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006】零噪音:噪音令人上癮,但無助於使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無所不在的資訊,不會讓人覺得悅耳動人,更像是關不掉的噪音。

想要避開這些絕無可能,但是其中又有多少與自己相關、有用的資訊?我們已經無力分辨。過度地使用與刺激大腦,已經使得我們的注意力愈來愈淺薄、也難以掌握;隨時隨地可取得的資訊,也導致我們的大腦一直在吃點心、而非吃正餐,產生了飽足感卻無助於身心健康。

raw-image

除了無用資訊,過量的有用資訊也是一種噪音

當大腦超載,就會決定關閉,即使是再有價值的資訊,我們一樣接收不了。

如果你曾在課堂上或會議上恍神,或許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超載的資訊讓我們隨時可能會分心,結果就是學習與工作效率不彰、甚至是人際關係都受到負面影響。

更糟的是,眾多高科技產品、社群媒體與網路購物,仍然試圖用更具吸引人的方式,甚至是冠上學習與教義的名義,不斷地爭奪大眾的注意力、使我們行為成癮。

此外,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資訊的超載,都在影響注意力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進而改變思考的模式

作者在這本《零噪音》中點出了問題,同時也是全書的核心:我們都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遠離科技成癮的誘惑。但是該怎麼做、如何對抗這些噪音呢?

書中提到了幾個面向的做法,相當值得參考。

  1. 意識管理:避免讓過量的資訊、多餘的想法與行為耗損大腦的能量。
  2. 刻意極簡:將目光放在少數的優先事項上,而非更多選擇。
  3. 意志開關:在說「好」時發揮專注力,在說「不」時關掉對噪音的注意力。
  4. 安靜時刻:幫大腦按下靜音鍵,讓它有放鬆與充電的時刻。
  5. 當下聆聽:有目的地聆聽可以有效降低周遭噪音,讓彼此都集中注意力。

在這裡我用一張全息圖來呈現,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我會解析這張全息圖製作的思路。

raw-image

有效降噪、保護專注力的五個建議

一、意識管理:避免讓過量資訊、多餘想法與行為耗損大腦能量

隨時觀察自己的意識,避免分心而導致時間白白流逝或是效率不彰,同時也要專注在眼前的任務,無論是在工作、學習,還是陪伴家人、玩樂。

管理好自己的意識,是每個人的責任。

注意力是稀缺資源,就好像是一把手電筒。我們可以選擇如何使用。

注意力是稀缺資源,就好像是一把手電筒。我們可以選擇如何使用。

注意力是稀缺資源,就好像是一把手電筒,不論是照亮前方的路、或是隨意亂照,電力都有可能會被耗盡。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用這把手電筒照亮期望的方向。作者在書中提到,注意力可以分為三種:

  1. 有方向的注意力,也就是自己選擇集中注意力。
  2. 無方向的注意力,與有方向的注意力相反,我們刻意使思緒漫遊。
  3. 錯誤方向的注意力,放手讓注意力分散、浪費自己的精力使得效率低落。

舉例來說,搭飛機時往窗外看

  1. 找尋即將要降落的地點或是周遭的標的物,這是有方向的注意力
  2. 隨意看看藍天白雲與地上的景色,這是無方向的注意力
  3. 看著窗外,擔心著可能有亂流或幽浮出現,這是錯誤方向的注意力

前兩種注意力可以讓我們保持專注或放鬆,但錯誤方向的注意力,除了浪費時間與精力之外,不會有任何收穫。

做好意識管理,就是避免讓錯誤方向的注意力,白白耗損我們大腦的精力。

回想一下,每天醒來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是不是打開手機查看郵件、新聞與社群媒體?然後陷入內容資訊,開始想著一些無管緊要的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或許你該開始練習意識管理了!

二、刻意極簡:將目光放在少數的優先事項上,而非更多選擇

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事?

你清楚自己的優先目標是什麼嗎?這些優先目標是否切合實際?可曾想過有哪些因素,會阻礙這些優先目標被實踐?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資訊,打開愛奇藝、Netflix還是HBO?選擇要追哪一部電影或影集?在手機、平板上,太多的訂閱選項和服務內容都需要我們關注,才能分辨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玩個手遊,也在關注著到底該如何選擇裝備、隊伍搭配等等。

我們的時間與精力,就在這些選擇上持續流失;所有的事物都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儘管它們看起來都很重要,但其實真正重要的屈指可數

過多的選擇與選項,會讓人陷入決策癱瘓選擇疲勞,也讓專注力面臨更大的壓力。

減少選項、整理自己的人生,是人人渴望卻又害怕做不好的事。這也是為什麼近藤麻里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會轟動全世界的原因,人們希望有這麼一套作法,可以教會他們如何整理自己的人生。

刻意極簡,其實並不複雜。

我曾經看過一個關於巴菲特的小故事。有一天巴菲特跟他的私人飛機駕駛,談論到關於人生職涯的問題,巴菲特請他寫下目前職涯最重要的二十五項目標;接著,又請他從這些目標當中,選出認為最重要的五項。

raw-image

巴菲特告訴這個駕駛:現在有兩份清單,一份是你圈出來最重要的五項,另一份是你沒圈到的二十項。你打算如何執行這兩份清單呢?駕駛回答說:圈起來的這五項,是一定會去執行的,因為它們最重要。但是其餘二十項中,也有我想做的,所以會在空檔時去做這些目標。

巴菲特說:不!你錯了。在你還沒完成那五項最重要的目標之前,都別去作其餘的項目,那只會分散你的注意力!

這就是巴菲特的5/25法則。姑且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它的確說明了精簡目標的重要性。當我們要管理的事越少,我們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三、意志開關:在說「好」時發揮專注力,在說「不」時關掉對噪音的注意力

想像大腦有一個開關,可以幫自己關靜音。讓我們停止接收外界的資訊噪音,避免分心和干擾隨時找上門來。當我們這麼做時,最大的挑戰就是害怕錯失重要訊息所產生的恐懼感。

「我想看一下剛收到的訊息,因為可能是重要的事。」
「我要不時地滑一下臉書,因為怕自己錯過什麼重要的消息或活動。」

我們都知道這樣不好,還會影響專注力;但我們只是害怕錯過,所以才這麼做,錯了嗎?

當我們擔心「說不」會不會帶來更大的風險時,就無法脫離資訊噪音對我們的影響。作者建議,可以透過五個步驟,讓「說不」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1. 大聲一點。或許不只在心裡說,而是真的說出來讓自己聽見。
  2. 把分心事物調成靜音。比方說,把手機關靜音、將遙控器拿到遠一點。
  3. 向其他事物說好。當我們向分心與干擾的事物說不時,會給自己什麼獎勵呢?
  4. 不要太追根究柢。辯解、藉口和據理力爭,都沒有太大幫助,只是徒然浪費專注力。
  5. 不要過度追求完美。努力降噪,即使只做到一半也不算差,都會讓生活變更好。
四、安靜時刻:幫大腦按下靜音鍵,讓它有放鬆與充電的時刻

我們每天都需要一些安靜時刻,來放鬆大腦並替它充電。刻意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做到一件事:每天都要有安靜時刻。

有五個建議,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多安靜時刻,以及達成策略性孤獨:

  1. 睡一覺。
    規律的睡眠時間,大腦會利用這段「固化」期間強化記憶,以及練習所學到的技能。還能降低癌症、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睡眠也有助於減輕壓力,幫助人們對抗憂鬱症。
  2. 練習「早七晚七」的生活頻率。
    每天晚上七點過後到隔天早上七點,都不察看手機。這麼做必須對抗自己的錯失恐懼症,也要對抗想上社群媒體、發郵件的衝動。可以試著用其他活動來替代,讓專注力恢復,比方說閱讀、對話,或是冥想。
  3. 神奇的走路效果。
    簡單的散步,就能有助整理思緒,以及消化生活中發生的事。
  4. 斷電十一分鐘。
    與其只給自己十分鐘離開筆記型電腦或手機,不妨考慮多一分鐘。告訴自己,需要多一點額外的無聲時刻;當我們需要安靜,就必須更刻意地去調整。
  5. 找到自己的「安靜小屋」。
    觀察你的周圍環境,有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成為遠離忙碌的避難所。創造一個寧靜之地,在那裡沒有噪音,只有安靜。
創造一個寧靜之地,在那裡沒有噪音,只有安靜

創造一個寧靜之地,在那裡沒有噪音,只有安靜

五、當下聆聽:有目的地聆聽可以有效降低周遭噪音,讓彼此都集中注意力

聆聽,需要付出相當的力氣;但聆聽也會帶來力量,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見解、深化自己的理解,進而鞏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當下聆聽,是指我們當下既沒有往前或向後看,就在這裡,把自己的聽力當作一份禮物送給對方,既不期望得到回報,也沒有趕著去做其他事。這可以讓我們有效降低周遭噪音,同時使自己和對方都能集中注意力。

這就是聆聽的力量。

如果你在乎,對方也會注意到。在和別人交談時,當下聆聽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對方的想法、見解和偏好,而非直接放棄對話或試著改變話題。

聆聽也能讓對方感到放心,進而使他們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你不僅把他們聽到的噪音變得小聲,還幫助對方移開對其他生活瑣事的注意力。這時候,對方會對你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對他們來說,與你交談變成是件很重要的事。

以上,就是書中提到有效降噪、保護專注力的五個建議。

營造降噪的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如果不只是自己,也能幫身邊的人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比方說我們的孩子、同事與客戶,是不是更好呢?如果我們發現對方已經無法阻止自己獲得更多資訊、避免轉移注意力時,的確有責任去協助他們做好專注力管理。

這不僅僅是為了對方好,也是為了促進彼此的生活與工作品質。

書中最後提到的觀點,我十分認同:營造一個降躁的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怎麼做呢?我們可以主動改變環境,避開製造噪音的場景;也可以改變溝通表達的方式,用更簡潔有力的形式來引導或主導溝通的過程。這些其實都不難做到,書中也給出不少實用的建議與方法。

如果我們能藉由一些簡單的步驟,來保護工作與生活的空間,就能大幅降低這些不必要的噪音進入自己的世界。在未來資訊超載的影響恐怕只會有增無減,但是對抗這些噪音、重新掌握專注力的方法卻異常的簡單。

現在,就從自己做起吧!


文章產出與全息圖解析

在產出內容時,無論是文章、簡報,或者是口說表達,我都會採用包含開場、內容與結尾三大模組的鑽石結構。我在《高產出的本事》中詳細說明了關於不同產出形式的鑽石結構。

而文章寫作的鑽石結構,可以這樣做

文章寫作的三段式鑽石結構|收錄於《高產出的本事》

文章寫作的三段式鑽石結構|收錄於《高產出的本事》

套用在這篇文章的寫作結構,我的思路是這樣的

  • 這本《零噪音》的內容,主要在說明資訊噪音對大腦專注力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有效降噪、保護有限的專注力。
  • 重點內容就是有效降噪、保護專注力的五項建議。所以,我在「內容」部分,採用重點框架來簡要說明這五項建議。
  • 而「開場」主要在與讀者建立關聯,讓讀者有興趣、意願閱讀下去。所以,我採用主題框架,透過目的、關聯與效益三個要素,告訴讀者為何要看這本書、書中談到的噪音如何影響我們、從文章中可以獲得什麼有價值的資訊。
  • 最後的「結尾」就是簡單做個總結,並且喚起行動:營造降噪的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撰寫這篇文章的鑽石結構與思路|劉奕酉 繪製

撰寫這篇文章的鑽石結構與思路|劉奕酉 繪製

而在產出全息圖時,也是延續著這篇文章的思路與脈絡。

透過全息圖製作的四個步驟:脈絡梳理、結構設定、層次劃分、視覺優化。(具體介紹,請參閱【全息圖解】全息圖解析01:如何用全息圖征服所有人的目光?

一、脈絡梳理:延續文章寫作的鑽石結構,包含開場、內容(五項建議)與結尾三個部分。

二、結構設定:以「內容」的五項建議作為全息圖的關鍵資訊,透過蜂巢式結構來鋪陳畫面右邊的視覺呈現;而畫面的左邊則是以圖解來說明「開場」的資訊內容。

步驟二、全息圖的結構設定|劉奕酉 繪製

步驟二、全息圖的結構設定|劉奕酉 繪製

三、層次劃分:將輔助資訊(五項建議的簡要說明、圖解的說明文字)加上去,並且透過字型大小、色塊凸顯的方式,區隔出關鍵資訊與輔助資訊的層次感。

步驟三、全息圖的層次劃分|劉奕酉 繪製

步驟三、全息圖的層次劃分|劉奕酉 繪製

步驟三、全息圖的層次劃分,將輔助資訊加上|劉奕酉 繪製

步驟三、全息圖的層次劃分,將輔助資訊加上|劉奕酉 繪製

四、視覺優化:運用視覺化法則(留白、對齊、對比、親密、一致)來提升整體的視覺感。最後加上訊息式標題,讓觀看者一看就理解這張全息圖所要傳達的核心概念。

步驟四、全息圖的視覺優化|劉奕酉 繪製

步驟四、全息圖的視覺優化|劉奕酉 繪製

以上,就是這次的文章產出與全息圖解析,你學會了嗎?



劉奕酉|知識型自雇者、暢銷書作者、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邏輯思考、數據分析、策略規劃、資訊視覺化與商務簡報,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職場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大型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8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2023/06/10
數據思維,是使用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數據思維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理解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數據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提高生產力。透過大量的案例解析和經驗分享,展示數據思維在商業領域和不同角色的應用,幫助讀者應用數據思維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
Thumbnail
2023/06/10
數據思維,是使用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數據思維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理解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數據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提高生產力。透過大量的案例解析和經驗分享,展示數據思維在商業領域和不同角色的應用,幫助讀者應用數據思維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
Thumbnail
2023/05/11
這本《打造第二大腦》的核心概念,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提升數位工具的使用效能,讓數位工具猶如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建立起更好的連結與協作機制。書中提供了一個「CODE」框架模型,引導讀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組織資訊,提升生產力、創造力與專注力,從而拿出更佳的工作成果。
Thumbnail
2023/05/11
這本《打造第二大腦》的核心概念,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提升數位工具的使用效能,讓數位工具猶如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建立起更好的連結與協作機制。書中提供了一個「CODE」框架模型,引導讀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組織資訊,提升生產力、創造力與專注力,從而拿出更佳的工作成果。
Thumbnail
2023/03/17
說到人脈經營,你會想到什麼?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很多連結名單、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還是覺得能言善道的人才能做好人脈經營,如果自己是內向的人就不用多想了?耶魯大學的組織行為教授,瑪莉莎.金恩,指出多數人對於人脈經營的認知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人脈結構,而不是人脈規模的經營。
Thumbnail
2023/03/17
說到人脈經營,你會想到什麼?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很多連結名單、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還是覺得能言善道的人才能做好人脈經營,如果自己是內向的人就不用多想了?耶魯大學的組織行為教授,瑪莉莎.金恩,指出多數人對於人脈經營的認知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人脈結構,而不是人脈規模的經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部落格探討了如何提高專注力。首先,建立健康的習慣對專注力有幫助,包括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以及運動和冥想等。其次,減少干擾也是提高專注力的重要步驟。第三,調整工作方法和思維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專注力,例如利用番茄工作法、建立優先級和增強注意力。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並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這篇部落格探討了如何提高專注力。首先,建立健康的習慣對專注力有幫助,包括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以及運動和冥想等。其次,減少干擾也是提高專注力的重要步驟。第三,調整工作方法和思維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專注力,例如利用番茄工作法、建立優先級和增強注意力。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並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本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作者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佐以各種生活中的小練習,打破我們對專注的迷思。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才能有效的提高專注。
Thumbnail
本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作者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佐以各種生活中的小練習,打破我們對專注的迷思。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才能有效的提高專注。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人如何集中注意的10條準則】上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人如何集中注意的10條準則】上
Thumbnail
今天的內容會幫助你解答以下疑惑: 有哪些很簡單的方法能快速恢復到專注有效率的狀態? 為何自制力和意志力不足? 日常生活中我該從哪裡開始改善以提高專注力?   
Thumbnail
今天的內容會幫助你解答以下疑惑: 有哪些很簡單的方法能快速恢復到專注有效率的狀態? 為何自制力和意志力不足? 日常生活中我該從哪裡開始改善以提高專注力?   
Thumbnail
工作前來杯咖啡提升專注力!   泡了杯咖啡坐在電腦桌前,打開了word準備來寫今日的文案...叮咚!一則訊息通知跳出來,想說還沒開始撰寫,先來看有什麼訊息吧。   再次回到電腦桌前,嗯...今天要來寫什麼呢?看了一下時間,沃槽!怎麼要準備吃午餐了,難怪肚子空空腦袋也空空......
Thumbnail
工作前來杯咖啡提升專注力!   泡了杯咖啡坐在電腦桌前,打開了word準備來寫今日的文案...叮咚!一則訊息通知跳出來,想說還沒開始撰寫,先來看有什麼訊息吧。   再次回到電腦桌前,嗯...今天要來寫什麼呢?看了一下時間,沃槽!怎麼要準備吃午餐了,難怪肚子空空腦袋也空空......
Thumbnail
自律的目標是穩定,穩定的關鍵是「注意力管控」。這篇文我用五千字紀錄下我看過、實際執行過的所有管控注意力的九種方法。
Thumbnail
自律的目標是穩定,穩定的關鍵是「注意力管控」。這篇文我用五千字紀錄下我看過、實際執行過的所有管控注意力的九種方法。
Thumbnail
📖圖卡好推書系列 📖 【超速學習】 #No_03_2 👉排除干擾 👉創造生產力模式⠀⠀ 👉逐步訓練 . 📝小結: 建置外在單純化聚焦於學習的時間、環境,提振內在持續往前的動力。 讓我們一起透過養成專注力,提升生產超給力!
Thumbnail
📖圖卡好推書系列 📖 【超速學習】 #No_03_2 👉排除干擾 👉創造生產力模式⠀⠀ 👉逐步訓練 . 📝小結: 建置外在單純化聚焦於學習的時間、環境,提振內在持續往前的動力。 讓我們一起透過養成專注力,提升生產超給力!
Thumbnail
在資訊海洋之中,逐漸薄弱的集中力,有發現你現在沒辦法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了嗎?我將透過實踐Amazon暢銷書的理論找回我自己的專注力,如果你也想要改變自己,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和專注力,也許你能這篇文章中找到一個方向,或是進來至少看看我怎麼跌倒的!
Thumbnail
在資訊海洋之中,逐漸薄弱的集中力,有發現你現在沒辦法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了嗎?我將透過實踐Amazon暢銷書的理論找回我自己的專注力,如果你也想要改變自己,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和專注力,也許你能這篇文章中找到一個方向,或是進來至少看看我怎麼跌倒的!
Thumbnail
在令人分心的世界生活的解藥:刻意地管理你的注意力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讀完《極度專注力》這本書之後我有個很強烈的共鳴:「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書中這句「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言簡意賅地闡明了,為何要學習活用與覺察「注意力」。 這麼問
Thumbnail
在令人分心的世界生活的解藥:刻意地管理你的注意力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讀完《極度專注力》這本書之後我有個很強烈的共鳴:「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書中這句「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言簡意賅地闡明了,為何要學習活用與覺察「注意力」。 這麼問
Thumbnail
不包含心得,單純精簡書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不包含心得,單純精簡書中提到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