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不斷重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一句,是我犯錯時和好友呻,她給我的一句話。

眾新聞/美聯社照片

一巴掌摑過來,好響。但摑醒了自己,這老死,夫復何求。

人總是善忘。有時我們申訴的事自己以為新奇,但原來聽者已早有所聞。「喂你知道早幾年你又有類似經驗嗎?那時候我不就叫你要帶眼識人別把肚皮都掀翻給人家看?」好朋友一這麼說,把自己早幾年的遭遇再道一遍,方發覺自己一點都沒有成長過。

「歷史總是不斷的重複,你能否成長,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才是最重要。」這好朋友的話,一直提點着愚笨的我。

看着香港的二零一九年六月,那幾年僅有的歷史課又彷彿活現眼前:「to what extent/remote cause/immediate cause……」那些年的世史和中史最大分野是「理性」和「立體」:世史的題目不會一味是「高祖/高宗/太祖」必是「開國皇帝/勤政愛民/愛民若子/公正無私」;而「二世/太子/世子/三世」多是「荒廢政事/荒淫無道/不知民疾/宦官亂政」。從遠到近地道出史上每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再要求學生仔細分析為何近因會引發大事件,再深入比較另一件類似事件的因由和不同等等。這種角度,要比三千年文明古國豐富得多。問過老師為何如此,世史老師的回答類似是中史太長久,史料失傳太多,這和剛建立幾百年的世史史料記載齊全沒法相比。

真的嗎?看着香港電台攝記冒死戴着頭盔走在前線的現場實況,我懷疑當年老師所說的。或許我懷疑的,是少時不努力聽課只三成的自己,聽漏了老師所說的。面對暴政仍然有人甘之如飴地指責衝擊暴警的民眾,我懷疑所謂歷史,都是人寫出來的騙人故事:誰大聲誰對。政府不就是努力地打低俗不堪的輿論戰嗎?那班像中了喪屍病毒似的官員不就是每隔一兩週出來當「人肉錄音機=了無新意」?曾經有中史老師說過司馬遷很懂得用曲筆記述歷史,因為稍有不慎他就小命不保,但為免史料流失或錯讀,他會曲筆委婉道出朝延不足或失策。「別直諌」是中國官場常識,太多「莫須有」罪名都因忠直而成立。

看着香港,此時此刻,身在風眼當中都有一班仍然心盲眼瞎的在選擇嚴重偏聽,也難怪有些事情,都要待其成歷史才能定奪。我不知道香港會走到哪裏,只知道歷史上有大事件發生時,都因為有一班人勇敢走出來,然後無論勝負犧牲,世界都會變得不同 — 或更好,或更壞。有財有勢的人永遠討厭變更,因為政局不穩就惹來財富不保的危機。但香港人不都愛財如命嗎?不止學生,更多香港人在整個六月走出來,還延續到七月未止。不確定每一個都愛國愛港,但敢肯定,大家都追求改變。Change,為甚麼連「維穩」至上渴財如命的香港人都要求改變?也許,日後的歷史書中我們的下一代會得到客觀有力的答案。這一刻,就交給當代香港人,繪畫出自己的歷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resa Ho的沙龍
59會員
165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Teresa H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若果你能任意傷害/報復/霸凌別人而沒有後果,你會這樣做嗎?」 躲在網絡後面,不露面不交談,甚至用一些會在若干時間後自動銷毀足跡的APP或一關機就沒有存檔的即時打遊戲聊天對話,為人製造了沒有社交後果的空間,會否令人更暢所欲言?成年人們先撫心自問,比起對着真人親自說出口,在網絡上不也是更直接了當地發
Thumbnail
2025/03/31
「若果你能任意傷害/報復/霸凌別人而沒有後果,你會這樣做嗎?」 躲在網絡後面,不露面不交談,甚至用一些會在若干時間後自動銷毀足跡的APP或一關機就沒有存檔的即時打遊戲聊天對話,為人製造了沒有社交後果的空間,會否令人更暢所欲言?成年人們先撫心自問,比起對着真人親自說出口,在網絡上不也是更直接了當地發
Thumbnail
2024/07/23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2024/07/23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2024/06/23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Thumbnail
2024/06/23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第一部分是去年寫的,第二部分是剛剛寫的。 〔第一部分〕 -寫於2021.08.29 我以為我是個人類,結果我只是一隻小狗;我以為我是隻小狗,結果我只是一台標籤機。 【開頭】 「我就問一句!到底我們為什麼要上歷史課?」你大力拍桌,其他同學早就對你的行為司空見慣,因此繼續看他們的小說、吃他們的雞排、聽他
Thumbnail
第一部分是去年寫的,第二部分是剛剛寫的。 〔第一部分〕 -寫於2021.08.29 我以為我是個人類,結果我只是一隻小狗;我以為我是隻小狗,結果我只是一台標籤機。 【開頭】 「我就問一句!到底我們為什麼要上歷史課?」你大力拍桌,其他同學早就對你的行為司空見慣,因此繼續看他們的小說、吃他們的雞排、聽他
Thumbnail
記得在大一歷史課的時候,那時候碰到一位溫文儒雅且博學多聞的老師,雖然自己的研究是明清歷史,卻不吝帶著我們透過歷史的視角去看待人類真實所經歷過的生命,讓現代跟過去看似的斷代,有重新對話跟省思人類共通問題的機會。
Thumbnail
記得在大一歷史課的時候,那時候碰到一位溫文儒雅且博學多聞的老師,雖然自己的研究是明清歷史,卻不吝帶著我們透過歷史的視角去看待人類真實所經歷過的生命,讓現代跟過去看似的斷代,有重新對話跟省思人類共通問題的機會。
Thumbnail
與大部成長於八十年代那段繁榮盛世的香港人一樣,我們敬拜的神祇,只有「樓神、股神、馬神、波神」這「四大天王」。
Thumbnail
與大部成長於八十年代那段繁榮盛世的香港人一樣,我們敬拜的神祇,只有「樓神、股神、馬神、波神」這「四大天王」。
Thumbnail
香港現在很亂對不對?每當我不小心要把香港人的身份亮出來時。「還是待在台灣比較安全啦。」其實我不只一次這樣聽到。 我不是為了移民到台灣讀書。有時候我聽到這樣的話,都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反應。我在享受台灣的留學生活,無疑,但是心中的痛感如何解決,其實我自己也是空白的。
Thumbnail
香港現在很亂對不對?每當我不小心要把香港人的身份亮出來時。「還是待在台灣比較安全啦。」其實我不只一次這樣聽到。 我不是為了移民到台灣讀書。有時候我聽到這樣的話,都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反應。我在享受台灣的留學生活,無疑,但是心中的痛感如何解決,其實我自己也是空白的。
Thumbnail
幾年前的撰文,我是認為講者沒有同理心。長大的人能夠對生活事務有所選擇,包括要不要接受被灌輸的理念,在學生離席也無鬧場干擾的情形下,談上素質只有過之無不及。
Thumbnail
幾年前的撰文,我是認為講者沒有同理心。長大的人能夠對生活事務有所選擇,包括要不要接受被灌輸的理念,在學生離席也無鬧場干擾的情形下,談上素質只有過之無不及。
Thumbnail
「History repeats itself」 第一篇文章不講創業,聊聊關於記憶、懷念這件事。 根據研究,我們每小時會脫下0.03至0.09公克的皮膚。曾經看過一本書,大概叫做《時間弦》還是《時光旅人》反正是一本科普的小說,裡面有一個畫面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書中某個人物說,我們其實都是每一個閃現的現
Thumbnail
「History repeats itself」 第一篇文章不講創業,聊聊關於記憶、懷念這件事。 根據研究,我們每小時會脫下0.03至0.09公克的皮膚。曾經看過一本書,大概叫做《時間弦》還是《時光旅人》反正是一本科普的小說,裡面有一個畫面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書中某個人物說,我們其實都是每一個閃現的現
Thumbnail
日日是好日 很喜歡這句話,「日日是好日」,不論晴雨。 翻開書才發現是一本香港的散文,平時很少讀這類文字的我,默默被平實無華、隱藏於文字間的細膩吸引,看完了。 當你因工作忙碌、假期少、福利低而大發牢騷時,可記得當年你兩年找不到工作,終於有間公司請你時,你是多麼的雀躍。
Thumbnail
日日是好日 很喜歡這句話,「日日是好日」,不論晴雨。 翻開書才發現是一本香港的散文,平時很少讀這類文字的我,默默被平實無華、隱藏於文字間的細膩吸引,看完了。 當你因工作忙碌、假期少、福利低而大發牢騷時,可記得當年你兩年找不到工作,終於有間公司請你時,你是多麼的雀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