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wan魯魯灣|隱身部落的無菜單原味料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09年莫拉克襲台,土石流重創屏東山區,好茶、大社、瑪家等區域的部落,離開了先人開墾後人傳承、能遙望魯凱和排灣族聖山北大武的家園,接受縣政府安置,這裡是霧台鄉「禮納里」。
攝於魯魯灣,原住民傳統圖騰木雕。
鳥王一家非常熱衷於吃原民餐廳,從小家庭活動就是跟著爸媽上下山,後座買一籃山芋頭和土芒果當零食,甚至是屏東三地門「居高」餐廳的創始會員。為了慶祝我千里迢迢從台北返家,早已預訂了「魯魯灣luluwan」無菜單原住民料理。

luluwan魯魯灣 重新詮釋民族風味

吃料理除了是種享受,更是一種學習和理解。當我們對一個人、國家、民族不甚了解時,「食物」往往帶我們跨越語言的藩籬,「飲食文化」這個現代人朗朗上口的名詞,顧名思義:從飲食看見文化。
前菜,毛豆仁、秋葵與法國麵包的結合。
原住民料理絕不會離開的主軸便是「土地」,前菜、配菜、主菜、甜點,樣樣離不開在地食材,毛豆堪稱是屏東「綠金」,外銷日本的總額只能讓台灣人拍拍手。身在量產毛豆的土地上,第一道用毛豆創作再正常不過。
完整的毛豆仁配上切段秋葵,我研判底部抹上的是兩種食材調理後的泥狀醬料,以西班牙小菜“Tapas”的形式呈現,調味清爽得當,若要說美中不足,就是醬料的水份被吸收進法國麵包,讓麵包芯變得軟爛,口感減分。
開胃菜,排灣族傳統小點「吉拿富cinavu」。
傳統排灣族點心「吉拿富cinavu」一端上桌,馬上燃起我的食慾,好歹我也是吃吉拿富長大的孩子(鳥媽的朋友有包就會分送)!你以為平常吃吉拿富很簡單嗎?以傳統而言,族人只在喜慶或歲時祭儀才包,在魯魯灣遇到它,滿足了我久居台北的乾枯食魂。
外層包覆的是一種叫「假酸漿葉」的可食用植物,葉面微微粗糙又柔韌的口感,散發一股難以形容的香氣,配上肥瘦均勻的肉餡,和老闆的巧思「胡麻醬、紅藜」,簡直是絕配!
搭配各種蔬菜與香料的馬告烤鱸魚。
這道「馬告烤鱸魚」是餐桌上的搶手菜,賣相極佳,酸鹹甜的醬汁讓人忍不住扒了兩碗飯,一旁的蔬菜也搭配的很好(尤其是糯米椒),不免俗地向大家介紹山胡椒,泰雅族人稱它「馬告」,森林中的馬告仰賴手工採集,比起一般聞到即嗆到的胡椒,馬告更多了點薑香氣,是原住民料理美味的秘密。
自己取:總匯蔬菜燉雞?這張用手機隨意拍,趕緊開動。
此時本人已被上一道菜銷魂到無心聽解說,所以不知道有什麼在地元素,總體吃起來味道很溫和但沒有上一道出彩,醬汁偏向泥狀,猜想是將洋蔥等食材打成醬汁來燉煮,櫛瓜、紅黃椒、蘑菇、茄子(居然讓我聯想到普羅旺斯燉菜)。
因為無菜單,份量由老闆自行依人數斟酌菜量,除了此之外,還有一道沒介紹也沒拍到的洋蔥烤山豬肉(焦糖化的洋蔥美味無窮)和甜點冰淇淋佐紅藜餅乾,五個人的胃已經十分飽。
從座位往外觀望魯魯灣一隅,民族風的配飾非常美麗。

狂風吹不毀「我們的根」 部落吹起新型態原民料理風氣

看著這片風災之後移地重生的原住民部落,不禁讓人佩服,近年來每次拜訪原鄉都能發現迴游的年輕人,正為自己的傳統文化打拼,尤其在禮納里這個颱風受災戶再次站起來的美好之地,「新型態原民料理」正吹起,大家最熟悉的便是老闆從江振誠新加坡旗艦餐廳回到部落深耕的法式燒烤原民餐廳「AKAME」,一個小小的禮納里,卻有著海內外爭相來台品嚐、南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光是這點就令人驚嘆不已。
店內天花板掛了許多原住民圖騰布簾。
走訪禮納里,會發現好幾間這樣傳統與新式結合的餐飲模式,老闆大多是離家又迴游的族人,帶著在外幾經風霜而累積的能力,回來和家人共同經營、延續傳統的價值。這或許是源自於族人對原住民文化的自我認同、或許是一種愛護家園的心?我並不是他們,我僅猜想,然而風災終究毀不了他們的根,離開終究也讓孩子們更強壯的回來,復興原住民傳統食物,更撐起原住民族的家園與文化使命,在漫漫長路上繼續走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9內容數
生命本身或許不具意義,故事讓活過的都有了意義。假使我們都看得見自身一連串的故事並認知到自己正是用生命執筆“Do we still take life so seriousel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由的鳥地方 的其他內容
某天,在辦公室裡寫著中秋美食EDM的文案,「你這段文字很不合邏輯,以後這種細節都要注意。」主管過目完說道。 中秋,是除了過年外,再度團圓一家大小的日子。 因為不確定當初是怎麼寫的,只能用記憶大概描寫出當下的用字邏輯。「照你這個邏輯好像所有人的家庭關係都不好,誰家一年到頭只有過年、中秋能團圓,中秋節
我家附近,有個島形的公園,橫跨了好幾個街口,一端是鄰捷運的繁忙幹道;一端是鄰傳統市場的長輩交誼區。以我這種閒閒沒事就遊蕩街頭、觀察旁人的專業偵探,搬來不久就馬上探測到許多「不尋常」之處,也是很正常的。
某天,在辦公室裡寫著中秋美食EDM的文案,「你這段文字很不合邏輯,以後這種細節都要注意。」主管過目完說道。 中秋,是除了過年外,再度團圓一家大小的日子。 因為不確定當初是怎麼寫的,只能用記憶大概描寫出當下的用字邏輯。「照你這個邏輯好像所有人的家庭關係都不好,誰家一年到頭只有過年、中秋能團圓,中秋節
我家附近,有個島形的公園,橫跨了好幾個街口,一端是鄰捷運的繁忙幹道;一端是鄰傳統市場的長輩交誼區。以我這種閒閒沒事就遊蕩街頭、觀察旁人的專業偵探,搬來不久就馬上探測到許多「不尋常」之處,也是很正常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肥嘟嘟、細緻、柔嫩...鮮美得教人上癮,夏日特輯! 馬祖活淡菜料理記錄🦪🦪🦪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小米曾是瓦酪露的生活支柱,也是文化的根源。從食用到應用,小米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團隊與部落的長者、婦女合作,紀錄了小米從收穫、加工,再到製成傳統美食的過程,更深刻地認識了小米在部落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原住民香料馬告到底長怎樣?竟能做馬告臘肉、馬告香腸、馬告雞湯......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讓我們踏上一場味蕾的冒險旅程,來到一個充滿匠心巧思與自然馨香的地方—島語自助餐。在這裡,每一口食物都像是精心編排的樂章,為你的味蕾奏出最純粹的自然旋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肥嘟嘟、細緻、柔嫩...鮮美得教人上癮,夏日特輯! 馬祖活淡菜料理記錄🦪🦪🦪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小米曾是瓦酪露的生活支柱,也是文化的根源。從食用到應用,小米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團隊與部落的長者、婦女合作,紀錄了小米從收穫、加工,再到製成傳統美食的過程,更深刻地認識了小米在部落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原住民香料馬告到底長怎樣?竟能做馬告臘肉、馬告香腸、馬告雞湯......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讓我們踏上一場味蕾的冒險旅程,來到一個充滿匠心巧思與自然馨香的地方—島語自助餐。在這裡,每一口食物都像是精心編排的樂章,為你的味蕾奏出最純粹的自然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