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溪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起筆時,正逢歡慶108年鐵路節,也是宜蘭線南段蘇澳-礁溪段通車的100週年。
6月4日,台灣鐵路局將讓CT273機關車在蘇澳-礁溪間行駛。
因此,藉著這個機會寫下礁溪車站及宜蘭線南段的些許小故事。

簡史

1917年07月20日,宜蘭線開工,南蘇澳、北八堵兩端鳩工。
1919年11月15日,蘇澳-礁溪間鐵路開始通車。
1924年10月24日,宜蘭線草嶺隧道竣工,同年12月全線通車。
1967年02月20日,礁溪車站改建為今日之樣貌並增建為四股道及第二月台。
1980年07月,宜蘭線進行雙軌化並再增建旅客地下道。
1983年04月01日,礁溪-頭城間雙軌化完工通車。
1985年06月21日,完成礁溪-宜蘭間雙軌化。
1986年01月09日,宜蘭線全線雙軌化。
2000年05月03日,八堵-羅東完成電氣化工程。

raw-image

宜蘭線

宜蘭線通車後,或許能說是當時陸路交通中最便捷快速的。到底多便捷,在〈蘭陽巡迴〉一文中留下了些許的記述。

搭乘聽說比牛步還慢的宜蘭線,我們在暑氣和機關車煤煙的困擾中抵達宜蘭,時間為午後12點45分。這班9點50分從臺北出發的列車,途中也沒有販賣火車便當,搖了老半天抵達後,又沒看到適合的食堂,食慾因此全消。我想應該稱為節米列車較合適吧。
文章截自「臺灣地方行政」編輯部,《臺灣地方行政》編輯部〈蘭陽巡迴〉6:8(1940),頁68-83。藍奕青譯。

在雙軌化和電氣化的當下,文中所述,早已不復見,但依舊能感受其煎熬(近3小時的乘車時間,還有稍不留意便灌入車廂內的煤煙。)。也慶幸這個時代的便利。當然,在雪隧通車後,往返台北,鐵路已經不再是最優先的考量了。但有時因為其他考量,搭乘火車仍是個不錯的選擇。

南下的列車,過了石城隧道,映入眼簾的便是太平洋和龜山島。

礁溪車站

我們現今看到的站體,從建成至今已經50餘年,一直以來因為鐵路東移和鐵路高架化而困擾,進而影響到站體的整修工程。
直到今年2月11日,空間活化與門面美化工程開工,預計今年11月15日完工。

(以上資訊與圖片來自網路及宜蘭文獻雜誌,若有錯誤、侵權或意見,請不吝告知)


資料來源:

礁溪鄉誌-增修版
維基百科
宜蘭文獻雜誌季刊第95期
宜蘭縣史館-宜蘭人文知識數位庫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瑠璃紺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Thumbnail
集集線是南投的唯一一條鐵道,在躲過了臺鐵支線的廢線潮後於2022年迎來通車百週年。說到集集線的沿線物產,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香蕉或是木材,不過百年前這條鐵道卻不是為了輸送沿線物產,而是輸送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資材。這次旅行趁著蒐集紀念章的機會,我來到了集集線的終點站──車埕,來見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們。
Thumbnail
集集線是南投的唯一一條鐵道,在躲過了臺鐵支線的廢線潮後於2022年迎來通車百週年。說到集集線的沿線物產,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香蕉或是木材,不過百年前這條鐵道卻不是為了輸送沿線物產,而是輸送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資材。這次旅行趁著蒐集紀念章的機會,我來到了集集線的終點站──車埕,來見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們。
Thumbnail
連接臺北車站到淡水的官設鐵道淡水線至今已通車超過120年!雖然這條傳統鐵道早在1988年停駛,但這條鐵道在轉生為捷運後仍是為臺北地區帶來了都市發展與擴張。120年的時光過去,臺北市耗費了近三十年讓境內鐵道深埋地底或是在城市天際上游走,究竟淡水線鐵道還有多少遺跡留存,就讓我們沿著舊線跡一探究竟!
Thumbnail
連接臺北車站到淡水的官設鐵道淡水線至今已通車超過120年!雖然這條傳統鐵道早在1988年停駛,但這條鐵道在轉生為捷運後仍是為臺北地區帶來了都市發展與擴張。120年的時光過去,臺北市耗費了近三十年讓境內鐵道深埋地底或是在城市天際上游走,究竟淡水線鐵道還有多少遺跡留存,就讓我們沿著舊線跡一探究竟!
Thumbnail
2022/08/04勝興車站→開天隧道→魚藤坪鐵橋→龍騰斷橋南段→內社川鐵橋→鯉魚潭鋸齒堰
Thumbnail
2022/08/04勝興車站→開天隧道→魚藤坪鐵橋→龍騰斷橋南段→內社川鐵橋→鯉魚潭鋸齒堰
Thumbnail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台北人在上班時,不時會坐到捷運淡水線,現在的台北捷運較為普及了,成為上班族的家常便飯。但在老人家的眼裡,不時還是會想到以前那條台鐵淡水線,現在,帶你來認識-台鐵淡水線。 淡水線 歷史簡介 戰後 最後一班 這條淡水線,不僅可以載客或是貨運,帶來了方便,也承載著許多台北人對淡水線的回憶。
Thumbnail
台北人在上班時,不時會坐到捷運淡水線,現在的台北捷運較為普及了,成為上班族的家常便飯。但在老人家的眼裡,不時還是會想到以前那條台鐵淡水線,現在,帶你來認識-台鐵淡水線。 淡水線 歷史簡介 戰後 最後一班 這條淡水線,不僅可以載客或是貨運,帶來了方便,也承載著許多台北人對淡水線的回憶。
Thumbnail
對南州糖廠多年前停止製糖後曾開辦開火車活動的印象,讓我認定南州車站必訪。遺憾糖廠如今已是半荒廢的淒涼,但秦陽鐵工廠進駐,及南州車站的鬧中取靜和特色站房,仍在糖廠關閉後帶來旅途驚喜。
Thumbnail
對南州糖廠多年前停止製糖後曾開辦開火車活動的印象,讓我認定南州車站必訪。遺憾糖廠如今已是半荒廢的淒涼,但秦陽鐵工廠進駐,及南州車站的鬧中取靜和特色站房,仍在糖廠關閉後帶來旅途驚喜。
Thumbnail
●礁溪路搬家了 礁溪協天廟門口的馬路原來是台9線,以前公路局的公車都走這條(也只有這條路),只有2線道,後來在礁溪國小門口(以前是小學的後門)開了一條外環道路,比較寬,讓不到礁溪市區的車子可以快點通過,這條後來新開的現在叫礁溪路(路還沒開時我們家已經搬離礁溪了)。 我們家以前就住在協天廟對面,廟改建
Thumbnail
●礁溪路搬家了 礁溪協天廟門口的馬路原來是台9線,以前公路局的公車都走這條(也只有這條路),只有2線道,後來在礁溪國小門口(以前是小學的後門)開了一條外環道路,比較寬,讓不到礁溪市區的車子可以快點通過,這條後來新開的現在叫礁溪路(路還沒開時我們家已經搬離礁溪了)。 我們家以前就住在協天廟對面,廟改建
Thumbnail
起筆時,正逢歡慶108年鐵路節,也是宜蘭線南段蘇澳-礁溪段通車的100週年。 0604,台灣鐵路局將讓CT273機關車在蘇澳-礁溪間行駛。 因此,藉此機會寫下礁溪車站及宜蘭線南段的些許小故事。
Thumbnail
起筆時,正逢歡慶108年鐵路節,也是宜蘭線南段蘇澳-礁溪段通車的100週年。 0604,台灣鐵路局將讓CT273機關車在蘇澳-礁溪間行駛。 因此,藉此機會寫下礁溪車站及宜蘭線南段的些許小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