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是個假命題:虛實整合的矛盾、衝突與機會(中篇)/陳顯立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了「用戶動機」與追蹤顧客軌跡對於行銷決策的重要性,以及為線下購買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本篇要討論的重點,則是實體零售在整體策略中的優勢與問題。

陳顯立鴻海科技集團富盈數據執行長。18年以上網路相關工作經歷,曾服務誠品網路書店、特力屋、Hola特力和樂、燦坤3C,工作職掌跨及行銷、產品、業務開發、客戶服務及IT等相關範疇。 專長為商業模式轉型、虛實整合營運與行銷,擁有品牌經營、新商業模式的成功導入、商品及業務銷售企劃、網路行銷經營與分眾媒體廣告宣傳等各領域完整的實務經驗。
raw-image

我認為,虛實整合其實是個假命題;並沒有所謂虛實整合,只是人們的消費行為是發生在實體、還是虛擬商店而已。

另一方面,則是企業要根據現在的需求,決定是「從實體導向虛擬」、還是「虛擬導向實體」。以燦坤為例,因為實體規模太大,所以「實體導向虛擬」會比較容易。

對燦坤來說,實體加強了虛擬商店的擴散程度,而虛擬商店則簡化了實體的複雜流程;但在後來的富奇想公司,由於沒有實體通路,所以就要用虛擬的市場、工具、以及行為去創造商業模式,然後再建構實體通路。

實體零售的優勢

在虛實整合這個題目之下,實體零售在我看來至少有五個優勢:

1. 傳統零售商經營了數十年的通路品牌

實體店面的服務不僅能提升加購機會,更能透過面對面的服務,將消費者原本不好的網購體驗將改變為好的體驗(例如退貨變換貨,還能加價購等等)。

2. 以實體店面為基礎,發揮線下優勢

每家實體店面都兼具了倉庫功能;在消費者下單後,商家可以選取離消費者最近的店面發貨,讓消費者下單之後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收到商品。

3. 人流量優勢

以燦坤為例,在台灣擁有300多家實體店面,所以具有強大的人流量優勢,而這個流量則是「快3網購」發展的關鍵。因為電商獲取流量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燦坤對O2O的理解,是掌握線下的數百萬忠誠會員、以及一年300億業績的消費者,然後轉往線上加強經營。

4. 供應鏈管理

累積多年信用的供應商關係,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被後起競爭者所替代;此外,實體通路既有的經濟規模也具有議價優勢。在這個基礎上起步的電商業務,雖然一開始落在新創或網路公司之後,但是一旦起跑,速度可不會輸人。

5. 競爭門檻

純網路公司要開設實體門市與服務,金錢成本與時間的投入極高;並不是像架設購物網站一樣,只要短短幾個月就可以完成開張。

實體店面的體驗和記憶點,基本上是無法取代的;而上述的五個優勢,也都是純網路生意難以立即跟上的。對於想要虛實整合的企業來說,最難的就是用戶經營跟組織再造、以及找到創新的商業定位;而這也就是大家常問的:「O2O重要的究竟是前面的Online還是後面的Offline?」。

訂價策略問題

過去所有的商業行為,經常都是靠著資訊落差賺錢。但自從有了網路之後,因為資訊落差變少,靠它來操作銷售的空間就慢慢消滅了。

對零售業而言,最重要的是價格設定。舉例來說,書店或3C家電實體賣場,過去都是固定訂價;但諸如博客來、PChome這類線上起家的電子商務業者,它們的資訊後台就可以快速變價。

如果堅持「線上線下訂價相同」,O2O反而會帶來衝突。

消費者在逛街時,即使是在實體通路找到喜歡的商品,還是可能在網路上找更便宜的;一旦找到,就會馬上轉往線上購買。這時實體通路業者經營的網路商店如果還堅持「線上線下訂價必須相同」,那麼線上商品就可能比其他網路商店貴。如此一來,O2O帶來的衝突反而會很大。

在上述的情境中,如果變價是實體通路跟線上通路競爭的關鍵要素,那麼實體通路根本沒有活路可言;因為對於實體通路來說,要隨時改變價格是不可行的。

想想看,一個有數百種商品的陳列空間,如果一小時要換一次所有的價格標籤,要花多少力氣和人工?所以對於實體通路來說,價格設定是很難處理的事情。

連結線上線下,創造最大價值

因此,在所謂的虛實整合之中,其實真正重要的是中間的「2」,也就是連結前面的「線上」和後面的「線下」,來創造最大的價值。以實體店為基礎,展開多種線上的新管道,並將兩者整合打通、建構全通路零售;再透過精準的定位行銷與行動支付,讓虛實整合如虎添翼。

當企業想通「2」的行動策略、並導入「用戶思維」之後,零售業最關鍵的訂價問題就會產生出新的情境。我認為,至少會有四種動態售價場景可以經營:

1. 沒有「賣不掉」的價格,只有不適合特定地點、時間、消費者的價格

在燦坤時期,我們發現平台追價是痛點,所以設計了商品的「彈性競價系統」機制,打破電商平台過往的定價方式,同時用app搭配物聯裝置,偵測使用者在各個時間、地點的貢獻度,據以提供不同的優惠。

2. 讓價格產生組合變化的重要手段,其實是「增加價值」

透過後端程式的撰寫與設定,「彈性價格」不僅創造媒體話題、也為顧客增添新的購物樂趣,銷售市場更會因而重新分配。

3. 傑出的公司必須專注於消費者們的感受,而非只忙著競價

站在零售業者的立場,消費者在網路平台上的「討價還價」,可以同時創造更多與供應商洽談商品定價的籌碼與機會,並將這些回饋轉達給消費者。

4. 價格資訊透明化之後,消費者不但是客戶,也是重要的行銷媒體

非定向性的價格,在虛擬的購物世界也可以進行;而這樣的彈性策略,也更能增加彼此之間的互動價值。

資訊不對稱的年代已經過去。面對持續擴張的營業目標,不僅要想辦法帶進人潮,價格還不能殺到見血;「來客數」與「邊際利潤極大化」的魚與熊掌都要兼得。

未來,從商品到服務、由服務而體驗的零售全通路思維,應該考慮的是「N+1模式」:

1:企業遍佈在消費市場的分店數;而這些店面都必須數位化、場景化、體驗化、服務化。

N:所有利用新技術構建的新管道,例如「燦坤快3商城」、「黃金傳說app應用」等等。

電子商務經營之所以被大家期待,是因為背後有數據;這些數據可以透過再利用,產生出新的營收與利潤。而實體通路的店面則要經過設計,才能將消費金額轉換成有用的客戶數據。

總而言之,未來的實體店面會變得越來越虛擬,而虛擬商店也將會越來越實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新零售轉型!導入預約制,為您的客戶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及活動,以增加線上&線下的營業額,提昇顧客回訪率,培養顧客變鐵粉。適用零售類型:智慧家電、電腦設備、行動裝置、大型家電、居家廚具或裝潢用品等各類硬體零售品牌必備,用預約制改善消費者購物體驗! 消費者看到數位廣告後 → 預約到實體門市體驗
Thumbnail
新零售轉型!導入預約制,為您的客戶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及活動,以增加線上&線下的營業額,提昇顧客回訪率,培養顧客變鐵粉。適用零售類型:智慧家電、電腦設備、行動裝置、大型家電、居家廚具或裝潢用品等各類硬體零售品牌必備,用預約制改善消費者購物體驗! 消費者看到數位廣告後 → 預約到實體門市體驗
Thumbnail
電商百問第78集,告訴你如何做好OMO新零售,讓你日進斗金、賺錢如有神助。「電商新零售」這個詞是2016年由馬雲喊出來的,那時候電商業界是上下沸騰,也紛紛看到一堆只做形象官網的平台都轉去做品牌電商了。到底OMO新零售的魅力在哪呢? 什麼是OMO新零售 時至今日,跨線上與線下的消費模式越來越盛行,而
Thumbnail
電商百問第78集,告訴你如何做好OMO新零售,讓你日進斗金、賺錢如有神助。「電商新零售」這個詞是2016年由馬雲喊出來的,那時候電商業界是上下沸騰,也紛紛看到一堆只做形象官網的平台都轉去做品牌電商了。到底OMO新零售的魅力在哪呢? 什麼是OMO新零售 時至今日,跨線上與線下的消費模式越來越盛行,而
Thumbnail
電商百問第33集,告訴你一套完善的POS系統如何能幫零售業者賺錢,讓你日進斗金、賺錢如有神助。許多傳統實體商家因為過往的成功經驗,並未思考在面對網路時代或疫情衝擊時要如何提前準備或是應對,最後的下場往往都是黯然關店。 零售店面不可取代,網路也是助力 在電商打滾多年的馬雲曾說過:「實體不能死,虛實整
Thumbnail
電商百問第33集,告訴你一套完善的POS系統如何能幫零售業者賺錢,讓你日進斗金、賺錢如有神助。許多傳統實體商家因為過往的成功經驗,並未思考在面對網路時代或疫情衝擊時要如何提前準備或是應對,最後的下場往往都是黯然關店。 零售店面不可取代,網路也是助力 在電商打滾多年的馬雲曾說過:「實體不能死,虛實整
Thumbnail
從 O2O 的「線下體驗,線上消費」一直到 OMO 的「線上融合線下,數據驅動消費」;這整個消費型態的轉變,其實也不過短短 5-6 個年頭,如果你還沒有很清楚 O2O 跟 OMO 的差異,接下來讓我提供一個消費場景,讓你更快速的了解這兩種消費型態,在根本上的差異。
Thumbnail
從 O2O 的「線下體驗,線上消費」一直到 OMO 的「線上融合線下,數據驅動消費」;這整個消費型態的轉變,其實也不過短短 5-6 個年頭,如果你還沒有很清楚 O2O 跟 OMO 的差異,接下來讓我提供一個消費場景,讓你更快速的了解這兩種消費型態,在根本上的差異。
Thumbnail
iFit 的經驗是先從電商發跡,再擴大到實體門市,然而隨著全通路的趨勢崛起,許多傳統企業也開始將已成功的線下門市延伸至線上電商,並將實體通路與網路資源整合。 但線下與線上兩種經營模式不同,線下門市究竟該怎麼經營線上電商?如何才能正確發揮虛實整合效益呢?
Thumbnail
iFit 的經驗是先從電商發跡,再擴大到實體門市,然而隨著全通路的趨勢崛起,許多傳統企業也開始將已成功的線下門市延伸至線上電商,並將實體通路與網路資源整合。 但線下與線上兩種經營模式不同,線下門市究竟該怎麼經營線上電商?如何才能正確發揮虛實整合效益呢?
Thumbnail
過度依賴用廣告換業績,並不是正確的KPI、更非長治久安的的經營之道。想要在全通路時代找到新流量紅利的正確思維,必須透過數位科技傳達良好的資訊流、讓良好的資訊流成為良好的數位體驗、再讓良好的數位體驗用戶變成忠實消費者。
Thumbnail
過度依賴用廣告換業績,並不是正確的KPI、更非長治久安的的經營之道。想要在全通路時代找到新流量紅利的正確思維,必須透過數位科技傳達良好的資訊流、讓良好的資訊流成為良好的數位體驗、再讓良好的數位體驗用戶變成忠實消費者。
Thumbnail
面對虛實整合與實體產業的轉型,前兩篇中談了很多,但如果電商要走向實體呢?目前台灣有很多品牌電商的營業額,都已經是破億元的水準;以這樣的規模,店家不太可能不賺錢。問題是:這些錢該繼續投在Google或Facebook廣告上,還是拿來做些不一樣的投資呢?
Thumbnail
面對虛實整合與實體產業的轉型,前兩篇中談了很多,但如果電商要走向實體呢?目前台灣有很多品牌電商的營業額,都已經是破億元的水準;以這樣的規模,店家不太可能不賺錢。問題是:這些錢該繼續投在Google或Facebook廣告上,還是拿來做些不一樣的投資呢?
Thumbnail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了「用戶動機」與追蹤顧客軌跡對於行銷決策的重要性,以及為線下購買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本篇要討論的重點,則是實體零售在整體策略中的優勢與問題。
Thumbnail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了「用戶動機」與追蹤顧客軌跡對於行銷決策的重要性,以及為線下購買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本篇要討論的重點,則是實體零售在整體策略中的優勢與問題。
Thumbnail
從網路創業到實體零售的商業運作,虛實整合的關鍵始終是「用戶動機」;掌握了動機之後,才能引導消費。只要有足夠的動機,即使購物車系統要7層,消費者一樣會想辦法下單購買。
Thumbnail
從網路創業到實體零售的商業運作,虛實整合的關鍵始終是「用戶動機」;掌握了動機之後,才能引導消費。只要有足夠的動機,即使購物車系統要7層,消費者一樣會想辦法下單購買。
Thumbnail
拚價格便宜、或是服務好壞,都已經是枝微末節了;如果你能在前端就觀察到消費者的喜惡、以及在意的重點,才能把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銷售轉換前、中、後的用戶行為旅程才是關鍵;形塑內容場景,引導用戶互動,才是營收成長最重要的佈局。
Thumbnail
拚價格便宜、或是服務好壞,都已經是枝微末節了;如果你能在前端就觀察到消費者的喜惡、以及在意的重點,才能把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銷售轉換前、中、後的用戶行為旅程才是關鍵;形塑內容場景,引導用戶互動,才是營收成長最重要的佈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