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Alec Holowka的死訊讓我重新思考了某些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我原定要寫鬼故事二的,但生命就是這麼地突然。

起初我在巴哈姆特新聞上看到Alec Holowka的死訊,以及他的姐妹貼了兩張都是字的圖片,大略地說就是提到他過去做過的事有對有錯、因為他被虐待所以一直需要看心理醫生、最近這幾年他變的很開朗但他還是離開了人世。

呃,好吧,至少……啥?在Alec Holowka死前,《林中之夜》官方推特說要跟他脫離關係、新計劃取消?[1]

raw-image

然後我很快地就找到我之前避而不見的人名,Zoë Quinn,像是飛了好幾年的迴力鏢,終於飛回我的視野之內。我從來都不覺得他人的問題會是我的問題,直到我認知到只要我還是人類,這問題就會像丟出去的迴力鏢。

但那不代表說這是件好事或壞事,即便Alec的死訊還是讓我難過,但這次事件還有其他讓我難過的地方。

Zoë Quinn的控訴……怪怪的

這整件事的起頭是Nathalie Lawhead在網路上貼了一篇部落格文章,是向強暴她的人喊話[2]。這件事或許和Zoë Quinn只有些微的間接關係,所以這部份我就不多講。

或許是受到了什麼精神上的刺激或鼓勵,Zoë Quinn也在推特上貼了一連串的圖片,圖片其實是容不下字數限制的文章,指責「他」性侵害她,還限制她的行動[3]。幾天後這樣的控訴也導致了《林中之夜》的其他開發者們決定跟Alec Holowka切斷關係,相關的遊戲計劃也取消不做了。

幾天之後,Alec Holowka死亡的新聞終於映入了我的眼簾[4],難過之際,我還花了很多時間在找相關新聞和資料。

這裡有幾點讓我想不透:

一,是正義的發聲還是妨害名譽?

在Alec Holowka死掉的那天,我不覺得我能得到什麼資訊,事實上,我看不到他妹妹的帳號發了什麼(因為是不公開的推特帳號),我也看不到Zoë Quinn的。

但我在《林中之夜》的推特發文上看見了兩個不同的世界。一種在8月27日,謝謝你們這麼做(指《林中之夜》的團隊和Alec Holowka斷捨離);另一種在9月1日,說你們的決定讓一個人死掉了。

只是,還有一種聲音是8月29日留言回覆說「這看起來不對勁」。很悲哀的是,這樣的想法似乎才是正確答案,但卻沒有被企業文化所採用。

我在9月2日問了自己「如果我從現在開始討厭或攻擊Zoë Quinn的話,我會多像是被她煽動的人?」但,我不是要把自己或其他人歸類在「錯誤」的那一方,所以我進一步地問更精確的問題:

  • 我對這整件事情的理解程度有多少?(這包括了Alec Holowka他一側的故事)
  • 我能驗證Zoë Quinn講的話是真的嗎?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少到讓我無法忍受」,第二個問題答案又是否定的,那麼我去找資料看#MeToo的行動思想是什麼……

很不有趣的是,Me Too Movement英文維基頁面(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_Too_movement)在批評的項目當中就提到了其行動「目的不明確」,同時批評的第一條內容竟然是「虛假指控」(false accusations),甚至還引用的是錯誤的資訊,還有過度強調特定案例、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等許多問題等等。公開的網站可不是每次都會像是互助會那樣,有時候是可以變成獵巫行動的……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取消掉我原本在寫的鬼故事的原因:你真的能信任網路上面的指控或發言嗎?

二,Zoë Quinn把勇氣用在錯誤的地方

一般來說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交給警察,以及進入司法程序,即便那很有可能是漫長的掙扎,但你至少不是在獵巫,或讓網路公審一件不應該經由他們來判斷的事情。

但Zoë Quinn卻從來都不是那樣。GamerGate、Drepression Quest和相關事件,Zoë Quinn的說詞都相對地禁不起檢驗……那這次呢?我晚點再提到這件事。

三,為了避嫌而衍生出來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你在國小或國中的時候,會不會因為別人跟你講說某某某做過什麼什麼事,然後你當下就決定不要跟他好……或換個說法,跟他絕交?

取消文化是「不跟他好」的企業版。

很多企業會主觀地認定自己沒有辦法去驗證真偽,會很容易會認為「很多聲音都這樣講,那麼我的合作夥伴一定有做過那件事」。

但這樣做很糟糕,其後果遠比小學生版還要來的強烈,因為它意味著相關聯的生意會一筆勾消,取而代之的是該企業承認自己「跟著造謠者一起,對原本的夥伴丟石頭」。

小學生沒辦法確認這些謠言或資訊的真假,所以他們會用這件事「看起來」或「感覺起來」如何作為判斷的基準,但那未必是真的或對的判斷,又尤其它不是基於「事實」和「科學根據」作為考量。

企業在公關方面因為不想要沾上負面形象,與其被動地不發表任何聲明(因為會被視為「用沉默來包庇不對的人或事」),主動地提出拒絕往來或終止合作關係、取消掉未來所有計劃,以達到「形象不沾鍋」為主要目的。闢謠總是讓人會覺得很辛苦。

企業誤以為自己「未必能有人力、金錢或時間去驗證一件事情的真偽」,導致取消的決定發表之後,幾乎是覆水難收,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地是,被切割的合作夥伴通常會在那一瞬間得到「社會性的死刑」,直到有相關證據能證明他們的清白為止。

不覺得「你有罪,除非你能證明你是清白的」這件事很可怕嗎?我只覺得人只停留在小學生的程度才可怕,取消文化的環境能被保持下去才可怕。

四,新資訊似乎證實了……她發言上的矛盾

我講的新資訊:
https://www.thepostmillennial.com/exclusive-zoe-quinns-allegations-are-falling-apart/

雖然我沒有辦法確定推特截圖有沒有被變造,但如果那是真的,Zoë Quinn指控Alec Holowka限制她的行動還強暴她、藉由室友協助逃脫的言論,對比於她當時發的推內容……

是相互矛盾的。

被囚禁的人能花幾個小時去一趟多倫多,再回到溫尼伯(Winnipeg)做遊戲,而不是求救?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越想越不對勁?

像是不喜歡榴槤的人,喉嚨卡著榴槤的味道那樣難過

如果一個人的生命結束,無論是自然發生還是意外,無論是不認識的,或是我只知道名字或跟某些事情有關聯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會讓我悲傷。

Alec Holowka的例子就嚴重的多,因為我從他姐妹的推特圖片上看到一些蛛絲馬跡,說他曾經被虐待,需要心理醫生的協助走出陰影等等。

可是再回到這整件事情,我也不過是理解的稍微多了一點的人而已,而我會這樣說:

警方需要調查Zoë Quinn在網路上發言提及的內容,無論是她有或沒有說謊,我希望接下來的幾年之後的某一天,能夠讓大家得到一個正式、公開的答案。但除此之外,他停用自己的推特帳號後重新上線後講了什麼,我都不感興趣(I don’t fucking care)。

Alec Holowka,如果指控不是真的,沒有人值得被誤解,也沒有人值得受這種苦。我也希望這是最後一位,但如果社會環境繼續保持取消文化,Alec可能永遠都不會是最後一位。

最後是觀眾。因為我希望以下的解釋能夠簡單明瞭,所以我得用二分法來問起,請問:

你希望未來是長什麼樣子?
‧更好←→更差
‧和善←→惡意
‧熱情←→冷漠

網路很常看到一種狀況,但人們未必會察覺到:「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甚至不需要舉證」,這種語氣和做法,無助於任何人。而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不想寫打臉文,它不只是要花很多力氣去辯駁,更重要的是如果抱持著吵架的心態去寫,通常會很難讓人願意去看,即便你身處的環境或所屬的種族非常好戰也是如此。

很多時候人們以為自己懂的最多,其實有可能是種錯誤認知、虛幻的優越感導致認為自己能夠輕鬆勝某個議題或某件事,同時這個世界當中絕對不會缺少支持你荒謬言論的證詞或資料。

看到這整件事的我來說,這感覺糟透了,看到《林中之夜》推特發文底下的回覆來看,似乎還是有很多人相信自己「選對邊」,而不是選擇刪除或增加留言說「看來是我錯了」。

所以我想問,你的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足以做出判斷和決定嗎?

至少我不想變成像是Zoë Quinn一樣,煽動觀眾去攻擊她或其他人。

人值得更好的對待,而不是讓所有的人們都生活在爛泥巴裡面,這一點也不好。

如果你未來想看我寫其他關於電玩的文章,你可以透過以下LikeCoin連結拍手,我想提醒的是某些擋Java的瀏覽器插件可能會影響讀取網頁,如果有這類問題的話請使用Google Chrome來打開以下網址:
https://button.like.co/in/embed/immbasa/button?referrer="https://wokholibasa.blogspot.com/2019/09/alec-holowka.html"

追蹤我的Vocus方格子帳號:
https://vocus.cc/user/@immbasagmail-com?page=1

或追蹤我的Medium帳號:
https://medium.com/@immbasa

本人的部落格網址:
https://wokholibasa.blogspot.com/

「有閒者之居」的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whohasfreetime

本人的噗浪:
https://www.plurk.com/OzaSiK

我們下次見。

註解
[1]《林中之夜》的官方推特推了這些內容:
https://twitter.com/NightInTheWoods/status/1166778779756314625

[2]相關報導:
https://www.theverge.com/2019/8/27/20835249/game-developers-sexual-assault-publicly-accused-allegations-metoo

※本人就不貼上Nathalie Lawhead的個人部落格文章是因為本人無法驗證其內容的真實性,請見諒。

[3]相關報導:
https://www.newsweek.com/zoe-quinn-accuses-night-woods-game-developer-ex-partner-alec-holowka-harassment-abuse-1456452

[4]相關報導:
https://www.polygon.com/2019/9/1/20843561/alec-holowka-dies-night-in-the-woods
https://tw.esports.yahoo.com/night-in-the-woods-063455528.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仙山居士的沙龍
10會員
22內容數
評論遊戲,比表層敘述再深刻一些......
仙山居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9
「你覺得台灣人的媒體識讀怎麼樣?」如果我的答案如果亂成一團義大利麵,那我要怎麼回答?基本上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告訴大家說「這是我的回答,不要再問了」,即便我可能會再一年以後再問我自己一次,但基本上這大概是我短期內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了吧。 你?我才沒有要說服你。
Thumbnail
2024/03/09
「你覺得台灣人的媒體識讀怎麼樣?」如果我的答案如果亂成一團義大利麵,那我要怎麼回答?基本上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告訴大家說「這是我的回答,不要再問了」,即便我可能會再一年以後再問我自己一次,但基本上這大概是我短期內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了吧。 你?我才沒有要說服你。
Thumbnail
2020/07/09
這篇是遲來的《還願》遊戲劇情心得,不過比較偏向我個人的觀點.......因為這本來就是我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2020/07/09
這篇是遲來的《還願》遊戲劇情心得,不過比較偏向我個人的觀點.......因為這本來就是我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2019/10/31
原本我還以為去年的「你們沒有手機嗎?」這句話就已經糟糕透頂,但只有動視暴雪能夠超越動視暴雪,他們辦到了.......我的老天! 所以這篇文章我整理了相關事件的一些資料。
Thumbnail
2019/10/31
原本我還以為去年的「你們沒有手機嗎?」這句話就已經糟糕透頂,但只有動視暴雪能夠超越動視暴雪,他們辦到了.......我的老天! 所以這篇文章我整理了相關事件的一些資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那晚看到臉書第一則動態是他的道歉文,然後底下的留言才讓我震驚了起來,我不敢置信自己到底都看到了什麼? 當 MeToo 燒到這個人時,我才深刻體驗什麼叫做細思極恐、逃過一劫。 這篇文主要想讓大家知道,人生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錯過機會,它未必真的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那樣,背後也許藏著天意慈悲的護佑。
Thumbnail
那晚看到臉書第一則動態是他的道歉文,然後底下的留言才讓我震驚了起來,我不敢置信自己到底都看到了什麼? 當 MeToo 燒到這個人時,我才深刻體驗什麼叫做細思極恐、逃過一劫。 這篇文主要想讓大家知道,人生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錯過機會,它未必真的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那樣,背後也許藏著天意慈悲的護佑。
Thumbnail
#翊嘉生命事務所 x 禮儀師內心戲 有感於近日臺灣社會 #MeToo事件 持續發酵,其實早在最一開始,小艾就曾經分享一些「點到為止的有感」在自己的個人限動上,也許看起來逆風吧!?............
Thumbnail
#翊嘉生命事務所 x 禮儀師內心戲 有感於近日臺灣社會 #MeToo事件 持續發酵,其實早在最一開始,小艾就曾經分享一些「點到為止的有感」在自己的個人限動上,也許看起來逆風吧!?............
Thumbnail
特此聲明,這是我的掙扎,與你無關。
Thumbnail
特此聲明,這是我的掙扎,與你無關。
Thumbnail
想像任何一個詞、標籤、人這個活體生物,背後粘接著千絲百縷、色彩萬千的線路才成為形狀………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平面的容器…………那麼,倘若線路短路或接錯或斷線……
Thumbnail
想像任何一個詞、標籤、人這個活體生物,背後粘接著千絲百縷、色彩萬千的線路才成為形狀………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平面的容器…………那麼,倘若線路短路或接錯或斷線……
Thumbnail
其實大部分的事件,早在疫情發生,甚至是變嚴重前就存在了,只是當套上疫情這層濾鏡,解讀的方式也都不再一樣。——《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 我是淚眼婆娑地看完這本書的。 在台灣三級警戒時閱讀這本書是再也適合不過的。 作者是一名記者,記錄下2020一整年的記事與她的生活連結,這不是單純只是她的日記,而
Thumbnail
其實大部分的事件,早在疫情發生,甚至是變嚴重前就存在了,只是當套上疫情這層濾鏡,解讀的方式也都不再一樣。——《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 我是淚眼婆娑地看完這本書的。 在台灣三級警戒時閱讀這本書是再也適合不過的。 作者是一名記者,記錄下2020一整年的記事與她的生活連結,這不是單純只是她的日記,而
Thumbnail
網路交流的運作模式在近幾年中發生了轉變,社交媒體和各種自訂化空間紛紛興起。在同一時間,網路和現實的分界線開始模糊,而這些連帶影響了我們在真實世界對他人以及他們的意見的態度。
Thumbnail
網路交流的運作模式在近幾年中發生了轉變,社交媒體和各種自訂化空間紛紛興起。在同一時間,網路和現實的分界線開始模糊,而這些連帶影響了我們在真實世界對他人以及他們的意見的態度。
Thumbnail
從網路控告、取消文化,到死訊傳出,這一連串的事件加上匱乏的資訊讓我啞口無言......也許啞口無言才是最好的選擇。
Thumbnail
從網路控告、取消文化,到死訊傳出,這一連串的事件加上匱乏的資訊讓我啞口無言......也許啞口無言才是最好的選擇。
Thumbnail
硬要胡來的寫作
Thumbnail
硬要胡來的寫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