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和食材

2019/11/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撰文/凌谷
二〇一八年,全球暖化警鐘長鳴!
過去平均氣溫均處零下極寒之地北極竟升溫至三十二度,地球最厚、最古老的北極海冰層在今年已連續鬆動了兩次!歐洲熱浪頻傳,在亞洲風暴洪災不斷的同時,北歐普遍乾旱,澳大利亞更在經歷百年旱災。
在日本高知縣,巨浪拍打海岸。2018年第21號颱風“飛燕”9月4日中午在日本德島縣南部登陸,這是25年來登陸日本的最強颱風。
美國多間大學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暖化會令昆蟲大量繁殖,飢餓的昆蟲將大量蠶食穀物,導致人類主要糧食減產。昆蟲目前吞噬全球約10%糧食,若氣候變化持續,昆蟲將胃口大開,上述比率至本世紀末將增至15%到20%。
近日,芬蘭國防軍後勤中心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芬蘭軍隊將推出強制性的素食日。事實上,芬蘭的鄰居挪威從二〇一三年起就規定軍隊一周需有一天完全素食,他們希望以此每年減少一百五十噸肉類消費,以降低碳足跡。
芬蘭軍隊一直在尋找將更多蔬菜納入膳食的方法,以改善士兵的健康狀況。軍隊的伙食承辦商將避開肉蛋奶類制品,而向軍隊提供種類豐富的植物性食材。
這讓人想到氣候史的各種理論。氣候史學者認為,氣候的變遷不但造就地球生態環境,其微小的變動就能深刻地左右人類文明進程。其中最直接的影響,是極端天氣造成農作物失收,造成大面積的饑荒。事實上,東漢和明朝都是被氣候變化所摧毀的;羅馬帝國的衰亡,跟氣候變化亦有密切的關係;絲綢之路的盛衰也受到內陸地區乾旱周期所影響。
而在氣候變化中,有一些文明在採取有效措施得以存活,有一些則在饑荒中走向滅亡。過去人們以為一些古文明禁止吃豬、牛等肉類,是純粹出於信仰。但據史學家指出,美索不達米亞的絕大部分地區和埃及都透過宗教正好在四千四百多年前的乾旱周期開始禁止了豬隻的養飼;而印度禁食牛肉的傳統,據說也與三千多年前人類跟牲畜爭奪糧食有關。
我們已進入一個加速暖化的時代,這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現在問題是,該如何用適合新環境的文化觀念應對來勢洶洶的新氣候模式。(凌谷)
原載於澳門日報2018年9月5日新園地南書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一種永恆
    有一種永恆
    飲食哲學到生活感悟、藝術評論、各地遊記。 出版詩集《無邊集》、 散文《從愛到虛無》,譯有《世界和平飲食》中簡版。個人網站 https://artmusinglinggu.wixsite.com/poem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