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尋覓一個溫暖的懷抱:你該怎麼看《致親愛的孤獨者》小玉篇?

更新於 2019/09/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什麼推薦你閱讀本文:
師生戀作為一種影視題材早已屢見不鮮,但回到現實,這樣的愛戀是否符合我們對自由的想像與理解?又或者,關係背後隱藏了些什麼危機?
開始之前:本篇評論預設讀者為成人(達法定成年年齡)。

前言:用34分鐘再現青春

家安老師對《致親愛的孤獨者》的故事深感共鳴。本次在誠品敦南的特映會,雖然僅播出全片第一段、以12歲的小玉為主角的部分;然而〈小玉〉敘事完整、更點出了年幼時的你、與我都可能曾有過的懞懂與困惑——
年輕的你,是否曾經偷偷地喜歡過你的老師?你可曾記得,那是怎麼樣的感覺?
人們說,愛沒有對錯。你可能愛的轟轟烈烈、也可能愛的離經叛道,然而如今,更重要的是——
現在的你,愛一個人,會是因為喜歡/景仰/迷戀/追求刺激、又或僅僅是出於寂寞?
大衛老師/劇照
以下有雷。

窺看:師生界線之後

師與生/預告片畫面
必須說,本篇導演(練建宏)的立場鮮明,取材也有意地透過編輯,來剪裁師/生關係模樣——在映後訪談、與建宏導演交流時老師發現:導演是非常用心、且認真爬梳過臺灣師生戀/權勢性侵案例的。
本劇劇本寫作與拍攝時間約莫是在二、三年前(2016–2017),恰好是 #MeToo、《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在臺灣社會醞釀、熱論的期間。本片承襲了當年的思潮,以揭露校園陰暗面的,直指孩子在校園/家庭/社會的不安為鋒芒。
〈小玉〉描述一名12歲的隔代教養少女,在學校對男老師David產生慾望,最後以David離校、劇情戛然而止的經過。
本劇大量的鏡頭,都以小玉的視線為主體/劇照
學生可不可以愛上老師?
師生戀這樣的「影視題材」在日本早已屢見不鮮,但回到現實,這樣的戀愛是否符合我們對自由的想像與理解?又或者,這樣的關係背後究竟藏了些什麼議題?——我想,是可以從這部片稍作探索的。

性暴力:在戀愛之前,解讀權勢

基於保護、保護論的觀點,社會大眾普遍不接受生理未成熟的孩子談戀愛。尤其,當孩子愛上的是老師——這樣的「成熟」大人,更是突顯了兩者差異:身為成年人,比起孩子我們有經濟自主的能力 ——不像小玉要手機,需要爺爺的同意,同時也更有時間資本可以投注在關係經營上——比起學生要唸書,David老師有更多的時間能在女同學間斡旋。
辦公室/預告片畫面
你是一個好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你。
一段跨年齡/身分的愛情,背後存在的權力不對等,是我們必須正視師生戀的原因。不對等的包含有知v.s.無知、主動v.s.被動、有經驗v.s.無經驗,雙方的戀愛經驗、心智成熟度、對關係的想像往往不同;同時,在涉及利益(例如成績、工作)的情況下,弱勢者通常未必有足夠的籌碼承擔戀愛、與分手風險。
師與生/劇照
師生戀,從來都不只是「戀愛」而已。

愛戀:你用什麼來托住孤寂

不過,老師今天還想跟你談的,是更個人層次、更私密的感受,而非只是社會結構促成的暴力與不安全。關於愛戀。
教室/預告片畫面
愛情是什麼,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但有一名教育學者,Stenberg曾經這麼分析過愛情;他說,愛情是親密、承諾、激情三種元素的構成。人類作為一種「生物」,必定服膺於生理的限制;賀爾蒙、性激素爆發的青春期,或許正是這麼一場「災難」,也難怪有人想加速/免疫這段時期。然而,人更永恆的、難以擺脫的「原罪」,也正是相對親密的感受,孤獨。
年輕的時候,我走進人群裡,走在他們中間,我覺得我快孤獨死了。
小玉/預告片畫面
面對孤獨,你的解方(Solution)是什麼?包含親密感的「愛情」,正成了許多人追求的「聖杯」。老師自己學生時期就很喜歡的小說家,蝴蝶(Seba)曾寫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一般人最容易會遇到的奇蹟,就是愛情呀。」愛情,固然可喜,不過,當我們只是為了表面上的脫魯、離開「去死去死團」,那得到的或許並非親密,而只是一個僅能留下一晚的吻痕——只是,年輕時的我們並不懂得,以為看到露水就得到了一片草原。
這樣的孤寂,或將一直延續下去。

結語:你,並不孤單

年少單薄如你,會那麼孤獨,是因為此刻的你,一無可換,也甚麼交換都還沒開啟。
《致親愛的孤獨者》的〈小玉篇〉非常精彩,作為一個以師生戀為題材的片段,完整呈現了師/生關係背後潛伏的危機,更回應了「孤獨」的全片主題:如何,才能不孤獨?
走在校園的小玉/劇照
劇中的最後,小玉用眼神給了屬於小玉的答案,這部分就有待你進戲院去發掘;而原著作家駱以軍老師,則在電影裡客串演出書店老闆,透過信件往返,來給予他們一份寬慰。
以軍老師/劇照
那怎麼辦?我不知道,但我會說,讓我擁抱你一下,因為你那麼珍貴,只是現在的你不知道而已。
最終,我們都得自己面對那些自己一個人的時刻;不過,在許多時候,若能有人告訴你他們曾有的處境、或你也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無論是狂喜或是傷痛,無論是透過閱讀、或是電影,那些跨越時/空的共振,終將給我們一些寬慰與啟發。這正是老師喜歡電影的原因,也希望這篇評論能帶給你相同的感受。
那麼,我們下篇評論見囉。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3會員
173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家安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迷了20年的海賊,你有從中學到什麼嗎?家安老師與你分享他看到的:關於夢想,我們要如何走下去!
青少年對你而言是怎麼樣的詞彙?如果有一天科學的進展讓我們可以跳過青春期,你會支持嗎?《克隆少年》用劇場的方式,帶領大家想像這樣的可能未來。
為什麼推薦你閱讀本文: 比起直接被要求應該「如何如何⋯⋯」面對他人才正確,我們更需要看見不正確,才知道為何要正確。
想知道潛伏在生活裡的資安問題?推廣一個高品質的密室讓你體驗!
我們不去談那些「悖德」,不代表不存在。 曾學過的「機會成本」在課本上往往是計算賣饅頭、或是手工麵包——然而,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安穩的生活,與面對容易遭人譴責的選擇,我們該怎麼抉擇?
想真正改善社會問題,必須擬定完善且精準的方案。本文提供你3個工具,檢視並改善快速提案常有的誤區!
迷了20年的海賊,你有從中學到什麼嗎?家安老師與你分享他看到的:關於夢想,我們要如何走下去!
青少年對你而言是怎麼樣的詞彙?如果有一天科學的進展讓我們可以跳過青春期,你會支持嗎?《克隆少年》用劇場的方式,帶領大家想像這樣的可能未來。
為什麼推薦你閱讀本文: 比起直接被要求應該「如何如何⋯⋯」面對他人才正確,我們更需要看見不正確,才知道為何要正確。
想知道潛伏在生活裡的資安問題?推廣一個高品質的密室讓你體驗!
我們不去談那些「悖德」,不代表不存在。 曾學過的「機會成本」在課本上往往是計算賣饅頭、或是手工麵包——然而,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安穩的生活,與面對容易遭人譴責的選擇,我們該怎麼抉擇?
想真正改善社會問題,必須擬定完善且精準的方案。本文提供你3個工具,檢視並改善快速提案常有的誤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片是金馬培力新星程偉豪導演新作品,一如以往的選擇自己拿手的懸疑推理題材,與《目擊者》相同的辦案情節層層堆疊推理出隱藏的關鍵,作為觀眾的我們似乎都習慣著這樣的規律(或說導演的故事邏輯),這類型的電影第一直覺的兇手絕對不會是最後的真兇,在情節的層層積累與反轉,隱藏於作案手法後最赤裸的動機,在最終才
Thumbnail
以下提出我所認為「理想」的身心科醫師該具備的三個條件,並藉此勾勒出我對「視病猶親」的想法。此外,雖然每個科別的醫病互動不盡相同,但我相信其中仍有不少共通點值得參考。 ※對你說「理」,而非說「教」 ※告訴你「實話」,而非「場面話」 ※視你為「人」,而非「病人」,更非「家人」
Thumbnail
薩提爾模式了解到,大部分的人容易注意到一個人的「外在」行為,而常常忽略了他的「內在」發生了甚麼?對我們的家人、對自己都是這樣。有時,我們以為我們很瞭解朝夕相處的家人,其實,我們所了解的是他面對某些情境會出現特定的行為反應,但可能並不清楚他內心真正的考慮和感覺的是什麼,也沒有習慣去進行核對。
Thumbnail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Thumbnail
※警告!真人真事改編,內含大量三觀不正之內容,請勿模仿並斟酌服用!※   那天我跟我認識很久的朋友聊到:「欸我問你喔~你對我以前的印象是怎樣?很多人都說我跟以前簡直是兩個人欸!」再聽完他們給我的答案之後,突然覺得我好像比我想像中的自己還要好嘛~
Thumbnail
喜歡獨處,是內向者的寶貴資產 我是不折不扣的內向者,隨者年齡和認知的成長以後,更是越來越確定這個事實。 甚麼根據可以這麼篤定呢?請參考我對自己的描述。 始終覺得交際應酬的場面很難; 不喜歡辦公室裡的同事電腦聲音開太大聲; 看電視聽音樂的音量總是被說「幹嘛不切大聲一點」; 非常無法一心多用(如果在講
Thumbnail
人的才能並不是一個人的全部,甚至無法真的成為一個人的代表,即使這份天賦能夠帶來個人的成就感至眾人眼光所凝聚成的聚光燈焦點,也終究只是一個人的一部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片是金馬培力新星程偉豪導演新作品,一如以往的選擇自己拿手的懸疑推理題材,與《目擊者》相同的辦案情節層層堆疊推理出隱藏的關鍵,作為觀眾的我們似乎都習慣著這樣的規律(或說導演的故事邏輯),這類型的電影第一直覺的兇手絕對不會是最後的真兇,在情節的層層積累與反轉,隱藏於作案手法後最赤裸的動機,在最終才
Thumbnail
以下提出我所認為「理想」的身心科醫師該具備的三個條件,並藉此勾勒出我對「視病猶親」的想法。此外,雖然每個科別的醫病互動不盡相同,但我相信其中仍有不少共通點值得參考。 ※對你說「理」,而非說「教」 ※告訴你「實話」,而非「場面話」 ※視你為「人」,而非「病人」,更非「家人」
Thumbnail
薩提爾模式了解到,大部分的人容易注意到一個人的「外在」行為,而常常忽略了他的「內在」發生了甚麼?對我們的家人、對自己都是這樣。有時,我們以為我們很瞭解朝夕相處的家人,其實,我們所了解的是他面對某些情境會出現特定的行為反應,但可能並不清楚他內心真正的考慮和感覺的是什麼,也沒有習慣去進行核對。
Thumbnail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Thumbnail
※警告!真人真事改編,內含大量三觀不正之內容,請勿模仿並斟酌服用!※   那天我跟我認識很久的朋友聊到:「欸我問你喔~你對我以前的印象是怎樣?很多人都說我跟以前簡直是兩個人欸!」再聽完他們給我的答案之後,突然覺得我好像比我想像中的自己還要好嘛~
Thumbnail
喜歡獨處,是內向者的寶貴資產 我是不折不扣的內向者,隨者年齡和認知的成長以後,更是越來越確定這個事實。 甚麼根據可以這麼篤定呢?請參考我對自己的描述。 始終覺得交際應酬的場面很難; 不喜歡辦公室裡的同事電腦聲音開太大聲; 看電視聽音樂的音量總是被說「幹嘛不切大聲一點」; 非常無法一心多用(如果在講
Thumbnail
人的才能並不是一個人的全部,甚至無法真的成為一個人的代表,即使這份天賦能夠帶來個人的成就感至眾人眼光所凝聚成的聚光燈焦點,也終究只是一個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