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斷捨離之路(四)錢啊錢!擁有多少才足夠?

我的斷捨離之路(四)錢啊錢!擁有多少才足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前一陣子整理物品也經歷換物階段斷捨離後,生命中開始思考自己「工作」及「金錢」間的關係。到底工作之於我是什麼?金錢之於我又是什麼?一直存有生存焦慮的我,試著丟出了這個問題。

我想起學生時代,就一直認為工作不應只是為了賺錢,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存於其中,例如:成就感,當時為了「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甚至還和家人有過一番討論。如今回想,不可否認的,工作某一部分也確實賺取了金錢,但,如果只是這樣,大家就努力去找高薪工作就好啦!為什麼還有人明明有能力卻願意捨棄高薪,又為什麼那些超會賺錢的人還不快樂?所以,直到現在,我依然認為工作可以是賺錢的一種方式,卻也一定還有其他。但是,一篇文章裡要同時思考「工作」及「金錢」的關係時,雖然彼此有些關連,但總覺得仍會混在一起,尤其工作還關乎「成就」、「動機」、「貢獻」、「價值」等這一類的概念,因此,我先從「金錢」關係思考。

提到與金錢的關係,以前雖然也看了一些教你怎麼存錢、花錢、投資與理財的書,但都是技術層面的事情,另一方面,網路或書籍中雖然會看到不少關於有錢人的習慣、想法等分享文,甚至「有錢人想得和你不一樣」一書還曾經爆紅,可是,我的焦點還是放在有錢人「他們」怎麼做、怎麼想,而不是我自己。所以,這些方法、觀念,仍被視為思想上的工具,過程中也許我會感覺「啊!這一點我跟有錢人想的不一樣,原來他們這麼看待。」「啊,那一點上,原來他們會這麼做,那我也要效法」⋯⋯,但是,卻沒有反過來問:「那我怎麼思考的?我是這樣想嗎?為什麼?」「我怎麼看待與金錢的關係?」。

就如同什麼叫「成功」一樣,每個人的答案絕對不一樣。對我而言,怎樣叫有錢?錢要多少才夠?錢的本質又是什麼呢?

在嚐試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有些目前寫下來的東西可能看起來笨拙又可笑,但也沒有關係,這些就是目前所及。


金錢的本質是:「交換」,但能交換所需的,絕不只有金錢!


比起金錢是用來交換的工具,我覺得用其他東西來交換所需的想法也很重要,否則,人會限於單一方向思考,而少了創意的發揮——意即用金錢以外的東西合法合理地交換自己想要的產品或服務。而這樣的一個念頭,不僅讓自己開啟其他面向的可能性,詢問:「我可以用金錢以外的其他換什麼」之外,對於單以金錢計算出來的退休養老金這個可怕的數字,似乎也可以有不同面向來準備的可能性。

很妙的是,有這個念頭後的沒幾天,我隨手翻了一本書,正好看到書裡這段話:


如果我們宏觀的看「金錢」,它就只是扮演「交換資源」的功能,如果金錢不具有交換資源的功能,那就只是一堆印了數字的紙張與銅板罷了。我們可以把「金錢」理解為連結河兩岸的橋,它只是管道,讓你有權力交換你想要的東西;如果你專注在金錢上,就像你專注在橋本身,卻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你就會卡在橋上,甚至收集了很多橋,卻哪裡也去不了,因為你把焦點放錯了,於是金錢就無法在你身上展現流動的自由。
—《升起你的靈性天線》P62


如果金錢只是做為交換的工具,剩下的就是自己想交換多少東西,而這其中又有多少是「需要」,多少是「想要」的問題了。


你需要的多,或想要得多呢?


做為身體的需要,需要的是健康、有能量的全食物;做為身體的需要,舒服保暖的衣服就很好;做為身體的需要,能有個幹淨、整齊又安全的居住環境就已足夠,做為身體各面向的基本需要,我們「需要」的真的不多,更多時候是「想要」:想要品嚐五星級料理,滿足口腹之欲,想要穿戴得讓自己看上去更有價值感,想要住豪宅,想要聲光享受、自動科技、新奇體驗⋯⋯,當然,即便我也有很多想要的東西,像是想要能夠常常出國旅行、想要有更良好的居住環境⋯⋯等,我並沒有要否認這些想要,只是,分清楚自己需要的有多少,想要的又有多少後,至少在生存焦慮上,可以更明白到底有多少部分其實是為了滿足欲求?也釐清在基本需要的部分滿足了多少?

那麼,一個人一生需要多少錢才夠?

當金錢是做為交換工具後,需要多少錢背後就是想換得多少的資源,而換得資源初期是生存所需,需求滿足後,最終則是為了過得爽(快樂)囉?!

可惜,快樂這件事難以用單一標準和金錢來衡量!

因為光是擁有很多金錢本身並不會變得快樂,而怎麼使用這筆錢會讓人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快樂:用1000元吃一頓料理可能驚豔於當下,和三五好友聚餐可能回家路上仍感到滿足,在他人急需時捐助了這1000元,使得對方非常感激這樣的幫助,則因為發揮它最大的價值而會持續感動著。

或許,在滿足了生存基本需求之後,金錢剩下的價值就朝邊際效用遞減的方向外加上去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好好想想,「我想變有錢」這背後到底想要的是什麼,真的是金錢本身嗎?而這些想被滿足的只有錢才能辦得到,又或者現在就可以擁有同樣的感受?

我沒有主張每個人都要減低物欲,過上極簡生活,但是,從梳理與金錢的關係之中,卻可以慢慢鬆綁套在每個人身上,那個習以為常的"標準"、"規範",畢竟,沒有一個人長得和另一個人一樣,又為什麼要拿同一套標準用在所有人身上呢?也許那些適合某些人,卻不合適全部的人,即便群體生活裡,可能需要一些共同的約定,好進行某些事物的運作,但仍有另一部分是得因人而異的,看看大自然就知道,萬物是那樣多元而包容的涵納各種截然不同的生命。

有了層層的梳理來看待自己與金錢的關係後,好像也比較可以看清楚自己的生存焦慮,原來是對於未來不確定性而產生的不安感,也似乎比較能提醒自己不因著這樣的恐懼而緊抓著一些以為能讓自己感到安全,但早已不適合自己的東西。釐清了這一層,接下來,也可以好好看看自己與「工作」間的關係了。



若讀完這篇文章您也有收穫,歡迎下方贊助、轉分享或留言鼓勵,謝謝 ❤

邀請你加入思嘉女郎的粉絲頁 :)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6會員
143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開始,加入臉書換物平台後的第一筆換物,網友們如雪片飛來的訊息,讓人驚呼「網軍力量大!」,但也是從那個經驗裡,我忽然看見自己好笑的行為——一開始我的出發點是為了把家中不再需要的物品換出,但是在這個過程開始衍生的麻煩事中,我看見事情已經本末倒置啦!為了換物,把自己搞得一堆瑣事不是原先想要的,於是⋯⋯
誰說好日子就只是大魚大肉不愁吃穿?誰說好日子就沒有憂愁或吵架的時刻? 看著動畫「小兒子」第二季,每集大約3分鐘左右,談的是平凡生活裡的小事,卻又層層舖疊出關於這個家的愛的點滴,有一些觸動了心弦,有一些則勾起了自己的回憶⋯⋯。
婚後,許多人常問:「當初的甜蜜愛情去了哪裡?」,很多在當時因愛結合的夫妻,卻在婚後多年走上爭吵、冷戰、外遇、離婚、或者冷陌以對的局面,無怪乎人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發生了什麼事?難道白頭到老終究只是一場夢? 想要一個長久美滿的婚姻,似乎比打敗遊戲機裡最終大魔王還要難,好想有個大補丸⋯⋯
使用3C,對我來說是一種矛盾。 一方面,我不覺得用禁止的方式就會有好結果,畢竟總有一天孩子會接觸3C,雖然有人說過等孩子大一點再接觸也不遲,但我可以讓孩子二歲左右就使用剪刀,五歲時由他在後陽台用鐵槌和釘子釘木板⋯⋯,但為何面對3C產品就開始猶豫了?
那些結婚的人肯定是傻子囉?! 啊,某部分來說,是。 要有足夠的「傻」,才願意在巨大的承諾、無限的責任,以及沈重又甜蜜的負荷中,願意說:「Yes,I do」,因為婚姻裡不光是愛情就可以,愛情給你力量,但要吃飽還是得靠麵包。於是在賺錢養家、養孩子、奉養雙親等等的過程裡,我們努力賺取麵包維生,卻也⋯⋯
好像電光一閃的瞬間,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也是精神上的斷捨離嗎! 那些行動裡,有沒有像是房子裡的根本沒有必要的物品,等著我去清理和面對,等著我好好地看一看在它背後的情緒與渴望是什麼?又是什麼抓著自己不放?
一開始,加入臉書換物平台後的第一筆換物,網友們如雪片飛來的訊息,讓人驚呼「網軍力量大!」,但也是從那個經驗裡,我忽然看見自己好笑的行為——一開始我的出發點是為了把家中不再需要的物品換出,但是在這個過程開始衍生的麻煩事中,我看見事情已經本末倒置啦!為了換物,把自己搞得一堆瑣事不是原先想要的,於是⋯⋯
誰說好日子就只是大魚大肉不愁吃穿?誰說好日子就沒有憂愁或吵架的時刻? 看著動畫「小兒子」第二季,每集大約3分鐘左右,談的是平凡生活裡的小事,卻又層層舖疊出關於這個家的愛的點滴,有一些觸動了心弦,有一些則勾起了自己的回憶⋯⋯。
婚後,許多人常問:「當初的甜蜜愛情去了哪裡?」,很多在當時因愛結合的夫妻,卻在婚後多年走上爭吵、冷戰、外遇、離婚、或者冷陌以對的局面,無怪乎人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發生了什麼事?難道白頭到老終究只是一場夢? 想要一個長久美滿的婚姻,似乎比打敗遊戲機裡最終大魔王還要難,好想有個大補丸⋯⋯
使用3C,對我來說是一種矛盾。 一方面,我不覺得用禁止的方式就會有好結果,畢竟總有一天孩子會接觸3C,雖然有人說過等孩子大一點再接觸也不遲,但我可以讓孩子二歲左右就使用剪刀,五歲時由他在後陽台用鐵槌和釘子釘木板⋯⋯,但為何面對3C產品就開始猶豫了?
那些結婚的人肯定是傻子囉?! 啊,某部分來說,是。 要有足夠的「傻」,才願意在巨大的承諾、無限的責任,以及沈重又甜蜜的負荷中,願意說:「Yes,I do」,因為婚姻裡不光是愛情就可以,愛情給你力量,但要吃飽還是得靠麵包。於是在賺錢養家、養孩子、奉養雙親等等的過程裡,我們努力賺取麵包維生,卻也⋯⋯
好像電光一閃的瞬間,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也是精神上的斷捨離嗎! 那些行動裡,有沒有像是房子裡的根本沒有必要的物品,等著我去清理和面對,等著我好好地看一看在它背後的情緒與渴望是什麼?又是什麼抓著自己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