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寫作(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在〈閱讀與寫作(二)〉提及我大學時期的老師陳家春在他的著作《文學精義》裡說:「創作過程分為素材累積、醞釀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 」(頁123)其中藝術表達一環是複雜而深奧的過程,我認為初學者可以從內容構想和佈局方面開始學習,再慢慢訓練衍詞造句。這樣跟一般學校的訓練——從運用詞語、造句、成段等——有點不同,這種方式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明白寫一篇有結構和佈局的文章並非難事,把文章的骨架定好,就算修辭不怎麼樣,也能使讀者讀得明白、舒服。相反,若結構鬆散,佈局混亂,就算懂得運用艱澀的辭彙,生僻的典故,讀者也難以明白作者到底想表達甚麼。
讓我以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為例說明以上的論點:
A. 這幾天心裡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房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B.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 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C.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芒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D.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到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白花,有嬝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D'.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甜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班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 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B'.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似乎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要算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牠們的,我甚麼都沒有。
A'.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裡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
鷁首徐回,兼傳羽杯;
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
夏始春余,葉嫩花初,
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採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坊間對這篇經典的散文已作出了詳細的分析,我無意把全文分析一遍。我反而希望初學寫作的年輕人可以從閱讀這篇文章,明白到他們可向大師學習文章結構及佈局,寫出屬於自己的〈荷塘月色〉。
我把全文分成七個大段落。
A起首:簡約交代自己獨自徒步到荷塘的事情。
B-C發展:描寫沿小路往荷塘方向時看見的景致,以及點出自己享受自由與獨處的心聲。B所描寫的「許多樹」,跟B'段所寫的「高高低低都是樹」是互相呼應的。
D、D'描寫中心:D段集中描寫月色下的荷塘景物;D'則是荷塘上的月色。
B' 段回到荷塘周圍的樹景,呼應B段。
A'結束:以「妻已睡熟好久了」呼應A段「妻在房裡拍著閏兒」,揭示作者外出排遣「不寧靜」的心情已好一會兒了,暗示他內心被一些事情糾結著,呼應全文首句「這幾天心裡不寧靜」。
全文的佈局可以一串代號鏈來理解:A - B - C - D(D') - B' - A'
從以上的代號鏈可以看見,這篇文章以一個首尾呼應的格局來表現作者的心情:因一些糾結內心的事情而未能好眠,遂獨自觀賞荷塘月色,期望排遣愁緒,只是回到家中,妻兒已熟睡,他仍獨自被愁思所纏。A與A'是交代事件的發生與結束;B與B'是描寫主體「荷塘月色」的周邊景致;D與D'就是描寫主體「荷塘」和「月色」。許多學生寫文章,尤其是描寫文,會由A段直接跳到D段,略過B段的「路程」。其實B段的描寫也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前往目的地的路上,隨時被景物的姿態觸發一些感受,那些感受或能成為呈現文章主題的重要部分,使讀者更加投入在文章的氛圍之中。
D和D'段是文章的描寫主體,作者刻意把荷塘和月色分開描述,豈是為了湊字數而已?兩個小段的描寫均十分細緻,反映作者在那一刻,才能暫忘糾結自己的事情,把握短暫的自由,全神貫注地觀賞景色。我曾在〈細節——文章的關鍵〉中說過:「寫文章要著力在細節上,不求多寫,但求寫得精確獨到。要避免寫一些空泛的內容,或者用一些概括的四字詞、成語等形容細節。」且看朱自清是如何描寫荷葉和荷花:「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沒有用甚麼四字詞和成語,但「肩並肩密密地挨著」、「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卻令讀者如親眼目睹這別致的風景了。
這篇文章有兩個地方是別出心裁的。首先是C段。C與B段都屬於承接A段的發展部分,但一般描寫文都會由B段直接連到D段,或者把C段拼入到B段中。為甚麼朱自清要在B段和D段中置入C段呢?他在C段中沒有描寫風景,而是直抒享受獨自帶來的自由。只要瞭解這文章的寫作背景,就會明白朱自清當時面臨的困難。他刻意把C段獨立成段,可能希望讀者多加留意他當下內心的掙扎;其次是A'段,其實這一段可以只交代他觀賞景色過後,回到熟睡的妻兒身邊就夠了,為甚麼突然要延伸到採蓮的事,以及《採蓮賦》與《西州曲》呢?這當然跟寫作背景有關,而他這麼一寫,就更凸顯他如今面對的困境,以及渴想從前美好歲月的感嘆了。這從「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及「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兩句可見一斑。
初學寫作的年輕人當然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跟像朱自清一樣的散文家比肩,然而從學習欣賞文章的結構和佈局,也可以像臨摹一樣,寫出一篇格局穩健的作品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83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子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認為寫作和閱讀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因此,孩子一直到高中時期,大可享受基礎閱讀,而且可多閱讀好的小說作品。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必然要把好的小說作品收納其中,並且在學校裡積極推行閱讀小說的運動。讓孩子自由挑選作品閱讀、發問問題、交流感受和觀點、對作品進行改編或續寫,日子有功,孩子便會不自覺地進行基礎寫作了。
與其鼓勵青年人多讀書,不如推動「廣泛閱讀」。「多」讀不等如「廣」讀,前者只集中在數量,後者卻在種類。許多青年人愛讀一種書,就會讀很多本同類的書,這樣日子久了,會容易使自己變得「俗」和「濫」。
世上總有些人天生有豐富的想像力,也有些是完全沒有想像力的,而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擁有一定程度的聯想力,而且這種聯想力更會隨年月增強的,因為聯想不用憑空想像,而是藉眼見的、經驗所得的作為基礎,再在其上延伸與改造。由年幼階段開始訓練聯想力,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我觀察到現在不少孩子都處於「無感」的狀態。他們對很多東西都沒有多少自己的觀點與感受。他們確有不少知識(或資訊),然而談到要整理所思所感,就讓他們為難了。依我的愚見,這跟聯想力有密切的關係。
早陣子被報社邀請,與一群初中同學分享寫作,主題與阿濃有關,當然要重讀阿濃的作品。再次捧讀,欲罷不能,翻開書頁,彷彿阿濃就坐在面前,跟我緬懷從前,笑語當下。
//我們愈懂得描寫,愈能幫助讀者開拓想像空間。讀大學的時候,有一位教詩詞的教授,教導我們一首好詩,是要像白居易的詩《琵琶行》中的一句「猶抱琵琶半遮面」,所謂美人,不遮則毫無神祕感,全遮更難以吸引人,唯有「半遮」才吸引人,使人在想像中神遊太虛,投入在閱讀之中。//~<細節——文章的關鍵>
我認為寫作和閱讀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因此,孩子一直到高中時期,大可享受基礎閱讀,而且可多閱讀好的小說作品。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必然要把好的小說作品收納其中,並且在學校裡積極推行閱讀小說的運動。讓孩子自由挑選作品閱讀、發問問題、交流感受和觀點、對作品進行改編或續寫,日子有功,孩子便會不自覺地進行基礎寫作了。
與其鼓勵青年人多讀書,不如推動「廣泛閱讀」。「多」讀不等如「廣」讀,前者只集中在數量,後者卻在種類。許多青年人愛讀一種書,就會讀很多本同類的書,這樣日子久了,會容易使自己變得「俗」和「濫」。
世上總有些人天生有豐富的想像力,也有些是完全沒有想像力的,而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擁有一定程度的聯想力,而且這種聯想力更會隨年月增強的,因為聯想不用憑空想像,而是藉眼見的、經驗所得的作為基礎,再在其上延伸與改造。由年幼階段開始訓練聯想力,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我觀察到現在不少孩子都處於「無感」的狀態。他們對很多東西都沒有多少自己的觀點與感受。他們確有不少知識(或資訊),然而談到要整理所思所感,就讓他們為難了。依我的愚見,這跟聯想力有密切的關係。
早陣子被報社邀請,與一群初中同學分享寫作,主題與阿濃有關,當然要重讀阿濃的作品。再次捧讀,欲罷不能,翻開書頁,彷彿阿濃就坐在面前,跟我緬懷從前,笑語當下。
//我們愈懂得描寫,愈能幫助讀者開拓想像空間。讀大學的時候,有一位教詩詞的教授,教導我們一首好詩,是要像白居易的詩《琵琶行》中的一句「猶抱琵琶半遮面」,所謂美人,不遮則毫無神祕感,全遮更難以吸引人,唯有「半遮」才吸引人,使人在想像中神遊太虛,投入在閱讀之中。//~<細節——文章的關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珠串微風起,滿池荷花一院香。
#新詩隨筆 <我以為梔子花盛開> 在多年之後 我以為梔子花終於盛開 然而嚴冬的霜雪依舊 藏於花苞最深處 那裡終日寒冷、 幽暗、而沒有任何夢境 藍色的湖泊倒映墨綠山群 瓣瓣白色雲朵 破碎散佈於山頂背後的幽藍畫布裡 那裡有陽光 有如詩如夢的山水 那裡沒有魚、
Thumbnail
湖畔中山景雲朵倒影與顧自綻開的水蓮交疊拼綴,以及一朵朵開張了的荷葉,與我一起等待荷花⋯。
Thumbnail
初夏帶來的暖意,促使荷花冒出水面。 我的賞荷經驗,四月底荷葉的葉尖就開始含蓄地鑽出水面,也會有少數幾朵信使般的細嫩荷花,對著超前到訪的花客迎風。五、六月是欣賞最佳季節。如果能在日出十分前往,荷花初醒與日出是極度的美感經驗。在台灣東側, 和南北兩端可以享受到這種奢侈。
Thumbnail
來到國立台灣教育館邊的荷花池,欣賞這片粉橘色荷花的美景,相當特別。鏡頭容不下全景所以改用廣角的。 鏡頭下壓,回到水面,這一片實在好看,每一朵粉橘色的荷花都彷彿一位優雅的舞者,輕盈地翩翩起舞,綻放著迷人的光彩。公園增添了一份生機與美麗。站在荷花池邊,我被這些粉橘色的荷花深深吸引。有一種超越凡俗的平靜
Thumbnail
來這裡什麼事都不做,光看看荷花,就覺得很舒服。 荷花,如同一位優雅的舞者,在清澈的水面上翩翩起舞。它們的花苞緊緊地疊疊擠擠,宛如一朵朵粉嫩的小蓮蓬,蘊含著未來的美好與希望。當陽光輕輕灑落,荷花緩緩綻放,花瓣一片片展開,如同一幅幅綻放的藝術品,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荷花的花瓣薄如蟬翼,柔軟如絲,細膩
玉樓春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後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 桃溪與秋藕相對,秋藕雖是絕來無續處,但藕雖斷絲卻還連著,顯示著故事裡的主人翁其實知道往事已矣,應該放
Thumbnail
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專題演講的簡要紀錄。歷代詩評家都將〈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視為一個整體,以詠花爲主要内容,描寫浣花溪畔群芳競放,千姿百態,春意盎然的美景,表現出詩人對美事、美境的熱愛和嚮往。。杜甫採取移步換形手法,從不同角度,從不同「鏡頭」角度拍攝七幅各具特色的春花美景。
Thumbnail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竹圍站到淡水站的自行車道,首先從竹圍站2號出口出站,先繞路到社區巷底那裡有小梅樹林,白梅正盛開,微風吹過花瓣飛舞似細雪。 回到車站外往淡水河邊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珠串微風起,滿池荷花一院香。
#新詩隨筆 <我以為梔子花盛開> 在多年之後 我以為梔子花終於盛開 然而嚴冬的霜雪依舊 藏於花苞最深處 那裡終日寒冷、 幽暗、而沒有任何夢境 藍色的湖泊倒映墨綠山群 瓣瓣白色雲朵 破碎散佈於山頂背後的幽藍畫布裡 那裡有陽光 有如詩如夢的山水 那裡沒有魚、
Thumbnail
湖畔中山景雲朵倒影與顧自綻開的水蓮交疊拼綴,以及一朵朵開張了的荷葉,與我一起等待荷花⋯。
Thumbnail
初夏帶來的暖意,促使荷花冒出水面。 我的賞荷經驗,四月底荷葉的葉尖就開始含蓄地鑽出水面,也會有少數幾朵信使般的細嫩荷花,對著超前到訪的花客迎風。五、六月是欣賞最佳季節。如果能在日出十分前往,荷花初醒與日出是極度的美感經驗。在台灣東側, 和南北兩端可以享受到這種奢侈。
Thumbnail
來到國立台灣教育館邊的荷花池,欣賞這片粉橘色荷花的美景,相當特別。鏡頭容不下全景所以改用廣角的。 鏡頭下壓,回到水面,這一片實在好看,每一朵粉橘色的荷花都彷彿一位優雅的舞者,輕盈地翩翩起舞,綻放著迷人的光彩。公園增添了一份生機與美麗。站在荷花池邊,我被這些粉橘色的荷花深深吸引。有一種超越凡俗的平靜
Thumbnail
來這裡什麼事都不做,光看看荷花,就覺得很舒服。 荷花,如同一位優雅的舞者,在清澈的水面上翩翩起舞。它們的花苞緊緊地疊疊擠擠,宛如一朵朵粉嫩的小蓮蓬,蘊含著未來的美好與希望。當陽光輕輕灑落,荷花緩緩綻放,花瓣一片片展開,如同一幅幅綻放的藝術品,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荷花的花瓣薄如蟬翼,柔軟如絲,細膩
玉樓春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後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 桃溪與秋藕相對,秋藕雖是絕來無續處,但藕雖斷絲卻還連著,顯示著故事裡的主人翁其實知道往事已矣,應該放
Thumbnail
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專題演講的簡要紀錄。歷代詩評家都將〈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視為一個整體,以詠花爲主要内容,描寫浣花溪畔群芳競放,千姿百態,春意盎然的美景,表現出詩人對美事、美境的熱愛和嚮往。。杜甫採取移步換形手法,從不同角度,從不同「鏡頭」角度拍攝七幅各具特色的春花美景。
Thumbnail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竹圍站到淡水站的自行車道,首先從竹圍站2號出口出站,先繞路到社區巷底那裡有小梅樹林,白梅正盛開,微風吹過花瓣飛舞似細雪。 回到車站外往淡水河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