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循環經濟論壇紀實】農業轉型再升級 生物科技利循環 (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銀河浩瀚、宇宙無垠,何其有幸我們生處的這顆地球,陽光、空氣、水三元素合為生命之源,構築了多元的生態系、瑰麗的地景風貌,孕育了蓬勃盎然的生機。而說起這群星球上活躍的生物,除了關乎著人類命運的緣起與演化,更自古供給人們能量與應用,所以時至今日循環經濟在權衡「環境倫理」與「經濟發展」的同時,便秉有著「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的信念,透過許多自然工法或概念的實踐,透過智慧農業與大自然建立互利共好的生態系,為實現永續目標大步邁前。

說到農業,不知道此刻你會聯想到什麼詞彙或畫面?僅僅只是粒粒皆辛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嗎?隨著時代遷易,科技日新月異與永續意識興起,不難發現各領域都正積極延伸觸角、開拓市場範圍與價值、實施多角化經營,因此產業跨級合作、連結成緻密夥伴網的共識,已然成為農業轉型趨勢。有了生物科技、醫療技術等支援,便能共同建設結構緊密、環環相扣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從此「農業」將不再只局限於糧食應用,就連剩餘的農林廢棄物也可以經由產業鏈各方高端技術的洗禮,擺脫舊有只能成為肥料的命運與想像,創造無數高質量產品,除了兼顧商業效益,更是友善環境、支持在地,有助益於社會整體發展的作為。接著筆者將以興藝峰生技農業與工研院的生質物循環為例,說明循環農業新氣象,如何在妙用生物循環下,創造亮眼的經濟奇蹟。

以興藝峰生技農業的「仿生科技農場」為例。「仿生技術」即是「模仿自然的力量,透過最低成本創造新的作物。」藉由「土地版權化」將空氣作為微生物的聚積所,創造天然的最佳肥料,並以陽光、空氣、益菌為基礎活性,增加作物有效成分,建立不必翻耕,又能兼顧節能省水、無農藥化肥的作物環境,從而產出高品質的生鮮原料。有了優質的生鮮原料,就能再經過分類加工,進入酒廠、酵素場、藥廠、飯店、月子中心等內需市場,進入內需市場後,經過二次加工生成酒品、酵素飲等,而此階段的餘料又能經過細密加工與發酵,成為高纖細粉,甚或是回歸農場,再次參與循環。如上興藝峰的精準農業計畫,從生長條件為根本設想,利用生物特性改善環境體質,再經由上下串連、左右連結,成功從作物個體出發,創造了循環寬廣的產業大網;透過彼此互利合作,連帶拓展市場、促使資源最大化,既能創建經濟價值,也避及了資源流失,足見每個細節都考量到位。

raw-image
raw-image

再舉工研院的生質物循環為例,整合生物技術、循環經濟,讓原料得以從「生產」到「加工」到重生為材料,帶來環境與多元產業市場共有的跨域價值。其中李世畦副執行長提出「格外品」的利用,所謂「格外品」就是規格較不被市場接受的產品,像是醜蔬果即是一例,往往在消費端之前就被淘汰,造成資源浪費。但其實格外品經過物理手段如:程序化清洗、多重壓差低溫超音波萃取、濃縮並乾燥冷凍等,就能製成藥物、化妝品、畜疫除蟲劑;而藉由「複合益生菌轉化技術」的生物手段,透過滅菌後加入純菌種,經由微生物轉換為活性物質,產生胺基酸、有機酸、維生素群等物質。其他農林廢棄物如檸檬皮上的油,經由複合、純化後,可以變作醫學用容器或牛飼料、冷鏈物流中的保鮮材料。而從源頭思考,當屬解決「格外品」的產生;因此藉由生物碳技術改善土壤環境,就能減少農林廢棄物,從而帶領經濟力提升。由此可知技術力的提升結合在地資源,就能讓不同生質物的性質得以發揮,善用微生物的力量,擴大應用層面與業界的合作,帶來大大無窮的效益。

raw-image
raw-image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循環經濟的延續與創新,將仰賴炙手可熱的跨領域人才,以信賴、分享、貼近並透徹了解為基礎拋磚引玉,發展分工互利的新模式,除了成本相對便宜,也可以透過技術資金的合作,從廢棄物再利用的角度出發,想辦法將其轉變為原料,便能再重新分支出無數的產業鏈,創造更多高價值、有益環境的產品。以本章的「生物循環」來探討,筆者認為此時應當就是農業轉型、與高端技術接軌的契機,當農業跨領域變得真正廣泛,有了各方技術、結構緻密的產業網作為後盾,相信作為原料發源,農業發展會持續聲勢看漲、備受重視,屆時無論糧食危機、土地貧脊等環境議題,乃至農商不平權的社會議題都可望化險為夷。

從生物循環的眾多案例中,筆者看見「源頭設計」、「跨領域」、「產業分工合作」、「資源最大化」的重要,雖然這樣「零廢棄」的生物循環願景美好,卻也面對著待解決的挑戰:像是尋找合作夥伴的機會、轉型遭遇的挫折、保證根源純淨的技術面問題、食品再利用法規衝突、市場接受度等。但經過本次論壇,像是台糖公司跳脫舒適圈的「全蔗利用」,支持循環經濟的開展、致力於作為模範企業帶領商業效法;全豬利用藉由去細胞、清洗技術製成多樣化產品等,筆者認為台灣在地生態蘊有的經濟力量,已蓄勢待發、正逐漸串連合作,還是非常值得欣喜與期待。期待未來更多跨產業、跨領域的技術與想法,能透過彼此的鍵結相互激撞出精彩的花火,為更好的世界點上一盞明燈,讓我們共同所愛的地球永續美好!

責任編輯:李易庭 核稿編輯:吳宇翔

前往粉專了解更多

加入社團,共襄盛舉循環經濟

閱讀更多:

【亞太循環經濟論壇紀實】脫鉤而共利 循環經濟的可能性(一)

【亞太循環經濟論壇紀實】塑膠循環新思維 產業科技克服挑戰(二)

【亞太循環經濟論壇紀實】金屬工業不污染 循環經濟引領時代(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的沙龍
78會員
301內容數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2019/12/28
這系列的最後一篇,筆者想來談談循環經濟的新經濟模式,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我們一般講到循環經濟,最容易想到的或許是後端資源的再生,但時常都忽略了循環經濟訴求的整體經濟體系的變革。
Thumbnail
2019/12/28
這系列的最後一篇,筆者想來談談循環經濟的新經濟模式,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我們一般講到循環經濟,最容易想到的或許是後端資源的再生,但時常都忽略了循環經濟訴求的整體經濟體系的變革。
Thumbnail
2019/12/13
金屬工業對環境的影響甚劇,資料指出,光是鋼鐵工業一年就排放了23億噸的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量的7%,若按照當前的趨勢繼續擴展到2050年,預計會排放高達33億噸。儘管如此,這個世界不可能不發展,那麼,金屬的製造能夠如何改善呢?
Thumbnail
2019/12/13
金屬工業對環境的影響甚劇,資料指出,光是鋼鐵工業一年就排放了23億噸的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量的7%,若按照當前的趨勢繼續擴展到2050年,預計會排放高達33億噸。儘管如此,這個世界不可能不發展,那麼,金屬的製造能夠如何改善呢?
Thumbnail
2019/12/13
最近BBC的一篇訪問報導透露塑膠袋原先的發明動機,其實是為了替代造成大量森林砍伐、材質脆弱的傳統紙袋。然而人們的消費思維與習慣調適錯誤,而沒有將資源使用效率極高、方便耐用的塑膠製品循環利用,遂累積成如今的環境、生態危機。但,如果我們把這些塑膠,導入循環經濟的模型呢?
Thumbnail
2019/12/13
最近BBC的一篇訪問報導透露塑膠袋原先的發明動機,其實是為了替代造成大量森林砍伐、材質脆弱的傳統紙袋。然而人們的消費思維與習慣調適錯誤,而沒有將資源使用效率極高、方便耐用的塑膠製品循環利用,遂累積成如今的環境、生態危機。但,如果我們把這些塑膠,導入循環經濟的模型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現階段(至少台灣)談永續,大多還是聚焦在減碳技術和再生能源,要完全避開科技的力量,只訴求於例如淨灘、淨山、志工服務等員工活動確實是不太可能;而在TNFD蓄勢待發的近期,生態工程大概也會逐漸受到重視。以上,無論對永續或科技,都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就是記錄下近期看到的,一些和ESG有關的有趣科技應用案例。
Thumbnail
現階段(至少台灣)談永續,大多還是聚焦在減碳技術和再生能源,要完全避開科技的力量,只訴求於例如淨灘、淨山、志工服務等員工活動確實是不太可能;而在TNFD蓄勢待發的近期,生態工程大概也會逐漸受到重視。以上,無論對永續或科技,都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就是記錄下近期看到的,一些和ESG有關的有趣科技應用案例。
Thumbnail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好比天秤兩端,彷彿倚重其中一端,另一端便注定失衡、傾斜。當資本勢力推著人們朝向富饒、豐裕的世界發展,是否和諧、天然的淨土,就注定成為被犧牲的交換條件呢? ▎揮一揮衣袖,留下的全是汙染 生態,是地球的原始資產,如上天給予的禮物,維護生物體能維持營養、持續生長;而經濟是人類在社會中,藉
Thumbnail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好比天秤兩端,彷彿倚重其中一端,另一端便注定失衡、傾斜。當資本勢力推著人們朝向富饒、豐裕的世界發展,是否和諧、天然的淨土,就注定成為被犧牲的交換條件呢? ▎揮一揮衣袖,留下的全是汙染 生態,是地球的原始資產,如上天給予的禮物,維護生物體能維持營養、持續生長;而經濟是人類在社會中,藉
Thumbnail
大自然是最懂循環經濟的,所有的產物都能循環地再生於這個生態圈,因為大自然已經設計可以回收的材質、回收的路徑、回收的使用等,來讓生命綿延不絕,那我們的產品呢? 從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循環經濟的起頭與結束循環不絕的關鍵,那是什麼呢?
Thumbnail
大自然是最懂循環經濟的,所有的產物都能循環地再生於這個生態圈,因為大自然已經設計可以回收的材質、回收的路徑、回收的使用等,來讓生命綿延不絕,那我們的產品呢? 從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循環經濟的起頭與結束循環不絕的關鍵,那是什麼呢?
Thumbnail
倡導循環經濟、實踐循環經濟的目的就在於「不把永續化約在道德的範疇」,而是設計一套「可行」的回收機制,增加消費者與生產者互相配合的誘因,讓普羅大眾覺得環保是一件沒有「負擔」的事情,甚至還能得到經濟上的實質回饋。
Thumbnail
倡導循環經濟、實踐循環經濟的目的就在於「不把永續化約在道德的範疇」,而是設計一套「可行」的回收機制,增加消費者與生產者互相配合的誘因,讓普羅大眾覺得環保是一件沒有「負擔」的事情,甚至還能得到經濟上的實質回饋。
Thumbnail
近年我國政府大力的倡議 5+2領域的重點產業轉型,其中循環經濟是一個核心的重點領域。 循環經濟這個名詞在近五年期間不斷的被媒體報導,也有不少產業宣稱自己正在實踐循環經濟。 但循環經濟要怎樣實踐 ? 究竟有那些要點? 其實是一個很值得被仔細了解的系統觀。
Thumbnail
近年我國政府大力的倡議 5+2領域的重點產業轉型,其中循環經濟是一個核心的重點領域。 循環經濟這個名詞在近五年期間不斷的被媒體報導,也有不少產業宣稱自己正在實踐循環經濟。 但循環經濟要怎樣實踐 ? 究竟有那些要點? 其實是一個很值得被仔細了解的系統觀。
Thumbnail
很多自然農法的原創者是以現地利用循環的概念去運用資材,我相信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餵養作物,這樣的精神我都是認同的。然而傳來台灣之後,很多人就會把"可以用"當作是"盡量用",而大量收集材料來餵養作物。 這種態度才是問題 重點是,不要餵了作物還說我也是無肥料。
Thumbnail
很多自然農法的原創者是以現地利用循環的概念去運用資材,我相信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餵養作物,這樣的精神我都是認同的。然而傳來台灣之後,很多人就會把"可以用"當作是"盡量用",而大量收集材料來餵養作物。 這種態度才是問題 重點是,不要餵了作物還說我也是無肥料。
Thumbnail
說起這群星球上活躍的生物,除了關乎著人類命運的緣起與演化,更自古供給人們能量與應用,所以時至今日循環經濟在權衡「環境倫理」與「經濟發展」的同時,便秉有著「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的信念,透過許多自然工法或概念的實踐,透過智慧農業與大自然建立互利共好的生態系,為實現永續目標大步邁前。
Thumbnail
說起這群星球上活躍的生物,除了關乎著人類命運的緣起與演化,更自古供給人們能量與應用,所以時至今日循環經濟在權衡「環境倫理」與「經濟發展」的同時,便秉有著「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的信念,透過許多自然工法或概念的實踐,透過智慧農業與大自然建立互利共好的生態系,為實現永續目標大步邁前。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間食品加工廠的老闆,當你的工廠因各式原因最終宣告倒閉,你會如何處置這家即將廢棄的工廠?The Plant,把廢棄工廠變成具備永續發展理念的農場!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出乎意料的可行!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間食品加工廠的老闆,當你的工廠因各式原因最終宣告倒閉,你會如何處置這家即將廢棄的工廠?The Plant,把廢棄工廠變成具備永續發展理念的農場!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出乎意料的可行!
Thumbnail
我們總說地球人口太多,才會破壞整個生態的平衡;我們總說人類太自私,才會產生這麼多環境問題.人們用靈巧的腦袋創造了科技,卻無法想出對策,守護那片撫育我們的大地?不!人是聰明的,因為他們知道「循環經濟」是改善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我們總說地球人口太多,才會破壞整個生態的平衡;我們總說人類太自私,才會產生這麼多環境問題.人們用靈巧的腦袋創造了科技,卻無法想出對策,守護那片撫育我們的大地?不!人是聰明的,因為他們知道「循環經濟」是改善問題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