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type是一項
Synergy推出,系統成熟、分類誤判率低的新數據。NBA官網免費提供、別於傳統紀錄表上的內容讓它成為近年寫手的新寵兒。但也因此成為最容易被誤用與過度解讀的數據。(update: Oct 2019)
※以下談論為NBA官網免費Playtype版;
Synergy課金付費版可以拉出更多東西。
首先,把Playtype的分類定義弄清楚
- 球員是否在特殊情境下終結回合?
- 在對手防守未到位的情況下終結回合:轉換進攻(Transition)
- 取得進攻籃板後快速完成終結:補籃(Putbacks)
- 特殊情況:其他(Misc)
- 若球員在取得球權後短時間終結回合,則他是以何種方式獲得球權的?
優先判別
- 為持球人完成掩護後取得球權:擋拆掩護(Pick & Roll Roll Man)
- 未對持球人進行掩護,往籃筐移動過程中取得球權:空切(Cut)
- 於低位背身取得球權:低位進攻(Post Up)
次要判別
- 繞過掩護人後取得球權:繞掩護(Off Screen)
- 近距離傳遞的方式取得球權:手遞手(Hand Off)
末位判別
- 非以上表列方式取得球權:定點(Spot Up)
- 若球員在持球一定時間後終結回合,則終結回合的過程中是否有人掩護?
- 有:擋拆持球(Pick & Roll Ball Handler)
- 無:面框進攻(Isolation)
Playtype是按照獲得球權的方式分類,而非終結手段
球員無論以灌籃、上籃、拋投等等五花八門的終結手段完成進攻,只要他符合上述的分類條件,就會按照判別式的優先順序被歸類到該項目內。所以:
- 若球員為持球人掩護後,退至外線取得球權並投射(Pick & Pop),則該回合會被歸類至擋拆掩護(Pick & Roll Roll Man),而非定點(Spot Up)。
- 若球員繞過掩護後往籃筐移動,移動中取得球權並拋投,則該回合會被歸類至空切(Cut),而非繞掩護(Off Screen)。
- 若球員蹲底角接到球後立刻衝進去灌籃,則該回合會被歸類至定點(Spot Up),而非面框進攻(Isolation)。
- 若手遞手取得球的球員與對手磨蹭太久、最後以後撤步三分作結,則該回合會被歸類至面框進攻(Isolation),而非手遞手(Hand Off)。
- 若持球球員於擋拆後立刻退至三分線出手,則該回合會被歸類至擋拆持球(Pick & Roll Ball Handler),而非定點(Spot Up)或是面框進攻(Isolation)。
反過來看防守,Playtype能呈現出的面向很窄
若你對於球賽的理解到達一定程度,就會知道防守的成功與否在於整體過程的執行;若被輕鬆得分,最後對位的球員很可能反倒是背黑鍋的那一位,因此Playtype的數據配對上會有著不符現實的失真。單一球員的防守表現,僅有大個的低位(
Post Up)防守對位與責任相對明確,可以參考看看。
團隊防守中,有幾個項目的內容與頻率是具參考價值、值得進一步深究球隊防守策略的,但依然不適合單以Playtype呈現出的內容直接下定論。
所以,以下是許多人會誤用與過度解讀的方式
- 把Playtype所有項目全數拉出來比較,將球權分類與終結手段混為一談。
- 以為手遞手(Hand Off)、繞掩護(Off Screen)、定點(Spot Up)是判斷投射品質的標準,把這三項都當作接球就投(Catch & Shoot)的細分項。
- 以擋拆持球(Pick & Roll Ball Handler)或擋拆順下(Pick & Roll Roll Man)直接去論斷這個球員會不會打擋拆。
- 引用Playtype的各項防守數據作為防守判斷標準。
那麼,Playtype該怎麼使用?
- Playtype的最大用途是展現出各隊戰術風格的差異。這與總教練的戰術配置偏好、隊上球員的特性皆有關係,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概念。
- 再者,是展現出球員在球隊中的角色定位,你可以透過球員不同項目終結的量與比重,比對出球員在球隊進攻端扮演的角色。
- 若要探究個別球員在各類終結手段上的表現,Playtype是個部分項目有用的數據。
- Playtype防守數據的價值不高。輔助參考用。
延伸閱讀
Playtype是如何分類的?
各類Playtype三分出手的比重
透過Playtype將球員分類為不同的類型與比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