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晚在淡大很趕的做完服務設計的分享,身體有點虛脫加上拉肚子,實在是該躺在床上休息了,但是有些東西還是想記錄起來。
圖文有點無關,但是因為好久沒看到這麼漂亮的淡水夕陽景色,所以想分享給大家。
今天在離開講堂之後,跟幾個同學順道離開淡大,後來一個大二的男同學很順路的一起邊搭公車邊聊。同學很靦腆的跟我隨口聊著,就提到了他們最近課堂要求要做的報告。
「老師要求我們每個人要針對一個社會議題進行研究,原本我想寫有關香港的議題,但是發現應該有不少同學會寫,而且資訊量太大,我覺得自己應該寫不來。」
「喔?那你後來決定要寫什麼?」我問。
「因為最近台中因為火力發電造成空氣污染的事情好像被討論的蠻熱烈的,所以我打算寫這個議題。」
「⋯⋯先不管你對這個議題的立論是不是正確好了,我想問你會怎麼描述這件事情,然後怎麼分析?」啊,好想說些什麼,但是我想再聽一下他的描述再回答。
「我是想說,先找找相關的資訊,而且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政府的政策關係,不打算提高核能發電的用量,所以才造成火力發電的負擔比較大⋯⋯」
「等等。」聽到這邊我覺得這立論越來越奇怪,所以打斷了他。「你是認為,台中空氣污染嚴重的原因是因為火力發電,而火力發電負擔較大的原因,是因為政府減低核能發電的關係嗎?你打算以這個方向去詮釋與定論嗎?」
這同學聽到我的回應,疑惑的看著我。「咦,難道不是嗎?老師認為答案是什麼?」
原本想要直接駁斥他想法的我,腦袋突然轉了一下,想想也許這是分享如何進行資訊分析與思辨的好時機。緩緩吸了一口氣(對因為肚子還有點痛),理清接下來該講的話後,開始對同學提出我的想法。
「先姑且不論我的答案是什麼,我覺得如果你要以這個社會議題作為報告主題,應該要去思考的問題是『我得知的資訊該如何進行驗證』,對吧?」
「如果你所提出來的推論是『台中的空氣污染主因是火力發電』,接下來應該要去嘗試表列目前可能造成台中地區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目前台灣的發電類型,並且表列這兩者中各類型的占比後,才能比較客觀的去驗證你所提出的資訊。」
轉頭看了看同學,他歪頭想了一下,然後點點頭,露出希望我能繼續講下去的表情。
「如果要更進一步的分析,我會去看目前造成的污染源中,有多少是會使用電力的項目,也就是要釐清『間接促使發電負擔』的污染源有多少。」
「再者,針對你的推論,如果你表列台灣目前的發電方式並且分析佔比之後,也有可能會發覺其實核能發電對於台灣所有的電廠發電量佔比並不高,所以問題的解方也有可能不是提升核能發電的佔比。」
「對齁!」同學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而且如果要比較污染的問題,核能發電的污染雖然不是立即性的,但是所造成的破壞力,有可能比火力發電廠產生的空氣污染更長久也更巨大⋯⋯」
「你說的是一部分。」我接著他的話繼續說。「另一部分,如果我們談論的是空氣污染的問題,解決的方式也有可能不只是降低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運轉這麼簡單。因為台灣的空污問題不只有境內的,也有境外的部分。就算是要解決境內的問題,可能必須優先思考的是減低比如工業,又或者是季節性的農業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問題。」
「也就是說,問題從來不是只有一種解決方案。對吧?」同學此時似乎找到了可能的思考脈絡後回應。
「對,除此之外,也應該要想到的是,分析、歸因與驗證的方式,可能不是只有一種,而在這時候所得到的最終結論,雖然有可能是正確的,但未來也有可能有所變化。一個會影響社會環境的事件,通常不會只因為單一的狀況而起,有可能是看似無關連但實際上牽連緊密的。」
「也因此,永遠要告訴自己,對於目前自己所被動接受到的資訊,要抱持懷疑的心態,並且透過各種方式去驗證,雖然可能不一定會在當下拼湊出完整的拼圖,但在過程中,你有可能因為仔細且客觀的分析過程中,得到可能可以參考的答案。」
「所以這問題並沒有正確的答案嚕?」同學疑惑的表示。
「就我的認知,這世界並不存在所謂的『不可被推翻的正確答案』。」我說。
「所謂當下的『正確答案』,是有可能因為時空背景因素而產生改變的,雖然現在我們透過了所謂的正確答案解決了問題,但是未來可能會因為這個方式產生新的問題。當然,這樣講似乎問題沒完沒了,但是這就是這個社會會不斷進步的原因。當然,也有可能會倒退啦⋯⋯」
回答完,看著同學若有所思的表情,剛好公車也開到了捷運站,車上的乘客開始陸續下車,我們也跟著下去。
下了車,我想也差不多該把話題告一段落。
「總之,如果你覺得我建議的分析方法有用,那你也許可以嘗試用這方式進行你的報告。加油!」
到底結果會是怎樣的報告呢?雖然我應該是看不到報告內容了,但是我內心有點期待著,從這份報告開始,這同學能夠透過不同的觀點來看待他所處的台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