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爸「兒童程式教育」AI 育兒筆記(三):如何快速摧毀孩子專注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5年4月,當AI人工智慧席捲地球,阿帕契姐事件全台發熱的時候,我的兒子帥帥誕生了。帥爸以科技人角度,開始了一個人文與科學的育兒大挑戰。

這是帥爸的第12篇文章,


先來聽個兒童故事~~

剛剛這故事,爸媽們聽到了什麼?

好~豐~富的故事啊!

  • 萬馬奔騰的聲音、
  • 敲鑼打鼓的聲音、
  • 慷慨激昂的口白、
  • 華麗的古箏配樂......

這有聲書是出自專業的團隊製作,

但各位爸媽有想過孩子聽了之後的感受嗎?

「注意力殺手」

我發現過一批很有趣的論文,都指向原來人類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個人的對話內容。

別再誤會孩子沒在聽你說話了~~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你很專心的在講電話的時候,旁邊的人同時在跟你講話,你無法精準重複他說話內容。

這是聲音感知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會同時將傳入的語音信號和詞彙進行匹配處理。但人類只擁有一次只能處理一個語音信號的大腦,受限於這樣的系統,人類不太可能同時記錄到一個人以上的說話內容。換個科技講法,我們的大腦,不搭載雙核、多核CPU,能同時多工處理資源與訊息。

聲音的感知過程

追根究柢,人類大腦是單線程CPU的硬體啊!

當大腦被干擾後,就會越用越卡,越卡就越難用,最後就變得很悲催了!

人腦又沒辦法自動升級、打補丁、換作業系統,當已經習慣這一切後,結果就難以覆返了......

如何破壞孩子的注意力?

當我們的孩子正在安靜學習的當下,如果周圍的背景音很喧鬧,如,媽媽的手機訊息、電視的廣告聲、爸爸講話聲......,這時真的別怪孩子會出現焦慮、專注力被摧毀的情形了。這些是環境培養的啊!我想這點大部分家長都清楚。

帥爸著手對網路上目前能蒐尋到童話故事素材,做了一個大體檢。我發現不管是播給孩子看的影片 還是音頻節目 都不難發現以下這些很擾人的元素存在:

  1. 喧鬧的電子配樂、音效
  2. 粗製的動畫或圖像
  3. 裝扮很「特別」的演員
  4. 誇張的聲音演員
  5. 商業廣告置入
  6. 故事內容不合宜、不適齡

分析了市面上的故事素材,發現有很多摧毀孩子專注力的元素,被添加在裏頭,會摧毀孩子專注力的惱人元素,對照剛剛給大家聽的故事音頻,中了幾項了呢?

優良有聲書的條件:

帥爸認為理想的有聲書故事,該符合這6點:

第一點:純粹的「講」故事:

一般人講話的口條,用在講故事上頭是妥當的,怪腔怪調的不符合常情的誇張起伏,除了會刺激孩子產生莫名的激昂情緒外,更多時候,也模糊了故事想傳遞的內容。

第二點:背景音樂用大自然聲音:

故事若是只有人的聲音出現,似乎有點乾,但喧鬧的背景音效,或氣勢磅礡的電子音樂。又不能太多。這時,如果加上潺潺流水聲或是輕輕的海浪拍打聲 ,專家說這更能穩定寶貝的專注力。

第三點:故事應該用熟悉的人聲來錄製:

最理想的狀態,是小寶貝感覺最窩心的人聲,也就是爸爸媽媽自己講故事,畢竟是他「聽」習慣的聲音啊!

第四點是,故事配樂使用不插電樂器:

有些研究指出,不插電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對於提高孩子創造力有明顯的幫助,發出固定頻率的電子合成音樂,不合適長期聽。這一點在很多愛樂家長,是不容質疑的習慣。

第五點:確保故事內容是正向的:

每個故事其實都是有情緒的!適合孩子聽的,應該是正向多於負面情緒的故事,故事中過多的離騷與哀愁都是不必要的!當然了,過多暴力語言,對寶貝是不好的,這點大家都知道。

第六點:量化故事詞彙量

3~5歲的孩子自己能理解的詞彙範圍,故事用詞太淺、太難都會影響寶貝的學習能力。若能將每個故事所涵蓋的詞彙量進行量化處理與分析,就能知道這則故事是否適合特定年齡層的孩子來聽了。

好故事難尋啊~~

為了完美實現以上這些理想,看來有三個方法:

應該就能美夢成真了!

開公司,

成立一家專門製作故事的公司

砸鉅資,

聘請交響樂團錄製故事音樂

僱大咖來

找優質偶像當聲優

結論,

好像做夢比較快!

為孩子製作「理想故事」這件事,

好像被越搞越複雜了!

可能只剩下--

郭董和周董hold得住這個場面了!

他們大概可以僱用團隊,專門講純淨的故事給他家小孩

於是,帥爸從公司的CEO,變成講故事大叔,

下一篇將分享這段艱辛心路歷程。


想了解更多「兒童程式設計」、「兒童程式教育」、「手機成癮」、「網路成癮」、「運算思維」議題, 請關注帥爸的部落格,一起來跟帥爸交流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帥爸的AI育兒園地
18會員
45內容數
30年的科技工作,讓我明白在科技的浪潮下,有些趨勢是勢不可擋的,比如,「程式設計」這件事。 它只會越來越被渴求、越來越被需要。在有了孩子後,我更堅信「程式設計」是學習上不可缺漏的一門課,它等著改變我的孩子,以及這個世界。
2019/05/03
長年從事人工智慧自然語言(NLP)的工作,我發現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跟訓練電腦很像,或者反過來講,其實是科學家在觀察了孩子學習語言過程後,將之轉換成人工智慧演算法,而電腦是由大數據採集開始,孩子則是從聽故事開始的。
Thumbnail
2019/05/03
長年從事人工智慧自然語言(NLP)的工作,我發現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跟訓練電腦很像,或者反過來講,其實是科學家在觀察了孩子學習語言過程後,將之轉換成人工智慧演算法,而電腦是由大數據採集開始,孩子則是從聽故事開始的。
Thumbnail
2019/05/03
AI是地球上最熱門的技術,帥爸當然會想方設法應用AI技術在講故事育兒中。
Thumbnail
2019/05/03
AI是地球上最熱門的技術,帥爸當然會想方設法應用AI技術在講故事育兒中。
Thumbnail
2019/05/03
既然講故事如此重要,也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故事品質,那看來,只能發揮程式思維理念,以及給小寶貝「身教」的笨方法,自己來講故事,並且錄下來分享大家,以便得到效果。 附帶提一下,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是三分學,七分用。成效最好,也學的快。
Thumbnail
2019/05/03
既然講故事如此重要,也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故事品質,那看來,只能發揮程式思維理念,以及給小寶貝「身教」的笨方法,自己來講故事,並且錄下來分享大家,以便得到效果。 附帶提一下,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是三分學,七分用。成效最好,也學的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 摘要: 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最近常常思考著若AI下一刻就到來,恐懼食衣住行及工作會跟不上時代的進遷;前陣子與媽媽經的友人們聚會,發現有趣議題"你會完全禁止小孩接觸科技產品嗎?"、"會多久才讓孩子開始電腦?",結果訝異的是:沒有父母會完全禁止、甚至會提前原本的計畫。 我們不知道孩子的下一個時
Thumbnail
一. 摘要: 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最近常常思考著若AI下一刻就到來,恐懼食衣住行及工作會跟不上時代的進遷;前陣子與媽媽經的友人們聚會,發現有趣議題"你會完全禁止小孩接觸科技產品嗎?"、"會多久才讓孩子開始電腦?",結果訝異的是:沒有父母會完全禁止、甚至會提前原本的計畫。 我們不知道孩子的下一個時
Thumbnail
自從開始研究AI以來,我發現許多現象與幼兒的學習過程類似。AI的訓練問題,如過擬合,同樣可以用來思考如何改善孩子的學習方式。小孩喜歡一直看同一本書,同一部卡通,或是喜歡卡通當中有許多重覆的情節,例如:變身或是機器人變形或是機器人合體,這些內容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可預測性),因為預測成功,可以給孩子帶來
Thumbnail
自從開始研究AI以來,我發現許多現象與幼兒的學習過程類似。AI的訓練問題,如過擬合,同樣可以用來思考如何改善孩子的學習方式。小孩喜歡一直看同一本書,同一部卡通,或是喜歡卡通當中有許多重覆的情節,例如:變身或是機器人變形或是機器人合體,這些內容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可預測性),因為預測成功,可以給孩子帶來
Thumbnail
掌握好這兩因子,避免對台下雙重打擊,而是要來一場雙倍精彩的聲音傳達。
Thumbnail
掌握好這兩因子,避免對台下雙重打擊,而是要來一場雙倍精彩的聲音傳達。
Thumbnail
大家都熟悉的大野狼與小紅帽、虎姑婆的故事,都有「吃掉人類」的內容,這真的適合小朋友聽嗎?
Thumbnail
大家都熟悉的大野狼與小紅帽、虎姑婆的故事,都有「吃掉人類」的內容,這真的適合小朋友聽嗎?
Thumbnail
無所不在的資訊,不會讓人覺得悅耳動人,更像是關不掉的噪音。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資訊的超載,都在影響注意力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進而改變思考的模式。 我們都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遠離科技成癮的誘惑。但是該怎麼做、如何對抗這些噪音呢?書中提到了幾個面向的做法,相當值得參考。
Thumbnail
無所不在的資訊,不會讓人覺得悅耳動人,更像是關不掉的噪音。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資訊的超載,都在影響注意力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進而改變思考的模式。 我們都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遠離科技成癮的誘惑。但是該怎麼做、如何對抗這些噪音呢?書中提到了幾個面向的做法,相當值得參考。
Thumbnail
長年從事人工智慧自然語言(NLP)的工作,我發現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跟訓練電腦很像,或者反過來講,其實是科學家在觀察了孩子學習語言過程後,將之轉換成人工智慧演算法,而電腦是由大數據採集開始,孩子則是從聽故事開始的。
Thumbnail
長年從事人工智慧自然語言(NLP)的工作,我發現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跟訓練電腦很像,或者反過來講,其實是科學家在觀察了孩子學習語言過程後,將之轉換成人工智慧演算法,而電腦是由大數據採集開始,孩子則是從聽故事開始的。
Thumbnail
AI是地球上最熱門的技術,帥爸當然會想方設法應用AI技術在講故事育兒中。
Thumbnail
AI是地球上最熱門的技術,帥爸當然會想方設法應用AI技術在講故事育兒中。
Thumbnail
原來人類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個人的對話內容。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你很專心的在講電話的時候,旁邊的人同時在跟你講話,你無法精準重複他說話內容。
Thumbnail
原來人類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個人的對話內容。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你很專心的在講電話的時候,旁邊的人同時在跟你講話,你無法精準重複他說話內容。
Thumbnail
◤廣告常說,「打造 #聰明腦,2歲前是關鍵」,難道2歲後學習都無法達到金頭腦了嗎?◢ ►當然不是! 大腦的發展是持續性的,從受孕2週開始到20幾歲都沒停過,所以2歲後還是有可能打造聰明腦喔! ▌那為什麼大家都說2歲是關鍵?
Thumbnail
◤廣告常說,「打造 #聰明腦,2歲前是關鍵」,難道2歲後學習都無法達到金頭腦了嗎?◢ ►當然不是! 大腦的發展是持續性的,從受孕2週開始到20幾歲都沒停過,所以2歲後還是有可能打造聰明腦喔! ▌那為什麼大家都說2歲是關鍵?
Thumbnail
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裡,為了在危機四伏、野獸環伺的世界裡存活下來,必須經常迅速做出反應來應付緊急狀況,因此我們的腦袋通常只求很快的找出一個堪用就可的答案,而不會浪費太多精力與資源做周密完整的思考。換句話說,我們演化出的大腦不但喜歡抄捷徑,而且還會預先設立很多立場。
Thumbnail
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裡,為了在危機四伏、野獸環伺的世界裡存活下來,必須經常迅速做出反應來應付緊急狀況,因此我們的腦袋通常只求很快的找出一個堪用就可的答案,而不會浪費太多精力與資源做周密完整的思考。換句話說,我們演化出的大腦不但喜歡抄捷徑,而且還會預先設立很多立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