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彼時的文藝少女(2)】劉承欣:生活中創作,限制中堅持——艾雯的旗袍與她不撞衫的美麗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許多作家喜歡說創作來自於生活,但生活其實也可能限制創作。經濟因素、家庭因素、健康因素,不能寫的理由太多了,如同堅持書寫的理由一般,族繁不及備載。

  「女人從事寫作的結果:世上少了一個好的主婦,而多了一本壞書。」如果身為一名女性創作者,體弱多病,同時又是一位母親,當看到類似的評論,應該壓抑自己、放棄寫作,去符合某種社會期待的賢妻良母形象?或者不顧一切成就自己?

  但誰說只能二選一?艾雯表示:我全都要!要做好主婦,也要寫好書;要在紙上發展才華,也要在布料上彩繪自己與家人的美麗家居。女作家艾雯善用針與筆,以服裝設計、手作、收藏,盡情發揮巧思,經營有滋有味的生活,接下評論者的戰帖。

  面對生活各種難,怎麼超越限制、堅持美和創作?且讓我們從艾雯旗袍的故事說起,嘗試尋找實踐的靈光與祕訣。


raw-image
「我喜歡拈針引線,僅次於執筆寫作:可以一任心意構想、設計、剪裁。從老到小,為家人一針針納入我的愛心和關懷,一縷縷串起我的喜悅和祝福;為自己添製一份美好和振奮;為住屋增加點色彩和溫馨。在製作的同時,也滿足了另一種創作慾和成就感。」[1]



不撞衫的人生:縫製自己的全能戰袍

  那是一件手縫的短袖旗袍,黑、白、灰三色花草植物紋飾交錯,在時間的著色下,彷彿有點水墨淡綠渲染,像是製作者不經意就把某個炎夏午後,庭院裡一方蓊鬱的歲月靜好,在一針一線之間,珍藏於身上,也縫進了心裡。

  旗袍的主人是艾雯,「旗袍一族」的一員。

  什麼是「旗袍一族」?「旗袍一族」指的是1950年代臺灣文壇一群又編又寫又持家,在紙筆與家務之間撐起文壇半邊天的女作家,包括林海音、潘人木、張秀亞、艾雯、羅蘭、鍾梅音、邱七七等女性寫作者們。

raw-image

  無論文友聚會、工作或家居 ,旗袍都是她們常見的穿著,也是展現巧思、實踐美麗的舞台。不同於日後《花樣年華》、《色戒》等電影所呈現的性感豔麗形象,50年代女作家的旗袍往往並非開高衩、曲線畢露,由女作家們聚會照片可見,她們的旗袍往往是過膝、略微寬鬆舒適,標誌一種端莊優雅的氣質,而受官方鼓勵、應允。許多女作家的女兒想起她們的母親,都自然聯想到旗袍所賦予的典雅,以及母親透過衣飾裝扮流露對美的見解與巧思。

  相對於今日成衣普遍,可以用相對實惠價格添購衣物,卻不免在追隨流行過程中遭遇撞衫的尷尬, 50年代女作家或親自手縫,或出設計點子請師傅製作,在旗袍款式設計的限制中,硬是玩出自己的花樣。

  林海音懂得在看似素雅的衣料上,繡上一排鮮豔的牡丹;羅蘭能用地攤買的外衫突顯晚宴旗袍的高雅;張秀亞心愛的旗袍靠頸處被蟲咬破了,自己剪一塊山茶花圖樣縫補,就成為獨一無二的設計款。潘人木的女兒回憶母親穿著旗袍在廚房優雅做料理的過往,讓她覺得廚房不是油煙之地,反而有如客廳般舒適,可知旗袍如何撐起時代女性的自信,且不僅外出社交可穿,寫作可穿,忙家務也可穿,彷彿那個時代女作家進可攻、退可守的全能戰袍。

  在這一群風格殊異的旗袍好朋友中,艾雯毫不遜色。對艾雯的女兒朱恬恬來說,母親穿著旗袍端莊優雅的風姿,是她深植腦海的美好形象。無巧不巧的是,不管是黑緞織金色鈴蘭花圖飾旗袍、寶藍色織同色古典竹葉圖案絲綢旗袍,或者小葉描邊交錯的白綢印花旗袍,許多艾雯喜愛的旗袍都以素雅的花草植物為飾。或許是彼時流行的布料使然,但這些不張揚卻有細節的生活安排,卻讓人不禁想像熱愛植栽的艾雯,穿上這些旗袍,走進她所喜愛的花草之間,彷彿花仙子般優雅的身影。


她是作家,更是熱愛DIY的生活美學家

  儘管50年代就以散文集《青春篇》廣受讀者歡迎,論者張瑞芬也稱讚她是美文的開創者,最早成熟的作家。但艾雯對美的追求從來不限於筆端,她曾在〈針黹之美〉一文中自承,喜愛拈針引線,僅次於執筆寫作,因為當她在針線穿梭間落實自己的想像,不僅實現了對家人的愛心與關懷,也滿足另一種創作慾和成就感。艾雯的創作顯然不只寫在書上,也寫在每個家居與日常。

  她是作家,更是服裝設計師、植栽高手、生活美學家,「斜槓」概念發明前的「斜槓」實踐者。

  兒時在蘇州和父親一起臨帖、讀書、踏青,看外婆製作玫瑰花雕等「小樂惠」,蘇州那些日子,激發艾雯美的本能,也培養出一個懂得生活情趣的心靈。然而,艾雯不僅是個接受者或實踐者,當她在生活不寬裕的年代,利用現有簡單的材料,製作美化家居的飾品;從選布、配色、設計到剪裁縫製,都不假他人之手,為自己也為家人製作美麗的衣裳,不知不覺間為女兒留下極強的美感暗示,啟發女兒服裝設計的天才。服裝製作因此不只是艾雯個人的愛好,也成為母女共享的美好日常。


低調的華麗:限制中湧動的生命力

  艾雯的多才多藝,或許會讓人懷疑她是否有過人的精力?但事實上她從小體弱多病,寫作生涯也不時因為身體狀況而必須放慢腳步,也因為嬌弱善感又是蘇州人,讓文友劉枋聯想到《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即使如此,在旗袍妝點的溫婉典雅之外,艾雯對理想卻十分執著,對生命彷彿潛藏火山般的熱情。這種生命情調就好像一套她親自設計縫製的暗棗紅旗袍,沉穩端莊的暗棗紅色搭配修飾身形的同色背心,突顯成熟風韻的同時,卻似乎有些中規中矩,不容易一眼探知內在的底蘊與個性 。但如果靠近再靠近仔細觀看,會發現這件旗袍使用的布料,由黑線和粉紅線交織而成,光線所及之處,閃爍若隱若現的粉色光芒,有種低調的華麗,暗暗湧動的繽紛生命力。

  如果生命不可避免是暗面與亮面交錯,不總是能隨心所欲,艾雯在生命的限制中持久地堅持與美相伴。身為作家,早慧且成名很早,但更可喜的是在時間的試煉中堅持下來,直到80歲仍出版《花韻》,描繪她所鍾愛的草木。寫作不輟,完全不是說說而已,寫作或許因身體狀況而趨緩,但卻從未真的停止。

raw-image

  生活情趣的經營亦然,移居天母之後,不似以往在岡山、中央新村的家,有庭院可以讓她充分灌注對花草自然的喜愛。但她仍在家中可利用的空間栽花,在陽台上準備了洗澡盆,欣喜期待小鳥、松鼠等小客人的造訪。因健康欠佳而深居簡出,但圖書畫冊、各種文集、上萬套的火柴盒等藏品,滿足生命熱情的種種事物仍圍繞著她。


raw-image

火柴盒中等待燃燒的美

  艾雯的收藏,除了旗袍,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小巧玲瓏而多達萬件的火柴盒了。這些火柴盒跟她的生活有什麼關聯呢?她抽菸嗎?在觥籌交錯的社交場合、還是在旅遊住宿的飯店與這些火柴盒偶遇?或是有人送給她的呢?無論是哪一種,若非抱著熱情很有意識的蒐集,不可能匯聚這麼多的數量,一輩子也用不完。但其實她的火柴盒也不是要拿來使用,除了蒐集,她還親手尋找圖片、黏貼製作。這彷彿是在告訴我們,生活不僅追求實用,還要有追求美的餘裕啊。

raw-image

  雖然火柴盒的來源不見得能夠一一確認,但它們的存在太具生活感,不免讓我們以為那正悄悄透露著艾雯生活的秘密。打開收藏於臺文館中、各菜系餐廳宣傳火柴盒,我們可以猜想艾雯是否曾穿著某件喜愛的旗袍,穿梭其中?猜想她偏愛川菜、西餐還是港點?同時感覺這些火柴盒中遺留許多尚未使用的火柴,像是一種邀請,召喚 同樣對生命有愛、對美期許的人們,接下艾雯的棒子繼續點燃,花火燦爛的熱情。


[1]艾雯,〈針黹之美〉,《綴網集》。


★作家小傳

艾雯(1923-2009),本名熊崑珍,出生於中國江蘇吳縣,14歲之前在蘇州生活成長。1937年全家隨父親至江西大庾任職,不久中日大戰爆發,蘇州淪陷。1940年因父親驟逝,艾雯為負擔家計輟學,但也因為任職圖書館、博覽群書,開啟寫作契機。1944年避難江西上猶,期間進《凱報》擔任大地副刊主編。1949年2月隨家人來臺,最初暫居屏東,1953年8月遷居岡山,開始她生命中「鳳凰花的歲月」,就這樣一住20年,直到1973年遷居臺北。

雖然14歲即離開故鄉,但早年在蘇州所見所聞所感,深深影響她看世界的方式與寫作主題。18歲以短篇小說〈意外〉獲《江西婦女》徵文第一名,自此步入文壇。創作文類包括散文、小說、兒童文學,早期散文與小說並重,60年代中期後逐漸專注散文寫作。她的第一本散文集《青春篇》,被譽為「自由中國第一本散文集」。多年來寫作不輟,創作力豐沛,直到晚年仍持續發表作品。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王鈺婷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31:艾雯》,臺南:臺灣文學館,2013。
  • 應鳳凰,《文學風華—戰後初期13著名女作家》,臺北:秀威資訊,2007。
  • 林靜端企劃;馬于文、陳昱伶撰文,《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臺北:奇異果文創,2019。
  • 「旗袍一族:風姿綽約的世代女作家」特輯,《文訊》10月號(第384期),2017,頁44-69。

★觀測員簡介

劉承欣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班。邊走邊看邊寫,總是在摸索學習,如何好好過生活。


raw-image

  臺文天文臺推出專題企劃「彼時的文藝少女」,希望藉由系列文章,讓讀者一窺當時女作家的交際圈、個人經歷。少女並非表示女作家的作品青澀,而是想展現她們希望打遍天下的氣魄,艾雯如此形容青春:「一份永遠對事物的好奇,對一切美好的喜愛,對周遭及人類的關懷,對理念的執著。」面對肅殺的社會環境,女性作家堅持實踐自己的寫作觀。

  系列文章裡,有些人從文學選集著手,展現女性作家的團結;也有些從小飾品著手,藉此想像作家寫作時的心境與寄託。那股蓬勃的意志,都藉著飾品和文字留下來了。

  各位喜愛「拾藏」的朋友們,別忘了為我們每週日的更新按讚和分享。也歡迎將讀後感、想法留言在「拾藏:臺灣文學物語」粉絲頁和我們交流。你的閱讀和分享,是觀測員們繼續探索、前進的動力。


視覺設計/瞿繼維
攝影/鄭宏斌
上稿/鄭宏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Thumbnail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Thumbnail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他們的貼身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裏。
Thumbnail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他們的貼身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裏。
Thumbnail
婚姻中亮起紅燈,女性似乎必須擁有「溫良賢淑」或是「相夫教子」等特質,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讚聲? 如果這個女性事業很成功,可是沒有小孩,或者是跟公婆有過不愉快的相處紀錄,那麼婚姻亮起紅燈的時候,「她」就無可避免地在新聞或是輿論中成為難相處的角色。
Thumbnail
婚姻中亮起紅燈,女性似乎必須擁有「溫良賢淑」或是「相夫教子」等特質,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讚聲? 如果這個女性事業很成功,可是沒有小孩,或者是跟公婆有過不愉快的相處紀錄,那麼婚姻亮起紅燈的時候,「她」就無可避免地在新聞或是輿論中成為難相處的角色。
Thumbnail
而這或許就是張愛玲在精神上留給後世最寶貴的遺產——俗人何其多,對抗世俗,或說,拒絕理所當然地服膺世俗,我們或許將因此表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遭體制排除,但,孤獨使你靈魂富饒,讓你能夠真正自由。或許,能夠品嘗孤獨況味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張愛玲的精神世界。
Thumbnail
而這或許就是張愛玲在精神上留給後世最寶貴的遺產——俗人何其多,對抗世俗,或說,拒絕理所當然地服膺世俗,我們或許將因此表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遭體制排除,但,孤獨使你靈魂富饒,讓你能夠真正自由。或許,能夠品嘗孤獨況味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張愛玲的精神世界。
Thumbnail
在20世紀的文學史上,上海是一個被衆多作家一再書寫的城市。作家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鮮明的筆觸,記錄着當時的上海及其興衰更迭。張愛玲更是其中一位不容忽視書寫者,而她獨特的視角就是色彩。
Thumbnail
在20世紀的文學史上,上海是一個被衆多作家一再書寫的城市。作家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鮮明的筆觸,記錄着當時的上海及其興衰更迭。張愛玲更是其中一位不容忽視書寫者,而她獨特的視角就是色彩。
Thumbnail
江鵝《俗女養成記》,與高中選文〈畫菊自序〉對讀。「淑女」難做,怪不得江鵝乾脆做「俗女」,張李德和受到良好教育和出身庇蔭,在那時代得以發出聲音,卻也得遵循上流淑女形象。我們看見淑女的艱辛,有沒有更多「還俗」的選項?甚至,有沒有可能看見「俗」其實很真,一點也不俗?
Thumbnail
江鵝《俗女養成記》,與高中選文〈畫菊自序〉對讀。「淑女」難做,怪不得江鵝乾脆做「俗女」,張李德和受到良好教育和出身庇蔭,在那時代得以發出聲音,卻也得遵循上流淑女形象。我們看見淑女的艱辛,有沒有更多「還俗」的選項?甚至,有沒有可能看見「俗」其實很真,一點也不俗?
Thumbnail
如果你也曾想過: 「有沒有以臺灣歷史為背景的漫畫呢 ?」⠀ 那麼下面提到的這些作品是不能錯過的了!⠀⠀⠀ 雖然如今CCC編輯部已經解散,但這些作品與創作者,仍然值得一看。
Thumbnail
如果你也曾想過: 「有沒有以臺灣歷史為背景的漫畫呢 ?」⠀ 那麼下面提到的這些作品是不能錯過的了!⠀⠀⠀ 雖然如今CCC編輯部已經解散,但這些作品與創作者,仍然值得一看。
Thumbnail
  一談到旗袍大家想到的是甚麼呢?夫人又是怎麼掉坑的呢?我們一起聊聊吧!
Thumbnail
  一談到旗袍大家想到的是甚麼呢?夫人又是怎麼掉坑的呢?我們一起聊聊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