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是個假命題:虛實整合的矛盾、衝突與機會(下篇)/陳顯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面對虛實整合與實體產業的轉型,前兩篇中談了很多,但如果電商要走向實體呢?目前台灣有很多品牌電商的營業額,都已經是破億元的水準;以這樣的規模,店家不太可能不賺錢。問題是:這些錢該繼續投在Google或Facebook廣告上,還是拿來做些不一樣的投資呢?

陳顯立
鴻海科技集團富盈數據執行長。18年以上網路相關工作經歷,曾服務誠品網路書店、特力屋、Hola特力和樂、燦坤3C,工作職掌跨及行銷、產品、業務開發、客戶服務及IT等相關範疇。 專長為商業模式轉型、虛實整合營運與行銷,擁有品牌經營、新商業模式的成功導入、商品及業務銷售企劃、網路行銷經營與分眾媒體廣告宣傳等各領域完整的實務經驗。

新零售:線上線下串連的全通路

其實,如何打通消費者的線上、線下行為數據,就是電子商務走向全通路的關鍵。
對我來說,馬雲提出的「新零售」就是實現用戶的全通路互聯網;而是否能否有效達成的關鍵,則在於:
虛實整合必須相互幫助,而非「消費金額的重分配」。
整合線上與線下的差別定價模型、從內部資料(如實體聯名卡)與線上會員消費資料對應到外部資料(如比價網站、達人部落格、市調資料等)進行交叉比對,就可以建構動態出價學習模型、讓每個人都能以最適價格完成消費,促進零售商機成長。
許多業者在發展O2O時經常發現,他們在線上/線下的投入並不能有效帶動整體銷售,因此而疑惑「問題出在哪裡」。常見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迷思1:無法放棄「用資訊落差賺錢」的心態

過去,傳統零售商的商業模式都是利用「資訊落差」賺錢;許多數位業者也正在賺這樣的錢,例如Google提供使用者免費搜尋服務,再向第三方收取數位廣告費用。但未來他們也可以切換獲利方法,例如改讓數位廣告免費,然後結合Android Pay線上金流,靠提供網站精確導流來獲利。
這種投資做A服務、產生B效益、從C賺錢的經營模式,正是傳統業者最難以想通、也難以賺到的錢。
儘管目前許多傳統業者已投入O2O,但心態還是維持舊有的商業經營模式,也就是在A投資、提供A服務、然後讓使用者B付錢;但卻沒有發現以前能讓B付費,是因為資訊落差存在,而這一點效益現在已經在慢慢消失了。

迷思2:沒有針對行業痛點提出有效假設

很多業者的既有市場一直被蠶食,而且守住既有營收花的力氣比以前更大,獲利率則在下滑。
舉例來說,大賣場經常用折扣來維持銷售額,像是靠打折讓消費者一次買足一年份的衛生紙,但只增加了當月營收;也有很多網路業者強調的賣點是「商品多、促銷深、速度快」。
我經常思考,這些對消費者有意義嗎?商品多意味著管理成本高;促銷深、折扣多則意味著,業者只是將「本來就會進口袋的錢」提前拿到而己。至於銷售快,連買個冰箱都可以三小時到貨;然而消費者真的急迫到馬上要用那個冰箱嗎?
事實上,這所有的努力都沒有增加消費動機、也沒有將市場大餅做大。
「商品多、促銷深、速度快」並沒有增加消費動機、也沒有將市場做大。
但業者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們心中的假設是「我多賣的商品,就是競爭對手少賣的」,尤其台灣內需市場疲弱、做大市場困難,就更有動機這麼做了。
如果這時業者心裡的假設不一樣、要的是「觸動消費誘因」,做法就會很不同。例如從前我在特力屋網站設定了「Q&A」單元功能;有網友提問時,員工就可以回答。
有一次某位消費者問:「打造希臘藍白風格的房間,需要什麼油漆?」,而一名熱心的店員不只提供商品顏色料號,還詳細提供各種工具和使用資訊;這名網友感受到熱情,即使住家離這位店員所在的店面有段距離,他仍然願意開車去找這位店員購買。而隨著這類線上互動愈來愈多、溝通品質愈來愈好,線下銷量也就增加了。
而隨著這類線上互動愈來愈多、溝通品質愈來愈好,線下銷量也就增加了。

迷思3:用錯了關鍵績效指標

許多人都小看了線上與線下連動可能產生的影響力。
假設某個企業B2C網站每天有30,000人造訪,但直接在網路上下單的只有300筆;於是負責網路行銷的人員,下次就只能從公司預算中分到300筆訂單份量的行銷資源。這是合理的嗎?事實上,很多實體通路老闆認為是合理的。
但如果進一步分析數據可能會發現,到訪過這家企業網站的30,000網友之中有7%、也就是2,100人,是在瀏覽官網後才前往店面消費的。如果未來網站營運的資源分配,使用的還是原有的衡量指標,只會讓網站營運慢慢弱化,減少帶入人流的能力。
「如果一年有1,000的數位行銷預算,我會在第一個月就全數投入。」
再舉一個例子:假設某企業今年預計花1,000萬新台幣做線上數位行銷;如果是我,可能會在第一個月就把這筆預算全數投入。因為,這樣一來數位行銷的強度才夠、後續效益才有機會在未來12到24個月逐步顯現。
如果這家公司規定,數位行銷費用必須一次攤提,你覺得負責的行銷專員還會在第一個月就投入所有預算嗎?不會。因為如果這麼做,不僅帳面上一定出現虧損、也沒有任何效益可以向上報告,花了只會被罵。
這時,這位行銷人員就很可能會心想:「不如分12個月慢慢投吧」;可是這一來,最大效益就不會出現了。

本系列結語

虛實整合創新要能成功,組織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組織畫分等等因素都是很重要的。企業一定要能夠認知,網路不該只是「賣東西的工具」,而是「能夠消弭資訊落差」的工具。
如果能利用網路減少資訊不對稱的特性、為消費者或客戶創造效益,然後設法將好處也留在自己身上,這樣事情才能真正做成。
我們正在面對過往流量紅利無法成長的時代議題,虛實整合對所有產業都是一個重要的經營題目,也是新流量來源的可能性。在我看來,引入創新的過程之中,所有因為嘗試而產生的痛苦都無可避免,而且所有錯誤都是必要的學習。
組織要進行零售數位轉型,必須像一個人受教育,從小學、中學、大學一步步走來一樣;不可能某天突然跨越、瞬間開竅,馬上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然而,這樣的投入是所有企業都要面對的創新挑戰,革命尚未成功,我們繼續努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ORCID 綁定的利弊:提升學術影響力與潛在挑戰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統一數字標識符,有助於提升學術可見度和影響力。本文探討了ORCID綁定的優勢和挑戰,並為研究者提供了可考慮的建議。
Thumbnail
avatar
EurekaScholarHub
2024-06-18
「on the wind」是什麼意思今天要用這個片語教兩個有趣的英文慣用句。
Thumbnail
avatar
你的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
2024-06-12
[OpenCV][Python]銳化濾波器_影像銳化常見的圖像銳利化方法: 銳化濾波器 增強對比度 Unsharp Masking
Thumbnail
avatar
螃蟹_crab
2024-06-08
Appier 與 Nespresso 攜手打造社群互動成長方程式 玩轉多元創意互動套件 實現無縫的 O2O 顧客體驗文、圖/Appier Appier 持續運用 AI SaaS 技術協助企業化解不同類型的商業挑戰今日宣布與 Nespresso 的合作成果,透過對話式行銷平台 BotBonnie 串接直覺式的遊戲設計,整合線上及線下消費體驗,取得 97% 參與者完成互動的亮眼成績,藉由提高 LINE好友自主分享意
Thumbnail
avatar
廣告雜誌
2024-05-29
淺談新零售 從O2O到OMO的網路經濟革命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數位時代,其中網路和智慧科技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在這股改變的浪潮中,「新零售」(New Retail)成為近年備受關注的關鍵辭彙。 「新零售」這個概念不僅重新塑造了傳統零售業,還為那些想要在電子商務領域或在網路上經營事業的一般民眾提供了
Thumbnail
avatar
EC 543
2023-11-07
O!MY GOD!廿年 一定我做對了些 妳人未離遠 一定我少做錯些 妳逐悅己顏 離多 詩寫始終的愛戀 聚少 吻訴如一底嬋娟 那天 有感而言 兩情境詩無一篇 快樂叫天 并痛苦連天
Thumbnail
avatar
林漢清
2022-08-09
O O 山 【引導】   本課作者結合知性的說明介紹與感性的登山體驗,對玉山進行說明、記敘、抒情並陳的複合式敘寫,筆鋒流露出對臺灣這塊土地的深厚感情。寫作時,可以學習這種方式,除了能更進一步的帶出個人的體悟或省思,也能讓文章更富情味。
avatar
安咕醬
2021-06-16
O O O O studio|柔和暖色系的麵包料理空間大安區麵包烘焙品牌Moon Baking的主理人Coco與Moon ,運用兩人名字中四個o的小巧思,打造了在民生社區的富錦街裡的新品牌O. O. O. O. studio,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 戶外區有些許南法風情的露臺,室內則是帶著柔和暖色調的陳設.....
Thumbnail
avatar
Celine 寫在這裡
2021-03-30
O型全通路時代26個獲利模式本書的重點可以用一段話說明:「在個人與小家庭消費比率高漲的時代,中小零售商想要成功突圍,就必須靠『各店個性化』、『公司組織扁平化』、『有效收集並以所在地點消費數據為依歸』、以及『強而有力的採購效率』。」
Thumbnail
avatar
SeiferTalks
2021-01-25
外賣行業究極體,包山包海的O2O在地生活 Super App從Uber Eats到Food Panda,全球的外賣行業都持續在燒錢補貼搶佔市場,到底這些外賣行業要怎麼樣才能賺錢,其實有個已經在賺錢的中國外賣龍頭美團可以做參照,他的目標是:成為O2O生活服務類的阿里巴巴
Thumbnail
avatar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