    Thumbnail
    職務再設計在幫助員工克服工作困難,提升工作表現,主要通過輔具、設備和環境的改善來實現。對身心障礙者和中高齡員工,這些困難包括無障礙空間需求等問題。職務再設計希望公司與員工共同努力改善工作表現。政府的設備補助金額會根據企業是否真心協助員工而有所不同。我的職責是與企業溝通,確保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員工身上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企業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除了追求利潤,還要思考如何回饋社會,這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形象,也能帶來長遠的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捐贈與企業送禮成為了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探討企業如何在送禮給員工的同時,透過認購弱勢基金會的產品和捐贈物資來實踐社會回饋,達成雙贏的效果。
    Thumbnail
    EP23 精華重點: 1.企業實踐永續發展可以分為兩個路徑:一是成立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的的社會企業;二是一般營利企業在發展商業同時關注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永續議題。 2.社會企業的挑戰在於要兼顧社會使命和商業營運的永續;而一般企業則是在已實現商業化後,再關注永續議題予以實踐。
    Thumbnail
    EP22 精華重點 1.社會企業是設計出一套可以自給自足的營運模式,並且同時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 2.社會企業與一般營利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區別在於,它們能自給自足並賺錢維生,但主要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而非單純賺錢。 3.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了17個永續發展目標(SDGs),體現了當前全球需要解
    Thumbnail
    最近社會企業的問題沸沸揚揚,讓我也想分享一下。 年輕時,我覺得金融業紙醉金迷,我過往的家境以及健康狀態讓我多一份省思,想為社會多做些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來做讓世界更好的事情。 這時我接觸了社會企業一詞,我曾經覺得社會企業真是太夢幻了。參加了許多活動、有企劃合作過、面試正職過,我覺得~~~恩
    Thumbnail
    消費公平交易 常常與認知有差距 是消費者還是商家的問題 常看到商家的行銷方式 會將消費金額的幾%做公益 也會在捐贈後有收據公佈 一般人會認為這商家行銷是雙贏 消費者也樂的如此消費 也能行善是一舉兩得 初心都是良善的 但如果碰到名字直接取公益xxx 是否會認為這產品的內容
    社會企業與基金會: 1.社會企業: 解決社會問題,可以販售商品營利,不能募款. 2.基金會: 基金會---等必須自己籌募金錢;不能營利,如果籌募金錢能力不足,可以改成社會企業. 3.補助金: 沒有任何單位嫌棄補助金過多,只有嫌太少.
    P3,社團/財團法人 (一)可以把它們想像成「簡單版的公司」,ex,社團法人=各種協會、財團法人=各種基金會。(股份有限公司等法人還有另外公司法或其他特別法的規定。) (二)社團法人可以做公益或營利,財團法人只能做公益;但兩者牽涉到公益都需要「主管機關之許可」(民46、59)。 (三)法人如果
    Thumbnail
    臺灣基金會在稅務方面有著相關的規範,如符合特定標準的公益團體可免納所得稅。然而,成立基金會是否僅為了節稅或避稅而設立,存在一定限制與潛在負面影響。本文將從現行稅務規範切入,探討基金會的本質與功能。
    Thumbnail
    職務再設計在幫助員工克服工作困難,提升工作表現,主要通過輔具、設備和環境的改善來實現。對身心障礙者和中高齡員工,這些困難包括無障礙空間需求等問題。職務再設計希望公司與員工共同努力改善工作表現。政府的設備補助金額會根據企業是否真心協助員工而有所不同。我的職責是與企業溝通,確保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員工身上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企業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除了追求利潤,還要思考如何回饋社會,這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形象,也能帶來長遠的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捐贈與企業送禮成為了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探討企業如何在送禮給員工的同時,透過認購弱勢基金會的產品和捐贈物資來實踐社會回饋,達成雙贏的效果。
    Thumbnail
    EP23 精華重點: 1.企業實踐永續發展可以分為兩個路徑:一是成立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的的社會企業;二是一般營利企業在發展商業同時關注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永續議題。 2.社會企業的挑戰在於要兼顧社會使命和商業營運的永續;而一般企業則是在已實現商業化後,再關注永續議題予以實踐。
    Thumbnail
    EP22 精華重點 1.社會企業是設計出一套可以自給自足的營運模式,並且同時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 2.社會企業與一般營利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區別在於,它們能自給自足並賺錢維生,但主要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而非單純賺錢。 3.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了17個永續發展目標(SDGs),體現了當前全球需要解
    Thumbnail
    最近社會企業的問題沸沸揚揚,讓我也想分享一下。 年輕時,我覺得金融業紙醉金迷,我過往的家境以及健康狀態讓我多一份省思,想為社會多做些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來做讓世界更好的事情。 這時我接觸了社會企業一詞,我曾經覺得社會企業真是太夢幻了。參加了許多活動、有企劃合作過、面試正職過,我覺得~~~恩
    Thumbnail
    消費公平交易 常常與認知有差距 是消費者還是商家的問題 常看到商家的行銷方式 會將消費金額的幾%做公益 也會在捐贈後有收據公佈 一般人會認為這商家行銷是雙贏 消費者也樂的如此消費 也能行善是一舉兩得 初心都是良善的 但如果碰到名字直接取公益xxx 是否會認為這產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