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房裡的物種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冷氣房裡的物種〉2024-07-31

 

  一份研究指出:即使是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如果處在攝氏35度高溫,濕度100%的情況下,六小時內就會喪命。與濕度相關的原因是,如果濕度過高,汗水無法從皮膚蒸發出去,就沒有辦法讓身體降溫,我們會因中暑與器官衰竭而無法維繫生命。

 

  這個「濕球溫度35度」被認為是人體生存的臨界值,但這並不意味著氣溫沒有達到那個數字就沒問題,根據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當人連續數小時處於濕球溫度30.6度,危險性就已經非常高。

 

  當然,濕度100%並不是一個通常狀態,所以實際狀況下的臨界氣溫還會再高一些。但台灣的平均濕度在75%以上,仍是一個相對濕的國家,高溫的問題終舊不得不面對。

 

* 


  看到一個國外評論者對高溫現狀的思考:如果現在的夏季溫度狀態已經逐漸變得人們不待在冷氣房就沒有辦法生活的話,那其實說明了人類的滅絕期已經到了,只是我們透過科技在硬撐。

 

  我不確定這是一個悲觀的角度還是樂觀的角度。因為它揭示了一個人類無法逃避的環境宿命,並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暫且是克服(或拖延)過去了。於是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能延續多久,以及多延續這些時間,究竟是為了什麼?

 

 

  這是存在問題,但是是在整體人類的尺度。雖然對於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除了電費會高一些之外,開冷氣不是什麼代價高昂的事情。但從整體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件有些驚人的事情:我們在大規模的改變局部溫度,且為了維持這種相對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我們每天都消耗掉大量的能源。

 

  就好像如果一個人每個月付出數十萬房租租一間房間,我們肯定會希望這麼做是有價值的。這個價值不僅僅是說「要比其他相對便宜的房間更舒適」,我們還需要知道,我們增加這一舒適的差額,為的是什麼?我們透過這些舒適所能夠多做的事情,真的比我們付出的那些代價來得更值得嗎?

 

 

  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是因為高超的醫療才被從鬼門關裡拉回來,或多或少會開始思考往後的人生應該要怎麼過才最有意義。但人類整體似乎還沒有這樣的意識。區域衝突不斷、兩極分化嚴重。那種「世界已經走過低谷,將一步一步變得更好」的想像被「冷戰其實從未結束」的陰影壟罩。擁有資源與權力的人們似乎並不打算彼此分享有跨時代意義的新一波技術成果,也沒有為了面對共同的氣候危機真正團結起來。

 

  我們面朝的方向是有路的嗎?未來出生與成長的人身邊的空氣與腳下的土地會變得怎麼樣?如果某一天人們真的不再有辦法踏出冷氣房,他們會因為無法再對他人造成物理性傷害而變得平和,還是因為無法再與人面對面與擁抱而更加失去溫度?

 

  我們想要在哪?我們會在哪?--我們還在嗎?





延伸閱讀:

〈末日時鐘,與一直還未被毀滅的我們〉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沒興趣面對的真相〉

〈睡夢中安詳離去的司機〉

〈AGImenschen:作為「通用人工智能」的現代人類〉

〈大災變:末日追求與災後思考〉

〈「人類世」--人類活動的「足跡」與後果〉

avatar-img
86會員
75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需要去區分開「批判思考」與「批評」、「指出問題」與「指責」。作為一個變動世界中可以變動的人,我們應該要能夠意識到「個別的行動成效不理想」並不等於「行為者就是一個不好的人」。那些不足之處被指出來之後,才有更好的機會被清除。只要我們還能夠修正,就不會淪為一座衰亡的城。
  在住的地方附近,有一間便當店,幾乎每天五點前後都會大排長龍。不是說總是有五六個人在等,而是一次都有二三十個人、排到隔壁巷子裡的那種。有時我會對這個現象感到生氣,我會覺得你們到底都在幹嘛?為什麼當看到前面已經有二十個人在排了,你還會想要排進去?
  兩個明顯,且每個人都碰到過的概念是「乖」和「孝」。這兩者都很難被翻譯為英文,前者有「服從」的意思,但又不完全如此。它要求的甚至比服從還要多,幾乎是「靈巧地揣摩上意,做出令上位者滿意的行為」。「孝」也不能等同於「對家中長輩的敬重」,它同樣是建基在儒家文化,某種意義上就是「成人也需要做到的乖」。
  關於自然狀態與戰爭狀態,洛克給出了一套和霍布斯截然不同的說法。他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每個人平等的狀態,也認為在這個狀態中沒有人享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權力。但有別於霍布斯認為這種狀態下人將無可比免地彼此戰爭,洛克強調了這種狀態裡,人的自由與理性能力。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我們的文化裡面有一些十分令人厭惡的事情,其中一個是理所當然與無處不在的男性凝視。在奧運即將舉行之際,除了台灣選手的消息、眾星雲集的美國籃球隊之外,我還看見了一些新聞台搭配著無聊的雙關語整理了所謂的「奧運嬌點」--那些外貌或身材被認為是「看點」的女性運動員。
  我們需要去區分開「批判思考」與「批評」、「指出問題」與「指責」。作為一個變動世界中可以變動的人,我們應該要能夠意識到「個別的行動成效不理想」並不等於「行為者就是一個不好的人」。那些不足之處被指出來之後,才有更好的機會被清除。只要我們還能夠修正,就不會淪為一座衰亡的城。
  在住的地方附近,有一間便當店,幾乎每天五點前後都會大排長龍。不是說總是有五六個人在等,而是一次都有二三十個人、排到隔壁巷子裡的那種。有時我會對這個現象感到生氣,我會覺得你們到底都在幹嘛?為什麼當看到前面已經有二十個人在排了,你還會想要排進去?
  兩個明顯,且每個人都碰到過的概念是「乖」和「孝」。這兩者都很難被翻譯為英文,前者有「服從」的意思,但又不完全如此。它要求的甚至比服從還要多,幾乎是「靈巧地揣摩上意,做出令上位者滿意的行為」。「孝」也不能等同於「對家中長輩的敬重」,它同樣是建基在儒家文化,某種意義上就是「成人也需要做到的乖」。
  關於自然狀態與戰爭狀態,洛克給出了一套和霍布斯截然不同的說法。他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每個人平等的狀態,也認為在這個狀態中沒有人享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權力。但有別於霍布斯認為這種狀態下人將無可比免地彼此戰爭,洛克強調了這種狀態裡,人的自由與理性能力。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我們的文化裡面有一些十分令人厭惡的事情,其中一個是理所當然與無處不在的男性凝視。在奧運即將舉行之際,除了台灣選手的消息、眾星雲集的美國籃球隊之外,我還看見了一些新聞台搭配著無聊的雙關語整理了所謂的「奧運嬌點」--那些外貌或身材被認為是「看點」的女性運動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明朝的興衰一直是歷史爭論的焦點。缺乏準確控制氣候的力量使農業生產難以穩定,而大氣波動引發的災難,終結了明朝。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走進冬眠艙的瞬間,毫無防備地,凝膠狀的冰冷食鹽水讓我打了個冷顫,即使已經重複了30幾次,我依然對這份刺骨的低溫感到訝異,明明印象中的冬眠是溫暖的,可能我把它美化了。
Thumbnail
還記得2023年的夏天有多炎熱嗎? 那時全球平均溫度打破人類10萬年來的最高溫,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提出了嚴正警告: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式進入了全球沸騰的時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現代生活中科技帶來的便利和環境破壞,以及除濕機在此背景下的必要性。文章指出隨著人類活動造成的空氣汙染和氣候變遷,環境品質日益惡化,人們對於各項科技產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然而,當科技的便利性與環境破壞達到極致時,人們或許需要反思科技的使用和環境議題的思考。(By AI)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被環境影響了嗎? 這篇要來聊聊高齡者覺得舒服的光環境。 首先,你一定很好奇,舒服的環境不是大家都一樣嗎?不管是太亮或太暗,大家都會不舒服吧?為什麼我們還要特別去討論高齡者友善的物理環境呢?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五感是會退化的,這些退化的器官會影響他們對於環境的調節能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明朝的興衰一直是歷史爭論的焦點。缺乏準確控制氣候的力量使農業生產難以穩定,而大氣波動引發的災難,終結了明朝。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走進冬眠艙的瞬間,毫無防備地,凝膠狀的冰冷食鹽水讓我打了個冷顫,即使已經重複了30幾次,我依然對這份刺骨的低溫感到訝異,明明印象中的冬眠是溫暖的,可能我把它美化了。
Thumbnail
還記得2023年的夏天有多炎熱嗎? 那時全球平均溫度打破人類10萬年來的最高溫,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提出了嚴正警告: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式進入了全球沸騰的時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現代生活中科技帶來的便利和環境破壞,以及除濕機在此背景下的必要性。文章指出隨著人類活動造成的空氣汙染和氣候變遷,環境品質日益惡化,人們對於各項科技產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然而,當科技的便利性與環境破壞達到極致時,人們或許需要反思科技的使用和環境議題的思考。(By AI)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被環境影響了嗎? 這篇要來聊聊高齡者覺得舒服的光環境。 首先,你一定很好奇,舒服的環境不是大家都一樣嗎?不管是太亮或太暗,大家都會不舒服吧?為什麼我們還要特別去討論高齡者友善的物理環境呢?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五感是會退化的,這些退化的器官會影響他們對於環境的調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